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F-FDG PET显像在原发不明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在原发不明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显像,并与临床随访,活组织检查和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23例患者中18F-FDG PET发现可凝原发灶10例,其中8例病理结果证实为原发灶,1例经长期随访证实为原发灶,1例病理结果为阴性,18F-FDG PET对原发灶检出率为39%,18F-FDG PET全身显像共检出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灶16个,CT和(或)MRI只检出9个,13例18F-FDG PET检查未确定原发灶者,随访3个月-1年,死亡4例,9例18F-FDG PET检查确定原发灶者,随访2个月-1年,死亡1例。结论:18F-FDG PET显像对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原发灶的诊断,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FDG(18F-脱氧葡萄糖)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灶不明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20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常规检查难以发现原发灶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18F-FDGPET/CT扫描报告,通过分析病历记录、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确定最终原发灶诊断。结果 208例原发灶不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中,107例成功检测到原发灶,检出率为51.44%;77例病理证实,30例为临床诊断。其中肺癌占54.21%(58/107),鼻咽癌占14.95%(16/107),乳腺癌占10.28%(11/107),结直肠癌8例,喉癌5例,扁桃体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各3例。其余101例患者未检测到原发灶。结论 18F-FDGPET/CT全身显像是一种寻找淋巴结转移原发灶较灵敏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2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患者的PET/CT资料,记录原发灶部位、骨转移部位及骨外转移部位(包括前哨淋巴结及脏器)并按CT骨转移诊断标准进行分类,测量其最大标准摄取值。结果 PET/CT显像检查确定61例原发灶,11例未找到原发灶。66例为多发骨转移,6例为单发骨转移;原发灶部位依次为肺癌(31例)、前列腺癌(6例)、胃癌(4例)、结肠癌(3例)、甲状腺癌(3例)等;溶骨性转移以肺癌(22例)、胃肠癌(7例)多见,成骨性骨转移以前列腺癌(5例)、肺癌(4例)多见,混合性骨转移以肺癌(5例)、鼻咽癌(2例)多见;胸部骨及脊柱转移多见肺癌(31例),骨盆及脊柱转移多见肺癌(23例)、前列腺癌(6例)。结论 PET/CT诊断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时,需根据骨转移的类型、部位及前哨淋巴结和脏器转移的位置找出原发灶,必要时进一步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常可遇到,发现了转移癌却找不到原发灶的情况.国外有人主张,将这种不明原发灶的癌肿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即CUP综合征(Careinome unknoun Primary Syn-drome ).有人曾统计过,CUP综合征检出率不到10%.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常可遇到,发现了转移癌却找不到原发灶的情况.国外有人主张,将这种不明原发灶的癌肿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即CUP综合征(Careinome unknoun Primary Syn-drome ).有人曾统计过,CUP综合征检出率不到10%.  相似文献   

6.
术前判断淋巴结转移癌是否侵及颈动脉,对于制定手术方案及判定预后均有重要临床意义。CT对于诊断头颈部肿瘤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是常用的检查手段。对颈深淋巴结的分布、引流及与颈动脉的解剖关系和颈深淋巴结转移癌侵及颈动脉的CT影像学的研究现状加以论述,并分析了单螺旋CT及多层螺旋CT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4%~5%。原发灶不明的原因一方面是原发肿瘤可自行消退,另一方面原因是当前的检查、诊断设备技术尚不能发现这些患者的原发灶。作者对McGill大学医院在1978年~1991年间接治的54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52例)、淋巴上皮瘤(1例)和未分化癌(1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照头颈肿瘤的AJCC分期,N_1期5例,N_(2a)、  相似文献   

8.
应用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寻找转移瘤原发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DWI)寻找转移瘤患者原发灶的可行性和灵敏度.方法 前瞻性分析34例以转移瘤症状就诊,经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或MRI发现不明原发灶的转移瘤患者进行全身DWI扫描,分别测量可疑原发灶和转移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原发灶和转移瘤的ADC值.探讨全身DWI对原发灶的检出率和灵敏度.结果 通过对34例转移瘤患者全身DWI扫描,发现可疑原发灶24例,其中23例被证实为原发恶性肿瘤,1例可疑原发灶穿刺为良性病变;10例经全身DWI扫描未发现明确原发灶,其中2例经活检明确原发灶,8例经随访6~12个月仍未明确原发灶.确诊的14例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24±0.18)×10-3和(1.16±0.27)×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全身DWI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67.6%(23/34),灵敏度为92.0%(23/25).结论 全身DWI对转移瘤患者寻找原发灶的灵敏度高,可以作为寻找原发灶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术前判断淋巴结转移癌是否侵及颈动脉,对于制定手术方案及判定预后均有重要临床意义。CT对于诊断头颈部肿瘤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是常用的检查手段。对颈深淋巴结的分布、引流及与颈动脉的解剖关系和颈深淋巴结转移癌侵及颈动脉的CT影像学的研究现状加以论述,并分析了单螺旋CT及多层螺旋CT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脉络膜转移癌的MRI诊断(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与MRI特点。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 4例脉络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脉络膜转移癌的原发灶均为肺癌 ,MRI表现为眼环广泛性或局限性增厚 ,呈等T1 、等或高T2 信号 ,1例合并肿物向眼球内突入。结论 脉络膜转移癌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MRI是诊断脉络膜转移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DHTE)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55例,其中鼻咽癌34例(初发12例,放疗后22例)、其他头颈部癌术后13例和原因不明的颈部转移瘤8例,进行^18F-FDG DHTC。结果①^18F-FDG DHTC诊断原发头颈部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5%(19/21例),80.8%(21/26例)和85.1%(40/47例);诊断转移瘤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8%(30/32例)和86.7%(13/15例)。②8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中,4例颈外见异常单个^18F-FDG浓聚灶,为原发病灶;1例显像阴性;3例见多发性^18F-FDG异常浓聚,未能定位原发病灶。结论^18F-FDG DHTC诊断原发头颈部恶性病灶和寻找颈部转移瘤的原发灶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不明原发灶肿瘤(CUP)患者原发灶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6例CUP患者行PET/CT检查拟寻找原发灶,根据转移灶部位分为淋巴结转移组(8例)、肝转移组(9例)、骨转移组(12例)及恶性胸腹水组(7例),比较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CUP患者原发灶的灵敏度.结果 18F-FDG PET/CT寻找CUP原发灶的灵敏度为63.9% (23/36),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组、肝转移组、骨转移组及恶性胸腹水组患者原发灶的灵敏度分别为87.5% (7/8)、55.6% (5/9)、58.3%(7/12)、57.1% (4/7).18F-FDG PET/CT对淋巴结转移组原发灶的确诊率[87.5%(7/8)]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57.1%( 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CUP患者原发灶灵敏度较高,尤其适用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CUP患者.  相似文献   

13.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2589例18F-FDG PET/CT显像患者中169例CUP患者的显像结果,通过分析病历记录、病理检查结果及临床随访确定最终原发灶诊断结果.结果 169例CUP患者中19例失访,150例有完整资料.70例成功探测到原发灶,总检出率为46.7%(70/150),其中52例得到病理检查证实,18例为临床诊断;肺癌38例,占54.3%,鼻咽癌8例,占11.4%,消化系统肿瘤13例,占18.6%,其他肿瘤11例,占15.7%.3例临床怀疑转移瘤,18F-FDG PET/CT未见明显恶性征象,经随访证实为良性病变.6例PET/CT诊断错误.15例患者没有确诊.56例未探测到原发灶,其中3例在随访过程中得到确诊,分别为鼻咽癌、膀胱癌、食管癌各1例.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诊断CUP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查找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检查资料。 结果 17例患者均经活检确诊原发灶,准确率100%。原发性肺癌13例,占76%,其中有2例在第二次行PET/CT检查时才检出原发灶;原发性肝癌2例,占12%;原发性贲门癌1例,占6%;原发性升结肠癌1例,占6%。在检查到原发灶的基础上,18F-FDG PET/CT亦发现10例合并转移者,其中合并肺转移者2例、合并淋巴结转移者3例、合并骨转移者2例及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者3例,共发现病灶61处;2例肝癌患者单发脑转移灶中均有脑卒中。 结论 18F-FDG PET/CT在查找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原发灶中有重要价值,并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15.
~(131)I-MIBG(~(131)I-间位碘代苄胍)是一种生物胺前身物的类似物。为了评价它在诊断治疗类癌中的作用,作者用~(131)I-MIBG对20例类癌患者进行了显像,并用此药对5例病人进行了治疗。病人和方法:20例类癌患者都经病理学证实,其中7人有转移病灶而原发灶不明,仅有7例表现类癌综合征,7例尿中有5-HIAA分泌升高。患者经静脉注射37MBq~(131)I-MIBG后,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进行全身闪烁显像检查,注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E-钙黏附素(E-CD)mRNA在大肠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6例进展期大肠癌和腹膜转移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全组癌旁正常黏膜、原发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均检出E-CD mRNA,与癌旁正常黏膜相比,大肠癌原发组织E-CD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弱(P<0.01)。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大肠癌原发灶中E-CD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但淋巴结转移灶中E-CD 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其分化程度无关。结论大肠癌原发灶的E-CD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呈正相关;大肠癌转移淋巴结的E-CD mRNA表达水平增高,并与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F-FDG PET/CT显像探测原发肿瘤病灶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寻找原发肿瘤病灶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转移瘤患者31例行唧CT显像,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活组织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29例患者唧CT显像准确显示其原发灶,分别为结、直肠癌7例,肺癌13例,甲状腺癌3例,子宫恶性肿瘤4例,胰腺癌和鼻咽癌各1例。1例PET/CT检查未能确定其原发灶。另1例临床诊断为肾上腺转移瘤的患者,PET/CT显像为良性肿瘤,经CT动态增强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结论PET/CT显像对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15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59例淋巴结转移灶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XCR4表达。结果CXCR4在52.2%(60/115)肺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仅2例表达(10.0%)。59例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CXCR4高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7%(50/59)和83.1%(49/59),两部位CXCR4表达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XCR4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而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CXCR4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XCR4在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XCR4的表达对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非手术治疗选择靶点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癌肾上腺转移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特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PET-CT中心检查发现并最终确诊的肺癌肾上腺转移患者31例,共35个肾上腺转移灶,分析其CT和PET图像特征,将同期转移患者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最大SUV(SUVmax)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t检验比较同期转移和异期转移病灶的SUVmax的差异。结果肺癌肾上腺转移瘤在CT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结节灶,35个病灶中密度均匀者23个,不均匀者12个,直径为0.8~10cm,平均为2.56±1.68cm;PET图像上最大SUV为1.9~22.1,平均为7.02±4.28。肺癌原发灶SUVmax为2.3~18.9,平均为8.07±4.59;肾上腺转移灶的SUVmax与原发灶的SUVmax无相关性(P=0.009,P=0.972)。初诊转移与随诊转移的肾上腺转移瘤的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4,P=0.373)。显示3例病灶肾上腺转移瘤的变化随原发灶的好转而同步改善。结论 PET/CT检查对肺癌肾上腺转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肾上腺转移癌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中寻找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且病理确诊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患者87例。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类型及原发灶组织器官来源,~(18)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49例(56. 3%)、腺癌23例(26. 4%)、小细胞癌6例(6. 9%)、其他9例(10. 3%)。经病理确诊原发灶71例(81. 6%):其中咽部肿瘤32例(喉咽15例、鼻咽14例、口咽3例)(44. 4%)、肺癌16例(22. 5%)、食管癌6例(8. 5%)、子宫癌3例(4. 2%)、扁桃体癌3例(4. 2%)、其他恶性肿瘤11例(15. 5%)。原发灶病理构成:鳞状细胞癌43例(60. 6%)、腺癌19例(26. 8%)、小细胞癌6例(8. 5%)、其他3例(4. 2%)。~(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正确诊断63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 7%(63/71)、31. 3%(5/16)、85. 1%(63/74)、38. 5%(5/13)、78. 2%(68/87)。结论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原发灶主要集中在咽部、肺、食道等,以鳞癌、腺癌为主,~(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寻找原发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确诊或可疑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时寻找原发灶可首选~(18)F-FDG PET/CT全身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