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 ,他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及我国古代医德思想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医德史上 ,他首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医德原则和规范 ,开创了较完整的传统医德思想体系。精诚合一的医德观是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精髓 ,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孙思邈精诚合一的医德观精诚合一 ,即医术精湛与医德高尚有机结合 ,是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核心 ,也是其医学伦理观的突出特色[1] 。孙思邈把医德与医术完全融为一体。他认为 ,苍生大医必须精诚合一 ,医德高尚…  相似文献   

2.
中医医德溯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医医德思想一直与医术紧密相连,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医德理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各种具体的医德规范开始萌芽,而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医德规范体系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医德教育是中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形式需要创新。医圣张仲景的"医德"思想通过规范化的"辨证论治"临床行为实践而来,《伤寒论》蕴含丰富的医德人文思想。基于《伤寒论》课程将"医德"纳入规范化的教学设计思想,我们在《伤寒论》教学中探索通过强化对《伤寒论》教学融入式地开展医德教育,将医德学习有机融入到中医临床经典的知识体系学习中,并进而提升了医学生医德认知;根据教学实践总结,提出"医德融入"的中医临床经典教学理念,探讨促进医学生专业知识和医德意识同时提升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医德思想是随着数千年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和医疗实践的深入而产生和形成的。作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医德促进了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吸取传统医德的精华,重新认识传统医德的现代价值,对于完善现代医德规范、协调医患关系、培养新时期优秀医务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儒、佛、道三教的冲突和融合是隋唐文化史上的重要特征,该特征也是影响孙思邈医德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的主要因素。孙思邈将儒、佛、道与医学相结合,其医德思想中包含了儒家的仁爱道德,佛家的"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思想,道家"少私寡欲"的成分,系统地整理和完善了医德思想和行为规范。儒佛道文化思想并行不悖,与医学结合后的儒佛道医德思想亦在功能上不可互相替代,这也推动了中医伦理道德思想朝着大一统、封建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医医德的形成不仅受到儒家的影响,而且也受到道家的影响。老庄是道家文化的集大成者,"贵身"是老庄的重要价值理念,自然无为、淡泊名利、柔弱谦下、齐同万物等是老庄学说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都对中医医德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及其教育实施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医德有三大思想特征:以人为本、“人命至重”;精诚合一、德术并重;修身养性、守“道”防病。中国传统医德规范注重至意深心、普同一等、尊重同道、廉洁淳良等准则。实施中国传统医德教育,对培育中医院校学生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伦理医德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医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认同性和有效性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藏医伦理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研究范畴,对藏医学中医德修养包括医者的品行、业务修养等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出藏医医德医风建设的伦理学思想。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藏医伦理学精华,对于规范医生的从医行为和医德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归纳、厘清中医文化中散在内蕴的主要医德思想,并对其加以分析,提炼出对于当代医学生、医师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医德教育方向与内容。方法采用文献阅读、回顾以及归纳法。结果总结归纳出对医疗目的的端正认识等十条中医文化内蕴的主要医德思想,并分别指出其主要的现实教育意义;结论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内蕴的医德思想丰富、优秀,富有启示性、生动性及独特性,对于当代医学生、医师的医德修养培育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河北省开展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争做医德医风标兵”活动中,宁晋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被评为邢台市“医德医风先进单位”,该院职工张萍被授予全市“医德医风标兵”荣誉称号。多年来,该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患者满意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借鉴中医传统文化的医德思想,探讨了医德的内涵,分析"大医精诚"和"仁心仁德"的医德核心,阐述中医医德思想对现代医德教育的启示,并具体分析医学本质、医德关系和医德评价这3个主题和潜心研习与一丝不苟这2个思维品质.最后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医德教育中需要重视学生需要的逐层实现和高层次需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医德滑坡,是整个医疗卫生战线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阻止医德滑坡,对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决定》,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此年来,全国医疗卫生行业通过纠行风、抓医德建设,形势正朝着好的方向转化。但由于前些年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严重削弱,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影响较深,所以,医德滑坡的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很好解决。怎样才能阻止医德继续滑坡呢?就此,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点个人浅见,以求同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3.
孙思邈对张仲景医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以《伤寒杂病论》著称于世,主要在于其医理畅明,医术精湛,立法用方,堪为典范。而对其高尚的医德思想,后世则率多忽略,惟孙思邈对张仲景的医德思想颇为敬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孙思邈的医德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张仲景医德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14.
张岚  邹纯朴 《光明中医》2012,27(11):2176-2177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于中医医德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医儒相通,"医乃仁术"和儒家的仁学思想密切相关,而道家的"贵身"、"少私寡欲"、"谦下、不争"等观念对于中医重视生命、淡泊名利、尊重同行等医德思想的产生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信息之窗(34)     
<正> 陕西举行孙思邈医德纪念碑落成典礼暨医德思想研讨会为了更好地续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优良医德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协铜川巾委和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联合发起的“孙思邈医德纪念碑落成典礼暨医德思想研讨会”,1989年7月8日至10日  相似文献   

16.
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核心是"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具体体现为"施仁德"、"精医技"、"去名利"和"尊同道"等方面。探讨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医德思想的内涵,而且能唤起当代医务工作者,使之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46-46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意见》贯彻“十七大报告”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为目标,以考核记录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为内容,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当今国内医患关系严峻,医德医风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内容。然树立医德医风须实现传统医学人文中道德内涵的复归。本文通过对喻昌《医门法律》一书进行分析,对其医德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文化、环境、临床等方面对其医德思想的养成进行分析,为树立医德医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伤寒论·序》和《千金方·大医精诚》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大医精诚》中的医德思想渊源,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为培养现代医生的医德修养服务。方法:详细对比《伤寒论·序》及《大医精诚》的原文,深层次挖掘其中内涵,找出两者医德思想的相同点。结果:张仲景《伤寒论·序》在四个方面影响了孙思邈的医德观。结论:《大医精诚》中的医德思想内涵很大程度上是受张仲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医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探讨医德规范的专著,为清初名医喻昌阐述临床辨证论治之法则、揭示临床诊治之禁律的力作。剖析《医门法律》医德规范思想形成背景以及"医者笃于情""医为人之司命,先奉大戒为入门"等具体的医德规范思想,并指出《医门法律》医德规范思想的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