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增液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血清P物质(SP)、胃动素(MTL)及胃泌素(GAS)含量及大鼠一般状况的影响。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于实验室适应喂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加味增液汤(JWZYT)低、中及高剂量组(1.5g/kg、3.0 g/kg、6.0 g/kg,以未煎煮药物总量计),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复方地芬诺酯(1mL/100g)灌胃,1次/天,连续给药4周以复制STC模型。成模后,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mL/100g)灌胃,1次/天,阳性对照组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1g/kg,JWZYT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药液灌胃,连续灌胃4周。第9周最后一次灌胃24h后腹腔注射水合氯醛处死大鼠,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SP、MTL、GAS含量并于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JWZYT各组大鼠精神状态差,体质量明显减轻,毛发少泽泛黄,部分脱落,活动减少,扎堆好斗,摄入食物及水减少,大便干硬、粒小、色黑;血清中SP、MTL、GAS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JWZYT各组上述症状均有所改善,血清SP、MTL和GAS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JWZYT低、高两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而中剂量组上述指标血清含量与阳性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加味增液汤可改善STC大鼠的便秘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中SP、MTL、GAS含量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徐俊 《中医学报》2020,35(2):366-36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泄泻大鼠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F级大鼠60只,采用生大黄水致泻结合饮食失节法复制脾虚泄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平均分为5组,即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简称阳性组,0.5 g·kg^-1)、参苓白术散高(20 g·kg^-1)、中(10 g·kg^-1)、低(5 g·kg^-1)剂量组。连续给药14 d后,检测血浆中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动素(motilin,MTL)、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血浆淀粉酶和尿液中D-木糖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大鼠皮毛富有光泽,精神状态良好;造模后大鼠明显消瘦,便溏,肛周污秽,毛发疏散、竖立,皮毛没有光泽。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模型组大鼠血浆中MTL、SS、VIP、血浆淀粉酶活性指标和尿液D-木糖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阳性组及参苓白术散各给药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升高脾虚泄泻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其中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大鼠体质量、尿液D-木糖、血浆中MTL、SS、VIP、血浆淀粉酶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组相比,参苓白术散高、中剂量组对大鼠体质量升高程度更为明显(P<0.05),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与阳性组作用强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升高大鼠血浆MTL、SS、VIP强度与阳性组相当(P>0.05),参苓白术散中剂量组改善SS、VIP指标方面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TL指标则明显低于阳性组。与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相比,参苓白术散中、低剂量组均明显偏低。结论:参苓白术散能显著改善脾虚泄泻大鼠的消化吸收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脾胃激素MTL、SS、VIP表达水平,升高血浆淀粉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承气汤对里实热证大鼠胃肠激素GAS、MTL、VIP、N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承气汤对里实热证大鼠血和不同胃肠组织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里实热证模型组、大承气汤小剂量、大剂量干预组4组.自身粪便法建立里实热证大鼠模型,干预组分别灌胃给予4.59、9.18 g/kg的大承气汤,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和胃窦、十二指肠、空肠、结肠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中GAS、MTL和十二指肠GAS,空肠NT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而血浆VIP、NT和胃窦、结肠NT则显著减少(P<0.05,P<0.01).大承气汤各组血浆VIP、NT和十二指肠GAS、NT,以及大剂量组空肠、结肠GAS和小剂量组空肠NT水平,较模型组亦显著升高(P <0.05,P<0.01),而大承气汤各组血清GAS,小剂量组血浆、胃窦、结肠中MTL及胃窦NT,大剂量组胃窦、结肠VIP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大承气汤具有调控胃肠激素的作用,改善里实热证大鼠胃肠道分泌紊乱的机制可能与提高胃肠道GAS,降低MTL、VIP及双向调节NT分泌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许丹  于红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1938-1939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气滞胃痛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食欲、体重及血浆MTL、血清GAS的影响,探讨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夹尾刺激法制作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观察气滞胃痛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食量、体重等指标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MTL、血清GAS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食量和体重降低(P<0.05),血浆MTL、血清GAS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气滞胃痛颗粒组和吗丁啉组小鼠食量、体重增加,血浆MTL、血清GAS含量升高(P<0.01)。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能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食量、体重,提高FD大鼠血浆MTL、血清GAS含量,其治疗FD的机制与调节血中血浆MTL、血清GAS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胃动素(MTL)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 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的行为学指标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 检测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的水平.结果 柴胡疏肝散可缩短肝郁证大鼠的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增高血清GAS和血浆MTL的水平.结论 柴胡疏肝散具有抗肝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肝郁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健脾消痞浸膏对脾虚大鼠胃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消痞浸膏对脾虚大鼠胃分泌的影响.方法用大黄水煎剂造脾虚动物模型,用滴定法测定胃液分泌,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泌素.结果与脾虚模型组比较,健脾消痞浸膏中剂量组总酸度、总酸排出量升高(P<0.05),高剂量组胃液量、总酸度、总酸排出量均显著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血浆胃泌素显著升高(P<0.01).结论健脾消痞浸膏具有促进脾虚大鼠胃液分泌和提高血浆胃泌素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茯苓甘草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大鼠的效果及对血清中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茯苓甘草汤高剂量组、茯苓甘草汤中剂量组、茯苓甘草汤低剂量组、多潘立酮组。采用低温盐酸灌胃法造模,取材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及5-羟色胺(5-HT)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FD大鼠与正常组大鼠比较,血清中MTL、GAS和5-HT的含量均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茯苓甘草汤高剂量组、茯苓甘草汤中剂量组、茯苓甘草汤低剂量组以及多潘立酮组与模型组比较,FD大鼠血清中MTL、GAS及5-HT的含量均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茯苓甘草汤高、中、低剂量组及多潘立酮组间在提高血清中MTL的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于提高血清中GAS、5-HT的含量,茯苓甘草汤低剂量组与其余给药组相比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茯苓甘草汤高、中、低剂量各组能够提高FD大鼠血清中MTL、GAS及5-HT的含量,能够缓解FD大鼠的症状,这可能是治疗F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痞消对脾虚证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剂量为0.2 g·kg-1·d-1),胃痞消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5、7.5、3.75 g·kg-1·d-1)。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200μg/m L)自由饮用、小承气汤(2 m L/只,生药1 g/m L)灌胃法及饥饱失常等多因素造模18周复制脾虚证胃癌前病变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组织病理学及行为学变化,检测血浆TNF-α及IL-4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浆TNF-α、IL-4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维酶素组、胃痞消高剂量组、胃痞消低剂量组血浆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与胃痞消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酶素组、胃痞消高剂量组、胃痞消中剂量组、胃痞消低剂量组血浆IL-4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胃痞消改善脾虚证胃癌前病变大鼠组织学变化的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血浆TNF-α、IL-4含量变化及胃黏膜间质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动员而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探讨薏苡仁水煎液对脾虚证大鼠胃肠动力的调节及胃肠激素水平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和薏苡仁水煎液高、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时间为15 d。建模成功后,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 5 m L·100 g-1·d~(-1)灌胃、多潘立酮组给予5 mg·kg~(-1)·d~(-1)灌胃、薏苡仁水煎液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0 g·kg~(-1)·d~(-1)、10 g·kg~(-1)·d~(-1)灌胃。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状况、体征,末次给药后所有大鼠均用炭末灌胃法测定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腹主动脉取血后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P物质(Serum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泌素(Gastric gastrin,GAS)、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胰多肽(panoreatio polypeptide,PP)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多潘立酮组和薏苡仁水煎液高、低剂量组的胃内残留率明显下降、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而大鼠血浆MTL、SP、SS含量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薏苡仁水煎液可能通过升高血清SP、MTL、GAS、CCK、SS水平,降低血清PP含量进而调节胃肠道运动,表明其对因脾虚导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有较好的调节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胃萎消颗粒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萎消颗粒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热盐水灌胃方法制作CAG动物模型.同时用不同剂量的胃萎消颗粒进行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胃动素(MTL)的含量.观察每组大鼠胃黏膜的变化情况。结果:CAG模型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经胃萎消颗粒治疗12周后,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明显回升(P〈0.05),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降低,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常增生鼠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胃萎消颗粒对大鼠实验性CAG胃部相关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益胃消增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的血清胃泌素(GAS)、生长抑素水平(ss)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维霉素组、益胃消增胶囊低剂量组(中低组)、益胃消增胶囊高剂量组(中高组),采用综合方法造模,分别运用益胃消增胶囊(高、低剂量)及维酶素治疗,观察各组大鼠各项指标。结果:模型对照组GAS含量较正常组为低,而益胃消增胶囊(高、低剂量)组的GAS含量均高于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ss含量较正常组为高,而益胃消增胶囊(高、低剂量)组的ss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益胃消增胶囊可升高cAG大鼠的血清GAS水平,促进胃酸的分泌,增加黏膜血流量,发挥其对胃黏膜的营养作用;同时可降低CAG大鼠的血清ss水平,对ss含量起到调节作用,抑制胃泌素释放,维持胃酸分泌稳定。是该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胃饮"合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以探讨其促胃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激怒法制备FD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及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血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FD组血浆MTL分别为246.20±94.88,163.80±28.15和130.94±18.43,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GAS分别为64.36±18.02,57.44±14.44和30.34±6.27,用药组明显高于FD组(P<0.05);NO含量分别为:33.79±5.96,37.93±11.65和63.20±15.44,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和胃饮"合剂的促胃动力作用可能与其增加FD大鼠血浆MTL、血清GAS水平和降低NO含量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水陆二仙丹组方对大黄所致虚证脾脏指数的影响,血清中GAS、SS、MTL以及AMS、LDH、SDH的影响,从而探讨水陆二仙丹组方治疗虚证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以及95%乙醇提取两种工艺制备样品,研究水提与醇提的样品对饮食失节加苦寒泻下法复制虚证大鼠的作用。结果大黄所致虚证模型组大鼠脾脏指数低于正常组,血清中GAS、SS、MTL以及AMS、LDH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SDH含量高于正常组。水陆二仙丹组方水提大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的大鼠血清中的GAS、SS、MTL以及AMS、LDH含量高于模型组,SDH低于正常组,其中水提大剂量与水提中剂量较模型组比有显著差异。水陆二仙丹醇提大剂量组、中剂量组的大鼠血清中的GAS、SS、MTL以及AMS、LDH含量虽然也略高于模型组,SDH含量略低于模型组,但三组较模型组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水陆二仙丹对大黄所致大鼠虚证作用的有效成分以水溶性成分为主;水陆二仙丹水提液治疗大黄所致虚证大鼠的作用机制与增加大鼠脾脏指数和升高血清中的GAS、SS、MTL以及AMS、LDH,降低SDH的含量有关,且优于醇提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小柴胡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大鼠相关胃肠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小柴胡汤低、中、高剂量组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连续灌胃自制反流液建立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其余4组灌胃相应药物进行干预。连续灌胃35 d,观察灌胃给药期间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胃黏膜瘦素(LEP)、胃泌素(GAS)、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以及血浆和胃黏膜胃动素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及小柴胡汤高、中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小柴胡汤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和胃黏膜LEP、GAS、PGE2含量明显升高,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血浆和胃黏膜MTL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小柴胡汤中剂量组大鼠血清和胃黏膜LEP、PGE2含量明显升高,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血清GAS...  相似文献   

15.
白术茯苓汤对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白术茯苓汤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苦寒泻下法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运用放免分析法(RIA)检测白术茯苓汤高,中,低剂量对脾虚大鼠血清素(GAS),血浆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结果:(1)脾虚大鼠GAS,MTL明显降低(P<0.01),VIP显著升高(P<0.01),(2)白术茯苓汤低剂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GAS,MTL,VIP无明显差异(P>0.05);(3)中剂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GAS上升(P<0.05),MTL有上升趋势(P>0.05),VIP显著降低(P<0.01);4.高剂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GAS上升(P<0.05),MTL呈上升趋势(P>0.05),VIP降低(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GAS,MTL,VI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调节胃肠激素,可能是白术茯苓汤治疗脾虚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调脾承气汤对实验动物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食积模型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运用滴定法及麦特(Mett)改良法检测大鼠胃酸含量及胃蛋白酶活性。结果:调脾承气汤高、中剂量可提高小鼠小肠推进率,加快胃的排空。治疗组小鼠血清MTL、SS含量增加,GAS、VIP含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调脾承气汤具有提高大鼠胃蛋白酶活力的作用,但对胃酸分泌影响不大(P0.05)。结论:调脾承气汤治疗食积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香砂六君颗粒对脾虚大鼠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香砂六君颗粒对脾虚大鼠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以探讨该药治疗脾虚胃病的机制.方法:用利血平注射液股四头肌注射复制脾虚大鼠模型,随机分为香砂六君颗粒高剂量组(A组)、中剂量组(B组)、低剂量组(C组)、香砂六君丸组(D组)、自然恢复组(E组),进行相应治疗,疗程结束后用葡聚糖蓝2000(BD2000)标记胃肠测量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同时下腔静脉采血放免法测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结果:与健康对照组(F组)比较,E组胃残留率增加,小肠推进比升高,MTL、GAS降低,SS升高(P<0.01).与E组比较,A、B两组胃残留率降低(P<0.01),小肠推进比降低(P<.01),MTL升高(P<0.01),GAS升高(P<0.01),SS降低(P<0.01);C组胃残留率降低(P<0.05),小肠推进比降低(P<0.01),MTL升高(P<0.05),GAS升高(P<0.05),SS降低(P<0.01);D组胃残留率降低(P<0.05),小肠推进比降低(P<0.01),MTL、GAS升高(P<0.05),SS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胃残留率、小肠推进比降低,MTL、GAS升高,SS降低(P<0.01).与B组比较,D组胃残留率升高(P<0.05),小肠推进比升高(P<0.01),MTL、GAS降低,SS升高(P<0.05).A组与F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香砂六君颗粒可提高脾虚大鼠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血浆生长抑素水平,促进胃排空,延缓小肠推进,其作用优于香砂六君丸,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液中胃肠激素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苍术提取物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探讨苍术提取物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和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喂饲小承气汤煎剂加饥饱失常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时间15 d.造模结束后,苍术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5、10、20 g/kg的中药煎剂2mL,多潘立酮组灌胃5 mg/kg的多潘立酮混悬溶液2mL,正常组及模型组则灌胃生理盐水2mL,1次/d,持续灌胃10 d.10 d后所有大鼠均用炭末灌胃法行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的测定,腹主动脉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含量,比色法测定大鼠空肠上皮细胞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内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及结肠组织中c-kit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多潘立酮组和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的胃内残留率明显下降、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而大鼠血浆MTL、SP和SS含量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多潘立酮组和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空肠上皮细胞ATP的含量及胃窦平滑肌细胞内MLCK和结肠组织中c-kit的表达量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苍术提取物可从不同方面整体改善由于脾虚导致的大鼠胃肠功能障碍,对因脾虚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有较好的调节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颗粒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血浆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束缚应激刺激2周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建立脾虚型IBS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MTL水平.结果:健脾化湿颗粒中、高剂量可明显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浆MTL水平(P<0.05),且作用优于健脾化湿颗粒低剂量和得舒特(P<0.05).结论:健脾化湿颗粒中、高剂量可显著降低IBS大鼠血浆MTL水平,改善大鼠的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越鞠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肠动力、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及胃窦黏膜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取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越鞠丸低、中、高剂量(4.5g/kg、9g/kg、18g/kg)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予以对应药物连续治疗7天后,观察大鼠体质量、饮水量、进食量、胃内残留率与小肠推进率的改变;检测胃窦黏膜NO表达和血清MTL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越鞠丸各剂量组均出现进食量、饮水量增加,莫沙必利组、越鞠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减少[(63.89±16.74)%、(56.79±20.52)%、(64.25±17.79)%比(81.18±6.78)%,P均0.05)];莫沙必利组、越鞠丸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升高[(59.47±3.76)%、(52.28±2.75)%、(56.06±1.31)%、(59.74±3.02)%比(46.99±4.59)%,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和越鞠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MTL升高[(202.64±27.64)pg/mL、(181.78±35.15)pg/mL、(214.92±40.01)pg/mL比(124.35±10.43)pg/mL,P均0.05];胃窦黏膜组织NO含量减少[(0.09±0.06)μmol/L、(0.11±0.01)μmol/L、(0.09±0.08)μmol/L比(0.17±0.03)μmol/L,P均0.05]。结论越鞠丸能加快大鼠胃肠动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TL水平、下调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