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高血压常伴有纤溶功能的异常,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观察高静水压培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t-PA和PAI-1的影响以及卡托普利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第4~6代HU-VECs,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依培养压力分为3组:大气压组(0mmHg),中压组(90mmHg),高压组(180mmHg)。在同一压力组,根据不同药物干预又分为两个亚组。即对照组(Ctrl)和卡托普利组(Cap,10^-5mol/L)。每组6份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t-PA和PAI-1的抗原浓度,并用细胞内总蛋白进行标化(单位:ng/μg proteins)。同时测定细胞内Ca^2+浓度(nmol/L)。结果:与大气压组相比,中压和高压组t-PA浓度均显著降低,PAI-1浓度显著增高,t-PA/PAI-1比值显著降低,[Ca^2+]i也显著增高。卡托普利对大气压组的t-PA、PAI-1和[Ca^2+]i无显著影响,但在两个高压组,卡托普利显著升高t-PA浓度,显著降低PAI-1浓度,t-PA/PAI-1比值显著升高,[Ca^2+]i显著地降低。结论:高静水压可损害内皮细胞的纤溶功能,而卡托普利的干预可降低高压所升高的[Ca^2+]i,并改善高静水压对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静水压培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t—PA和PAI-1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第4~6代HUVECs,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依培养压力分为3组:大气压组(0mmHg),中压组(90mmHg)和高压组(180mmHg),每组18份标本。在同一压力组,根据不同药物干预又分为3个亚组:对照组(Ctrl组),双丁酰环磷腺苷组(DBA组,10μmoL/L)和硝普钠组(NP组,10^-4moL/L),每组6份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t-PA和PAI-1的抗原浓度,并用细胞内总蛋白进行标化,同时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与大气压组的对照组比较,中压和高压组t-PA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PAI-1浓度显著增高(P〈0.01),t-PA/PAI-1比值显著降低(P〈0.01),[Ca^2+]i也显著增高(P〈0.01)。cGMP诱导剂NP显著降低三个压力组的PAI-1浓度(P〈0.01)和增高t—PA/PAI-1比值(P〈0.05),cAMP的同功异构体DBA显著升高三个压力组的PAI-1浓度(P〈0.01,P〈0.05)。DBA和NP对t-P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高静水压可损害内皮细胞的抗纤溶功能。第二信使cAMP、cGMP和细胞内钙离子在此可能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10、25、50、100 nmol/L)刺激,在50μg/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卡托普利(20、50、100、200 nmol/L)共育,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PA和PAI-1的浓度.结果各浓度的TNF-α和AngⅡ刺激24 h后PAI-1的浓度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而t-PA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的卡托普利明显抑制TNF-α(50μg/L)诱导的PAI-1分泌增多,P<0.05,而t-PA的变化不明显.结论TNF-α和Ang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卡托普利可以抑制TNF-α诱导PAI-1的分泌,而t-PA则不受TNF-α、AngⅡ和卡托普利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22例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患者分3组:①稳定型心绞痛(SA组)65例;②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2例;③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15例.另选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纤溶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结果:①血浆t-PA抗原浓度:AMI组t-PA浓度中位数(3.28ng/mL)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29 ng/mL,P=0.000)、SA组(2.47 ng/mL,P=0.002)和UA组(2.57 ng/mL,P=0.006).SA组、UA组、对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1).②血浆PAI-1活性水平:AMI组(38.06 U/mL)和UA组(55.61 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63 U/mL)和SA组(30.33 U/mL),P均=0.000;UA组高于AMI组(P=0.048);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3).③血浆PAI-1/t-PA比值:UA组(21.47)显著高于对照组(9.07)、SA组(10.90)和AMI组(12.48),P均=0.000;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与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结论:PAI-1升高导致的纤溶活性下降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测定血浆PAI-1和t-PA,并计算P/T比值,有助于判断患者纤溶功能状态、甄别ACS和不同类型冠心病.  相似文献   

5.
t-PA,PAI-1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含量及t-PA/PAI-1比值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53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t-PA、PAI-1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PA、PAI-1及t-PA/PAI-1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患者血t-PA、PAI-1水平及t-PA/PAI-1比值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罗格列酮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表达一氧化氮(NO)、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防止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24 h,检测培养上清中NOt、-PA和PAI-1的含量;用10mmol/L浓度的葡萄糖和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干预共同体外培养的人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24 h后,检测NOt、-PA和PAI-1的含量。培养上清中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t-PA和PAI-1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结果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NO和t-PA的浓度呈下降的趋势,PAI-1的浓度呈升高趋势;罗格列酮干预后NO和t-PA的浓度呈升高趋势,PAI-1的浓度呈降低趋势;二甲双胍对这些指标无影响。结论高糖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PAI-1,抑制t-PA的形成,从而引起凝血和纤溶的异常,这种高凝状态会促进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罗格列酮能抑制高糖引起的NO的降低,抑制高糖引起的内皮细胞的纤溶系统的平衡,促进纤溶系统的激活,防止血栓的形成,这可能是罗格列酮能减少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疏血通对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兵  吴碧华  张璇  胡长林 《重庆医学》2005,34(8):1154-1155,1158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至第3代鼠BMECs,不同药物浓度组和不同处理时间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n=9,按3×104个细胞/孔接种,培养至第9天细胞长满孔底用于实验.观察BMECs的生长情况并测定t-PA和PAI-1的活性.结果疏血通注射液明显促进BMECs生长.不同浓度组按1:4、1:16、1:32稀释浓度疏血通注射液处理BMECs 24h,不同时间组按1:16稀释浓度疏血通注射液处理鼠BMECs 8h、24h、48h,实验组BMECs分泌t-PA活性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疏血通治疗脑血管疾病,促进内皮细胞分泌t-PA但不影响PAI-1的产生,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外周血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水平,探讨其与肥胖及胰岛索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PCOS组分为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并比较PCOS组与对照组、PCOS肥胖组与非肥胖组之间的血浆PAI-1及血清t-PA、uPA水平的差异,测定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以稳态模型(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IR).结果 PCO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睾酮(T)、空腹血糖、HOMA指数及PAI-1含量均显著升高,t-PA含量下降(P<0.05).其中,PCOS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HOMA指数及PAI-1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PAI-1与HOMA指数、BMI均呈明显正相关(P<0.0001);HOMA指数与BMI之间也明显正相关;t-PA、HOMA指数之间相关性显著(P<0.0001).结论 PAI-1升高可能是高胰岛素血症等代谢紊乱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桥梁,PAI-1可作为胰岛素抵抗的评价指标之一.抗PAI-1的研究可能提供一个新的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程莉  苏虹梅 《医学综述》2015,(6):1110-111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来解放军第一八○医院就诊的CGN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56例)及常规治疗组(56例),选择同期来医院进行体检的56例非肾小球肾炎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使用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正常组给予安慰剂。测定3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PA、PAI-1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清t-PA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I-1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t-P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AI-1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t-PA的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AI-1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CGN能有效升高血清t-PA的水平,降低PAI-1的水平,改善CGN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纤溶活性改变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38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进行检测,并观察梗死体积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PAI-1和P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PA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梗死体积较大的患者PAP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的水平异常,既提示了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又可能是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PAP的升高则反映了纤溶系统被激活的程度,其临床检测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溶栓和抗凝等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血浆浓度和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6例鼻咽癌患者血液标本,35例健康人血液标本作对照。所有标本均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uPA和PAI-1的血浆浓度,微量法提取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分析PAI-1基因启动子4G/5G多态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鼻咽癌组血浆uPA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血浆PAI-1浓度显著降低(P<0.05),上述效应和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AI-1启动子区4G和5G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和恶性程度和血浆uPA浓度呈正相关,与PAI-1浓度呈负相关;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鼻咽癌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浆uPA及uPAR水平变化与鼻咽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鼻咽癌患者40例及对照组20例的血浆uPA及uPAR水平,并作uPA与uPAR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鼻咽癌有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患者uPA、uPAR的含量分别为(2.061±0.387)ng/ml、(2.011±0.389)ng/ml,鼻咽癌无转移患者则分别为(1.468±0.295)ng/ml、(1.134±0.334)ng/ml;对照组uPA、uPAR含量分别为1.137±0.326ng/ml、0.613±0.161ng/ml。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uPA与uPAR存在良好正相关(P<0·001)。结论uPA、uPAR含量增高与鼻咽癌的浸润转移有密切相关,其检测有助于了解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关系。方法:根据Ch 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86例患者分为三级,A级26例,B级30例,C级30例。对每例样本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液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 im er)。结果:46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FDP<5 mg/l;D-d im er<0.5 mg/l)的病例,其中A级26例,B级12例,C级8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P<0.05),而PAI活性在三组结果近似(P>0.05)。t-PA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略高于正常纤溶患者,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PAI在两组间结果近似,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随病情加重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剂(PLAU)、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剂受体(PLAUR)和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是参与银屑病病理发生的重要基因。本文目的是制备皮肤特异性表达PLAUPLAURSTAT3三种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建立可进行性再现银屑病病理进程的小鼠模型。 方法PLAUPLAURSTAT3基因分别插入牛角蛋白5启动子(BK5)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在皮肤组织同时高表达PLAUPLAURSTAT3三种基因的转基因C57BL/6J小鼠。利用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基因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表型。 结果 PLAUPLAURSTAT3三种基因在选定的转基因小鼠皮肤组织均有明显表达;转基因小鼠与同龄野生型小鼠相比表皮状态差,炎症明显;4月龄的转基因小鼠真皮变簿,表皮过度角化、棘层增厚,毛囊减少、发育异常、部分毛囊内未见毛干,角化不全区域内可见Munro氏小脓肿,真皮炎细胞浸润。 结论 建立了稳定传代的皮肤特异性表达PLAUPLAURSTAT3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品系,转基因小鼠具有进行性的银屑病表型,可以作为多病因综合银屑病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5.
井激扬  刘军  朱艳 《医学综述》2007,13(5):346-348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包括尿激酶型(uPA)及组织型(tPA),在诱发细胞外基质蛋白水解中起重要作用。活性可被其特异抑制因子(PAI)压抑。细胞膜上受体uPA—R对uPA活性具有定位活化作用。纤溶激活与抑制系统介入多种生理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中腹膜纤维蛋白溶酶的变化。方法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前、后、立即,分别测量腹膜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浓度及t-PA的活性。结果腹膜组织t PA浓度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部手术两组术中均下降,在传统腹部手术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腹膜组织PAI-1水平在腹腔镜手术组术前较高(P<0.05),在传统腹部手术组术中明显升高。手术后,两组PAI-1浓度无显著差异。t-PA活性在两组术前、后均无明显差异,但术中两组均显著下降(P<0.05) 。结论腹腔镜和传统腹部手术对腹膜的影响是相似的,腹腔镜手术最初腹膜组织中PAI-1浓度的升高是由于CO2气腹造成的,并影响腹膜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39名正常人及2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测定结果:正常人组t-PA和PAI分别为1.92±0.72IU/ml和6.38±2.57AU/ml;各型肝炎组的t-PA活性较正常人组高(P<0.001),PAI活性较正常人组低(P<0.001)两者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系统组分uPA、uPAR、tPA及PAI-1在人乳腺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方法以3株具有不同侵袭转移能力的乳腺癌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方法比较纤溶组分在此3株细胞中的表达,牛奶板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纤溶活性,用Boyden小室模型测定细胞侵袭能力。结果发现MDA-MB-231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uPA、uPAR、PAI-1和中等水平的tPA,无血清培养上清中总纤溶活性和uPA纤溶活性最高;MDA-MB-435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uPA和较高水平的tPA,但未测出uPAR和PAI-1的表达,无血清培养上清中总纤溶活性较高,主要是tPA活性;MCF-7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uPAR和较高水平的PAI-1,但未测出uPA和tPA的表达,无血清培养上清中几乎没有纤溶活性。与纤溶活性相一致的是,Boyden小室模型实验结果发现MDA-MB-231在3株细胞中体外侵袭能力最强,MDA-MB-435次之,MCF-7则几乎无体外侵袭能力。经抗uPA和抗uPAR抗体预处理MDA-MB-231细胞,分别使侵袭能力下降83.1%和43.9%(P<0.05)。结论uPA和uPAR的活性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及其特异性受体 (u -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 (PAI- 1 )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2 2例乳腺癌患者和 2 1例正常人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1含量。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血浆u -PA、u -PAR和PAI - 1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 ;中、晚期组u -PA显著高于早期组 (P <0 .0 5 ) ,已转移组u -PA、u -PAR和PAI- 1较未转移组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 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 ,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