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干酪乳杆菌生物合成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抗氧化活性,本文分离纯化高产胞外多糖的三株副干酪乳杆菌(3号、5号和7号)的胞外多糖,并对其DPPH·、·OH和O2-清除率分别进行测定,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分析EPS对H2O2诱导氧化损伤293T细胞的保护作用,评价其胞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EPS浓度为400 μg/mL时,其DPPH·、·OH和O2-的清除率最高,分别为8.87%(5号)、88.94%(7号)和34.55%(7号),其中对·OH清除能力高于抗坏血酸(65.87%),且三株菌株之间没有明显差异。3号副干酪乳杆菌所产EPS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并抑制了丙二醛(MDA)的生成(P<0.05),且与多糖浓度呈正相关。因此,3株副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桑葚为原材料,采用植物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对桑葚汁进行单菌株和混合菌株发酵,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探究发酵桑葚汁的最佳发酵工艺,并测定分析桑葚汁在发酵过程中的功能性成分(总黄酮、总花青素、总酚)和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等。结果表明,发酵桑葚汁最佳发酵工艺为菌种添加量0.06%,初始pH6.1,发酵温度37℃,低聚果糖添加量0.09%。乳酸菌发酵提高了发酵桑葚汁的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单菌株和混合菌株相比,混合菌株发酵可显著提高(P<0.05)桑葚汁功能性化合物含量,且未发酵桑葚汁和混合菌株发酵48 h后含量分别为总黄酮4.18~6.36 mg/mL,总花青素0.67~1.95 mg/mL,总酚12.62~18.65 mg/mL;混合菌株发酵48 h桑葚汁的抗氧化活性得到明显提升,ABTS+自由基清除率61.81%~88.17%,DPPH自由基清除率52.78%~81.64%,羟自由基清除率37.38%~86.07%,总抗氧化能力17.85~29.49 mmol/L。...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CECT 5716产胞外多糖(EPS)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并通过评价胞外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其总抗氧化能力和Fe3+总还原力考察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乳杆菌CECT 5716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培养基配方:麦芽糖2.0%、蔗糖1.0%、酵母膏2.5%、L-半胱氨酸盐酸盐0.2%、乙酸钠0.5%、磷酸氢二钾0.2%、硫酸镁0.02%、硫酸锰0.005%、柠檬酸氢二胺0.2%、吐温80 0.1%。在此条件下,EPS产量为(1 575±22.91)mg/L,是优化前的6.38倍。胞外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并与其质量浓度成正比,当胞外多糖的质量浓度为8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4.17±1.30)%、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5.37±1.24)%,总抗氧化能力为0.31±0.01、Fe3+总还原力为0....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黑根霉胞外多糖摇瓶发酵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不同的发酵时间、装液量和转速对黑根霉胞外多糖摇瓶发酵产糖量和真菌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经试验确定黑根霉胞外多糖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6d、装液量150mL、摇瓶转速160 r/min。在EPS浓度为5 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1.65%和76.60%。结论:通过对黑根霉胞外多糖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了发酵的生物产量和效率;同时明确了黑根霉胞外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为黑根霉胞外多糖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鉴定及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到两株分离自开菲尔粒的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菌株,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其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112.23和94.50 mg/L,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两株菌分别为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研究菌株发酵乳的乳清析出、黏度、回复性等重要发酵性能指标,结果表明,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与不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相比可以增加发酵乳的黏度,减少乳清析出,使发酵乳具有较好的回复性.  相似文献   

6.
产云芝胞外多糖发酵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对云芝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组合设计并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培养最优条件为氮源5.870 g/L多价胨,碳源53.120 g/L麦芽糖,起始pH值为5,温度28℃,搅拌发酵转速150r/min,多糖得率为10.098 2 g/L;对发酵多糖进行提取分离和脱蛋白处理得到EPS,然后用邻二氮菲法和DPPH法测定了EPS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EPS对·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高的清除率,且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说明云芝EPS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TD1为供试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该菌株产胞外多糖(EPS)条件,并对其胞外多糖的 抗氧化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菌株TD1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为蔗糖109 g/L、Ca2+ 0.2 mmol/L、无水乙酸钠6.7 g/L。 在此优化条件 下,EPS含量为(57.58±2.04) g/L,是优化前(32.71 g/L)的1.76倍。分别测定上述发酵条件获得的粗EPS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菌株 TD1所产的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清除能力亦增强,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 基和NO2清除率分别为(55.23±2.18)%、(95.34±2.33)%、(56.61±3.09)%和(5.32±0.18)%。  相似文献   

8.
从本实验室保藏的8株产胞外多糖的乳杆菌:干酪乳杆菌-Y3,干酪乳杆菌-Y4,干酪乳杆菌-Y16,植物乳杆菌-Y41,植物乳杆菌-Y42,植物乳杆菌-Y44,干酪乳杆菌-Y35,鼠李糖乳杆菌LGG中,筛选出1株产抗氧化活性多糖的菌株,评价其抗氧化性并分析其结构。采用酸沉醇提法从8株乳杆菌的MRS培养液中提取胞外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法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粗多糖和蛋白含量,同时测定胞外多糖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铁离子还原力(FRAP)、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及对ABAP氧化损伤HT-29细胞的保护作用,以评价8株菌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产高抗氧化活性胞外多糖的菌株为Y42。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菌株Y42胞外多糖作用浓度的降低,对ABAP氧化损伤HT-29细胞的保护作用降低,然而都显著高于氧化损伤组(P0.05)。菌株Y42胞外多糖显著上调HT-29细胞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量(P0.05),HT-29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氧化组(P0.05)。菌株Y42胞外多糖由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组成,其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醛酸、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半乳糖,它们的物质的量比为11.30∶3.51∶10.64∶7.53∶7.19。红外光谱扫描显示菌株Y42胞外多糖具有典型的特征吸收峰,属于吡喃糖环的骨架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发酵时间为依据,测定分析了西藏灵菇发酵乳的中优势菌数量与胞外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初步研究了分离纯化的西藏灵菇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24 h后,发酵乳中胞外多糖含量最高,胞外多糖含量的变化与西藏灵菇发酵乳中菌相的数量变化有关,可作为判断西藏灵菇胞外多糖产生菌的科学依据。西藏灵菇不同发酵时间产生的胞外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不同自由基清除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发酵27 h时,胞外多糖对DPPH清除率最高;发酵18 h时,胞外多糖对氧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发酵24 h,胞外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西藏灵菇发酵乳中胞外多糖对不同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及差异可能与不同发酵时间菌种的变化,多糖的含量及多糖结构与组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乳杆菌的抗氧化特性及其与katA基因的关系,以自然发酵肉制品中筛选的6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羟(·OH)、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清除率、H_2O_2耐受性以及katA基因的表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试验菌株清除·OH自由基的活性物质主要是菌体细胞及胞内物质,而清除DPPH和O_2~-·自由基主要是乳酸菌的代谢产物;TR1-1-3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都比较强,而菌株X31对·OH和O_2~-·的清除率最低,且与TR1-1-3差异显著(P0.05);除菌株X31外,其它试验菌株在H_2O_2浓度0~1.0 mmol/L范围,对H_2O_2均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且在12~48 h培养时间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耐受性逐渐增强。对自由基清除率和H_2O_2耐受能力弱的菌株X31的katA基因的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为阴性,而其它菌株均为阳性。本研究发现乳酸菌抗氧化能力具有菌株特异性,通过分析乳酸菌对O_2~-·、·OH、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对H_2O_2耐受性的表观数据,结合katA基因表达情况,可以作为乳酸菌抗氧化能力强弱判定的检测方法。研究结果可为优质菌种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一株芽孢杆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云港潮间带筛选到一株芽孢杆菌。经液体发酵后分离纯化得其胞外多糖(EPS)。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菌胞外多糖在不同体系中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该菌胞外多糖能够有效地清除这3种自由基。所以该菌胞外多糖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2.
从市售酸泡菜中分离纯化乳酸菌,以植物乳杆菌PL2、大肠杆菌As1.184等为指示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以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OH、O2-·清除率为指标,进一步筛选高抗氧化活性菌株。结果表明:从市售酸菜中分离筛选出8?株兼具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菌株,其中菌株b-2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最强,根据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植物乳杆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的无细胞提取物对·OH的清除率最高,为67.6%;其完整细胞对O2-·的清除活性最强,清除率为62.8%;其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达91.3%。植物乳杆菌b-2具有较好的抑菌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作为功能性乳酸菌发酵剂,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某些乳杆菌属细菌所产胞外多糖具有一些重要的益生功能。本研究优化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12培养基碳源、培养温度和时间,以增加该菌株胞外多糖表达量,并通过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MTS Cell Proliferation Colorimetric Assay Kit,MTS)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 mediated d 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研究其胞外多糖对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并研究胞外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评价其潜在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乳杆菌菌株生物合成EPS最佳条件为:MRS培养基中碳源为40 g/L蔗糖、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48 h时,L.plantarum-12 EPS产量为50 mg/L;随着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作用浓度的增加,对HT-29细胞的抑制率增大,当EPS浓度为500μg/mL时HT-29细胞凋亡数可达50.3个,显著高于其它3个浓度(p0.05);L.plantarum-12 EPS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也随EPS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0.5 mg/mL时高达49.13%。L.plantarum-12 EPS的分子结构及其益生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益生菌发酵玉竹产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发酵与未发酵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本文以枯草芽孢杆菌LY-05为发酵菌株,水溶性多糖含量提高率为指标,研究了玉竹添加量、氮源种类、无机盐种类、接种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及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发酵玉竹产水溶性多糖的影响。在单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对多糖含量提高率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检测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评价发酵与未发酵的玉竹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为:玉竹添加量4%,酵母提取粉3%,NaCl 1%,接种量3%,温度35 ℃,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多糖含量达到7.83 mg/mL,较未发酵(4.56 mg/mL)提高了71.78%。抗氧化试验表明,在一定浓度下,发酵后玉竹多糖的DPPH、ABTS、OH由基清除率及总还原力均有所提高,且呈现多糖浓度依赖性。发酵后多糖POP2对ABTS自由基清除的半抑制浓度(IC50)2.21 mg/mL,对OH自由基清除的IC50为0.49 mg/mL。此项研究表明,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玉竹可以明显提高玉竹多糖的提取效率。通过发酵产生的玉竹多糖,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选取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对黄浆水进行发酵,以酸度值、活菌数、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铁还原能力为指标,探究3种乳酸菌发酵黄浆水的可行性及对黄浆水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3种乳酸菌均可在黄浆水中生长产酸,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产酸能力与活菌数显著高于清酒乳杆菌,3种菌株组合发酵时黄浆水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且与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发酵后黄浆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3.51 mg/m L变为2.43 mg/m L,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3.58 mg/mL变为1.82 mg/mL,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0.90 mg/m L变为0.38 mg/m L,FRAP值由从1.24 mmol/L Fe SO4升高到1.62 mmol/L FeSO_4。  相似文献   

16.
从自制泡菜中,分离出三株乳酸菌,经鉴定,三株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分别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培养这三株乳酸菌,评价其发酵上清液和胞内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三株乳酸菌均在厌氧条件下呈现出较高抗氧化能力,厌氧培养对清除羟自由基影响最大;对于清除羟自由基及脂过氧化自由基,三株乳酸菌的发酵上清液较胞内提取物均体现出更高的水平;对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三株乳酸菌的胞内提取物效果更佳。对比三株乳酸菌,戊糖片球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最强,植物乳杆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最强,而干酪乳杆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较另外两株菌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察乳酸菌菌落拉丝状况并测定其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产量,筛选出1 株所产EPS黏性好、产量高的乳酸菌AR307,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为得到更多的胞外多糖,对植物乳杆菌AR307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在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20 h条件下的产糖量为389 mg/L。在体外实验中,所得胞外多糖具有抑制HT-29肿瘤细胞活性、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能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高抗氧化性能乳酸菌,测定了30株分离自江苏如皋长寿村人群肠道中的乳酸菌发酵液清除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并对初步获得的4株抗氧化性能较好的菌株发酵不同组分清除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株菌发酵液抗氧化性能不等同于其各组分抗氧化性能总和,且发酵上清液抗氧化性能显著高于其菌体和胞内提取物。获得综合抗氧化性能较好的2株菌L10和L13,两株菌发酵上清液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6.4%和64.8%,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1.8%和53.5%;两株菌发酵上清液还原活性A700nm分别为2.523和2.540;两株菌发酵上清液T-SOD活性分别为32.802U/mL和33.825U/mL,GSH-Px活性分别为37.273U/mL和45.012U/mL。两株菌经鉴定分别为发酵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鸡枞菌(Collybia albuminosa)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产量,以鸡枞菌多糖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对鸡枞菌发酵产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胞外多糖产量较大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对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麦芽糖6%,酵母提取粉1.5%,KH2PO4 0.1%,MgSO4·7H2O 0.05%,维生素B1 0.001%,接种量6%,装液量150 mL/300 mL,种龄5 d,发酵时间7 d。在此优化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达671.57 μg/mL。质量浓度为1.2 mg/mL的鸡枞菌胞外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7.18%、95.74%、80.04%。  相似文献   

20.
对杨树桑黄胞外多糖(EPS)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构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EPS并测定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红外分析EPS结构的异头碳类型,GC/MS分析EPS的单糖组分,SEC/MALLS结合粘度法分析EPS的分子构象,利用·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测定EPS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杨树桑黄EPS分离纯化得到两个组分(Fr-Ⅰ和Fr-Ⅱ),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27 500和55 000;红外分析可知,Fr-Ⅰ为含有α-和β-构型共存的吡喃型甘露糖苷酸性杂多糖,Fr-Ⅱ为含有α-吡喃型甘露糖苷酸性杂多糖;气质分析结果表明,Fr-Ⅰ和Fr-Ⅱ所含单糖组分为核糖、木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醛酸;SEC/MALLS结果表明,EPS分散性很低,在水溶液中以球形构象存在,是一种高度紧密且具有分支结构的多糖聚集体。抗氧化测定表明,EPS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8.58%;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59.17%,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