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评述了脉冲电场在心房颤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消融领域的前世、今生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导管消融是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是目前公认的心房颤动导管治疗方式,其疗效确切,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风险。脉冲电场消融是一种有高度组织选择性的新型消融方式,前期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已经评估了其在肺静脉隔离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高效性,在真实世界研究中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脉冲电场消融有望广泛应用于心房颤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两种主要能源分别是射频能源与冷冻能源.脉冲电场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新消融能量,由于其在细胞膜上形成纳米级的小孔导致细胞凋亡,产生不可逆电穿孔,具有非热性、瞬时性和心肌组织优先选择性的特点,使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更简单、更安全和更有效,从而有可能为心房颤动消融带来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导管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有效手段,肺静脉隔离是基石。目前用于进行肺静脉隔离的经典消融技术,如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脉冲电场消融(简称脉冲消融)是一种新兴的消融能量源,它具有组织特异性,应用心肌组织特异性的能量输出被证实有较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认为是未来房颤消融的潜在替代方案。文章概述了脉冲消融治疗房颤的原理、有效性和安全性、面临的挑战,进一步讨论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脉冲电场消融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新型非热消融技术,依靠不可逆电穿孔机制造成组织破坏.心肌容易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而食管、膈神经、肺静脉和冠状动脉则相对不易受到损伤.因其具有的组织特异性和非热消融等优点,在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特别是在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过程中,显示它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能源.  相似文献   

6.
脉冲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作为一种非热消融技术,是治疗房颤的新型消融方式.这种能量形式采用一系列持续数微秒的高振幅电脉冲,当强脉冲电场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就会发生不可逆电穿孔,从而导致细胞稳态遭到破坏甚至死亡.由于脉冲电场具有独特的非热性和组织特异性,因此与射频和冷冻消融相比,PFA的应用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且发挥作用更快.本文主要介绍了PFA的原理和特性,阐明了PFA用于房颤治疗的组织特异性和应用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普及的今天,微创射频技术更是受到青睐。本文主要从外科房颤消融的历史开始,介绍了微创外科房颤消融的技术路线、种类、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涵盖了包括全腔镜肺静脉隔离及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在内的新技术,总结了微创外科房颤消融的发展与现状。  相似文献   

8.
脉冲场消融是以脉冲电场为能量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新型非热消融方法。研究表明,与其他细胞和组织相比,心肌细胞的膜对脉冲场消融产生的电穿孔具有高敏感性,可定向治疗而不会对周围其他组织造成损伤,所以脉冲场消融较其他消融方法更适用于心脏消融。本文就脉冲场消融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研究与设备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脉冲电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是直流电消融的“变种”。PFA可实现间歇性、短时程和不同强度的脉冲场释放,从而造成特定细胞的可逆和不可逆“电穿孔”损伤。基于优越的组织细胞特异性,PFA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分别在基因转染、制药工程、食品加工和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大放异彩。本文立足于PFA的发展历史、损伤机制、不良反应、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以系统地介绍PFA治疗心房颤动的原理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电生理学领域的热点.盐水灌注射频电能是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的主体能量方式,但冷冻、超声、激光、微波等能量方式也已先后应用于房颤的导管消融.本文介绍的是冷冻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发展历程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设想来自外科迷宫术的启发.早期Swartz等通过模仿外科手术径线进行射频导管消融取得一定疗效,但是由于操作过于复杂、心脏压塞并发症高等缺陷而可行性较差.虽然Swartz的早期探索没有转化为广泛开展的临床实践,但开创了内科通过导管进行心房颤动消融的先河.1994年Haissaguerre等通过精简消融径线,完成了第1例右心房线性消融持续性心房颤动并获得成功.线性消融证明了心房颤动消融的可行性,但是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过长,成功率太低,临床疗效不满意.1998年,Haissaguerre等证明肺静脉局灶发放快速激动可以诱发心房颤动,消除触发灶就可以消除其发生.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是心血管领域热门课题,传统的X线影像下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尽管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心腔内超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克服了放射影像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不足,拓展了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1994年Haissaguerre和Swartz等首先开展应用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随着对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机制的深入研究、先进标测系统和技术的应用和多种消融策略的涌现,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心脏电生理学领域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导管消融可以治愈心房颤动、提高患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并能提高生存率。目前国际上开展的心房颤动消融策略主要有:①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segment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SPVI);②心内超声引导下的肺静脉前庭部消融电隔离:③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circunferential pulmonary veins ablation,CPVA);④迷走神经节丛消融;⑤左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CFAE)部位消融等。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成功率可达9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射频及冷冻能源均是应用于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消融的成熟能源,而脉冲电场消融(PFA)则应用脉冲电场使组织产生不可逆性电穿孔,是目前应用于房颤经导管消融的新型能源,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新型国产PFA系统在阵发性房颤经导管消融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单臂、观察性研究中牵头单位的初期结果,纳入了2022年6月至8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接受PFA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全部患者在消融前后分别进行左心房三维电解剖标测,术后48 h内进行头颅MRI检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其中7例为男性,年龄为(53.3±9.6)岁。共对40支肺静脉进行PFA治疗,其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的消融时间分别为(47.1±18.6)s、(33.6±10.7)s、(42.7±14.1)s、(37.1±10.4)s。手术时间为(89.5±22.9)min,左心房操作时间为(59.9±17.6)min,照射剂量为(23.1±11.9)mGy。全部(100%)肺静脉均达到肺静脉隔离的手术终点,无围术期并发症出现。结论:新型PFA系统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即刻...  相似文献   

15.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是目前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最主要的策略.但在消融过程中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或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等其他房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由多种机制产生,主要包括缝隙相关性、消融线相关性以及非消融相关性的房性心律失常等.本文报道1例包含多种机制的心房颤动消融根治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在心房颤动特别是慢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中,心房附加线消融这一重要的步骤能够限制心房颤动波在面积较大的心房组织中传播,阻断心房内的大环折返  相似文献   

17.
张培  蒋晨阳 《心电学杂志》2010,29(3):273-274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为治愈心房颤动提供了可能。环肺静脉电隔离已成为现代心房颤动消融的基础,诸如碎裂电位消融、左心房顶、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等其它消融策略可进一步提高心房颤动消融的成功率。即使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左心房顶线性消融也可以使患者进一步获益。为了进一步简化左心房顶线的消融,我们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验证左心房顶消融线阻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经历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迅速发展时期,其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地位已受到公认.ACC/AHA/ESC 2006年心房颤动治疗指南中已将消融归为心房颤动治疗的Ⅱa类适应证.现将几种常用的心房颤动消融术式和策略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消融法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上世纪80年代Cox率先开展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开始,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从Swartz线性消融模拟迷宫手术,发展到Haissaguerre的方式为代表的局灶性心房颤动点消融、肺静脉口节段性消融以及Pappone的方式为代表的左心房壁环形肺静脉消融。从消融房室交界区阻断房室传导,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和房室结改良术,发展到心房壁的线性消融,肺静脉的点状环状消融和环肺静脉左房消融。由于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复杂,左右心房及肺静脉均可成为异位起搏点或折返部位,加之心房和肺静脉的管壁薄,致使标测消融部位,确定消融范围以及消融损伤组织的深浅均不易掌握。现就消融法治疗心房颤动的操作方法以及目前的现状与前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晨  蒋汝红  蒋晨阳 《心电学杂志》2010,29(3):213-215,219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标消融)后复发患者电生理检查结果及再消融治疗,探讨其复发机制. 方法 入选30例心房颤动初次消融后复发病例,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通过检查肺静脉、辅助线等电传导恢复情况,明确复发心动过速的机制,并进行相应消融. 结果 30例患者中.25例肺静脉恢复传导,18例术中转归为大折返性心动过速,13例标测到肺静脉外异位兴奋灶.3例行再次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余27例附加线性消融和(或)碎裂电位消融.结论 肺静脉传导恢复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此外肺静脉外起源、消融线未完全阻滞等也是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