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 T1 rho对无症状志愿者腰椎间盘早期退变的评估价值,并分析T1 rho值与Pfirrmann等级、椎间盘不同解剖水平及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对45例无症状大学生进行腰椎MRI检查,分别采集腰椎矢状位T1WI及T2WI、轴位T2WI、矢状位T1rho图像,按Pfirrmann分级标准在T2 WI图像上对无症状志愿者腰椎间盘进行等级分级,通过后处理软件在矢状位T1 rho上分别测量髓核(NP)和纤维环(AF)的T1 rho值,并分析其与Pfirrmann 等级、椎间盘不同解剖水平及性别的相关性.结果 腰椎间盘NP的T1rho值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r=-0.63,P<0.001),且各腰椎间盘NP区T1rho值明显高于AF(P<0.001),但椎间盘各解剖节段的NP/AF区T1rho值未见明显差异,并且男女之间差异不大.结论 T1rho值与椎间盘退变等级密切相关,且对无症状志愿者椎间盘早期退变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轴位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M R T2*mapping成像的可行性,明确T2*mapping定量成像技术对小关节和椎间盘早期退变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慢性下腰痛患者22名作为病例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名为正常对照组,采用3.0T M RI对两组行T2*mapping及常规T2 WI成像,根据Weishaupt分级法、Pfirrmann分级法分别对L2~ S1各节段小关节和椎间盘进行形态学分级,并测量小关节和椎间盘的 T2*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Weishaupt分级小关节的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髓核的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小关节与后纤维环的T 2*值呈弱相关性( r‐0.3874)。病例组与对照组小关节的 T 2*值很相近,而髓核的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小关节评价的组间一致性方面,T2*值的一致性很好( r =0.835,P <0.05);形态学Weishaupt分级一致性较差(kappa=0.327)。结论此研究表明T2* mapping可用于软骨的定量研究,且轴位的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T2*mapping联合成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T2-mapping及T2*-mapping成像对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和糖尿病模型组(15只),两组中按时间(1月、3月、6月)随机各均分为3组。按分组时间对实验兔脊柱行T2WI、T2-SPAIR、T2-mapping和T2*-mapping序列矢状面MRI扫描。图像后处理后,测量L6-7、L7-S1椎间盘内髓核的T2和T2*值。随后解剖获取每只实验兔这2处椎间盘进行HE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在HE染色切片上对髓核组织学退变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不同组织学退变评分间髓核T2值、T2*值的差异。结果:不同组织学退变评分之间髓核T2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16,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2分与3分、5分与6分之间T2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组织学评分与T2值呈高度负相关(r=-0.794,P<0.01)。不同退变评分间髓核T2*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3,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组织学评分2、3、4分之间T2*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T2*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组织学退变评分与T2*值呈中度负相关(r=-0.615,P<0.01)。结论:T2-mapping和T2*-mapping成像技术均可以客观和定量反映椎间盘的退变情况,T2-mapping较T2*-mapping成像对椎间盘退变的早期诊断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李丽  周治国  王敏  胡雪梅  李锋   《放射学实践》2013,(12):1279-128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ADC)测定评估退变程度,评价MR-DWI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及39例健康志愿者行MRI检查,获取各个椎间盘的修正Pfirrmann分级(共8级)及ADC值,分析两者的关系。同时将修正Pfirrmann分级分为正常(1~2级)、轻度退变(3~4级)、重度退变(5~8级)三组,分析ADC值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结果:1级、2级椎间盘与其它各级椎间盘平均ADC值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级椎间盘与4、5、6、7级椎间盘平均ADC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8级椎间盘之间平均ADc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椎间盘、轻度及重度退变椎间盘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的平均ADc值均与椎间盘部位有关。结论:ADC值可以较好地反映早期髓核退变程度,适用于早期椎间盘退变的追踪随访与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鉴别腰椎间盘急、慢性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腰椎间盘磁共振检查男性患者175例,扫描序列为矢状位T1WI、T2WI、T2WI-SPAIR、DWI及轴位T2 WI;选取Pfirrmann分级Ⅲ/Ⅳ级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为研究对象,共262个椎间盘(88个Ⅱ/Ⅴ级椎间盘未纳入研究);Ⅲ级133个椎间盘,急、慢性损伤组及退变组分别44、44及45个;Ⅳ级129个椎间盘,急、慢性损伤组及退变组分别43、44及42个;分别测量各椎间盘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firrmannⅢ级椎间盘急、慢性损伤组及退变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最大,退变组次之,慢性组最小;Ⅳ级椎间盘急、慢性损伤组及退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慢性损伤组与退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损伤组与慢性损伤组及退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损伤组ADC值大于慢性损伤组与退变组.PfirrmannⅢ级各组椎间盘ADC值均高于对应Ⅳ级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表观弥散系数值能为椎间盘急慢性损伤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定量测量T2弛豫时间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46例无症状青年志愿者行腰椎常规MRI、T2-mapping和DWI检查.由两位医师分别对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并间隔一周2次测量髓核的T2值和ADC值.结果:同一观察者或不同观察者间测量的T2值和ADC值的一致性均较好(ICC=0.86~0.93,P<0.01).髓核T2值及ADC值均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但以T2值相关性更佳(rT2 =-0.70,P<0.01;rADc=-0.60,P<0.01).髓核T2值和ADC值在不同Pfirrmann分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6和72.3,P<0.01);各级间两两比较,T2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DC值在Pfirrmann Ⅰ级与Ⅱ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值和ADC值鉴别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椎间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2和0.80(P均<0.01);0.69(P<0.01)、0.90(P<0.01)和0.74(P<0.05).结论:T2值和ADC值均能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退变,二者相互结合能更全面地观察椎间盘早期退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3.0T MR T2 mapping 成像技术定量研究椎间盘退变及生物力学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分析34例下腰痛(LBP)及(或)坐骨神经痛患者腰椎间盘 T2值与 Pfirrmann 分级、椎间盘部位、年龄的相关性及加压前后腰椎间盘 T2值。结果髓核 T2值与 Pfirrmann 分级、椎间盘部位、年龄存在相关性。结论(1)T2 mapping 可以对椎间盘退变作无创性定量检测;(2)体外压力负荷变化可影响椎间盘 T2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量无症状志愿者的椎间盘MRI横向弛豫时间,为早期判断椎间盘退变提供参考.方法 37名无症状志愿者行腰椎1.5T MRI矢状位T2WI及正中矢状位T2 mapping成像,根据Pfirrmann标准将185个L1~S1椎间盘分级,并测量髓核及纤维环前后缘T2弛豫时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各级髓核和纤维环前后缘T2弛豫时间有无显著性差异,并进行年龄与退变分级的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计测量185个椎间盘,统计结果示:①无症状志愿者年龄与椎间盘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735,P<0.01;②腰椎间盘各分级髓核平均T2弛豫时间随分级的增高而减小,各分级平均T2弛豫时间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③腰椎间盘纤维环各分级前后缘平均T2弛豫时间值随分级的增高未见明显变化,各级之间统计学均未见明显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 无症状志愿者腰椎间盘存在年龄相关性退变,MRI横向弛豫时间测量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无创、早期定量评价年龄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 RI)技术定量研究椎间盘退变与其相邻椎体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例患者(共50个椎间盘)进行3.0T DCE‐M RI扫描,将患者腰椎间盘根据Pfirrmann分级分为正常组(共17个椎间盘)及退变组(共33个椎间盘),测量感兴趣区(ROI)血流灌注定量参数:血液渗透到血管外间隙速率(Ktrans )、血容积(BV)、血流速(BF)。结果正常组椎间盘上缘椎体 Ktrans 、BV、BF三者均值分别为(0.0362±0.0112)min-1,(4.81±1.17) mL/100 mL ,(5.68±1.55) mL · min-1·100mL -1,下缘椎体三者均值分别为(0.042±0.0129)min-1,(5.03±0.797)mL/100mL,(6.02±1.28)mL·min-1·100 mL -1;退变组椎间盘上缘椎体Ktrans 、BV、BF三者均值分别为(0.0304±0.0112)min-1,(4.22±1.03) mL/100 mL ,(4.73±1.38)mL·min-1·100mL-1,下缘椎体三者均值分别为(0.0338±0.0125)min-1,(4.07±0.940)mL/100mL,(4.72±1.43)mL· min-1·100 mL -1。统计分析发现:(1)正常组椎间盘上缘椎体与下缘椎体3个定量参数Ktrans 、BV、BF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98、-0.479、0.533,P>0.05)。(2)退变组椎间盘上缘与下缘椎体3个定量参数值Ktrans 、BV、BF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t值分别为-0.906、0.497、0.013,P>0.05)。(3)正常组椎间盘与退变组椎间盘邻近椎体3个血流定量参数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2.26、-3.01、-2.99,P<0.05)。结论 DCE‐MRI表明退变椎间盘相邻椎体较正常椎间盘相邻椎体血流灌注减少,椎间盘退变与其相邻椎体血供减少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椎体成形术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椎间盘渗漏是否会引起椎间盘退变,以及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漏人PMMA的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8只成年杂种犬,每只L1/2~L4/5共4个椎间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PMMA组。对照组仅行椎间盘穿刺,不注人任何物质。PMMA组按注射量不同分为0.1ml、0.3ml、0.5ml 3组。计算椎间盘指数百分数(%DHI)及MRI指数,参照Masuda标准对椎间盘退变程度评分并分析。分别对4组的观察指标行方差分析及SNK法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24周X线片显示对照组椎间隙无狭窄,组织学检查未见椎间盘退变。PMMA组X线显示:椎间隙不同程度狭窄,椎体前后缘见骨质增生,腰椎侧弯,PMMA0.3ml及0.5ml组可见许莫结节。MRI显示椎间隙不同程度狭窄,他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减小,髓核形态不规则,纤维环与髓核境界不清。组织学检查显示髓核细胞数量不同程度减少,空泡变小。髓核的细胞外基质不同程度压缩,纤维断裂或扭转。4组%DHI、MRI指数、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MMA漏人椎间盘会导致椎间盘退变,且退变程度与PMMA漏人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比较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和T2*-mapping定量技术对早期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名受检者进行常规T2WI、DKI与T2*-mapping成像,并对腰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分析椎间盘髓核(NP)、前纤维环(AAF)、后纤维环(PAF)的DKI测量参数-平均扩散峰度(MK)及平均扩散系数(MD)、T2*弛豫时间与Pfirrmann分级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DKI和T2*mapping技术鉴别Pfirrmann Ⅰ~Ⅱ级、Ⅱ~Ⅲ级AUC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大小。结果:NP的T2*值在Ⅴ级与Ⅱ级、Ⅴ级与Ⅲ、Ⅴ级与Ⅳ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AF的MK值在Ⅱ级与Ⅴ级及Ⅲ、Ⅳ、Ⅴ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AF的MD值在Ⅴ级与Ⅲ级、Ⅴ级与Ⅳ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AF的T2*值在Ⅰ至Ⅴ级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F的MK值、MD值在Ⅳ级与Ⅴ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F的T2*值在Ⅰ级与Ⅱ级比较、Ⅴ级与Ⅰ~Ⅳ级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分级间两两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P、AAF、PAF的MK值与Pfirrmann 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921,0.604,0.678;P值均<0.001);NP、AAF、PAF的MD值与Pfirrmann 分级呈负相关(r=-0.917,-0.509,-0.654;P值均<0.001);NP和PAF的T2*值与Pfirrmann 分级呈负相关(r=-0.647,-0.305;P值均<0.001),而AAF的T2*值与Pfirrmann分级无明显相关性(r=0.088;P>0.05)。NP、PAF、AAF的MK、MD、T2*值的ROC下面积(AUC值)依次减低。NP、PAF、AAF的MK、MD值鉴别Pfirrmann 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椎间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T2*值。结论:DKI成像定量评价人腰椎间盘退变是可行的,对于早期腰椎间盘退变,DKI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2*-mapping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磁共振T2-mapping探讨肥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 30例单纯性肥胖和30例正常体重健康志愿者均行腰椎常规MRI序列矢状位及T2-mapping扫描,得到T2-mapping原始图及伪彩图,并测量两组L1~S1椎间盘髓核的T2值;组内不同节段髓核T2值比较用ANOVA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检验;两组间对应节段髓核T2值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结果肥胖组:髓核T2值范围79.50~123.50ms;30例L1~S1各节段髓核T2值均数范围(89.82±6.34)ms~(112.65±5.75)ms。对照组:髓核T2值范围91.70~145.40ms;30例L1~S1各节段髓核T2值均数范围(108.17±1 0.37)ms~(126.65±10.22)ms。统计检验结果:肥胖组组内仅L2~3与L4~5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96),其余两两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L1~2与L5~S1、L2~3与L4~5、L2~3与L5~S1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除L1~2椎间盘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之外(P0.05),其余节段T2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T2-mapping能发现腰椎髓核退变早期的生化成份的变化;肥胖可能促使或加速腰椎髓核退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进一步阐明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 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对20例正常腰椎间盘髓核、45例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的MMP-9进行了检测。结果 正常腰椎间盘组髓核内有一定量的MMP-9表达,退变腰椎间盘组髓核MMP-9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分别是正常组的1.86和1.65倍,存在差异(P〈0.05)。结论 MMP-9与腰椎间盘髓核退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 b 值、不同数量扩散梯度方向(NDGDs)3.0T 磁共振(MRI)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正常人颈髓成像的影响;探讨颈髓最佳 DTI 参数。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进行颈髓矢状面 DTI 扫描,选用 b 值分别为0、200、400、600、800、1000 s/mm2,NDGDs 选择6、12、20。分别在不同 b 值、不同 NDGDs 条件下,分析图像质量以及颈髓各向异性(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当 NDGDs 不变(20),随 b 值增加图像信噪比及质量指数递减(F =28.694、30.272,P <0.05),且不同 b 值条件下 FA、ADC 值无组间差异性(F =0.495、0.359,P >0.05)。当 b 值不变(600 s/mm2),随 NDGDs 增加图像质量评分递增(F =11.927,P <0.05),不同 NDGDs 条件下 FA、ADC 值无组间差异性(F =0.08、0.583,P >0.05),但 NDGDs 为20与6、12分别两两比较,FA 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西门子3.0T 磁共振 DTI 技术,选取 b 值为600 s/mm2,NDGDs 为20的条件下,得到最佳的颈髓 DTI 图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指标ADC及FA值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105例腰腿痛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椎间盘常规MRI及矢状面DTI扫描,根据T2 WI上椎间盘的特点对525个腰椎椎间盘进行Pfirrmann(Pm)分级,观察邻近终板的退变情况,测量椎间盘髓核区的ADC值及FA值并比较各级椎间盘之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ADC和FA值与Pm分级的相关性,并计算2个指标对椎间盘退变(PmⅣ~Ⅴ级)的诊断效能.结果:105例共525个腰椎椎间盘中PmⅠ~Ⅴ级分别有41、112、164、141和67个.经方差分析,Pm Ⅰ和Ⅱ级椎间盘间ADC值、PmⅣ及Ⅴ级椎间盘间ADC值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分级之间2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ADC值及FA值对PmⅣ、Ⅴ级椎间盘的诊断效能分别为0.846和0.93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椎间盘退变Pm分级与ADC值呈负相关(rs=-0.66,P<0.05),与FA值呈正相关(rs=0.805,P<0.05).结论:DTI作为定量MRI的一种特殊检查技术,其测量参数与Pfirrmann分级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应用于椎间盘退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能反映腰椎间盘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ent,ADC)值,探讨椎间盘髓核ADC值与椎间盘退行性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63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进行腰椎MR常规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并测量L1/2~L5/S1椎间盘髓核ADC值。根据Pfirrmann分级法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阅片将椎间盘分为Ⅰ~Ⅴ组。对比Ⅰ~Ⅴ组椎间盘髓核的平均ADC值,并对各组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63例301个腰椎间盘中,未发现符合Pfir-rmannⅠ级和Ⅱ级的椎间盘。PfirrmannⅢ~Ⅴ级椎间盘髓核平均ADC值分别为(1.59±0.23)×10-3mm2/s、(1.14±0.21)×10-3mm2/s、(0.84±0.23)×10-3mm2/s。Ⅲ~Ⅴ组椎间盘髓核的ADC值之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髓核的ADC值可以反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且随着退变程度的增加ADC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X线导引下针刺诱导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模型,并对椎间盘进行T2Mapping检测,为深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磁共振(MR)定量检测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5只,在X线导引下采用穿刺髓核和穿刺软骨终板两种手术方式,分别在穿刺前、穿刺后30 min、4和8周进行常规T2WI、T2Mapping成像和CT三维重建等影像学检查,8周时对诸椎间盘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造模后30 min,各椎间盘MR信号未见明显异常;4周穿刺髓核组T2WI信号明显降低,高信号区范围缩小;T2Mapping显示高值范围明显缩小;8周髓核变化与4周类似,未见明确退变进展;正常对照组和穿刺软骨终板组的椎间盘信号和量值改变不明显。病理学检查发现穿刺髓核组的髓核组织发生非常明显的退变,而穿刺软骨终板组发生轻度退变。结论采用X线导引下针刺椎间盘髓核的方式成功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此模型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并发症低、影响因素少等优势,并且证明了T2Mapping技术可用于兔椎间盘退变的检测,为深入研究MR定量技术对椎间盘退变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T1ρ成像评价体重对软骨退变影响的价值。方法按WHO体重指数BMI分组,A偏轻(BMI18.5)、B正常(18.5~24.9)、C肥胖(BMI≥25)。年龄40~50岁;无手术外伤及免疫性关节炎家族史;WOMAC骨关节炎指数80,每组20位患者行常规膝关节MR序列及T1ρ扫描,观察、测量股骨内外髁负重区及非负重区、胫骨内外平台、髌软骨7处兴趣区的色阶图像及平均T1ρ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体重对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结果27例膝关节出现软骨损伤(A组4例、B组10例、C组13例);19例位于股骨内外髁负重区(A组2例、B组6例、C组11例)。体重偏轻组与正常组各兴趣区T1ρ值在股骨外侧非负重区、胫骨外侧平台与髌后软骨三处兴趣区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兴趣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体重正常组与肥胖组髌软骨兴趣区T1ρ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感兴趣区均有统计学差异;体重偏轻组与肥胖组各兴趣区T1ρ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股骨内外侧髁负重区T1ρ值高于非负重区(P0.05)。结论磁共振T1ρ成像通过对色阶图像的观察及平均T1ρ值的测量可定量分析体重对膝盖软骨退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HIZ)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个研究对象(男/女,14/22例;中位年龄52岁)180个腰椎间盘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腰椎1.5 TMR常规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观察记录HIZ征象并分为有HIZ征象组和无HIZ征象组;记录所有椎间盘Pfimmann分级;测量椎间盘宽度(Weight)与高度(Height),计算W/H;测量椎间盘及脑脊液T2加权像信号强度,计算信号强度比值(T2/CSF);测量椎间盘ADC值;统计学分析.结果 180个椎间盘有HIZ征象51个,无HIZ征象129个;有HIZ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Ⅴ)分别为0、1、7、30、13个,无HIZ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Ⅴ)分别为10、27、46,36、10个;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TJCSF及ADC值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W/H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Z征象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T2/CSF及ADC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采用磁共振超短回波成像(3D-UTE)技术评价腰椎软骨终板缺损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招募志愿者50例,共扫描腰椎椎间盘250个,腰椎软骨终板500个。受检者行常规腰椎MRI检查评价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以3D-UTE序列显示腰椎间盘终板软骨完整性。按照有无邻近软骨终板缺损将腰椎间盘分为4组,分别为无邻近终板软骨缺损组(A组)、只有头侧终板软骨缺损组(B组)、只有尾侧终板软骨缺损组(C组)及头尾侧终板软骨皆缺损组(D组)。评价软骨终板完整性与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A组有椎间盘53个,其中PfirrmannⅠ级49个,Ⅱ级4个;B组有椎间盘62个,其中PfirrmannⅠ级6个,Ⅱ级55个,Ⅲ级1个;C组有椎间盘70个,其中PfirrmannⅠ级6个,Ⅱ级63个,Ⅲ级1个;D组有椎间盘65个,其中PfirrmannⅡ级39个,Ⅲ级26个。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显示椎间盘终板软骨缺损程度越严重,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越重(H=0.67,P<0.01)。结论:3D-UTE可以显示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的完整性,椎间盘终板软骨缺损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