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流行性感冒 (流感 )病毒表面存在着两种糖蛋白分子——血球凝集素 ( ha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 ( neuraminidase,NA)。血球凝集素可识别细胞的受体并与之结合促使病毒与细胞的融合 ,启动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 ;神经氨酸酶则可直接与细胞表面的神经氨酸分子结合 ,破坏细胞膜 ,使病毒感染细胞 [1]。呼吸道多种粘蛋白均含有神经氨酸的基团 ,因此 ,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也有利于病毒通过分泌液感染细胞。新装配成的流感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也需要病毒神经氨酸酶的开路 ,破坏细胞膜上含有神经氨酸基团的糖蛋白 ,病毒才能顺利地从细胞中释…  相似文献   

2.
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或唾液酸酶(sialidase)是甲、乙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具有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活性,能催化断裂唾液酸(N-乙酰基神经氨酸)和相邻糖基的a(2-6)或a(2-3)-酮苷键,在病毒传播至呼吸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流感NA同样具有病毒的致病性,通过改变表面糖蛋白——血凝素的碳水化合物部分,增强病毒株的毒性;直接激活隐性转移因子p(TG卡),升高的活性细胞因子浓度能引起细胞的凋亡,这是流感病毒NA的致病机制之一。经纯化的NA能促进前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一1和肿瘤坏死因…  相似文献   

3.
扎那米韦 (zanamivir)为一种疗效高、特异性强的神经氨酸酶抑制药类流感病毒治疗药。1 药理作用神经氨酸酶广泛存在于动物及微生物中 ,可将以苷键连接在糖蛋白和糖脂末端的唾液酸水解。病毒神经氨酸酶具有帮助新合成的病毒颗粒与感染细胞脱离 ,并促使其通过粘液在呼吸道中扩散的作用。许多含有神经氨酸酶的微生物都是致病的。扎那米韦为A、B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可逆性竞争抑制药 ,其 4 位胍基与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有 2个结合点 ,其胍基的 2个氮末端分别与酶活性部位的Glu1 1 9和Glu2 2 7相结合 ,使得扎…  相似文献   

4.
家禽细胞表面主要分布唾液酸α2-3半乳糖(SAα2,3Gal)流感病毒受体,是禽流感病毒主要的识别和结合位点,而人流感病毒主要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α2-6半乳糖受体(SAα2,6Gal)。流感病毒颗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是病毒感染不可缺少的关键一步,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问不易传播。  相似文献   

5.
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生奥司他韦羧酸盐,此盐是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神经氨酸酶是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酶,其活性对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和感染性病毒在人体进一步播撒至关重要。磷酸奥司他韦的活性代谢产物可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在体外对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低至纳克水平。在体外观察到活性代谢产物抑制流感病毒生长,在体内也观察到其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性[1]。该药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了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  相似文献   

6.
流感是一种在每个季节都可能发生的具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疾病。现在使用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存在欠缺:仅对A型流感病毒有活性;出现耐药突变体;不良反应。扎那米韦是一种新型的抗病毒药物,专一性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昔酶。神经氨酸苷酶从复合糖上切割下末端的唾液酸残基,使病毒从感染细胞内释放,防止病毒的聚集,并可能降低呼吸道粘液对病毒的灭活作用。为评价扎那米韦治疗流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7项大型临床研究,其中包括4项Ⅱ期临床研究和3项Ⅲ项临床研究,所有研究的设计相似,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有3种类型:甲型(A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类动物及鸟类;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疾病的产生通常较甲型病毒温和;丙型(C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来自于H和N的不同.所谓H和N,是指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2大类蛋白质.H是红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N是神经氨酸苷酶(neuraminidase).根据H和N的形态,甲型流感病毒可由15种H型和9种N型进行排列组合,如H1N1和H5N1等.即使是同一种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可能因为基因序列的变化,在病毒的传播性、致死率等方面出现较大差异[1].  相似文献   

8.
1商品名Relenza2化学名 5-乙酰胺基-2,6-脱水-3,4,5-三脱氧-4-胍基-D-甘油醛型-D-半乳糖型-2-壬酮糖酸3开发与上市厂商 (澳大利亚)Biota公司研制,英国GlaxoWellcome公司上市。1999年7月在美国上市。4药效分类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5药理 本品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抑制流感病毒A和B的复制。神经氨酸酶是呼吸道病毒复制的关键酶,能够使唾液酸和细胞表面蛋白之间的化学键断裂,从而使新生成的病毒粒子与已感染细胞分离,进而感染…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interferoninducibletransmembraneproteins,IFITM)是20世纪80年代人们通过小干扰RNA技术研究中发现的一种抗病毒蛋白,目前该蛋白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迄今的研究发现,IFITM的抗甲型病毒感染作用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IFTIM能够有效作用于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糖蛋白血凝素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之后、流感病毒包膜与内吞形成的胞内体膜融合之前的流感病毒感染的胞内体途径。在该作用过程中,IFITM下调网格蛋白的表达,扰乱液泡ATP酶(V型ATP酶,vacuolarATPase,v—ATPase)的酸化功能,破坏胞内体胆固醇的平衡,从而抑制病毒包膜与胞内体膜融合,阻断病毒RNA释放到细胞质中。此外,IFITM也能够影响感染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半融合,发挥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提示,IFITM通过诱导记忆T细胞选择性高表达该蛋白,继而保护细胞免受甲型流感病毒感诳.  相似文献   

10.
在细胞表面抗原的掩蔽、细菌的受体活性以及有丝分裂原受体对某些植物血凝素的活性涉及细胞表面的生物现象中,细胞表面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NANA)起着作用。在细胞对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的其他社会功能中,已经假定它十分重要。研究经神经氨酸酶处理的细胞,表明细胞表面唾液酸的生成受抑,可使癌细胞的免疫学性质发生明显改变。此外,还可能改变细胞的转移行为,特别已指出用神经氨酸酶处理,可能影响细胞的“回归(homing)”,同时发现转移的细胞比未转移的细胞的表面唾液酸含量较高。用唾液酸生物合成的前体(如D-葡萄糖胺和D-甘露糖胺)的类似物来抑制其生物合成,一直在进行探索。而本文则旨在研究唾液酸基转移酶抑制剂,此酶与细胞表面唾液  相似文献   

11.
血清总唾液酸微量检测在癌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唾液酸,即N-乙酰神经氨酸是人类细胞膜成分特有的残基。据研究它位于细胞膜外侧与邻近细胞膜上,其糖基移换酶的亲和力很高,参于细胞间的交联粘着和接触抑制。当患恶性肿瘤时癌细胞表面精蛋白和糖脂质的结构和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大量糖蛋白和糖脂质唾液酸脱落进入血循环,致使血中的唾液酸含  相似文献   

12.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是一类新的抗病毒药物,对A、B型流感均有抑制作用。神经氨酸酶又称唾液酸酶,是分布于流感病毒被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它具有抗原性,可以催化唾液酸水解,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感染新的细胞,在流感病毒的生活周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细胞上的病毒受体病毒附着和进入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特殊结构的存在,这种结构能被病毒附着蛋白所识别。细胞表面受体可能仅限于一种质膜受体,腺病毒和EB病毒受体可能就是如此。另外,识别结构可能是普遍分布的,例如,唾液酸是细胞表面流感病毒、副粘病毒、多瘤病毒和脑心肌炎病毒受体的基本成份。因为含有唾液酸残基的糖蛋白和糖脂有许多不同的排列,所以潜在受体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流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常规疫苗目前尚不能有效预防流感暴发与流行,因此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在流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已应用和正在研究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有金刚烷胺类药物、流感病毒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流感病毒受体阻断剂和抗流感病毒反义寡核苷酸等。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是常用临床治疗药物,但对B型流感无效,易产生耐药性并具有神经毒性;流感病毒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研究已  相似文献   

15.
蒋鑫  展鹏  刘新泳&#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3,23(2):141-147,167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神经氨酸酶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重要糖蛋白,在病毒的复制周期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抗流感病毒合理药物设计的理想靶点。自2006年以来,结构生物学研究发现了神经氨酸酶新的配体结合位点,为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靶向于神经氨酸酶新结合位点的抑制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引起禽流感(AI)的病原为禽流感病毒(AIV),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 正粘病毒科的特征: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科的病毒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均具有神经氨酸酶(NA)和血凝素(HA),可凝集某些动物的红细胞;对呼吸道系统都有致病性等,特别是这两种病毒对粘多糖和糖蛋白具有特殊的亲合力,尤其是对细胞表面的含唾液酸的受体具有更强的亲合力。  相似文献   

17.
广谱、高效抗流感病毒新药扎那米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那米韦是第一个被开发成功的神经氨基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病毒神经氨酸酶具有帮助新合成的病毒颗粒与感染细胞脱离,并促使其通过黏液在呼吸道中扩散的作用,对神经氨酸酶的抑制,将限制流感病毒的聚集与扩散,体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扎那米不但能够有效地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与传播,迅速缓解感冒症状,还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并且毒副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18.
芦丁对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芦丁对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模型,观察芦丁对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结合流感病毒感染前、感染同时及感染后加药的不同方式探索芦丁作用于流感病毒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采用荧光底物法考察芦丁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芦丁对A/Puerto Rico/8/1934(H1N1)、A/FM1/1/47(H1N1)、A/Human/Hubei/3/2005(H3N2)、A/Beijing/32/92(H3N2)4株流感病毒均具有体外抑制作用,其中对A/Puerto Rico/8/1934(H1N1)株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最小,选择指数(SI)最大,体外药效最好。芦丁在流感病毒感染后给药的效果最为明显,对流感病毒A/FM1/1/47(H1N1)的IC50最小,对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相对最好。结论芦丁抑制了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α-干扰素制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扰素最早是由lsaacs和Lindermann于1957年发现的,他们在研究病毒干扰现象时,观察到灭活流感病毒能使鸡胚绒毛尿囊膜产生一种抗病毒物质。1980年国际干扰素命名委员会将其定义为: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活性蛋白质,其活性的发挥受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和蛋白质合成。根据其产生细胞和抗原性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扎那米韦(zanamivir)是一种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特异性强,能有效地抑制体内外甲、乙型流感病毒的复制,不良反应少,目前正进行期临床试验。药效学 (1)作用机理:扎那米韦特异性地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阻止子代病毒从感染细胞表面释放,防止病毒经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