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含油气系统研究思路与方法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文智  胡素云瞿辉 《石油学报》2005,26(B03):30-34,39
含油气系统研究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对一个负向沉积单元内油气资源总量的客观评价及对油气藏空间分布的有效预测。这一预测过程可以概括为“六定”:即“一定”是对生烃灶范围、质量与成烃历史准确定位;“二定”是对生烃灶大量生、排烃与系统中已有油气藏发生大规模调整和改造的时间准确定期;“三定”是在大量生、排烃与油气藏大规模调整和改造的时问界面上,对油气运移流向准确定向;“四定”是对油气运聚单元准确分级和定界;“五定”是对含油气系统中油气资源潜力客观定量;“六定”是对不同运聚单元内勘探目标含油气把握性与丰度准确定级评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中引入了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使成因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油气资源评价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油气地球化学参数及指标在含油气系统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含油气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有效生烃灶的确定、关键时刻的确定、油气运移路径的确定、运聚单元边界的确定、资源潜量的确定及目标潜力与级别的确定等6个方面,通过对上述6个方面研究的论述,阐述了油气地球化学手段在含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认为:油气地球化学方法贯穿于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始终,应该重视油气地球化学测试技术及分析手段与含油气系统研究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歧口凹陷含油气系统及其评价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含油气系统从识别、划分、描述到评价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最终目的是要对各系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有勘探前景的系统,并指出勘探方向。以歧口凹陷为例,根据石油地质、盆地模拟和地球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出歧口凹陷有两个含油气系统,即沙三含油气系统和沙一含油气系统,前者又可分为沙三-下第三系亚含油气系统和沙三-上第三系亚含油气系统。在此基础上,尝试以含油气系统为基本单元,分三个单元进行资源评价。综合评价表明歧口凹陷具有良好的劫探远景,并指出沙三含油气系统应是今后勘探的重点,其中沙三-下第三系亚含油气系统最具勘探前景,应特别注意加强该亚系统前第三系及其它层位的勘探。沙一含油气系统仍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油气区域勘探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盆地分析与评价,含油气系统分析与评价,区带和圈闭分析与评价,油气藏描述与评价以及对以上诸过程进行动态管理的资源序列研究,盆地分析包括地层发育史,构造发展史,沉积演化史和热史,盆地评价的主要内容是烃源岩,含油气系统研究内容主要是烃源岩,含油气系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烃源岩,储层,盖层和上覆层等4项静态要素,以及油气生成与运聚的过程,其关键问题是生烃凹陷的生烃量和圈闭的聚集量,区带分析是对有成因关系的圈闭带进行分析,圈闭分析与评价包括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分析和经济评价,油气藏描述是对油气田的构造,储层岩性和物性,油气分布等进行描述与评价,贯穿圈闭预探到探明油气田的全过程,资源充列包括推测资源量,潜在资源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的计算以及确定它们之间合理的资源潜力比。  相似文献   

5.
美国地质调查局2000年世界油气评价确定、命名并绘制了世界上159个最的总油气系统(TPS)。表1对这159个系统按已知大小(即按累积产量加上已知储量)进行了排位,这次评估使用总油气系统作为约束评价单元(AU)的基础。总油气系统是基本元素(生油岩、储集岩、密封岩和盖层)和过程(生烃-运移-聚集和圈闭地层)以及所有民起源有关的发生在露头、显示和聚集(发现的未发现的)中的油气,评价单元是包含发现或未发现油气田的,具有类似地质学特 和社会经济学因素的总油气系统内岩石的体积。总油气系统研究需要详尽的资料来解释以三维空间形式出现的已知油气的起源,然后用评价单元提出建议-未发现油气沉积可能在哪里,所有评价单元都在总油气系统的最大地理范围内,总油气系统的已知油气量是累积产量和剩余储量之和。每个评价单元估计的新资源包括未发现油气田增的大小和数量。在本项研究中,TPS的作用是辨别、作图和命名类流体系统并总结结果。本文追踪总油气系统和评价单元的起源,并描述了如何用它们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含油气系统分析模拟是按照含油气系统知识体系所规定的技术思路、分析方法和工作流程,以含油气系统特有的成果表达方式,再现含油气系统中成藏要素和地质作用的时空演变。资源评价中运用的含油气系统模拟技术,在流线模拟法、运移聚集过程的三维可视化等5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所研制的含油气系统模拟软件,全面开展了含油气系统及运聚单元分析评价工作,提高了目标预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南方陆相盆地油气地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包含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及陆盆下伏中、古生代海相地层两个领域。从生储盖组合关系、盆地叠置类型、储集相体及控制含油气盆地形成与发展之深大断裂带等诸方面论述了这些盆地的油气地质特点。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占这些盆地总面积的57.5%,且都在区域负向构造中,其中包含了可供油气勘探的多种油气(包括油页岩)资源,并已找到一定数量的控制和探明储量,目前已找到的油资源仅占预测资源量的约2.3%,  相似文献   

8.
西藏--我国西部21世纪新的油气资源接替区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根据西藏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和油气地质特征,从含油气区及其含油气盆地分析着手,论述其含油气性。立足西藏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的特殊性,将西藏地质划分为柴达木(及边缘)、巴颜喀拉、羌塘一昌都、冈底斯、喜马拉雅等5个含油气区,并讨论了构造复杂地区油气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提出含油气实体(盆地、残盆、构造残块、沉积残体)的概念,作为西藏地区油气资源评价的基本单元、油气勘探对象和评价核心。分析了西藏地区主要盆地的生烃量、远景资源量,并结合油气成藏的其他地质因素,特别是油气保存条件,对主要盆地油气远景进行论证,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总石油资源量约90亿吨,展现了地区的美好油气勘探前景。提出羌塘盆地应作为西藏地区油气勘探首选实体,措勤、比如、昌都、岗巴一定日等盆地应作为勘探远景实体。  相似文献   

9.
歧口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池银  周宗良 《勘探家》2000,5(3):64-70
歧口凹陷为第三纪以来继承发育的大凹陷,四周为凸起所限,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构造-沉积单元和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单元,从而形成一个含油气系统。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沙三段和沙一段为区域分布的两套主力生油层,有机质以Ⅱ1为主,部分为1型。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热溃化程度较主,油源对比实沙三段是巨发现没气藏的主要油气源。各二段构造带发育多种类型圈闭,有利于形成多含油气层系、多油藏类型相互叠置连片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0.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搞好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对成因法、类比法和统计法三大类主要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成因法中引入了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深化了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过程的认识。通过对有效烃源岩下限标准及各类烃源岩产烃率图版的统一建立,提高了生烃量的计算精度。通过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的解剖,初步解决了运聚系数的定量取值难题。类比法是通过对123个不同类型刻度区的解剖,建立了类比评价的数据库系统,使类比功能有了很大发展,除提高了资源量预测精度外,还能对油气资源在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进行预测。统计法的应用功能也有了新的扩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阿拉伯板块被动陆缘盆地内含油气系统的系统表征和类比分析,结合中东地区油气田最新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揭示阿拉伯板块被动陆缘盆地构造沉积演化、源盖成藏要素和油气富集的相关关系,探索盆地油气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阿拉伯板块被动陆缘盆地群发育内克拉通、弧后、被动陆缘和活动陆缘4个超级含油气系统,其中被动陆缘和内克拉通超级含油气系统油气最为富集;区域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中阿拉伯盆地和鲁卜哈利盆地,层系上石油主要储集于白垩系和侏罗系,而天然气则主要富集于二叠系和三叠系;阿拉伯板块被动陆缘盆地群油气的差异富集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即优质烃源岩的展布与盆地的正向构造带控制油气的区域分布,区域盖层控制油气的层系分布。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盆地是位于台湾海峡及其相邻台湾西部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表明,烃源岩主要为古新统及始新统潮坪—澙湖相泥岩和中新统海陆过渡相炭质泥岩和海相泥岩,储层为古新统、始新统的潮下坪相砂岩及中新统三角洲相砂岩,区域盖层为中新统—第四系泥岩。东部坳陷和西部坳陷的油气地质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含油气系统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盆地发育了古近系和中新统两套含油气系统,盆地西部主要发育古近系含油气系统,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盆地东部主要发育中新统含油气系统,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3.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陆上油气勘探的一个新区,面积大,勘察程度低。最新勘探表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自海西期四大板块碰撞形成大陆后在其板内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中生代拉裂盆地群。该盆地群由单一的、彼此分隔的北东或北东东向箕状断陷组成。形成于株罗纪和早白垩世两个时期,相应形成了两套含油气系统。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分别介绍了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和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的地质基本要素特征及要素特征及地质作用过程,分析了二者各自的含油气远景,指出了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含油气系统术语、研究流程与核心内容之我见   总被引:41,自引:8,他引:33  
含油气系统是客观评价油气资源潜力与有效发现油气藏的重要工具。由于我国研究者对含油气系统认知程度和理解上的差异,对其术语使用、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与解决实际油气勘探问题的认识深度很不一致。认为有必要统一含气系统的研究术语,推荐以“含油气系统”及相关述语作为统一术语使用。依据含油气系统四大地质要素和四大地质资源评价、远景目标优选和勘探规划与决策方面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代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评价的技术前缘。建议含油气系统评价以“顺滕摸瓜”的方式加强过程恢复研究,在关键时刻界面关键内容成图,以描述系统的形成过程与范围。介绍了含油气系统评价的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含油气系统理论在油气勘探中应用的几个实例,追溯了提出含油气系统概念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含油气系统逻辑分析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本文用实例说明了含油气系统理论应用的现头状,含油气系统精细描述与模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含油气盆地成藏组合体理论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从油气聚集带、复式油气聚集带到含油气系统,陆相含油气盆地成藏地质单元划分的演变反映了对成藏规律认识的深化。该文在综述前人成果的的基本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因分类,以输导体系特点为主要标志的含油气单元——成藏组合体,并对其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对策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1  
中国大陆处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经受了古亚洲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构造演化的作用,形成盆地与造山带镶嵌分布的复杂格局。其中发育的沉积盆地多为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叠加复合形成的多旋回盆地,主要有前陆/克拉通、断陷/坳陷与多期克拉通内坳陷三种叠合盆地类型。中国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明显受盆地地质结构的控制,表现为各类原型盆地都发育了独特的含油气系统,多期含油气系统在垂向上叠置、交叉与平面上并列或交叉,其中生成的油气受多期构造运动作用,发生窜通混聚,形成复合含油气系统。中国的复合含油气系统具有多源、多灶、多阶段生烃与多期成藏的特点,含油气系统之间常常发生叠置、交叉或贯通,形成了继承型、延变型与改造型等复合含油气系统类型,其中的油气成藏过程与分布相当复杂,超出了L.B.马恭等已有的概念与方法。剖析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征,发展相应的评价技术,对其进行精细描述是开展复合含油气系统有效勘探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特提斯构造带有80余个沉积盆地,拥有1500×10~8t以上油气探明储量。但是,油气分布十分不均。98%的储量集中分布在阿拉伯板块东北缘、非洲大陆东北缘、斯基夫-土兰地台南缘和东南亚。这些地区油气之所以特别丰富,主要是由该地区的特殊沉积和构造环境造成的。东南亚的盆地大部分处于近代活动陆缘环境,其裂谷和弧后盆地被动陆缘沉积层序得到了良好发育和保存。其余三个地区,特别是阿拉伯板块东北缘,长期濒临的古生代、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洋,具有多次开合的发展历史,因而有多期次的盆地演化和被动陆缘沉积的发育。其与广海相对隔绝的封闭环境非常有利于有机质的形成和保存。更为重要的则是刚性陆缘保护了其上的盆地,避免了构造运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刻度区解剖方法与油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刻度区解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共解剖各级、各类刻度区123个,其中主要为凹陷级、运聚单元级、区块级或区带级等。以辽河大民屯凹陷级和运聚单元级刻度区为例,论述了刻度区解剖方法及成果。通过对123个刻度区的解剖,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刻度区的石油地质特征参数和资源评价中一些关键的类比参数及资源计算参数(如油气资源丰度、油气可采系数、油气运聚系数、圈闭密度系数、含油气面积系数、烃产率等),建立了上述各重要参数与地质因素密切相关的统计预测模型和取值标准。这一成果为确保资源评价参数选取的客观性、合理性,对提高油气资源预测精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油气不均一聚集的重要性,认为“聚集系数”这一平均概念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含油气系统中有成因联系的一群油气藏具有储量规模序列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为理论基础,定义了油气聚集度(同一含油气系统中一群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藏,按储量规模大小排序后,前若干个油气藏储量之和在所有油气藏总储量中所占百分比)。应用这一特征参数,可描述含油气系统中油气不均一聚集现象,并可对其理论聚集度进行动态分析,预测最终油气聚集度。改进了描述油气藏规模序列结构的Zipf模型,提出修正Zipf模型,用于计算油气藏群的理论聚集度。用该修正模型拟合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地区截至1995年底发现的三叠系油气藏储量规模序列,认为该地区油气聚集丰度中等。图1参9(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