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怀化市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为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KAP问卷对怀化医专与怀化学院2007级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调查对象对营养知识有一定认识,营养态度较好,饮食行为较差;专业、性别、生源、民族、家庭经济收入等对KAP得分有不同程度影响;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对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进行营养健康宣教与普及既必要又迫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AP问卷对小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小学生营养KAP的家庭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大多数小学生缺乏营养知识,存有很多不利健康的摄食行为。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小学生摄食行为水平呈正相关的因素,依次为母亲文化程度、学生营养知识、父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家长营养知识水平;仅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对学生自身营养知识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生及其家长KAP总体水平不高,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同时加强他们营养知识到态度及行为的转变,通过发挥母亲在家庭中的作用,可以使营养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济宁市晚期妊娠妇女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KAP)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孕妇营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选择226例晚期妊娠妇女,对其一般情况和营养KAP进行调查。结果:济宁市晚期妊娠妇女的营养KAP总体水平一般,及格率为64.93%,营养态度较好,营养知识与态度、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呈正相关,营养KAP得分与孕妇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结论:济宁市晚期妊娠妇女的营养知识水平和饮食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应根据孕妇的文化程度、职业等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孕妇营养健康知识宣教,指导孕妇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促进孕妇健康,保护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28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家长意外伤害的平均知识得分为(72.65±0.6)分;态度得分(68.54±1.08)分;行为得分(72.77±0.86)分。家长的文化、职业、家庭人口数、父母关系、管教方式对意外伤害知识得分的影响显著,家庭收入、儿童年龄对家长态度得分影响显著。家长从社区宣传中获得知识只占14.9%。结论: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的KAP是相互关联的。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欠缺,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家长侥幸心理增加,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南省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学生营养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周口市2个试点县的8所学校共1 680名学生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用SPSS 12.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方差分析及χ2检验等。结果学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和总分良好率分别为8.3%,57.0%,32.3%,26.1%;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4,0.069,0.404(P值均0.05);性别、学段和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学生营养KAP得分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和中学生营养知识最主要获得途径是电视(57.9%,87.6%),最主要需求途径是讲座(55.1%,72.8%)。结论试点学校学生营养知识、行为水平偏低,但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良好;文化程度是影响学生营养KAP得分的主要因素,学生营养知识需求得不到满足。  相似文献   

6.
三种宣教干预方式对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不同营养宣教方式对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四所小学3~5年级的1477名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采用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出营养知识宣传板报,举办家长营养知识学习班等方法,进行单独学生干预、单独家长干预、学生及家长联合干预的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比较接受不同宣教方式的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经过三种方式的营养宣教后,虽然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及膳食行为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以对学生及家长联合干预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对学生的干预。结论在改进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过程中,学校扮演了一个比家长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宁波市老年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即KAP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在社区针对性地开展营养科普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方式,选取东裕社区5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入户访谈式调查。结果调查对象K、A、P得分的合格率分别为38.2%、85.8%、23.8%。主要缺乏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营养相关疾病等知识方面的了解;饮食习惯、食物选择、三餐能量安排等饮食行为存在不合理。营养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职业、常住户口;营养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职业、年龄、营养知识水平;营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营养知识水平、态度、年龄、文化程度。老年居民营养信息获取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社区宣传窗、报刊杂志。结论宁波市某社区老年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普通较低,饮食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但营养态度较好。应加强对社区老年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的宣教和健康饮食行为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珠海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珠海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珠海市城区按经济条件分层整群抽取3家幼儿园,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在收回的457份有效答卷中,其营养知识(K)、营养态度(A)的得分较为满意,及格率分别为72. 21%、82. 49%,高分率分别为36. 32%、36. 67%,营养行为(P)的及格率为67. 40%,高分率为17. 72%。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不同程度地受到家长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年龄、营养知识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结论〗 在幼儿家长中进行营养教育应利用公共传媒,但要规范传媒中有关饮食与营养的宣传,加强营养专业人员参与力度;抓住文化素质低以及对健康饮食有错误理解的人群,有针对性地加强宣教;在幼儿园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宣教。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琼中县中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现况,为开展营养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琼中县中小学家长38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家长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仅为26.84%,且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仅为49.55分,不同职业、文化程度、亲缘关系家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10%的家长不吃早餐,3.39%每天吃夜宵;每天喝奶或酸奶、吃水果的比例均不高,分别占11.18%、22.10%。结论家长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膳食行为普遍存在,有必要进行针对性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家庭膳食制作人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等营养健康相关情况,为进行营养教育,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兰州市4所幼儿园398名家庭膳食制作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营养KAP调查,结果用描述性统计、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家庭膳食制作人的总体得分偏低,呈正态分布(8.61±3.09),及格率仅为50.3%。不同身份的膳食制作人营养知识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影响学龄前家庭膳食制作人营养知识的因素是对营养知识的兴趣、学历和职业。家庭膳食制作人挑食,其家中儿童更易挑食,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家庭膳食制作人的营养教育对改善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惠州市孕末期妇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薇  苏宜香 《中国校医》2010,24(1):45-47
目的了解惠州市孕末期妇女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分析影响孕期饮食行为的因素,促进优生优育政策的推广。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医院产科门诊接受围产期检查的1316名孕末期妇女,以面访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孕妇营养知识得分(K分,x=70.68,S=21.32)和饮食行为得分(P分,x=81.15,S=14.81)相对较低,饮食态度较好(A分,x=118.40,S=14.66);98.48%的孕妇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51.30%有挑食习惯;孕妇的职业、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与KAP得分均为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营养KAP3者均为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的饮食态度较好,但饮食行为仍不合理,建议加大孕期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改善孕期营养的问题得到全社会的重视,通过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均衡膳食,改变孕妇错误的饮食观念.以此促进优生优育政策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武汉市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方法调查武汉市608例孕妇的一般情况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KAP)。结果 武汉市孕妇的营养KAP水平总得分为(69.41±12.20)分,及格率为68.75%,孕妇营养认知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营养态度较好;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r值分别为0.132、0.794、0.197,均P<0.01);孕妇文化程度和职业与营养KAP水平有相关性,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职业孕妇营养KA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性( r值分别为0.572、0.424,均P<0.01)。结论 武汉市孕妇的营养知识和行为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应根据孕妇文化程度、职业等采取不同方式的孕妇营养健康知识宣教,指导孕妇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促进孕妇健康,保护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民乐县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营养知识与饮食态度及行为(KAP)、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以便为留守儿童营养知识宣传与相关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02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KAP问卷调查、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和营养指标测量与评价。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及格率为36.73%,三大营养素合理比例知识点正确率仅为7.6%。80.3%的监护人具有较好的饮食态度,但均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留守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明显,营养不良多发与监护人儿童营养(KAP)有直接关系。结论应积极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和/或进行营养干预,纠正监护人错误的饮食态度及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帮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改善营养不良现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肝衰竭病人疾病相关营养知识、饮食态度、饮食行为(KAP),在了解其疾病营养KAP水平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于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78例肝衰竭病人进行疾病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问卷的现场调查。结果:肝衰竭病人疾病营养KAP的条目均分为(1.56±0.44)分。各维度条目均分中,饮食态度最高为(1.80±0.50)分,营养知识最低为(1.39±0.60)分。KAP各维度得分与病人PG-SGA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诊断为肝衰竭病人疾病营养KAP的影响因素。结论:肝衰竭病人疾病营养知识普遍不足,饮食态度较为积极,但饮食行为表现中等。肝衰竭病人疾病营养知识、饮食态度及行为水平的提高,对于病人营养状况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及病程较短病人的关注,促进病人营养知识向正确的饮食行为的转变,从而达成提高病人营养支持效果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城乡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厦门市城乡3所幼儿园的352例学龄前儿童进行儿童体格测量、营养评估和家庭饮食行为问卷调查,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352例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超重检出率为8.24%(29/352),肥胖3.13%(11/352),生长迟缓0.85%(3/352);身高低于中位数者占45.5%(132/352)。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年龄别身高与出生身长、父母身高、鱼类海产品摄入、人均收入显著相关(P<0.01),儿童年龄别体重仅与出生体重和父亲体重显著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城市儿童身高高于乡村儿童(r=0.178,P<0.01)。儿童体质指数(BMI)的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进餐速度、玩电子产品时间越长、越“希望孩子吃得多”、越认为“孩子胖就是健康”,儿童的BMI数值就越高。结论 长期动态监测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营养及饮食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有利于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某医学院学生486人进行自行设计营养KAP问卷调查,分析其KAP评分。结果全部学生平均得分为34.82±4.53分,仅占总分的75.7%。男生营养KAP总评分为33.76±5.25,女生总评分为35.21±4.17,女生营养KAP总评分高于男生(P〈0.01),男生不及格率为24.8%(32/129),女生不及格率为10.4%(37/357),男生营养KAP不及格率高于女生(P〈0.01)。男生优秀率为44.2%(57/129),女生优秀率为55.5%(198/357),女生营养KAP总分优秀率高于男生(P〈0.05)。高年级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和总评分分别为12.73±2.41、8.16±2.03、14.65±1.66和35.54±4.03,低年级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和总评分分别为12.06±2.79、8.02±2.34、14.31±1.81和34.40±4.75。结论医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应加强医学生营养教育,促使其改变不良饮食行为,促进医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张琚  曾果  梁家智  宋明瑛  张英杰  陈容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044-1046,1054
目的:了解成都市孕妇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孕妇营养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成都329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成都市孕妇营养KAP水平较差,总合格率27.1%;营养态度普遍较好;营养行为中的主要问题是:孕妇特殊需要食物如奶类(74.5%)、蛋类(57.4%)、豆类(17.0%)、海产品(7.0%)、动物内脏(0.9%)和血(0.3%)、坚果类(15.2%)等摄入不足,主食(93.9%)、蔬菜(88.1%)水果类(80.2%)食物的摄人频率较合理;营养KAP之间有明显正相关性,孕妇的营养KAP水平与其文化程度和丈夫职业呈正相关关系;孕妇希望获得营养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医护人员(79.9%)和营养师指导(43.2%)、专业书籍。结论:目前孕妇人群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有待改善,建议利用孕妇营养态度普遍较好的有利条件,提高医护人员的营养知识技能水平,加强孕妇及家人的营养教育,以促进母子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