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肾移植患者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与救治   总被引:64,自引:5,他引:59  
目的 探讨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病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 对25例肾移植后发生重症肺部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88%)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救治获得成功,死亡3例。结论 对于肾移植后的重症肺部感染应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救治,及时级予足量、广谱抗生素和联合治疗措施,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和纠正低蛋白血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患者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治经验(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力  刘鹏  张雷  傅尚希  韩澍  朱有华 《器官移植》2011,2(3):152-156
目的总结肾移植患者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诊治的4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发病时间为术后2~6个月,8例发生于术后6个月以上。46例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胸闷、气促,其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胸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检查结果均有明显间质性肺炎典型表现。检出病原体36例(78%),未检出10例。细菌性肺炎7例,真菌性肺炎6例,混合感染23例,其中仅有3例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经验性降阶梯治疗方案治疗,停用或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和组合方案,部分病例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并予支持治疗、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免疫替代治疗。46例患者中38例(83%)治愈,8例(17%)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病原体呈多样性。及早确诊、积极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给予经验性降阶梯治疗措施,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纠正低蛋白血症,加强全身支持治疗,适时应用呼吸机支持和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等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肺部严重感染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严重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救治措施。方法:对2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严重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8例中有26例检出病原体,引起重症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按出现频度高低依次为细菌(26例次,主要为肺炎克雷白杆菌、结核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等)、病毒(8例次,主要为巨细胞病毒)、真菌(6例次,主要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青霉菌),其中单纯感染12例,混合感染14例;②64.3%(18/28)的肾移植术后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发生于术后半年内;③经积极抢救治疗23例治愈,5例死亡。结论:对于肾移植后肺部严重感染患者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救治,早期行病原学诊断,根据病原选择的效抗生素,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适时应用呼吸机支持和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后最主要的感染并发症,亦是造成肾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和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于1999年1月。2001年12月共行肾移植术236例,其中27例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1.4%,24例救治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总结38例肾移植术后肺炎重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 选择38例2006年至2011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暨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治愈30例,死亡8例.结论 肺炎肾移植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严重并发症,全面综合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6个月内)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提高和改善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2月施行433例尸体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9例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术后早期死亡病因包括感染7例,占36.8%;急性心力衰竭4例,占21.1%;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3例,占15.8%;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例,占10.5%;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肺动脉栓塞1例,各占5.3%。除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于术后118天死亡外,其余均在术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与术后免疫抑制过度、营养不良及术后并发症等有关,其中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最重要;心血管疾病是引起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另一重要因素,尤其是高龄和糖尿病患者;肾移植早期死亡与肾功能延迟恢复(包括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有密切关系,积极合理的治疗对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对策。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99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将99例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供者类型、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发生时间、是否合并败血症及休克、ARDS分型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2例重症肺部感染发生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17例发生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后。58例患者治愈,41例死亡。9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体167例次,感染病原体以细菌为主(126/167)。多因素分析可知供者类型、合并败血症、合并休克、免疫抑制方案、经济状况、ARDS分型是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041、0.225、0.074、0.143、0.093、0.124,P均0.05)。结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死亡与供者类型、是否合并败血症及休克、经济状况、免疫抑制方案及ARDS分型有关,针对以上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指导临床治疗,可降低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实施高压氧治疗对肾移植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实验组55例肾移植受者术前实施高压氧治疗,对照组66例患者常规实施肾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卧床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55例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12例,发生率为22%,对照组66例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20例,发生率为30%。实验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发生率为7%,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4例,发生率为21%。实验组肾移植术后低氧血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吸氧时间分别为(5.9±2.0)d、(6.8±2.6)d,住院时间分别为(17.7±3.7)d、(20.5±4.2)d。实验组患者卧床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术前实施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肾移植术后低氧血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救治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案.方法:报告22例肺部感染的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症肺部感染13例,肺部感染早期或症状较轻的9例.前者立即停用所有免疫抑制剂,给予甲基泼尼松龙;后者减少或调整免疫移植剂用药方案等.13例检出病原菌,其中混合感染10例.结果:18例治愈,移植肾功能正常;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对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及时停用或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和组合方案,保护移植.肾的功能和及早确定病原菌等,均有利于提高其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27例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均有发热、咳嗽,17例出现胸闷、低氧血症。病原学检查发现白色念珠菌6例,克柔念珠菌5例,平滑念珠菌4例,12例阴性,混合细菌感染15例,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结果:单纯应用酮康唑治愈者10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愈10例,7例死亡。结论:真菌是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合理应用免疫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巍 《器官移植》2010,1(6):352-35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肺部感染发病时间为术后3个月以内6例,术后4~6个月18例,术后6个月以后4例。患者均以发热起病,早期呼吸道症状轻微,未经治疗者易发展为重症肺炎。肺部体征早期多不明显,X线胸片表现常滞后,胸部CT或磁共振成像有助于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以细菌、巨细胞病毒、真菌感染为主,混合感染常见。经给予联合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或者撤除免疫抑制剂、静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辅以无创通气或者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等综合治疗,治愈22例,死亡6例(均为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情进展快,发展为重症肺炎病死率高,应及时予胸部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同时加强病原体监测,确诊后及早予使用抗感染药物、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应用激素、营养支持等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免疫球蛋白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肾移植后发生肺部感染的14例患者,在常规针对病原体治疗基础上辅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其中8例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A组)7~10 d,6 例接受小剂量免疫球蛋白组(B组)3~7 d;另有12例肾移植后发生肺部感染者仅接受针对病原体的治疗(C组)。观察各组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A、B组治疗前后血清IgG、IgA、IgM的浓度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A、B、C组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66.7 %和66.7 %,死亡率为0、16.7 %和25.0 %;A组治疗后血清IgG浓度升高(P<0.01),并明显高于B组(P<0.01);A、B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联合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能阻止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进一步发展,降低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期间,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严重肺部感染的28例患者(感染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并随机选取同期肾移植术后病情稳定的30例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 肾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组患者入院第1天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4.1±117.5)个/μl和(518.6±232.7)个/μl(P<0.01).感染组患者中有5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中4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持续降低趋势;感染组中存活的患者在治疗恢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至(406.5±163.9)个/μl,与治疗前比较,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能作为判断发生肺部感染的有效指标,其曲线下面积(AUC)为94.9%(P<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20个/μL时,其特异度为100%.结论 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与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肺部感染的转归密切相关.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20个/μl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极大;测定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动态分析对于优化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重度肺部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9年1月期间24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致ARDS患耆的临床资料:肺部感染致ARDS多在肾移植术后1~12个月发生。尤以术后2~6个月多见.且大剂量激素冲击多为诱因。24例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并按照抗排斥反应药物治疗方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治疗。结果:24例患者中。9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死亡率为37.5%;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障碍者死亡8例,最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衰竭。1例最长呼吸机辅助呼吸达33灭.最终痊愈出院。本组患者肺部感染多为混合性感染,多以巨细胞病毒、真菌、耐药菌群和条件致病菌感染为主。结论:移植肾功能的保护或替代是治愈的决定因素;合理、及时调整抗生素是治愈的关键;肠内营养支持是治愈的基础;早期有利的呼吸功能支持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2例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者5例,其中白假丝酵母3例,曲霉2例。采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治愈11例,死亡1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及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肌酐、尿蛋白、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应早期明确诊断,及时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呼吸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胡建敏  赵明  李民  郭颖  范礼佩  陈桦 《器官移植》2010,1(6):348-351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患者给予米卡芬净治疗,取米卡芬净100mg用生理盐水230ml稀释后每日1次静脉滴注,重症患者用量加大至150mg/d,连用10~14d,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控制后剂量减为50mg/d,连用时间为5~7d。同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等,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4例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8例,进步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75%。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出现轻微的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低钾血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22例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维持稳定,另2例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治疗期间肾功能有所改善。结论米卡芬净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特点及有效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49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中,细菌感染者22例,真菌感染者18例,病毒感染者7例,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各1例.其中31例发生于术后半年以内,28例为混合感染.住院治疗后46例康复出院,3例因重度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高,在明确感染病原体之前可采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待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时及时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Mucormycosis is a rare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hematologic diseases, diabetes mellitus, renal failure, solid tumors,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We present five cases of mucor infection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ree after a series of 750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two after a series of 13 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subjected to medical and surgical treatment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nfection. RESULTS: The clinical forms were two cutaneous (laparotomy wound or prior surgical drain site), two rhino-maxillary, and one pulmonary. As risk factors for mucormycosis all patients had pre- or 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and showed at least one episode of acute rejection that required aggressive immunosuppression (2-7 g of methylprednisolone; also thre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 monoclonal antibody [orthoclone and/or OKT3]). We also found renal failure, acidosis, malnutrition, and Candida and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s as factors related to mucor infection. Diagnosis of fungal infection was confirmed by exudate or fluid culture in three cases and by biopsy in two.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from 3.5 to 5.6 g of total dose) and resection until the surgical margins were free of infection. All patients survived after this severe infection. CONCLUSIONS: With an early diagnosis of mucormycosis by clinical findings, culture, or tissue biopsy, and aggressive treatment consisting of administration of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and surgical resection of all infected tissue, excellent results a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