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小鼠为材料,观察了29种药物主要为抗癌药物的延迟毒性反应规律,提出了一种简易的延迟毒性指数计算法。一、前言延迟毒性(Delayed toxicity,下简称延毒)是肿瘤细胞毒类药物特性之一。鼠、狗、猴以至人都可进行延毒研究。评价指标可以对血细胞如血小板、白细胞,或器官如肝、肾等的毒性。有的则用小鼠剂量死亡延续的时间描述延毒的强弱。这些评价指标虽然能从一个方面显示药物延毒的程  相似文献   

2.
延迟毒性(Delayed Toxicity)是肿瘤细胞毒类药物的特性之一,具有迟发和延续二个显著特点,对新药受试者的生命和ⅠⅡ期临床的成败具有潜在的威胁。迄今为止,国内外以小鼠死亡为指标的延迟毒性研究尚停留在一般的描述或仅以动物存活期来表示,未见指数式表达延迟毒性强弱的报道。根据对29种药物小鼠延迟毒性反应规律,提出了—一种简易的延迟毒性指数计算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抗肿瘤化疗药物广泛使用,其毒性造成之危害非常严重,其中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毒性反应已为人们所熟悉。值得注意的是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的肺部毒性反应,因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以生物学效应机制为基础的剂量—反应(BBDR)模型是毒性反应中生物学过程的数学描述。作为对非致癌化学物危险评价常规方法的一种改进,它可将毒作用的效应机制和剂量—反应关系联系起来,因而能大大降低评价结果的不确定度。本文以5—氟尿嘧啶(5—FU)为例,介绍一种对大鼠发育毒性评价的BBDR模型。结果表明,胚胎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抑制、DNA合成障碍和细胞周期阻滞是5—FU发育毒作用中的关键性事件;其剂量—反应关系可通过BBDR模型给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在小鼠肉瘤180中两种抗肿瘤药物合并应用时在抗肿瘤活性和毒性方面的相互影响。所用的药物有烷化剂、抗菌素、生物硷、抗代谢物及其他类型的抗肿瘤药物共14种。两种药物合并应用时的抗肿瘤活性及毒性的相互影响按 Wells法进行评价。如合并使用 A 和 B 两种药物的等效剂量 a 和 b 时,欲测定其作用为  相似文献   

6.
吉西他滨联合氟尿嘧啶和顺铂治疗晚期胰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CEM),氟尿嘧啶(5-FU)及顺铂(DDP)三药联合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的客观疗效及其临床受益反应(CBR),方法:GEM 800mg/m^2,5-FU 600mg/m^2,DDP 30mg/m^2,于第1,8,15天静滴,28天为1周期,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同时综合评估临床受益反应(CBR)指标:疼痛,体力状况及体重变化。结果:全组共29例,25例化疗两周期以上,其中PR6例(24.0%),NC12例(48.0%),PC7例(28.0%),参照CBR综合指标,CBR率为62.1%(18/29),主要毒性为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其中血小板Ⅲ-Ⅳ度毒性为27.6%(18/29),失访18例,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氟尿嘧啶及顺铂对晚期胰腺癌具有一定的肿瘤客观解率,临床受益反应率高,毒副反应能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疗效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其药物反应和毒性不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 而且和参与药物代谢的蛋白或酶的表达水平有关。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基因组中最常见的一种遗传变异, 为了揭示个体之间因基因学的差异导致的化疗药物反应以及毒副作用的差异性, 近年来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化疗药物反应及毒性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和报道逐渐增多。但对各种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否作为化疗药物反应及毒副作用的预测指标未得出统一定论。本文以消化道恶性肿瘤常用化疗药物为例, 分别对5-氟尿嘧啶(5-FU)类、铂类、紫杉类和伊立替康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安东建  柴琴  田垣  苏天海  汤效  谢熠 《中国肿瘤》2009,18(7):587-588
[目的]探讨大剂量托瑞米芬(480mg/d)加长春瑞滨和顺铂(NP方案)联合化疗的毒性反应。[方法]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大剂量托瑞米芬+NP方案。对照组仅用NP方案治疗。每次化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抽血化验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毒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毒副反应较轻,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轻度肝功能损害14例,占29.2%。轻度肾功能损害1例,占2.1%。静脉炎4例,占8.3%。心脏毒性反应5例,占10.4%。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两组药物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剂量托瑞米芬联合NP方案治疗NSCLC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曲敬琨  张佳  张靖  王健生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2):1474-1477
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和阿克拉霉素等,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软组织肉瘤和卵巢癌等。蒽环类药物可以与其他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通常是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蒽环类药物的抗瘤谱广,抗瘤作用强,疗效确切,但是可以引起脱发、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毒副反应。针对骨髓抑制可采用造血刺激因子(G-CSF、EPO、TPO等)进行防治,而心脏毒性是蒽环类药物最严重的毒副反应。临床研究和实践观察均显示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呈进展性和不可逆性,特别是初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就可能造成心脏损伤,因此早期监测和积极预防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显得尤为重要,已经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制定了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本研究对目前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不仅可以直接杀伤瘤细胞,而且可以干扰瘤组织的血供,致瘤组织坏死及瘤组织微循环pH值降低.而坏死及低pH值则可增加热疗对瘤组织的毒性.既往研究已表明,TNF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故探讨三者联合应用的价值是十分必要的,作者通过对TNF-α、卡铂或顺铂、热疗三种治疗方法的不同组合,观察其对小鼠移植瘤的抑制情况及血液毒性和胃毒性的比较,得出如下结论:①TNF-α可增加顺铂加热疗及卡铂加热疗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P<0.01);②TNF-α、卡铂或顺铂、热  相似文献   

11.
以DNA拓扑异构酶Ⅱ为靶点的一种抗癌药筛选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晓梅  王龙贵 《癌症》1991,10(3):220-225
借鉴文献方法,我们以小鼠L_(1210)白血病细胞为村料,提取DNA拓扑异构酶Ⅱ,鉴别了其生物学特性,并观察了十多种已知及未知的抗癌药物对其活性的影响,初步建立了以DNA拓扑异构酶Ⅱ为靶点的新抗癌药筛选方法。实验表明DNA拓扑异构酶Ⅱ对DNA链切割反应是可逆的,并且高浓度的氯化钠对其活性有抑制作用。许多药物能促进拓扑酶Ⅱ引起的DNA链断裂如ADM、DNR、Vp16及ACM—B等,而另一些药物如萜类化合物BC_1、BC_4等则能抑制链断裂反应。  相似文献   

12.
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杉醇(paclitaxel)已成为肿瘤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广谱化疗药物。在确认其明显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全身毒性反应、理化性质、药物载体的构建也是研究的热点.最终目的使在体内有更合理分布、更好的靶向作用、更少的毒副反应。目前使用的药物载体是聚氧乙烯蓖麻油(CrEL),本品容易导致多种毒副反应,尤其是严重急性超敏反应降低了使用的安全性,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以脂质体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就其药物传送系统脂质体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s,GTN)是一组由异常增生的滋养细胞所形成的恶性肿瘤,可发生在葡萄胎妊娠或非葡萄胎妊娠之后。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必要时辅以手术、放疗等。低危患者首选单药化疗,高危患者选择联合化疗。化疗的主要毒副反应有血液毒性、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及黏膜损伤,少见的毒副反应有心肺毒性及神经毒性等。严重的毒副反应可能导致化疗时间延迟、药物剂量降低,最终降低化疗效果,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提高对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认识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GTN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大多可控,一般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联合用药以及总剂量的累积而逐渐加重。除了常规的预防及处理,还需深入了解毒副反应发生的机制,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及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疾病治愈率。本文就GTN的化疗毒副反应及处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化疗疗效、减少毒副反应以及实现个体化药物治疗,已成为近年来肿瘤药物治疗研究的热点.药物反应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转运与作用靶点的影响,从而引起药物疗效与毒性个体差异的科学,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系列研究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步.现就影响胃肠癌化疗常用药物的遗传多态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化疗疗效、减少毒副反应以及实现个体化药物治疗,已成为近年来肿瘤药物治疗研究的热点。药物反应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转运与作用靶点的影响,从而引起药物疗效与毒性个体差异的科学,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系列研究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步。现就影响胃肠癌化疗常用药物的遗传多态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腺癌(其中结肠癌11例,直肠癌4例),恩度给药剂量和方法为7.5mg/m2,每日1次,连续14天;联合的化疗药物为既往未使用的或与既往治疗无交叉耐药的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每21天重复使用。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毒性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表现和分级标准评价。结果:全组15例,使用恩度联合化疗2个周期8例,3个周期5例,4个周期3例,有效率(CR+PR)为26.7%,疾病控制率(DCR)为66.7%。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乏力、心脏毒副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初步观察表明,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低,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谷胱甘肽对长春地辛周围神经毒性防治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影响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的用量和疗效,联合化疗可使这种毒性作用加强[1].目前,由于化疗引起的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周围神经毒性尚无肯定的药物予以减轻和预防.但我们对60例肺癌患者VP方案化疗加谷胱甘肽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发现,谷胱甘肽对VDS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有较好的保护作用[2,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0%,其中70%以上为晚期患者.本文评价单药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观察29例老年晚期NSCLC,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记录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共观察3个月,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20.69%(6/29),其中CR 1例,PR 5例,SD 9例,PD14例.Ⅲ期与Ⅳ期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7).毒副反应主要为1-2级毒性反应,包括皮疹(37.93%)、腹泻(17.24%)和呕吐(6.9%).3例患者因严重毒性反应终止厄洛替尼治疗,其中1例患者口服21 d后出现典型肺纤维化.结论 单药厄洛替尼治疗老年NSCLC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患者耐受性尚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胡岚萍  邱大胜 《肿瘤防治研究》2021,48(12):1118-112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新型疗法。免疫治疗应答模式与传统细胞毒性治疗不同,可能会表现出延迟反应、假性进展或超进展等,传统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难以识别新型治疗反应模式,从而低估免疫治疗疗效。因此,一系列针对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标准,如实体瘤免疫疗效评价标准(iRECIST)等应运而生。本文就近年来影像学在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措施 ,但是抗肿瘤药在体内呈全身性分布 ,肿瘤组织内很难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且自身又不具备辨别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能力 ,因此 ,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 ,造成全身毒性反应 ,如骨髓抑制等 ,常常导致化疗失败。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既可以定位释放化疗药物于肿瘤组织内 ,又不增加健康组织药物水平的理想药物或药剂。肿瘤部位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或直接肿瘤内注射虽可提高靶向性 ,但药物很快“漏出” ,药物与肿瘤组织作用时间又短 ,也不能明显降低全身毒性反应。脂质体、毫微粒等靶向释药系统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