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陆相压性浅水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发育机制与分布规律,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方法,建立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划分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并在层序格架内分析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要素及生储盖组合特征.从储层性质在横向上发生变化的成因机理出发,将岩性地层圈闭划分为2大类共7种,对岩性地层圈闭各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岩性地层圈闭在纵向分布上受控于层序界面和体系域,而不同类型岩性地层圈闭在平面上具有带状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Jabung区块位于印尼南苏门答腊盆地,区内的构造油气藏已基本勘探完毕,岩性油气藏虽有多处发现,但缺乏整体研究和规律性认识。为了进一步挖潜Jabung区块内的剩余勘探潜力,落实下一步岩性油气藏勘探接替领域和重点区带,在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地震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识别出三级层序界面,建立了古近系和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依据层序地层格架控制岩性油气藏及其疏导体系这一理论,研究了区内层序地层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abung区块古近系和新近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SQ1—SQ7等7个三级层序,层序演化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生储盖的组合方式和发育位置;SQ1(断陷发育期)控制主力烃源岩的分布,SQ2和SQ3(断坳转换期)控制近岸水下扇等岩性体的发育,SQ4(坳陷发育早期)形成了一套浅海相的灰岩储层,SQ5(坳陷发育期)多为浅海相沉积,SQ6和SQ7(坳陷晚期)以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指出了4个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带,为Jabung区块岩性油气藏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岩心、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将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鸳鸯沟地区古近系裂陷期的沉积充填划分为4个超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该区主要发育同沉积断裂坡折型层序,坡折带之下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主要部位.结合该区层序格架中油气分布规律,对该区岩性圈闭进行了预测.通过钻探锦310井,在预测目的层段试油获高产油气流,证实了锦1断裂坡折带之下为西部凹陷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4.
地震资料识别的层序界面精度低于测井资料建立的空间层序格架精度,难以满足具层圈闭特征岩性圈闭勘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井-震时频匹配分析与地震全反射追踪相结合的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及高频层序格架建立方法,主要包括逐级细化的测井时频分析与井-震标定,得到与测井资料相适应的地震反射旋回变化关系;在小时窗地震时频分析基础上,通过地震全反射追踪技术,建立高频空间层序格架。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层序格架中的层序界面既具有反映沉积旋回变化特征的明确地质含义,又具有足够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地震资料中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层序界面,进而满足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对于层序地层研究的精度要求;结合吐哈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等开展了实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深入挖掘现有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开展地震高频层序地层研究和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5.
冀中坳陷沉积演化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量钻井、测井、地震信息,结合古生物等分析资料,对冀中坳陷古近系层序格架及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系统划分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和13个三级层序,构建了沉积演化经历的5种沉积充填样式和完整的断陷一坳陷期沉积充填序列,探讨了纵向上的上、中、下3套成油组合与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关系.依据构造背景,层序类型和沉积体系"三要素",在陡坡、洼槽、斜坡和洼中隆起带细分出4类、20种构造岩相带类型,并按不同成油组合对浅一深层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综合评价,优选出了14种有利构造岩相带,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有效地指导了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6.
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三叠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7个体系域,同时建立了以四级层序为地层单元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的时空配置关系,揭示了探区主要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认为,三级层序边界和四级层序的水进界面是控制该区岩性圈闭形成的重要因素,岩性圈闭主要分布在四级层序上倾尖灭线附近以及中拐凸起斜坡区297井—克021井一带。  相似文献   

7.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在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将三叠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格架中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三叠系属于内陆坳陷盆地在聚敛期沉积的一套地层,发育3类沉积体系,从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依次为(扇)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研究区发育4种储集砂体,单独或配合发育可形成砂体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水下)分流河道等多种圈闭,是寻找三叠系岩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叠合型盆地,既具有断陷型盆地特征,又具有坳陷型盆地性质。在该盆地内部既有可能发育断陷期陡坡带的岩性油气藏,又有可能发育坳陷期缓坡带的岩性油气藏,其胜北洼陷在中侏罗统-白垩系沉积时期主要发育5种陆相沉积相类型、10种沉积亚相类型。根据层序地层和沉积微相分析,认为胜北地区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主要分布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冲积扇扇中辫流河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当中。  相似文献   

9.
霸县凹陷南洼槽沉积相研究及岩性地层圈闭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霸县凹陷南洼槽构造、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研究,首次建立了该区古近系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将沙一下亚段—沙四段划分为7套三级层序,明确了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的空间展布及特征,指出文安斜坡内带、"凹中隆"背斜构造带和洼槽带为3个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综合应用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及地震反演等技术进行岩性地层圈闭的有效识别。构建了斜坡带、背斜带和洼槽区岩性地层油藏模式,对有利勘探目标进行精细落实优选,钻探文安1、文安11井均获成功,研究表明该区是岩性地层油藏规模勘探的有利区,对冀中坳陷富油气凹陷岩性地层油藏勘探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层序-体系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层序-体系域格架内对库车坳陷西部库姆格列木群各岩性段进行分析对比和沉积古地理恢复,建立层序-体系域格架内的储盖组合和配置体系,对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区进行预测。库姆格列木群三级层序Esq1低位体系域和Esq2低位-水进体系域发育两套粗碎屑砂体,Esq1和Esq2层序的盐岩、膏岩和泥岩广泛分布,封盖能力好,与两套砂岩储集层构成优质储盖组合。从有利储集体分布来看,北部山前带向盆地推进的河流体系、西部温宿凸起东缘的扇三角洲体系及南部英买古低隆起带的下切谷充填、河流三角洲体系形成有利储集砂体,坳陷北缘克拉苏大北区带、南部秋里塔格却勒及其以南地区、西部温宿凸起北部及东部地区是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图6参12  相似文献   

11.
松南西部勘探领域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松南西部资源潜力,分别以坳陷型构造层序和断陷型构造层序为单元,论述其勘探领域及前景。坳陷型构造层序的主要勘探领域包括反转构造带、斜坡低幅度构造群等构造类油气藏和地层、岩性等非构造类油气藏;断陷型构造层序的主要领域包括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明确提出松南西部在今后将逐步以非构造类油气藏为勘探重点,最后分层次指出勘探目标及其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2.
辽东湾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辽东湾坳陷是中国东部海上的主要含油气区之一,包括3凹2凸共5个次级构造单元,其中辽中凹陷面积最大、埋藏也最深,整个盆地充填古近系及新近系沉积。通过对全盆地范围内的地震、钻井、测井和古生物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辽东湾坳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将辽东湾坳陷沙河街组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6个三级层序,并对各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相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确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深水浊积扇3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建立了沙河街组各个层序的沉积模式。Es4沉积范围较小,Es1+2和Es3沉积范围较大,Es3沉积水体比Es1+2沉积水体深,Es1+2层序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有利勘探区带。图11参10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中央坳陷区发育大面积岩性油藏,储层主要为薄层河道砂,岩性圈闭的有效识别是勘探部署的瓶颈。为了解决扶余油层薄砂岩储层岩性圈闭识别难题,应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形成了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细分层沉积微相划分、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精细地震解释、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制图、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等6项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微相,井震结合砂体预测,研究大比例尺沉积微相,认清了扶余油层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有效地识别了岩性圈闭,大幅提升了钻探成功率,新发现石油储量1亿吨。应用实践证明,地震沉积学是薄砂岩储层岩性油藏勘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层序识别模式和地层叠置样式的建立对于坳陷湖盆岩性地层圈闭的预测与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为例,通过研究其不同沉积体系的充填过程及叠置关系,建立了坳陷型湖盆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发育模型:①低位体系域发育,沉积物供给充足,缓坡背景发育广泛的河道侵蚀地貌,下切谷欠发育,在古地貌剥蚀洼陷内(残余可容纳空间)与构造单元转换的斜坡带发育大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和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沉积,侧向连续分布,油气勘探上应以寻找背斜构造油气藏为主;②基准面逐渐上升,水进体系域物源供给逐渐减弱,发育退积型的正常河流三角洲体系,易形成上倾尖灭型、盆底滑塌扇型岩性地层圈闭;③高位体系域基准面经历上升-停滞的过程,物源供给逐渐增强,发育进积型的正常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结论认为:水进体系域是该区岩性圈闭勘探的最有利层序,分布在凸凹转换部位凹陷一侧的滑塌体具备良好的顶底板条件,是目前现实的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5.
白垩纪松辽湖盆沉积类型属潮湿带近海坳陷型。松辽盆地南部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分布于四大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含油层段主要分布于二级、三级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油气藏类型为构造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随着油气勘探的进展,地层-岩性油气藏是重要的勘探目标。西部斜坡区具有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条件。图3表1参9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侏罗系层序划分及沉积体系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以区域沉积背景分析为先导,在明确台北凹陷西缘沉积主控因素的前提下,分析准层序组及体系域的叠置样式,划分沉积体系类型,首次在研究区开展了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空间演化分析,为在研究区开展储、盖层评价、生储盖层组合分析、勘探层系优选和各类型油气藏区带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多旋回沉积型克拉通类含油气盆地。盆地腹部构造稳定.地层平缓,储层分布不稳定、横向变化大、单层厚度薄,地震储层预测难度很大。通过分析典型薄互层模型的地震响应,利用广义变换。构造出在低频趋势控制下利用多尺度分量之间的差异确定反射界面位置的高分辨率地震层序检测方法。通过该盆地近2000km地震资料的分析,建立了层序检测剖面的解释模式,上古生界河道砂体的预测结果证明广义S变换获得的高分辨率地震层序剖面是陆相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划分沉积微相、确定砂体走向、查明薄层含油气砂体分布范围的有利依据,广义S变换方法是适用于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8.
辽河西部凹陷清水洼陷油气资源丰富,沙一段发育构造一岩性、岩性油气藏。清水洼陷沙一段处在洼陷中心部位,储层具有单砂层薄、砂泥岩互层的特点,给储层预测带来了困难;同时该区油水关系复杂,如何准确确定含油气边界是勘探面临的一大难题。针对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存在的难点,首先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然后在高精度层序格架的控制下利用振幅及频率属性开展薄互层储层预测;最后利用"低频共振、高频衰减"的叠后烃类检测原理预测了该区的含油气范围。在此基础上部署的探井洼115、洼128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且上报了控制石油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19.
南图尔盖盆地是重要的油气探区,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侏罗系沉积层序的发育演化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研究区尚未勘探的有利构造圈闭逐渐减少,岩性-地层油气藏已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 为此,在对地震、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以及沉积相分析,对南图尔盖盆地 A 探区萨雷布拉克地区侏罗系沉积层序特征及有利地层不整合圈闭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萨雷布拉克地区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经历了 3 次较为明显的构造运动,可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 3 个阶段,即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及坳陷期,形成了 3 个二级层序,并在其层序格架内将侏罗系划分为 7 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中可划分出 2~3 个体系域;②早侏罗世断陷期(SQ1,SQ2)主要发育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侏罗世断-坳转换期(SQ3,SQ4)主要发育湖泊及三角洲沉积体系,晚侏罗世坳陷期(SQ5,SQ6,SQ7)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及河流沉积体系;③侏罗系有利的地层不整合圈闭主要为 SQ1 和 SQ2 与上覆地层形成的地层削蚀不整合圈闭,以及 SQ5 与下伏地层形成的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相似文献   

20.
川西坳陷侏罗系砂岩储层具有低渗致密的特点,主要为三角洲相分流河道沉积。河道纵向叠置关系复杂、砂岩厚度薄、岩性及物性横向变化明显,但地震资料分辨率有限,河道砂岩储层预测及刻画难度大,制约着开发目标评价及井网部署。采用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外形精细刻画至内幕非均质性评价逐步逼近的综合研究思路,重点集成了井-震一体化河道沉积层序识别、河道砂体叠加样式正演、相带空间刻画和递进反演相控储层定量描述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河道期次划分、叠置样式预测、外形刻画和定量描述等多个难题,实现以单河道为单元的气藏精细开发目标评价,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并形成了陆相致密气藏河道砂岩储层精细刻画与描述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