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和介入栓塞对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10年间收治胆道大出血9例,均采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再行出血动脉分支栓塞.结果9例经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出血部位有造影剂外溢,经肝动脉分支栓塞后,出血停止.结论胆道大出血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损伤性鼻腔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外伤或手术后鼻出血患者,经药物及鼻腔填塞治疗失败后,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后先行颈外动脉造影明确出血点,再超选择插管至责任动脉以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治疗。结果15例患者中9例为外伤后鼻出血,6例为鼻窦或副鼻窦手术后出血。14例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1例用PVA颗粒栓塞,均1次栓塞成功,2~3d后成功去除填塞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控制保守治疗失败的鼻腔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损伤性鼻腔大出血明胶海绵是首选的栓塞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动脉栓塞治疗腹腔肿瘤患者术后大出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13例腹腔肿瘤患者因术后大出血接受经动脉栓塞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造影栓塞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有10例经过一次栓塞出血即得到控制。在栓塞后再次出现出血的3例患者,血管造影发现出血动脉不同。2例经再次栓塞出血得到控制,1例由于微导管无法超选择到出血部位而行手术治疗。经动脉栓塞治疗术后大出血总的临床成功率为92%(12/13)。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动脉栓塞治疗腹腔肿瘤患者术后大出血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疗效。方法35例骨盆骨折伴大出血患者,其中车祸23例、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4例、挤压伤3例。有合并伤18例。选择腹股沟区无血肿侧或血肿相对轻侧穿刺股动脉,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超选择进入出血动脉分支;不能超选者,则于髂内动脉主干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至血流明显缓慢,再以直径5~8mm弹簧圈栓塞髂内动脉主干。对于骨盆双侧或中心部骨折者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结果35例患者造影均见有不同程度动脉痉挛,其中29例见对比剂外溢,呈斑片状或条状染色。栓塞后于患侧髂总或髂内动脉造影复查,对比剂外溢现象消失。35例患者血压均于术后2h内逐步平稳回升,24h内恢复至正常水平。1例出现拇趾远端皮肤轻度坏死。未出现与栓塞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措施简捷、微创、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危及生命的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的急诊造影与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患者48例,急诊行经导管动脉血管栓塞治疗,将导管超选择至出血部位,用聚乙烯醇颗粒、明胶海绵或弹簧圈栓塞。结果 48例能确定出血部位,47例成功栓塞出血动脉,1例未行栓塞治疗。4例栓塞后仍有大量出血,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 ~ 12个月, 总有效率为90% (43/48),无异位栓塞及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导管动脉血管栓塞是治疗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和合适的栓塞剂和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栓塞术在口腔、鼻咽及颌颈部急性医源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以及造影和栓塞技巧。方法 2000年8月—2013年4月对口腔、咽喉及颈部病变在行局部检查、局部治疗或外科术后的急性医源性出血、常规治疗方法未能控制出血的10例患者,以Seldinger技术行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先行两侧颈外动脉主干造影,继行颈外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并栓塞。结果 动脉造影均发现病变局部动脉小支破损、对比剂外溢,对10例共16支破损动脉分支进行栓塞,所有患者均一次栓塞成功止血。结论 对于口腔、咽喉及颈部急性医源性大出血,颈外动脉造影可明确出血原因,以明胶海绵颗粒或联合微弹簧圈栓塞可彻底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急症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鼻腔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例鼻咽癌放疗后口鼻腔大出血患者,经后鼻腔填塞、药物治疗等措施无效,在出血1~4 h后行颈内、颈外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 ,选用明胶海绵、不锈钢圈栓塞出血责任动脉.结果 15例患者均在1.5 h内完成栓塞治疗,成功率100%(15/15),栓塞后出血停止,有效率100%(15/15).术后发生轻度面瘫2例,患侧面部疼痛1例,均在术后1周左右自行缓解、消失,无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急症栓塞是救治鼻咽癌放疗后口鼻腔大出血的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80例患者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大出血接受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其中侵蚀性葡萄胎18例,绒毛膜癌59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3例。出血部位包括子宫58例,阴道14例,盆腔2例,膀胱2例,肝脏3例和直肠1例。根据临床诊断及血管造影表现栓塞出血动脉,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弹簧圈及聚乙烯醇颗粒。术后随访3至120个月(平均30个月)。结果全部患者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均获成功,60例(75.0%)造影见出血阳性征象。73例患者(91.3%)出血成功控制,1例患者(1.3%)术后第3天因多器官衰竭死亡,6例患者(7.5%)再次出血,经手术治疗。动脉栓塞术后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躯体疼痛30例(37.5%)和发热45例(56.3%)。结论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大出血有效、安全,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医源性胆道出血中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源性胆道出血患者21例。经皮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和肝总动脉造影,明确出血的部位后,进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及栓塞治疗、结果 21例患者血管造影均证实有出血病变。血管造影表现为假性动脉瘤者17例(81.0%),对比剂外溢者4例(19.0%)。栓塞材料采用PVA颗粒栓塞者2例,单纯弹簧圈8例,明胶海绵颗粒 + 弹簧圈11例。1次栓塞止血成功率为85.7%(18/21),3例患者栓塞后再次大出血而行第2次栓塞成功。术后随访5 ~ 28个月,患者均未再发胆道出血,所有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均未出现异位栓塞、肝功能衰竭。栓塞所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选择性血管造影和介入栓塞术微创、安全、可靠且疗效确切,是诊断和治疗医源性胆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急性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鼻腔大出血者,均采用经导管颌内动脉造影,证实出血部位后用PVA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动脉,栓塞后立即抽出鼻腔填塞物观察出血是否停止.结果 20例患者均发现出血动脉,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急性顽固性鼻出血的有效手段,其创伤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0个月因腹腔大出血死亡,其余7例随访3~3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血管再通。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安全可行,术后定期影像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阎洁羽  段峰  王茂强 《工业加热》2012,(12):1054-1058
【摘要】 传统治疗症状性多囊肝的方法有外科开窗、经腹腔镜开窗、部分性肝切除、肝脏移植、经皮穿刺抽吸及注入硬化剂治疗等,均存在一定缺陷。近年发现,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患者中,肝脏的囊肿由发育良好的肝动脉分支参与供血,门静脉不参与供血,前者被认为是囊肿液体的“来源”,因此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闭塞供应囊肿的肝动脉分支后,可阻断液体来源、使囊肿缩小甚至消失,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大出血急诊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CSP大出血患者平均出血量(2200±1400)ml ,采用Seldinger法先行猪尾导管腹主动脉造影,明确是否为双侧子宫动脉出血后,选择或超选择性插管,造影证实后分别经导管于双侧子宫动脉内灌注5-Fu或MTX和明胶海绵条栓塞。结果16例CSP大出血患者全部栓塞成功,随访3~6个月无再次大出血。结论急诊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CSP大出血既安全、有效,又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危重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经导管急症动脉栓塞术(ETAE)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的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临床表现危重,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行ETAE:经右股动脉入路插管行超选择性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和胃网膜右动脉造影,判定出血动脉后使用合适大小明胶海绵颗粒和不锈钢圈尽量接近出血动脉栓塞。术后继续内科用药,内镜复查、随访。结果 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出血阳性率7/7,手术成功率7/7,完全有效率6/7,部分有效率1/7,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ETAE是治疗危重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高效、安全的急救手段,可作为外科手术的替代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和预防产科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产科大出血或有大出血风险的病例17例(其中已出现大出血病例14例),包括产后或流产术后出血10例,葡萄胎出血4例。3例预防性栓塞,包括胎盘前置2例,宫颈妊娠1例。选择性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行DSA明确子宫血管情况,以直径1~3mm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条或聚乙烯醇(PVA)栓塞,部分病例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MTX)。结果插管成功率100%,14例大出血病例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手术成功,1~5d后阴道内完全无流血。3例预防性栓塞患者,栓塞后行引产术,1例发生大出血,2例未发生大出血。结论TAE创伤小,疗效快速肯定,且并发症少,对产科大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有大出血风险的病例预防应用可降低大出血或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出血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无法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39例,经常规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后,一步法或二步法穿刺扩张胆道,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指标改变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处理胆道出血。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60μmol/L降至158.2μmol/L,使用止血药物43例,11例轻微胆道出血,调整引流管及应用止血药后停止,5例严重胆道出血,4例肝动脉损伤,其中3例肝动脉栓塞治疗成功,1例失败。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可并发胆道出血,能及时有效控制,术者应不断提高穿刺水平,减少胆道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45例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45例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40例为外科手术后出血,5例为介入手术后出血,其中1例因胰腺癌伴肠梗阻接受十二指肠支架植入后引起出血,4例因胆管癌伴阻塞性黄疸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后引起出血。选择性血管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后41例完全止血, 4例复发出血,其中1例胰腺癌伴肠梗阻患者于栓塞术后5 d大出血死亡,3例接受再次栓塞治疗完全止血。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8年,未再发出血。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于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作髂内动脉栓塞术是目前治疗盆腔肿瘤所致阴道大出血和产科大出血的首选方法,近年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已成为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文献报道,无论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还是栓塞子宫肌瘤,髂内动脉-子宫动脉栓塞术有一定失败率(4%~19%),后者与盆腔内存在丰富的侧支循环有重要关系,其中卵巢动脉(OA)是主要的侧支血管之一。另外,OA与子宫动脉之间的吻合支是UAE术中误栓塞卵巢、导致闭经的原因。OVA开口变异发生率为2%~10%。正常OA直径<1.1mm,多不为腹主动脉造影所显示,但当存在子宫或盆腔病变、对血液供应需求增加时,OA可增粗。OA参与盆腔疾病供血的高发因素有子宫底部巨大肌瘤、有盆腔手术史、曾做过子宫动脉栓塞术、一侧或两侧子宫动脉发育不良。当存在前述情况时,将猪尾导管插至肾动脉水平做腹主动脉造影和选择性OA插管造影是必要的。一旦确认有OA参与病变供血,应考虑作超选择栓塞术,一般认为用直径>500μm栓塞剂是安全的。做OA近侧栓塞,尤其是联合两侧UAE,可能导致医源性卵巢功能不全。对于绝经前患者、又确有必要做OA栓塞时,应尽可能做单侧、接近病变处栓塞,术前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大肝癌介入治疗的策略与方法及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的价值。方法16例巨大肝癌患者,首次治疗采用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治疗,共行40次介入治疗,平均每例2.5次。观察患者介入术后肝功能损害及近期疗效。结果16例患者介入术后均未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经护肝治疗后均能平稳恢复。3个月后肿瘤缩小达PR9例,SD7例,无PD者。结论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治疗巨大肝癌不会造成严重肝损伤,并使肝癌尽快得到完全栓塞,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胰动脉的DSA解剖学特征,探讨其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肝动脉DSA造影片.将发自肝固有动脉以远的各级肝动脉分支的供应胰腺的变异血管命名为肝-胰动脉,分析其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等解剖学特征,并统计其发生率.结果共发现16例存在肝-胰动脉,占1.6%,其中1例可见2支,共显示17支肝-胰动脉.其中起源于肝固有动脉7支,占41.2%(7/17);起源于肝右动脉6支,占35.3%(6/17);起源于肝左动脉4支,占23.5%(4/17).结论肝-胰动脉是一种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