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几十年积累起来的比较成熟的稳船技术及工艺,结合澜沧江-上湄公河段山区河流的特点,研究了如何在澜沧江急流滩险成功实施稳船定位的措施,着重介绍了抓石船和钻孔爆破船如何稳船定位的技术,设备,对山区河流急流滩险的整治与疏浚工程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河流的不同功能,将河流水量分为生态环境水量、资源水量、灾害水量3部分,以松花江嫩江干流为例,对河流3部分水量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并探讨了河流各部分水量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对于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间河谷阶地调蓄洪水,将"灾害水"转化为"资源水"增加河流生态基流,维护河流生态健康.从可调蓄洪水量和调蓄空间两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开展原位试验论证山间河谷型调蓄模式的系统构成及调蓄效果.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出洪水在包气带、含水层中的储存量、以及对河流生态基流的贡献量.结果表明,原位试验期间调蓄洪水量为27 815.3 m3,其中38.8%的水量滞留在包气带中;24.9%的水量储存在含水层中;36.3%的水量排泄补给给河水,增加河流生态基流.运行MODPATH模块后发现洪水滞留180 d后开始补给河水,增加河流生态基流.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确定大坝修成后坝址下游所需生态流量,通过Tennant法、湿周法和R2-Cross法对坝址至河口断面不同时间段维持水生态系统稳定所需的水量进行计算,并结合维持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和河滩湿地生态补水量的估算结果分析坝址断面下泄流量。计算结果为:鱼类产卵期(4—8月)的下泄生态流量为5. 74 m3/s,一般用水期(9月至次年3月)的下泄生态流量为1. 76 m3/s;除6月份外,其他月份用于维持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河滩湿地生态补水量可由天然降水补给,6月份时对小山亮子断面的生态基流增加0. 01 m3/s后方可满足这两项水量的补给。通过对坝址断面下泄流量的分析,可为水资源配置及大坝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假定条件下,通过分析国际河流取水分配的特点,提炼出必要的博弈要素,并首次提出外交成本概念,尝试性地运用博弈理论建立国际河流取水分配的广义非合作二维博弈模型,根据广义非合作博弈模型Nikaido-Isoda函数,说明了该问题纳什均衡解的存在,并由此得到一阶优化条件,解得流域各国的最优河道引水量.研究表明,水资源缺乏的紧张程度决定了各国的取水策略,当水量不充足时,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水量来弥补河道取水的不足,既有助于提高各国的用水效益,也能有效避免取水冲突.  相似文献   

6.
由于“湄公河治理”是一个自主运作却又开放的组织集合,这种集合不仅仅是主权国、更是各类型组织组成的,因此它的治理直接面临着两个“根本性的难题”,即国际流域治理碎片化与各成员参与合作的约束与激励问题。因此如果单独采取科层制、市场机制或网络机制来协调澜沧江—湄公河治理中的矛盾都可能导致“囚徒困境”。根据西方各国经验并结合各流域国的国情,“澜沧江—湄公河治理”应着力于“整体性安排”,基本包括:完善合作的组织机构及机制、改善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治理的方式、流域政府的政绩评价、流域生态补偿与政府间平权机制、多中心的混合制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适宜的膜过滤运行工艺,为膜过滤法饮用水处理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试验以抚顺大伙房水库水为原水,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以三因素三水平正交为试验设计方案,通过分析处理水量、过滤时间、加药量等因素对微絮凝-超滤膜系统的运行效果影响,确定显著影响因素和最佳运行工艺参数.结果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得出微絮凝-超滤膜系统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处理水量为2 m3/h,过滤时间为40 min,加药量为5 mg/L,其中显著影响因素为处理水量.结论微絮凝-超滤工艺在最优参数运行条件下,可以有效处理水中浊度和有机物,处理效能远高于传统常规工艺.  相似文献   

8.
根据河流的不同功能,将河流水量分为生态环境水量、资源水量、灾害水量3部分,以松花江嫩江干流为例,对河流3部分水量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并探讨了河流各部分水量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对于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抚河流域为例,采用模糊决策和层次分析法,对区域间水权初始分配进行探索性应用研究.根据准则层中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权重的不同取值,给出了7种水量分配计算方案.比较结果表明,第2种方案最佳,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因各处理单元进水水量分配不均匀造成的处理效果欠佳问题,在某处理规模为40万m3/d的污水处理厂内,采用进水水量调节偃均衡各单元水量.考察了水量调节前后生物反应池液位及沿程NH4+-N、NO3--N、NO2--N质量浓度的变化,根据液位测定结果计算各单元流量,水量最大单元的进水水量是水量最小的1.72倍,由于水量分配不均使各单元生物处理效果相差较大.水量均衡前,4个单元NH4+-N出水质量浓度变化为0.22~5.24 mg/L,去除率变化为69.7%~97%.水量均衡后,4个单元出水NH4+-N质量浓度变化为0.60~0.85 mg/L,去除率为93.9%~95.4%.可见水量调节措施均衡了各单元水量,消减了水量不均造成的出水水质变差现象,充分发挥了各反应区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湖南四水入湖总汛期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能够为湖南省水资源开发管理和水旱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应用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湖南四水入湖总汛期径流量变化特征;应用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导致四水入湖总汛期径流量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湖南四水入湖总汛期径流量年际分配不均匀,并以15.783×108 m3/a的速度递减;湖南四水入湖总汛期径流量"丰—枯"变化的时间拐点和突变点均发生在2004年.2)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显示出明显的向右下方的偏转,其衰减率为17.45%.3)致使湖南四水入湖总汛期径流量减少的驱动因素中,自然因素所占的比重为26.82%,人类活动因素所占比重为73.18%,是其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计算壶流河流域1956~2003年降水量和入境水量,分析壶流河入境水量变化趋势.对降水量和入境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和下垫面变化情况,得到降水量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是壶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云南把握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创造的机遇,把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作为对外开放、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起到桥头堡和主战场作用,但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文章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论述云南与次区域内国家合作发展战略,重点论述了农业、水利、矿产、贸易投资、旅游业和科学技术合作项目类型,并用项目实弱分析找出项目合作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受三峡工程和省内降水偏少的双重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跌破历史最低记录且其低水位持续时间延长,导致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采用鄱阳湖星子站1963-2009年水位资料,运用Mann-Kendall检验对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别采用2011年5月-2012年12月和2013年1月-2014年4月的水位及入出湖总水量数据进行模型的率定与检验,量化鄱阳湖水位动态变化的显著性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星子站1963-2009年的水位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其中,冬季水位下降倾向率最大,春季最小.近20年来鄱阳湖水位波动剧烈,年最高、低水位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1.83m/(10a)和0.66m/(10a).年内高水位出现时间延后,低水位持续时间逐渐增长.水位逐步回归分析模型率定期标准误差为0.034,相关系数为0.998 9,检验期相关系数为0.998 7,剩余标准差为0.27,F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效果显著,表明模型选择的因子较为合理,前1d的水位、近3d的入湖总水量、前5d的出湖总水量和当天的湖口水位是影响鄱阳湖水位的显著性因子.  相似文献   

15.
层次分析法在管道穿越河流方案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引入层次分析法.解决大口径油气管道河流穿越的方案选择问题。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详细论述了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大口径油气管道河流穿越方案选择的步骤,以施工周期、河床适应性、施工工艺复杂性、对其它行业的影响、投资为评价因素,构建了最佳河流穿越方案选择的层次结构模型,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输气管道唐河穿越方案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多个穿越方案对于最佳河流穿越方案的相对权重,最后确定水平定向钻穿越为唐河最佳穿越方案。  相似文献   

16.
南流江是广西南部独流入海诸河中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受水量、水质、工程等因素影响,南流江流域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依据南流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需求,从流域层面涉水规划、流域水量分配、用水统计方法和水资源监控、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等6个方面剖析了该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流域内部各区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开发方式、水循环特征、水环境特征的空间差异,将流域划分为生态区、农村区、城市区3类区域,从流域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细化分解、水资源红线管理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流域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考核评估体系3个方面,提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桂林市桃花江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内涵,即为维护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在时间上不下降所需要的最小水量。结合实地调研对桃花江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运用蒙大拿法(Montana method)等计算方法,计算得出:该流域河道外生态需水量为0.149亿m3,占流域年均径流量的4%;河道内生态需水量为1.098亿m3,占流域年均径流量的30%。本研究为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了依据,并可为类似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盘龙江为昆明市的母亲河,主源到滇池全长95.3km,径流面积903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57亿m3,河道流域高程为1890-2280m,径流面积最宽处为23km,最窄处为7.3km,是昆明市政府重点环境保护对象.本文结合昆明地铁首期工程环城南路站——得胜桥站区间右线盾构下穿盘龙江的工程实例,总结了盾构穿越河流的主要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广平县浅层地下水水量水位控制指标体系,首先分析了广平县浅层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了浅层地下水水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开采量,其次为降水量,井灌回归补给量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对浅层地下水水位无显著影响,进而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及ArcGIS软件中的反距离加权法(IDW)得到2030年不同水文年各代表性监测井、各乡镇地下水位埋深下限控制指标,最终建立了浅层地下水水量水位控制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至2030年,广平县所有乡镇均变为地下水水位基本稳定区或水位上升区,2030年丰平枯不同水文年整个广平县浅层地下水位埋深下限控制指标在31.69~34.66 m。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河流污染严重的特点,在综合考虑自然地理特征及社会经济的基础上,从影响城市河流脆弱性的主导因素出发,建立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物元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建立河流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了河流脆弱性及空间分布情况,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为河流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以浐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按照上述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灞河马渡王及浐河常家湾以下地区是浐灞河流域的重点用水区和排污区,因而河流脆弱性程度最大,其他地区脆弱性程度较低.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较为一致,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