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玉娟  何乾超  高玉广  蔡伦 《陕西中医》2021,(8):1147-1149,封3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理改变亦多样化,以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胶质细胞增生、苔藓纤维出芽等为主要病理表现。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抗癫痫治疗专注于分子水平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其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这一信号通路通过细胞生长增殖、蛋白质代谢、细胞凋亡自噬、突触可塑性等对抗癫痫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在治疗癫痫上疗效明显,大量实验证明中医药干预,包括中药单体、中药复方等治疗,能够通过mTOR信号通路发挥抗癫痫作用,从而减少癫痫发作频率、保护神经元细胞、改善癫痫症状等。mTOR信号通路也成为中医药治疗癫痫的重要靶点。现综述mTOR通路对癫痫的影响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而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仍然是医疗界的一大难题。近来研究发现,CAMP信号通路、ERK信号通路、BDNF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已经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以这些信号通路为靶点的药物起效快、疗效显著、作用持久。同时中药以其不良反应小、用药依从性好的优点也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就近年来细胞信号通路在中药治疗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找快速起效不良反应小的抗抑郁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石菖蒲-郁金药对治疗抑郁症作用靶点,明确抗抑郁作用机制。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TCMSP)检索石菖蒲、郁金的所有化学成分并筛选作用靶点,构建成分靶点PPI网络。通过Pharm Gkb数据库检索与抑郁症相关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疾病靶点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合并,筛选核心网络,进一步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动物实验进行机制验证。筛选出成分-靶点PPI网络有62个节点,87条连接。疾病靶点PPI网络有1 289个节点,17 714条连接。网络合并后建立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有1 337个节点,17 801条连接。通过筛选核心网络有63个节点,935条连接,体现了成分和靶点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基因GO功能分析提示涉及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成3方面。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与错误折叠蛋白、性激素分泌、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石菖蒲-郁金药对能提高性激素(血清总睾丸酮)水平,抑制大鼠大脑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石菖蒲-郁金药对治疗抑郁症可能机制是调节错误折叠蛋白、性激素分泌、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行总结,分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效应及机制研究两部分进行综述。目前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均提示四逆散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抑郁方剂。四逆散可通过多靶点发挥抗抑郁作用,但其机制研究并不深入,且切入点多限于现代医学中公认的与抑郁症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生物学指标。对已发现的有效靶点进行深入研究,并从中医理论出发,多角度对四逆散的抗抑郁机制进行研究,是四逆散抗抑郁机制研究取得更多成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情感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心境低落和情绪障碍,与神经递质表达异常、炎性因子分泌、神经细胞通路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持续紊乱、肠道菌群环境改变及线粒体结构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西医临床上主要以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可以发挥短期疗效,但长期服用会引起不良反应。中医药强调心身一体的整体观及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使其在防治抑郁症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而且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多靶点、多机制、多途径的作用方式在抑郁症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在抑郁症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中药复方被证实可以调节改善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因此本文系统整理了近5年文献库中有关中医药改善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文献,将从中医药影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表达、改善神经细胞可塑性及相关信号通路、调节炎性因子分泌及改善HPA轴的紊乱方面,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环境进而改善抑郁症方面和中医药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善抑郁症方面进行归纳阐述,研究发现大部分中药主要通过影响神经递质表达及改善神经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而调节改善肠道菌群环境以及线粒体功能的中医药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以为未来更好探究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进化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参与细胞的增殖、生长及分化,从而调节机体的代谢过程。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mTOR是细胞凋亡及自噬信号转导通路的交汇点,营养、药物及氧化应激等多种刺激均可通过mTOR介导的信号通路对细胞的凋亡和自噬起到关键性的调控作用。目前,诸多研究已经证明,mTOR信号通路的改变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如癌症、代谢紊乱(肥胖和2型糖尿病)、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和卵泡发育障碍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以该通路为切入点,以细胞凋亡和自噬为研究载体,研究了中医药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调节。其中包括中药单体、中成药、中药复方以及针灸等药物及物理疗法调控凋亡及自噬的实验研究。本文从mTOR信号通路入手,探讨了mTOR与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关系,综述了中医药经mTOR途径调节细胞凋亡与自噬的最新进展,为中医药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今后,中医药领域仍可以mTOR信号通路为依托,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时效关系进行探索,为中医药在机体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现代医学的理论支持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针对其缺血损伤发生机制,通过静脉溶栓以恢复血流仍是临床上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因静脉溶栓存在增加出血风险、治疗窗口狭窄、禁忌证多等弊端,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在未达到完全有效复流的同时,对缺血脑组织进行有效保护事关IS预后。研究发现,改善IS导致的脑损伤存在诸多通道机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就是其中之一。中医在治疗IS,尤其在改善缓解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丰富的干预手段和独特优势。在IS发病后,中医药尽早介入其治疗、康复和预防复发的全过程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治疗优势,保证患者获益最大化,对IS后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诸多研究表明,中药干预手段通过调控激活mTOR信号通路,以干预和调节细胞自噬、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方式有效减轻IS导致的脑损伤,对实现脑保护、改善IS预后具有积极作用,为IS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思路。该文基于此,对mTOR信号通路在I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近年来中药调控mTOR信号通路治疗I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S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系统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养心生脉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中国知网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收集养心生脉颗粒的化学成分和对应靶点,基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急性心肌梗死和抑郁症靶点,韦恩图获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导入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利用DAVID 6.8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的核心靶点和关键通路,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模型,经养心生脉颗粒干预后,观察大鼠抑郁样行为、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肌组织病理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关键通路靶点,验证养心生脉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养心生脉颗粒活性成分靶点1451个,急性心肌梗死靶点615个,抑郁症靶点590个,交集靶点54个。PPI网络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多个关键靶蛋白如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10、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等,以及5-羟色胺能突触(serotonergic synapse)、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信号通路等与炎症关系密切。选取关键蛋白Akt1、mTOR及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糖水偏嗜度下降,游泳不动时间增加,心肌损伤程度加重,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养心生脉颗粒低、中剂量组糖水偏嗜度增加,心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上调(P<0.05,P<0.01)。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养心生脉颗粒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逆转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缓解心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苦参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苦参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OMIM和Genecards中获取疾病靶点。通过R语言对基因进行匹配并绘制韦恩图;在String网站构建活性成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5个活性成分和176个潜在作用靶点;GO及KEGG功能富集显示苦参主要影响PI3K/Akt/mTOR通路及HIF-1a等信号通路。结论:苦参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mTOR通路及HIF-1a等信号通路,从而调控肝癌细胞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文献进行多软件联系可视化计量分析,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医药调控mTOR通路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VOSviewer、carrort2等软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结果:经检索符合要求文献245篇,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文章2010年后发文开始逐年呈波动性递增趋势,2018年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中国是发文最多的国家;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主要在北京与上海,多以北京和南京为中心的区域间合作为主;根据发文作者研究方向,结合研究聚焦热点发现近年来中医药干预mTOR通路领域主要集中在其抗肿瘤、抗凋亡及抗炎等方面;中医药干预mTOR通路调控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自噬(autophagy)、增殖(proliferation)、死亡(death);AMP依赖蛋白激酶(AM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mTOR通路等方面是目前及今后的研究热点。结论:中医药调控mTOR通路研究发展前景良好,通过对此...  相似文献   

11.
巫晓慧  王君明 《中草药》2022,53(17):5531-5543
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的巨大社会危害性,且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是在正常人群的2~3倍,两者合并引发且加重了患者多种机体功能和心理障碍,使其自杀率增高。中药防治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具有整体论治、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的优势,然而其科学内涵不十分清晰,现代研究与推广应用仍十分薄弱。综述了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现代动物研究和临床研究。结合中药在防治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方面的现代研究概况,提出今后应以复方的临床效用为指导,加强有效复方中“君”“臣”“佐”“使”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基础实验研究,为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的阐明提供依据,为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可感知并整合多种生物信号,调节细胞的生长、凋亡、自噬,参与免疫抑制以及细胞迁移,其过度表达为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mTOR/p70S6K信号传导的异常表达可以影响甲状腺细胞的生长代谢,调节甲状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现针对mTOR信号通...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抑郁(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种并发症,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多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有关。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TrkB)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等信号通路介导了PSD的发生与发展,其机制复杂,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而中医药治疗PSD具有多效、多靶点的疗效优势。自噬主要是通过自身的降解和重吸收,维持组织的内稳态的动态平衡,这种作用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理论较为相似,且PSD的病程进展与自噬密切相关,通过自噬调控进行靶向治疗成为目前PSD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骨肉瘤是一种原发性、侵袭性恶性肿瘤,极易发生早期转移且缺乏有效治疗靶点。手术和放化疗及二者的联合应用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对转移性骨肉瘤患者总体生存率的提高仍未有明显改善。骨肉瘤在中医属于“癌病”范畴,中医药治疗骨肉瘤历史悠久,并且在防治骨肉瘤转移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信号通路在骨肉瘤转移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是研究骨肉瘤转移的病理机制和治疗药物的作用靶点之一。近年来,针对中药有效成分防治骨肉瘤转移相关信号通路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此做一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骨肉瘤转移、新药开发和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鹏伟  高杉  徐一兰  李琳  于春泉 《中草药》2018,49(21):5191-5196
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信号通路具有调控细胞生长、自噬、增殖和凋亡等生物学功能,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mTOR信号通路的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mTOR和蛋白激酶B(Akt)/mTOR通路日益受到重视。基于2条通路与冠心病关系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杜犀  何新  黄宇虹  李自强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4):4541-4549
Cocktail探针药物法作为一种快速、准确、高通量的评价CYP450酶活性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早期筛选、药物代谢途径及机制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上市药物再评价及协助肝肾病理研究等诸多领域。该文对Cocktail探针药物法的特点做简要说明,着重介绍其在中医药领域内的应用进展,从中药活性成分的代谢机制研究,炮制过程,方剂配伍对CYP450的影响,揭示中成药CYP450代谢特点规律,民族药学应用情况,中药保肝作用及中医证候模型研究等,并总结归纳现有研究成果,比较其在中西医药领域内应用的异同点,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文举  付海鑫  应春苗  刘向哲 《中草药》2024,55(8):2812-281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病理过程,是临床患者恢复亟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铁死亡的病理机制和CIRI密切相关,成为治疗CIRI的新兴靶点。中药治疗卒中具有独特优势,可通过减轻铁超载、减少活性氧产生、激活铁死亡防御通路、调节脂质合成等关键环节抑制铁死亡,减轻CIRI,保护神经功能,促进损伤恢复。通过对中药调控铁死亡治疗CIRI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治疗CIRI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近40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进行分析评述,并提出不足和展望。临床学术观点主要分从虚论治和从实论治;临床用药以补益、安神、平肝为主,且缺少治疗实证的中成药;临床路径制订及指南修订促进了行业规范化;中医药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实验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力资助,取得一定成果。规范临床试验研究,研发确有疗效的中药新药,研究"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揭示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科学内涵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