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转铁蛋白受体(Tr)检测在胰腺癌中的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56例胰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PCNA和Tr的表达。结果表明,获腺癌受癌旁组织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71.4&;#177;3.4%和57.1&;#177;6.1%均高于正常获腺组织的37.5&;#177;5.8%;癌细胞分化愈差或淋巴结转移,其PCNA过度表达愈多。胰腺癌Tr阳性细胞百分率39.5&;#177;4.2%明显高于正常获腺组织的21.6&;#177;5.8%,且PCNA与Tr在获腺癌中的表达有一致性关系。PCNA和Tr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术结合围手术期肾功能保护用于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RI)的冠心病病人的安全性和疗效,将104例合并CRI的冠心病病人单盲随机分成直接植入支架术(Ⅰ组)和预扩后植入支架术(Ⅱ组)各52例。两组围手术期均接受小剂量多巴胺加水化疗法进行肾功能保护。观察两组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器材消耗和肾功能情况。通过造影剂相关性肾病(CAN)发生例数来评价肾功能恶化。Ⅰ组和Ⅱ组介入治疗均全部成功。Ⅰ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球囊导管用量、造影剂用量(分别是9.5&;#177;4.96min、20.1&;#177;5.02min、1根、90.2&;#177;10.8ml)均低于Ⅱ组(分别是15.4&;#177;2.45min、40.5&;#177;11.2min、52根、130.1&;#177;15.2ml),4项数据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或非常显著意义(分别为P&;lt;0.05、P&;lt;0.01、P&;lt;0.01、P&;lt;0.05)。Ⅰ组发生CAN 8例,明显低于Ⅱ组的19例(P&;lt;0.01)。结论: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合并CRI的冠心病病人术后肾功能恶化发生少。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重构间的关系,对90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的住院病人,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表明:①冠脉狭窄轻度(<50%)、中度(50%-75%)、重度(>75%)均可见血管重构,狭窄处血管面积分别为13.8&;#177;4.9mm^2、15.9&;#177;14.2mm^2及15.8&;#177;115.5mm^2,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②脂质性斑块可见明显的血管重构(P<0.05),脂质性、纤维性及钙化性斑块狭窄处血管面积分别为16.7&;#177;4.6mm^2、13.1&;#177;3.9mm^2及13.9&;#177;5.3mm^2,而参考血管面积分别为12.0&;#177;4.0mm^2、12.8&;#177;3.6mm^2及12.9&;#177;4.2mm^2。③61条血管为偏心性斑块,34条血管为同心性斑块,其狭窄处血管面积分别为16.1&;#177;3.6mm^2和13.7&;#177;5.1mm^2,参考血管面积为11.87&;#177;3.80mm^2和12.93&;#177;4.67mm^2。偏心性斑块可见明显的血管重构(P<0.05),同心性斑块血管重构不明显(P>0.05)。结论:血管重构与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关系,而与斑块的性质及形态有着明显的关系,偏心性斑块和脂质性斑块可见明显的血管重构。因此,由于血管重构,血管内超声可显示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冠脉造影可无明显狭窄表现。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确诊的脑梗死75例。测量并计算其脑梗死体积,采集其发病后不同时间的静脉血,测定NSE浓度,并与对照组30名健康成人比较。结果表明:(1)脑梗死组和对照组NSE浓度分别为7.25&;#177;2.14μg/L和3.97&;#177;1.12μg/L(P&;lt;0.01);(2)血清NSE浓度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lt;0.05);(3)脑梗死后6hNSE开始升高,24h明显升高,2天达高峰,并可持续到第5-7天,14天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4)血糖水平与NSE之间有一定相关性;(5)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NSE高者,其2周时的预后较差。结论:脑梗死后患者血清NSE的变化早于影像学改变,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程度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机制。将Balb/C鼠24只腹腔感染CVB3亲心肌细胞株后,随机分为两组;黄芪治疗组(黄芪注射液10g/kg&;#183;d腹腔注射)对照组。实验第8天留取心肌标本,进行心肌病理检查和心肌穿孔素m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析。结果显示:(1)黄芪治疗组心肌病变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0&;#177;0.51比2.98&;#177;0.54,P&;lt;0.01);(2)黄芪治疗组心肌穿孔素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10&;#177;0.07比1.31&;#177;0.12,P&;lt;0.01);(3)心肌穿孔素mRNA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88,P&;lt;0.01)。结论:穿孔素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黄芪注射液可能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减轻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预测价值,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664例因胸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血浆Fg水平,并与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中有高血压者Fg水平(4.315&;#177;1.446)g/L较无高血压者(4.003+1.393)g/L高0.3g/L(P&;lt;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是影响Fg水平的独立因素(P&;lt;0.05)。Fg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10(P&;lt;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仍有意义(P&;lt;0.05)。ACS患者血浆Fg水平(4.402&;#177;1.445g/I.)高于非冠心病者(4.036&;#177;1.792g/L)(P&;lt;0.05),同时亦高于稳定性心绞痛者(P&;lt;0.05)。三支病变者血浆Fg水平(4.302&;#177;1.366g/L)高于单支病变者(4.072&;#177;1.255g/L),P&;lt;0.05。结论:血浆Fg水平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密切相关,对ACS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作用,检测了50例RA患者的关节液及血清中NO浓度和血清中TNF-α浓度,与30名健康人血清中NO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A组血清中NO浓度(0.46&;#177;0.07μmol/L)高于正常对照的2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且关节液中NO浓度(0.95&;#177;0.17μmol/L)也显著高于血清中浓度(P<0.01)。RA组血清中TNF-α(65.12&;#177;2.46μg/L)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且RA组血清中NO浓度与TNF-α成正相关(r=0.16,P&;lt;0.05)。结论:TNF-α和NO在RA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TNF-α在体内可以使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NO,关节液中增加的NO随关节液循环进入血液中,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在大鼠呼吸道上皮转基因表达的有效性、量效关系、毒副作用及其在肺内表达的适宜剂量,为基因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实验依据,将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应用高(H组,5&;#215;10^9pfu/ml)、中(M组,1.67x10^9pfu/m1)、低(L组,1.67&;#215;10^9pfu/m1)3种滴度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CMVLacZ或病毒保存液(对照组C组)各600μl,经气管导管分别注入大鼠肺脏。7天后行肺组织X-gal染色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光镜下计算转基因阳性细胞率。结果表明,H、M、L3组大鼠肺组织均出现转基因阳性表达,且H组、M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7.8%&;#177;13.5%和63.8%&;#177;12.6%)明显高于L组(5.86%&;#177;1.68%)和C组(0.45%&;#177;0.61%),P&;lt;0.01,但H组与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gt;0.05)。HE染色显示,仅H组中3只大鼠肺组织有轻度炎性浸润,余3组均未发现炎性反应。结论:外源基因可通过腺病毒介导在呼吸道上皮呈高效稳定表达,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基因表达效率与所用腺病毒载体剂量呈正相关,载体用量过大(5&;#215;10^9pfu/ml),不能提高转染效率,反可造成机体免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半边旗提取物5F(以下简称5F)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PGCl3转移相关能力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5F对PGCl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chamber法检测5F对PGCl3细胞侵袭能力和趋化性运动能力的影响;细胞粘附实验检测5F对PGCL3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5F对PGCL3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药物浓度为12.5、25、50、100μmol/L作用细胞24小时,抑制率分别为:(5.74±0.20)%、(9.91±0.58)%、(15.02±0.42)%、(36.50±1.15)%。当用浓度为25、50、100μmol/L的药物处理细胞6h后,能明显抑制细胞体外侵袭基底膜成分matrigel的能力,其抑制率分别为:(30.62±0.42)%、(55.30±4.53)%、(76.21±3.21)%。当用浓度为25、50、100μmol/L的药物处理细胞6h后,能明显抑制细胞的趋化运动能力。其抑制率分别为:(18.91±1.43)%、(43.72±2.84)%、(59.614-4.01)%。当用上述浓度的药物处理细胞5h后,测定其在1h内与matrigel的粘附能力。结果表明:5F能使PGC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应用钙剂后对骨矿量,血清钙的影响,观察预防骨矿量降低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妊娠24-26周预测妊高征试验阳性的孕妇,首次测量血清钙(2.20&;#177;0.3)mmol/L,骨矿量(0.72&;#177;0.2)g/cm^2,平均动脉压(12.5&;#177;0.3)kpa,随随分为两组,口服葡萄糖酸钙1-2g/d,治疗的30例孕妇为观察组;未口服葡萄糖酸钙片的30例孕妇为对照组,12周后复查血清钙,骨矿量,平均动脉压。结果:12周后选择60例孕妇妊娠26-38周,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钙(2.20&;#177;0.2)mmol/L,(1.97&;#177;0.3)mmol/L,骨矿量(0.70&;#177;0.3)g/cm^2,(0.67&;#177;0.3)g/cm^2,平均动脉压(12.7&;#177;0.3)kPa.(13.6&;#177;0.3)kPa。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血清钙与骨矿量之间呈正相关系,血清钙,骨矿量与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系。口服葡萄糖酸钙片1-2g/d,可预防骨矿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血清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性测定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建立ELISA法测定不同肝脏疾病病人血清β-G活性,并与甲胎蛋白(AF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进行比较,31例肝癌病人血清β-G活性(1.16.6&;#177;1.7)明显高于正常人(1:6.5&;#177;1.2)、肝硬化(1:7&;#177;1.6)及肝血管瘤(1:6.9&;#177;2.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lt;0.01)。AFP、GGT和β-G三者,在肝癌诊断试验中灵敏度分别为67.7%、90.3%和80.6%;特异性为88.2%、76.5%和82.4%准确度为75.0%、85.4%和81.3%,β-G均位于AFP和GGT之间。结论:β-G作为一种体内酶标志,对肝癌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378名老年男性进行了apo A-I与apo B-100的调查。结果表明,健康老年男性apo A-I为1.48&;#177;0.3g/L.apo B-1000.97&;#177;0.28g/L;冠心病病人apo B-100增高(P&;lt;0.01);高血压病人apo A-I降低(P&;lt;0.05).apo B-100增高(P&;lt;0.01)。这提示apo的变化可能是高血压病人易罹患冠心病的原因。apo B-100与胆固醇呈正相关(r=0.22.P&;lt;0.05).apoA-I与纤维蛋白原呈负相关(r=-0.20.p&;lt;0.05).推测高apo A-I与低apo B-100是冠心痛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关欣  郑红光  左巍  张德伟 《沈阳部队医药》2005,18(4):254-255,257
为探讨IgA肾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与临床、免疫状态的关系,对30例IgA肾病住院患者及24例健康人(对照组)监测尿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显示:①IgA肾病患者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而IgG含量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1),IgM含量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别(P&;gt;0.05)。②IgA肾病患者尿IL-6水平(152.11&;#177;41.9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88.46&;#177;13.77)ng/L(P&;lt;0.01),尿IL-6水平与24h尿蛋白排泄量及尿NAG酶均呈正相关(P&;lt;0.01,P&;lt;0.05)。结论:①IgA肾病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球蛋白异常;②IgA肾病患者尿IL-6水平可能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③IL-6可能参与蛋白尿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肌成纤维细胞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透明质酸(HA)抑制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增生的作用机制,观察外源性HA对创面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用成年日本大耳白兔18只建立兔耳创伤愈合模型。随机分成2%HA治疗组(A组),1%HA治疗组(B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C组),观察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变化。平均愈合时间,创面收缩情况及残余创面面积,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表达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A、B、C三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1.7&;#177;0.6、11.3&;#177;0.6和10.8&;#177;1.0天,A、B两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lt;0.05),A、B组与C组比较创面收缩速率及残余面积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lt;0.05);(2)组织学观察;A、B两组胶原纤维较细,排列整齐,C组胶原纤维较粗大,排列紊乱;(3)A、B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少于C组(P&;lt;0.01)。结论:HA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抑制创面收缩,是延迟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上颌窦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免疫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5 例早期上颌癌患者及67名健康人检测了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表明,上颌窦组血清sIL-2R和TNF的含量分别为455&;#177;31.2U/ml和106&;#177;15.3μ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的396&;#177;26U/ml和67&;#177;5.6μg/ml,P<0.01;并显著高于治疗后的401&;#177;27U/ml和72&;#177;11μg/ml,P<0.05。随访3年,每2-3个月检测一次血清s IL-2R和TNF含量,9名上颌窦癌患者复发,其sIL-2R、TNF含量分别为448&;#177;29U/ml和98&;#177;13μg/ml,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及治疗后水平,P<0.05,且该变化比肉眼发现的复发早2个月 。结论:血清sIL-2R和TNF含量是上颌窦癌疗效观察及预测复发的敏感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阿莫西林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sunfire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96.2:3.8),用磷酸调至pH=3.0,检测波长210nm。结果:血样中阿莫西林的保留时间约为7.7min,最低定量限为0.2μg·ml-1,在0.2—2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平均方法学回收率为97.36%-99.21%,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9.21%-92.05%,日内和日间RSD〈5%。健康志愿者口服1.0g阿莫西林后药动学参数Cmax为(15.41±4.56)μg·ml-1;t1/2为(1.24±0.20)h;tmax为(1.56±0.38)h;AUC0—8为(47.69±12.25)μg·ml-1·h;AUC0-∞为(48.68±12.52)μg·ml-1·h。结论:本方法稳定、快捷、灵敏,适用于阿莫西林制剂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异氟醚在颅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60例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ASAⅠ-Ⅱ级)进行观察。以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和琥珀胆碱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实施异丙酚靶控输注,目标浓度2μg/ml,同时吸入1%异氟醚行麻醉维持,记录诱导前至术毕不同时点的SBP,DBP,MAP,HR,SpO2和PETCO2,并计算RPP,同时记录入睡和苏醒时间,结果表明,与诱导前比较,SBP,DBP和RPP在插管后5min和切开硬膜时下降(P&;lt;0.05和P&;lt;0.01),MAP无明显变化。拔管前后HR有所加快。RPP增加(P&;lt;0.05)。麻醉前后不同时点的SpO2和PETCO2均无明显改变,入睡和苏醒时间分别是(2.0&;#177;0.3)min和(12.1&;#177;6.4)min。拔管后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颅脑手术中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效果好,清醒质量高,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青霉素V钾咀嚼片在健康人体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19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0.472g,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人血浆中青霉素V的浓度,利用DAS2.0药物动力学软件计算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0.54±0.09)h和(0.53±0.13)h;Cmax分别为(10.64±3.84)μg·ml^-1和(10.87±4.43)μg·ml^-1;t1/2分别为(0.74±0.20)h和(0.75±0.10)h。AUC0-6h分别为(11.92±4.04)μg·ml^-1·h和(12.34±4.17)μg·ml^-1·h;AUC0-∞分别为(12.00±4.04)和(12.43±4.17)μg·ml^-1·h。青霉素V钾咀嚼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9±12.8)%。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35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表明,&;lt;60岁冠心病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低于男性(32.3%比67.7%);≥60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59.5%比40.5%)。&;lt;60岁女性发病平均年龄较男性晚(56.4&;#177;3.2岁比47.4&;#177;6.2岁,P&;lt;0.05);高血压病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但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发病时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ST-T改变不明显.冠脉病变较轻。≥60岁女性冠心病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生率无差异,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特异性ST-T改变仍不明显,但冠脉病较严重,单支血管(前降支)病变减少。结论:非老年女性冠心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冠心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冠脉病变逐渐加重,应及早做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孕症患者血清中瘦素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9例(不孕症组)和46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血清瘦素及生殖内分泌激素的水平。结果表明,观察组瘦素浓度为19.6&;#177;5.3цg/L,对照组为13.3.52&;#177;цg/L,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lt;0.01)。在不同原因不孕症患者分组分析资料中,卵巢功能障碍组的瘦素水平最高。结论: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与临床不孕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