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性功能、婚姻和生活质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婚姻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寻找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诺丁汉健康调查表和Olson婚姻质量调查表测试107例治疗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和65例对照组(普通传统子宫切除术)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各项得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各种量表评估都无明显区别(P均>0.05),但术后3个月所有量表评估得分均显著优于手术前(t=2.054~2.470,2.147~2.518,P均<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国际女性性功能量表评估中,除性行为异常症状评分外,余下各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199~2.235,P均<0.05),而在Olson婚姻质量调查中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婚姻满意度异性生活评分分别为39±7和46±8,明显高于对照组35±6和40±8(t=2.776,2.458,P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接近(P均>0.05)。结论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和婚姻质量有正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子宫切除患者的性功能、婚姻和生活质量的可能性,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113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筋膜子宫切除术后,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进行认知行行为治疗)68例和对照组(不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45例,治疗组每15~20d治疗1次,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女性性功能问卷(BISF-W)、诺丁汉健康量表(NHP-QOL)和Olson婚姻质量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SF-W、NHP..QOL和Olson评分接近(P均&;gt;0.05),治疗组治疗后BISF-W、NHP-QOL和Olson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t=2.283~3.665,P均&;lt;0.05)。对照组的同期结果中仅NHP-QOL多数分项评分优于治疗前(t=2.240~2.779,P均&;lt;0.05),而BISF-W和Olson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均&;gt;0.05)。组间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的BISF-W中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和性心理方面,NHP-QOL中的精力、情感和社交活动方面和Olson中的全部分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t=2.23l~2.952,P均&;lt;0.05)。结论 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性功能、婚姻和生活质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状况的可能性,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1998—01/2002—12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卵巢癌患者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9例,宫颈癌患者8例,绒癌患者2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43例和对照组(不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40例,治疗组每15~20d治疗1次,疗程6个月一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女性性功能问卷(BISF—W)、诺丁汉健康量表(NHP—QOL)和Olson婚姻质量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SF—W,NHP—QOL和Olson评分接近(P均&;gt;0.05),治疗组治疗后BISF—W,NHP—QOL和Olson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均&;lt;0.05):对照组的同期结果中仪NHP—QOL多数分项评分优于治疗前(P均&;lt;0.05),而BISF—W和Olson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均&;gt;0.05),组间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BISF—W中的性欲[(181&;#177;38)分]、性唤起[(175&;#177;30)分]、性高潮[(190&;#177;40)分]和性心理[(188&;#177;38)分]方面,NHP—QOL中的精力[(6.1&;#177;2.0)分]、情感[(3.3&;#177;0.6)分]和社交活动[(1.2&;#177;0.3)分]方面和Olson中的全部分项评分[(44&;#177;12),(48&;#177;19),(50&;#177;20)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165&;#177;32),(165&;#177;35),(164&;#177;381),(168&;#177;35),(65&;#177;2.4),(3.6&;#177;0.7),(1.7&;#177;0.2),(38&;#177;16).(38&;#177;14).(43&;#177;17)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3~2.85,P均&;lt;0.05)。结论: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子宫切除患者的性功能、婚姻和生活质量的可能性,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113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筋膜子宫切除术后,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进行认知行行为治疗)68例和对照组(不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45例,治疗组每15~20d治疗1次,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女性性功能问卷(BISF-W)、诺丁汉健康量表(NHP-QOL)和Olson婚姻质量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SF-W、NHP-QOL和Olson评分接近(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BISF-W、NHP-QOL和Olson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t=2.283~3.665,P均<0.05)。对照组的同期结果中仅NHP-QOL多数分项评分优于治疗前(t=2.240~2.779,P均<0.05),而BISF-W和Olson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组间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的BISF-W中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和性心理方面,NHP-QOL中的精力、情感和社交活动方面和Olson中的全部分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t=2.231~2.952,P均<0.05)。结论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性功能、婚姻和生活质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慢性肾衰肾移植术后的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1-01/2004-06在抚顺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行肾移植手术后出院患者97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46)。治疗组于出院后的6个月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治疗组每15~20d治疗1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男性性功能电脑测评系统和国际性功能评估量表评估两组男、女性患者的性功能,以诺丁汉健康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按意向处理,97例患者各量表评分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男性患者性功能电脑测评系统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性欲减退(38.6&;#177;11.7)、勃起功能障碍(36.7&;#177;14.2)、性交过程焦虑(25.6&;#177;9.5)和性合作缺乏(21.4&;#177;12.5)评分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43.2&;#177;18.5,41.7&;#177;15.6,29.7&;#177;10.1,26.3&;#177;13.7),差异均有显著性(t=2.137&;#177;2.894,P均〈0.05)。②女性患者国际性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性欲(183.5&;#177;31.7)、性唤起(179.7&;#177;30.4)、性高潮(192.8&;#177;34.7)和性心理(186.4&;#177;40.4)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72.2&;#177;55.6,171.6&;#177;37.2,164.0&;#177;40.2,170.9&;#177;36.4),差异均有显著性(t=2.224~3.060,P均〈0.05)。③诺丁汉健康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精力(6.2&;#177;2.01、情感(3.2&;#177;0.7)和社交活动(1.2&;#177;0.3)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8&;#177;2.5.3.6&;#177;0.9,1.7&;#177;0.2),差异均有显著性(t=2.138~3.420,P均〈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患者存在着性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较差的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和行为干预可改善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6.
咪达唑仑对全麻术中知晓显性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全麻过程中患者常出现深痛觉与浅镇静现象,而麻醉医生又难以监测,从而导致术后知晓率日益增多。探讨静脉全麻中小剂量咪达唑仑对术中知晓显性记忆的影响及对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23例,随机数字法分组为对照组159例,咪达唑仑组164例,全麻术中所有患者均聆听强度大小和内容相同的音乐片段,术后24h调查患者对术中的知晓情况。结果 对照组插管前平均动脉压(MAP)为(14.8&;#177;1.3)kPa,插管后(14.4&;#177;1.9)kPa,插管前后比较t=1.74,P&;gt;0.05。咪达唑仑组插管前MAP(15.0&;#177;1.2)kPa,插管后(11.7&;#177;1.1)kPa,插管前后比较t=1.72,P&;gt;0.05。对照组插管前心率(HR)为(84&;#177;10)次/min,插管后(84&;#177;10)次/min,插管前后比较t=1.83,P&;gt;0.05。咪达唑仑组插管前HR(84&;#177;10)次/min,插管后(84&;#177;12)次/min,插管前后比较t=1.64,P&;gt;0.05对照组有36例患者能回忆起术中曾听到音乐的部分内容,咪达唑华表组无一例患者回忆起听过音乐片段。结论 全麻术中应用咪达唑仑能明显抑制术中患者的外显性记忆力,有效地防止术中知晓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卢弘栩  袁文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47-2049
目的 通过对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使用或不使用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随访,分析不同术式对颈椎曲度和高度的影响。方法 对45例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12-3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A组行颈前路减压单纯植骨融合20例,B组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2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月、术后1年以上拍摄颈椎标准侧位片,测量融合节段颈椎前高、后高、颈椎总曲度、融合节段曲度,分析这些参数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X线片测量显示,融合节段颈椎前高、后高及节段曲度在术后1周内A、B组在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分别增加(4.1&;#177;1.6)mm,(2.2&;#177;0.8)mm,(7.1&;#177;5.3)&;#176;,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gt;0.05,t=1.932,1.484,0.420),在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月及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中,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以术后2-4个月尤著,而B组在术后长期随访中无明显丢失,均能较好维持,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lt;0.05,t值为2.435-4.701。颈椎总曲度在术后1周内亦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增加(10.4&;#177;7.7)&;#176;、B组增加(8.1&;#177;3.4)&;#176;,两组间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gt;0.05,t=1.364);在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月的随访中,A组有逐渐丢失趋势,而B组能较好维持,但两组间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gt;0.05,t=0.400,1.330),在术后1年以上随访中,A组回到近于术前水平,而B组仍能较好维持,两组间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lt;0.05,t=2.814)。结论 对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辅以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不仅有助于恢复颈椎的生理曲率及椎间高度,并有助于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的变化:病情和预后的一项评估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及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132例患者的静息心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次/min)快于正常对照组(80&;#177;7和70&;#177;7,t=9.04,P&;lt;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静息心率快于正常对照组(87&;#177;6,79&;#177;8和70&;#177;7;t=11.10,6.46,P均&;lt;0.05);多支血管狭窄组静息心率快于单支血管狭窄组(83&;#177;9和74&;#177;9;t=4.64,P&;lt;0.05),也快于双支血管狭窄组(83&;#177;9和78&;#177;10;t=2.42,P&;lt;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85%者快于&;lt;85%者的静息心率(81&;#177;9和71&;#177;10;t=5.86,P&;lt;0.05)。以左主干或左前降支狭窄为主者静息心率快于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狭窄者(84&;#177;7和74&;#177;9;t=5.69,P&;lt;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静息心率与左前降支狭窄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486,P&;lt;0.01)。结论: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指标和介入康复干预指标。  相似文献   

9.
白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476-3477
目的:研究社会功能状态对绝经期妇女焦虑情绪的影响,寻找增强社会功能的可能方法。方法: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ocial deficit screening scale,SDSS)和焦虑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ety scale,SAS)对:109例绝经期妇女进行了评估。结果:109例绝经期妇女中有焦虑症状者69例(63%),平均SDSS总分为7.55&;#177;2.61,明显高于无焦虑症状者(40例,3.39&;#177;0.94.t=2.238,P&;lt;0.05)。在社会方面比较中,焦虑组的“职业和工作”(1.45&;#177;0.79),“社会退缩”(0.91&;#177;0.15)和“家庭外社会活动”(1.06&;#177;0.30)等条目得分明显高于无焦虑组(t=2.174~2.265,P均&;lt;0.05)。在家庭方面比较中,焦虑组的“婚姻职能”、“父母职能”、“家庭职能”和“家庭内活动过少”等条目得分明显高于无焦虑组(t=2.085~2.337,P均&;lt;0.05)。在个人方面比较中,焦虑组的“对外界兴趣和关心”条目得分明显高于无焦虑组(t=2.378,P&;lt;0.05),但两组间“个人生活自理”、“责任心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脊液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VP含量变化,P300潜伏期(P300PL)变化及意义。方法 病例分组:VD组50例;对照组为CNS非器质性疾病患者26例。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300PL,Hachinski缺血量表(HIS)、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评定其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脑脊液(CSF)AngⅡ,AVP含量。结果 VD组患者CSF AngⅡ含量(103.6&;#177;17.4)ng/L(t=2.876,P&;lt;0.01);VD组患者P300PL(438&;#177;39)ms比对照组(331&;#177;36)ms显著延长(t=2.692,P&;lt;0.01),而MMSE评分VD组14.4&;#177;7.6比对照组27.4&;#177;2.2显著降低(t=2.747,P&;lt;0.01)。结论 脑内AngⅡ,AVP含量变化在VD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车祸事件脑损伤患者的应激障碍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车祸事件后脑损伤患者进行应激障碍调查,总结其规律性,并探讨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能性。方法:85例脑损伤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分别接受了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估和调查。结果:全部脑损伤患者遭遇车祸事件后3个月时ASD确诊患者29例,患病率为34%。ASD影响因素调查中,ASD组女性、曾遭遇创伤史、重度脑损伤患者均明显多于无ASD组(P均&;lt;0.01)。在SCL-90量表评估中,ASD患者的躯体化(0.89&;#177;0.30)、强迫(0.79&;#177;0.24)、人际关系(0.73&;#177;0.20)、抑郁(0.76&;#177;0.25)、焦虑(0.83&;#177;0.31)、敌对(0.73&;#177;0.22)、恐怖(0.69&;#177;0.23)、偏执(0.75&;#177;0.25)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无ASD组(t=1.982~3.327;P均&;lt;0.01~0.05)。在EPQ问卷评估中,ASD组的神经质(10.52&;#177;3.09)和人格稳定性(11.90&;#177;4.16)显著高于无ASD组[(7.16&;#177;1.73)和(7.52&;#177;2.28)](t=2.448,2.632,P均&;lt;0.05)。结论:遭遇车祸事件后的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很高的ASD发病率,后者较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有女性、病情重和曾遭遇创伤史,ASD患者常有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和不稳定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曲马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马多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1例LDH患者治疗前1周内分别接受了下腰痛评估量表(LLPS)、主诉分级量表(VRS量表)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OS SF-36)的测试,并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曲马多胶囊50mg,150。200mg/d)43例,对照组(去痛片)38例。治疗后1个月,再次接受LLPS,VRS,SF-36测试。结果:治疗组患者服药后SF-36量表评估中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服药前(t=2.057~3.155;P均&;lt;0.01或0.05)。治疗组治疗前平均LLPS计分为(14.83&;#177;4.39)分,平均VRS计分为(8.15&;#177;2.21)分,治疗后分别为(20.40&;#177;6.17)分和(3.38&;#177;1.20)分;对照组治疗前平均LLPS,VRS计分分别为(15.03&;#177;6.42)分和(7.86&;#177;2.25)分,治疗后分别为(17.88&;#177;5.53)分和(4.26&;#177;1.17)分。两组治疗前LLPS和VRS评分接近,治疗后两个结果均明显小于治疗前(t=2.281和2.774,t=2,407和2.162,P均&;lt;0.05);治疗组治疗后LLPS计分明显大于对照组(t=2.351,P&;lt;0.05),VRS计分明显小于对照组(t=2.328,P&;lt;0.05)。结论:曲马多可以明显缓解LDH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轻度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苏东晖 《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218-1219
目的:观察轻度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58例轻度脑损伤患者在出院前1周分别接受了中国成人韦氏智力测试量表(WAIS.RC)评估,并与正常人常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轻度脑损伤患者WAIS—RC智测成绩中,知识(18.0&;#177;4.7)分,算术(6.8&;#177;2.4)分,数字广度(9.1&;#177;2.8)分,数字符号(37.6&;#177;19.4)分,填图(9.9&;#177;1.6)分,木块图[30.1&;#177;13.5)分,图形排列(18.2&;#177;3.7)分,图形拼凑(19.4&;#177;4.9)分明显低于正常人常模(t=2.130~2.379,P均&;lt;0.05)。在按性别分组后,男性脑损伤患者的知识、算术、数字符号、填图、图形排列等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女性患者(t=1.976~2.157,P均&;lt;0.05)在按脑损伤分型分组后,脑挫裂伤患者的算术、数字广腰、填图和图形排列等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脑震荡组(t=2.055~2.287,P均&;lt;0.05)。结论:轻度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后者又常与患者性别和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豚鼠乳头肌的直接电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根据卡托普利减少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实验参数,探讨其是否有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直接电生理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模拟缺血-再灌注的方法,记录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豚鼠离体乳头肌单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 Cap组与Iac组比较动作电位振幅(APA),动作电位复极30%的间期(APD30),动作电位复极50%的间期(APD50),静息膜电位(RMP)、有效不应期t=1.48,P=1.60;(76&;#177;23)ms和(49&;#177;29)ms(3min),t=0.30,P=0.760;(129&;#177;33)ms和(82&;#177;45)ms(10min),t=2.57,P=0.203;(148&;#177;48)mV和(67&;#177;9)mV(10min),t=4.98,P=0.01;(211&;#177;47)ms和(165&;#177;43)ms(10min),t=2.27,P&;lt;0.05.Cap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Iac组显著减少。Cap组与Rep组比较APA,ERP有显著性的差异,分别为(113&;#177;14)mV和(75&;#177;34)mV(3min),(249&;#177;84)ms和(162&;#177;39)ms(15min),P&;lt;0.05,Cap组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 卡托普利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直接的电生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观察奥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认知功能的干预效应,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清除术后7d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奥拉西坦组82例和安慰剂组77例。服用奥拉西坦(400mg/粒)或安慰剂每日6粒,共服3个月。每个月随诊1次,以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水平。以长谷川痴呆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结果:148例最终完成了3个月随访,其中奥拉西坦组76例,安慰剂组72例。①Barthel指数在治疗后1,2,3个月奥拉西坦组分别为(89.2&;#177;14.3,93.3&;#177;14.2,97.3&;#177;12.3)。均优于安慰剂组的(75.8&;#177;29.3,81.3&;#177;27,79.8&;#177;2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6,P&;lt;0.05)。②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在治疗第1个月奥拉西坦组(6.7&;#177;4.7)优于安慰剂组(9.6&;#177;6.8),第2,3个月差异两组有显著性意义。③长谷川痴呆量表分在治疗1,2,3个月奥拉西坦组为29.4&;#177;4.6,30.4&;#177;4.7,31.4&;#177;3.6,安慰剂组为27.6&;#177;6.4,27.9&;#177;5.1,28.6&;#177;5.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15.P&;lt;0.05)。④奥拉西坦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失眠,并不影响患者继续治疗,发生率为4.9%(3/76),安慰剂组为3.7%(1/7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17.P&;gt;0.05)。结论:服用奥拉西坦3个月可促进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性功能及婚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性功能及婚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术后6个月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与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比较观察两组的性功能及婚姻质量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性功能评分及婚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亦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性功能及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斌  赵丽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2944-2945
目的:观察老年缺铁性贫血(IDA)的认知功能损害特征。方法:63例老年(年龄60-83岁)IDA患者接受了中国韦氏智力测验量表(WAIS)测试,并与WAIS测验中相应年龄的常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老年IDA患者WAIS智测成绩中的知识(16.5&;#177;5.6)、领悟(12.7&;#177;5.9)、算术(7.3&;#177;3.1)、相似性(13.8&;#177;5.4)、词汇(42.3&;#177;21.7)和图形排列(15.6&;#177;6.7)等粗分明显低于WAIS相应年龄组的常模数据(t=2.015—2.428,P均&;lt;O.05)。老年IDA病情重组(血清铁蛋白&;lt;15μg/L和红细胞碱性铁蛋白&;lt;6μg/L)智测成绩中的多数分测验粗分明显低于病情轻组(t=2.109—2.438,P均&;lt;O.05),但相似性和填图分测验没有组间差异(P均&;gt;O.05),老年IDA病程长组(≥1.5年)的WAIS多数分测验均明显低于病程短组(t=2.055—2.406,P均&;lt;O.05),数字广度和木块图粗分两组间无明显区别(P均&;gt;O.05)。结论:老年IDA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后者程度与IDA病情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规范化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变化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01-11-27/2004-09-30在安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连续入院,年龄>60岁的老年脑卒中患者54例为观察对象,将其按脑梗死和脑出血分层后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急性期(病后21d内,病情稳定48h)至病后6个月进行规范连续的康复治疗,分别在神经内科病房、康复科病房和社区或家庭进行,内容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治疗等。所有患者在入组和6个月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0-45分,0-15分为轻度缺损,31-45分为重度缺损)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共10项,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综合评定量表(18项,每项评分1-6分,6分为完全独立,1分为完全依赖或无法进行测试,总分108分)评估综合功能,采用WHOQOL-BREF中文版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5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得分: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无差异(43.93&;#177;14.67,5241&;#177;1892,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4.93&;#177;10.95,84.41&;#177;18.81,t=2.51,P〈0.05)。②WHOQOL-BREF中文版评分: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无差异(58.07&;#177;12.20,59.30&;#177;12.70,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9.89&;#177;9.37,70.63&;#177;10.39,t=3.44,P〈0.05)。③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无差异(18.59&;#177;11.96,25.74&;#177;14.32,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8.85&;#177;16.57,68.33&;#177;20.89。t=2.27,P〈0.05)。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无差异(27.30&;#177;5.06,24.93&;#177;6.63,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0.63&;#177;6.63,14.70&;#177;6.54,t=2.05,P〈0.05)。⑤未发现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论:神经内科、康复科、社区及家庭连续规范化的综合康复模式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明  张玲  黎培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308-6309
目的:调查婚姻质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寻找其规律性。方法:6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半年接受O’lson婚姻质量问卷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调查。结果:6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半年的平均MBI评分为(81.6&;#177;23.2)分。按ADL能力分组后,ADL正常组(MBI≥95分)为31例,ADL缺陷组(MBI&;lt;95分)为33例。在夫妻之间内容分量表比较中,ADL正常组的夫妻交流(32.93&;#177;6.95)、性生活(34.56&;#177;7.41)、角色平等(29.74&;#177;7.36)、性格相容性(31.25&;#177;7.13)、解决冲突方式(29.48&;#177;8.66)等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ADL缺陷组(t=2.065~2.934,P&;lt;0.01~0.05)。在家庭方面分量表比较中,两组间的子女和婚姻、与亲友关系、经济安排等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女性性功能调查表、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及诺丁汉健康量表对152例子宫肌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性功能、婚姻质量及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正常;全子宫切除组术后性功能、婚姻质量及生活质量均较术前降低;次全子宫切除组术后婚姻质量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性功能无明显改变;子宫肌瘤剔除组和血管介入治疗组术后性功能、婚姻质量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术后患者性功能、婚姻质量和生活质量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