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绍兴市越城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绍兴市越城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探讨各种致病菌污染原因,对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预测,并为食源性疾病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按浙江省监测工作要求,采集本地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的样品,共计10类400份,依据GB4789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大肠菌群等致病菌检测。结果:400份样品有29份检出上述致病菌,致病菌总检出率为7.25%。结论: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应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2009年镇江市市场销售食品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镇江市场销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状况,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年6~9月份采取镇江市主要集贸市场、超市、食品销售店的食品,依照《食品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4789—2008和《200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要求检验。[结果]调查采集9类食品113份样品,检出致病菌11株,检出率7.96%(9/113)。检出致病菌有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3类,其中有2份生猪肉样品同时检出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在本次调查的食品中未检出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镇江市场销售的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有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3.
2011-2012年绵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绵阳市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对7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2011-2012年共抽检食品样品540件,45份样品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为8.33%,检出致病菌45株,其中蜡样芽胞杆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7株,沙门菌5株,阪崎肠杆菌1株。结论 2011-2012年绵阳市熟制米面制品和婴幼儿食品的致病菌检出率较高,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较为严重,对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沈阳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方法:在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年上半年采集沈阳市6个监测点内的十大类市售食品共计102份,对其进行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分析。结果:102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目的菌6株,其中肠炎沙门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株,总检出率5.88%。结论:通过对沈阳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中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测技术要求,2010-2012年在邵阳市5个监测点共采集食品样品827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等10种菌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827份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46株,总检出率为17.65%。2010-2012年不同年份致病菌样品检出率分别为22.81%(65/285)、16.44%(37/225)、13.88%(44/317)。不同种类食品中动物性水产品致病菌的检出率为53.13%,生禽肉为44.00%。对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3种不同消费场所样品检测,其中餐饮店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29.87%。结论邵阳市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广泛,水产品、生禽肉类是主要污染品种,3种不同消费场所以餐饮店检出率较高,在食源性疾病中存在较高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株洲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方法在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年1~9月采集了株洲市5个监测点内的九大类食品共计159份,对这些样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阪崎菌9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分析。结果 159份食品样中,分离出目的菌2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蜡样芽胞杆菌8株,沙门菌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株,总检出率13.20%。结论通过对株洲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及流行情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确保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区主要消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本市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对可能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进行预测和预报。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检验技术要求提出的检测方法,采集七类食品,检测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项目。结果:264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64份,平均检出率为24.24%;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7.50%(24/64);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5.91%(14/237);沙门菌检出率为12.12%(32/264)。结论: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研究分析,做好食品安全预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金州新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中的安全隐患,从而为食品监管及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及国家标准GB/T 4789-2008、2010的检测方法,对所采样品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共检测11类食品280份样品,检出致病菌28株,总检出率为10.00%;11类食品中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有8类,总检出率为72.73%。结论金州新区食品中存在一定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监测中加强抽样的科学性、代表性和检测的力度,把我区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9.
肖冰  侯君  徐丹 《职业与健康》2013,29(2):195-196
目的 了解大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对大连市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宾馆酒店及个体摊贩销售点的10类食品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蜡样芽孢杆菌7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10类共296份样品检出致病菌19株,总检出率为6.4%.其中沙门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副溶血性弧菌12株.结论 大连市市售食品不同程度受到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水产品、鲜榨果蔬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和熟肉制品为主要受污染食品,应加强市售食品监督管理,减少由此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绵阳市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种类,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4年、2015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8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 2014-2015年绵阳共采集447份样品,其中27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6.04% (27/447).检出致病菌28株,包括11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单核细胞李斯特氏菌、4株蜡样芽孢杆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副溶血性弧菌.肉与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冷冻肉糜制品、生食肉类制品)、饮用水(直饮水、经饮水机冷水出口的桶装饮用水)、地方食品(街头小吃-凉粉凉面)是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最为严重的样品,检出率分别为30.00%、21.15%和13.33%.结论 绵阳市市售食品不同程度的受到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有必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10年通辽市食品污染物中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内蒙古通辽市大众消费量大、流通广的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进行食品风险评估、确立风险管理决策,降低人群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方法卫生部2010年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结果采集317份样品检测8种致病菌,在317份样品中检出沙门氏菌9株,检出率为3.00%;在183份样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5株,榆出率为8.20%:在150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菌13株检出率为8.67%;在75份样品中检出3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00%。皈崎肠杆菌、大肠0157:H7/NM、空肠弯曲菌、创伤弧菌均未检出。结论食品中存在的致病菌对人群构成潜在健康危害,应加强卫生监管、监测,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台州市区主要消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本市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对可能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进行预测和预报。方法:按国家标准方法,对采自市场上的8类食品进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466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201份,平均检出率为43.1%;8类食品中,以贝壳类的污染最严重,其次是散装熟肉制品、生肉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4.5%(109/2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3.9%(44/316);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0.8%(34/316);沙门菌检出率为4.4%(14/316);未检出EHEC O157:H7。结论:台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贝壳类、熟肉制品、生肉类是主要污染食品,应加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相关危险因子的研究分析,做好食品安全预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2007年-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2010年采集南京市售食品共计459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459份食品样品中,检出致病菌61株,总检出率13.3%。2007年-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5.3%2、1.3%7、.9%和6.9%。生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检出率为45.8%,其次是生速食米面制品,检出率为24%,水产品、熟肉制品和凉拌菜的检出率分别为14.1%、13.3%和5.9%。结论: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南京市食品的污染普遍存在。生肉、生速食米面制品和熟肉制品是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14.
宜昌市2002年~2005年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解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2002年开始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湖北省的一个二级监测点参加了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对宜昌市的市售食品开展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法:2002~2005年按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提供的检测方法和湖北省下达的监测任务监测,监测的项目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4年共监测样品249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48株,各类样品总的检出率按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样品计检出率达到了16.87%,按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株数计检出率达到了19.28%。结论:宜昌市的监测结果与湖北省的基本一致,以生肉类样品污染最严重,沙门菌是主要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来源。方法2006--2012年,按照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计划对浦东新区9大类食品1158份样品中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结果各类食品中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3.73%,其中沙门菌的检出率为6.56%,副溶血弧菌检出率5.68%,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1.38%;未检出大肠杆菌(0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浦东地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主要存在于生禽肉、生畜肉和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 2012-2013年间共监测945份食品,总检出率为4.97%。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水产品污染较严重,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7.14%。结论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严重,应加强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南充市即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具代表性的4类食品,依据国标方法,对584件样品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志贺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 584件食品中检出50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8.56% (50/584).5种食源性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6.68%),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03%)和沙门菌(0.86%),未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和志贺菌.结论 南充市散装即食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徐州市云龙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依据《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 2013—2015年云龙区市场销售的255份食品样品品检出致病菌43株,检出率为16.87%。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3.53%、6.67%、1.72%、23.73%,阪崎杆菌、志贺菌、创伤弧菌未检出。生肉类和水产品污染较严重,生肉类以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19.29%和10.52%;水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23.73%。结论徐州市云龙区食品中生肉类、水产品和熟食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程度较高,存在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海淀区直接入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为食源性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2012年按照北京市监测网工作计划要求对海淀区采集的13类直接入口食品根据国标方法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NM)、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等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在检测的13类315份食品中,共分离出3种15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4.76%,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副溶血性弧菌4株,创伤弧菌1株。结论海淀区直接入口食品受到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存在食物中毒和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隐患,应加强食品监督管理以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西安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受污染的食品种类,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采集12类共321份食品样品,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铜绿假单胞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及蜡样芽孢杆菌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321份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56株,总检出率为17.45%;其中致病菌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17.44%),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11.11%)、金黄色葡萄球菌(5.73%);不同类别的食品中调理肉制品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75.00%),其次是生食肉类制品(46.67%);不同季度中以第二季度检出率最高(22.94%)。结论西安市市售食品存在一定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提示有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