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张磊  丰美芳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49-1150
分析172例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治经验。结果表明,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和乳导管造影结果仅作参考,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才是确诊的唯一方法;病变区乳腺组织区段切除是大多数乳头溢液患者的手术方法,应尽量避免盲目地单纯切除。  相似文献   

2.
改良导管切除术成功治疗乳头溢液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华  王毓明  李敏华  李明 《河北医学》2004,10(10):890-892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手术治疗方法。使手术范围更局限准确,减少复发率。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37例乳头溢液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7例乳头溢液患者中。除4例乳腺恶性肿瘤外,均接受乳腺病变导管切除及相应部分小叶切除,术中均找到病灶,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改良导管切除术在治疗乳头良性溢液疾病中是一种损伤小、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胡铭  李西央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39-1340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乳头溢液患者中,血性溢液8例,脓性溢液3例,浆液性溢液3例,可扪及乳腺肿块者5例。14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冰冻病理2例可见恶性细胞,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显示为乳管内乳头状癌;余12例术后病理示乳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扩张6例、导管扩张3例、乳腺小叶增生3例。随访6月至2.5年,无1例术后再出现溢液,2例乳管内乳头状癌患者存活。结论:乳头溢液的性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血性溢液病人应有足够的警惕性;乳头溢液病人应注重术前检查,术中均应行冰冻病理检查;病变区乳腺的区段切除为主要的手术方法,避免盲目单纯乳腺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便于推广应用的乳头溢液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7例乳头溢液的临床资料。结果127例乳头溢液中血性溢液39例(30.7%),浆液血性溢液42例(33%),浆液性溢液46例(36.3%)。经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者103例(81.1%),乳腺癌21例(16.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3例(2.4%)。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23.5%(19/81),非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4.3%(2/46)。127例患者中行单纯乳腺腺叶区段切除术106例,单纯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清扫术1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例,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现乳头溢液复发、良性病变癌变及癌转移。结论病理学检查是乳头溢液定性诊断的唯一方法。手术治疗乳头溢液原发病是防治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癌采取保乳手术作为局部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中心象限切除+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伴或不伴伴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法对7例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乳腺外形满意,平均随诊7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对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癌患者采用中心象限切除+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作为局部治疗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溢液特点、诊断方法和手术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外科自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5例单乳管乳头溢液患者的术前诊断、症状表现及术后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患者行区段切除术55例、改良根治术6例、单纯乳房切除术4例。术后行病理切片检查良性病变3例,恶性病变3例(其中乳头状瘤癌变2例,导管内癌1例),其余患者为一般乳腺疾病。结论 乳头溢液的病因复杂,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择超声、X线、脱落细胞涂片、乳管造影、乳导管镜等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影像学检查只可做出病灶的定位诊断,术中冰冻切片才是定性诊断的唯一方法。病变区乳腺的区段切除应成为大多数乳头溢液病人的手术方法,应该根据个体差异实施,尽量避免盲目地单纯乳腺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精确手术定位切除的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手术和病理资料完整的46例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乳头溢液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乳管内乳头状瘤26例,乳腺囊性增生症16例,单纯性乳管扩张症4例.未发现乳腺癌.全部病人均精确切除病变组织,术后乳腺外形良好.结论 术前十字定位架下乳管造影加亚甲蓝顶先染色后进行乳腺区域切除的方法,可精确定位病变乳腺,在保证切除病变乳腺组织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了正常的乳腺组织,较好地保持了术后的乳腺外形.  相似文献   

8.
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哲福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48-2252
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至2008年收治的700例乳头溢液患者诊断、治疗资料,比较乳管内窥镜与B超、溢液涂片等对乳管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结果:内镜检查700例乳头溢液患者,在乳管内窥镜明确诊断病变并获得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患者中,乳腺癌10例,乳头状瘤70例,乳管炎症或乳管扩张共7例。乳管内窥镜发现病变的敏感性为100%,对乳腺导管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0%(8/10)。超声诊断乳管内病变的敏感性为63.22%。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乳管内病变的敏感性为67.82%,乳管灌洗细胞学诊断乳管内病变的敏感性为87.36%。结论:乳管内窥镜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乳管内窥镜结合乳管灌洗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效率,而且,乳管内窥镜有助于减少乳头溢液患者导管切除的数量和范围。然而,它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指导、导管内疾病治疗性的切除以及降低高危妇女患癌风险中的潜在的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乳头溢液患者中乳腺癌9例,乳管内乳头状瘤19例,乳腺囊性增生症23例,炎症及其它良性乳腺病13例。结论:乳头溢液的主要原发病为乳腺癌、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症。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结合钼靶摄影、B超检查及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原发病的诊断价值较大。半数以上的年龄50岁以上、有乳癌家族史的血性乳头溢液者患乳腺癌。手术是治疗病理性乳头溢液的首选方法。年轻的非肿瘤性乳头溢液患者应随访。  相似文献   

10.
乳头溢液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乳头溢液中血性溢液28例,浆液血性溢液5例,浆液性溢液7例。病理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导管扩张6例,乳腺增生7例,乳腺癌1例。结论乳管造影、乳管纤维镜对乳头溢液病因有较大诊断价值;乳头血性溢液多属病理性,需手术治疗,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乳头溢液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乳头溢液(nipple discharge)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1月四川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乳头溢液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溢液患者中位年龄41岁(22~56岁),其中77例因发现乳腺肿物前来就诊。200例患者中有21%(42/200)为乳腺导管扩张,76%(152/200)为乳腺导管内瘤,3%(6/200)为乳腺癌。160例患者行超声检查,46例患者行X线检查,40例行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导管内瘤和乳腺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冰冻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术后随访6个月。结论:乳头溢液多为乳腺导管扩张和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可能性较低,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外科治疗方法,提高乳头溢液的治疗水平。方法:对51例外科手术治疗乳头溢液患者采取乳晕弧形切口,术中探针定位病变导管,楔形切除病变导管及所属腺叶,不缝合皮下组织。结果: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快,除2例乳腺癌外,均于入院第4天即可出院,住院费用相对较低。6个月后复查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探针定位病变导管,能够完整切除病灶,合并不典型增生,需术后定期随诊。  相似文献   

13.
李霞  赵海  窦宏圆 《黑龙江医学》2012,36(4):279-28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方法及其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乳头溢液患者,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乳腺导管造影后行钼靶摄像,经2名放射医师诊断,行外科手术治疗,且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对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收集病例中,血性乳头溢液19例;浆液性乳头溢液13例;浆液性血性乳头溢液3例;黏液性乳头溢液1例。36例乳头溢液中,病理符合33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非哺乳期乳头溢液是较好的选择,且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方法及其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乳头溢液患者,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乳腺导管造影后行钼靶摄像,经2名放射医师诊断,行外科手术治疗,且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对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收集病例中,血性乳头溢液19例;浆液性乳头溢液13例;浆液性血性乳头溢液3例;黏液性乳头溢液1例.36例乳头溢液中,病理符合33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结论 乳腺导管造影对非哺乳期乳头溢液是较好的选择,且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5.
乳管镜治疗乳头溢液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姣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166-167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乳头溢液的患者应用纤维乳管镜进行诊断、治疗的方法加以探讨。结果:60例患者均诊断明确,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行乳管镜切除后,溢液消失,其余58例均为囊性增生、乳腺炎等所致导管扩张,经乳管镜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1%。结论:纤维乳管镜是诊断和治疗乳管内疾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于临床至关重要,因为这牵涉到不同的治疗方案。纤维乳管镜(FDS)因其诊断准确,定位可靠,对乳头溢液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无色单孔溢液以及黄色或血性溢液的单、多孔溢液的患者均应行FDS检查。对无色多孔溢液及乳白色溢液的患者可不行FDS检查。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100例多种非妊娠期、非哺乳期的病理性乳头溢液病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4~77岁,中位年龄45.5岁。对不同的乳头溢液,在自然光和白色背景前辨别颜色,运用FDS对乳管进行检查,镜检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头血性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扩张52.5%,乳腺癌22.5%,导管扩张及乳腺增生25%.结论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仅次于乳腺肿块,手术是治疗乳头血性溢液的首选方法,病变定位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乳头溢液与乳腺癌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96例乳头溢液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理检验。结果:96例乳头溢液中27例为乳腺癌,其中20例为中老年患者。结论:乳头溢液与乳腺癌在临床上关系密切,其中老年血性溢液者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头血性溢液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 1994~ 1996年经我院手术治疗以乳头血性溢液为首发症状的 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的病因均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4 6 6 % )、乳腺癌(2 5 % )、导管扩张症 (2 1 9% )及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 (12 5 )。 8例乳腺癌患者年龄均超过 45岁。用平针头插入溢血乳管并注入美蓝 ,可确保溢液部位的切除。结论 乳头血性溢液的主要原因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导管扩张症和纤维囊性增生症 ,45岁以上患者乳癌可能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 12 8例乳头溢液 (血性溢液 5 2例 ,非血性溢液76例 )行导管造影 ,根据造影情况决定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 12 8例 ,82例病变导管扩张并有充盈缺损 (4 9例乳晕区可触及小肿块 ) ,2 0例仅有导管扩张 ,全部病例均行溢液导管区段切除术 ,并送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是否扩大手术。其中 14例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癌 ,行乳癌改良根治术。 12 8例均治愈。随访 1~ 3年无复发。结论 乳头血性溢液伴乳腺肿块者恶性可能性大。溢液导管区段切除应完整切除溢液导管系统 ,以免遗漏小导管内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