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关于哮喘的发作,多认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津液失布,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感邪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抟结,壅塞气道,肺宣降失常,引动积痰而致;治疗也多从肺、脾、肾三脏着手。但根据五脏相关理论,还有一脏不容忽视,那就是肝。《珍本医书集成·医经类》说:肝“然于其五脏为独使,……又为将军之官,则于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和则为诸脏之瞻养,衰与亢则为诸脏之残贼”。  相似文献   

2.
钟玲  李国菁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935-935,937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证"范畴,其发作一般认为系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津液失布,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感邪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抟结,壅塞气道,肺宣降失常,引动积痰而致。对于其治疗,临床也每常从肺、脾、肾三脏着手。  相似文献   

3.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周宜强河南中医学院二附院(450002)笔者认为治疗慢支应重在肺、脾、肾三脏。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三脏受损则脾失健运,肺失治节,肾不纳气而成咳喘、痰饮诸症。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  相似文献   

4.
马君 《陕西中医》1997,18(12):567-567
<正> 外感内伤均可以引起喘证,而喘证的根本原因,普遍认为在于人体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所以治疗多本着实治肺、痰责脾、虚求贤的原则。余师赵子贤教授,有40年临床经验,从肝治喘颇多效验。笔者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临床,作一分析: 1 病在肺肾,与肝相关 肺属金,主气,司呼吸,其气以肃降为常;肝属木,主疏泄,其气以升发为顺。正常生理情况下,肺金的肃降,有制约肝气、肝火上升的作用,金木相克,气之升降正常,呼吸平稳。肝藏血,体阴用阳,以气为用;肺主一身之气,治节出  相似文献   

5.
痰是由外感六淫或饮食不节、七情内伤,使五脏功能失调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痰生之后,无处不到,或停于脏腑经络,或积于皮里膜外,或聚于关节髓内,从而变生多病,故后世有“百病皆因痰作崇”、“痰生百病”之说。纵观古今文献,论及痰之生成多责之肺、脾、肾三脏,而心肝两脏亦能生痰,则少有论及或论之不明,究其原因,其一为痰本水也、湿也,肺、脾、肾三脏与水湿之运行、消长有直接关系,而心肝二脏则不然。如《景岳全书》谓:“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于脾、肾”。其二为即使心肝二脏所生之痰,亦认为是它脏所处之痰停于该脏,如“痰迷心窍”、“痰郁于肝”等,且受现代医学理论对痰的认识之影响,人们对心肝二脏能生痰似难以理解,也缺乏  相似文献   

6.
阐述国医大师张震“一体两翼,疏调气机”学说,指导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该学说以疏肝为主体,兼顾先后天之本,肝脾肾三脏同治以达人体气机条畅。认为桥本甲状腺炎核心病机为以肝郁、脾虚、肾虚为本,气、痰、瘀为标。其中肝郁气滞为其发病的使动因素,气滞则痰瘀内生,影响脾肾功能;亦或肝病及脾,久则及肾,而致三脏同病,气痰瘀结于颈前而病。范源教授运用“一体两翼,疏调气机”学说论治桥本甲状腺炎,疏肝不忘脾肾,理气不忘活血、化痰。肝脾肾三脏同调、气痰瘀三者共治可达“未病先治,既病防变”的效果。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7.
刘晨 《陕西中医》2001,22(12):761-762
哮喘乃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职 ,疫伏于内 ,遇新感引动乃触发 ,痰随气升 ,气因痰阻 ,痰气搏结 ,阻于气道 ,肺失宣肃 ,而生哮喘。对于哮喘的治疗 ,多从肺、脾着手。但肝属木 ,肺属金 ,而一旦肺金病变 ,则又常易受木气反侮 ,或木郁化火 ,火性上炎克伐肺金 ;或肝气郁滞 ,一身气机升降乖乱 ,肺失肃降 ,或肝阴不足 ,下吸肾水 ,肺失清润。故本人临床常在一般治疗哮喘方法的基础上 ,配以清肝、疏肝、养肝之法 ,常获较好的疗效。兹选验案 3则报道如下。   1 清肝平喘 张某 ,男 ,68岁 ,干部。初诊 :1 998年 1 2月 4日。咳喘病史 1 0余年 ,每于…  相似文献   

8.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介绍了周福生教授凭借自身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太极图说”结合“脏与脏关系”提出“三位一体”模式作为脏腑辨证的一种补充,重点论述了“气三脏”、“血三脏”、“阴三脏”、“阳三脏”在辨证论治虚证中的重要意义。“气三脏”属“三位一体”的“肺—脾—肾”模式,“血三脏”属“心—脾—肝”模式,“阴三脏”属“心—肝—肾”模式,“阳三脏”属“心—脾—肾”模式。实践证明:运用“三位一体”辨证论治虚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百病皆由痰作崇“。痰既是病理性产物,又是常见的一种致病因素。痰证从肺、脾、肾三脏论治者多,而从肝论治者少。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胃升降,与津液代谢有直接的关系。肝失调达,气机不畅,影响肺、脾、肾功能,导致津液代谢失常,可结而成痰。临床上,因肝的功能失常引起的痰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11.
系统地介绍了周福生教授凭借自身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太极图说"结合"脏与脏关系"提出"三位一体"模式作为脏腑辨证的一种补充,重点论述了"气三脏"、"血三脏"、"阴三脏"、"阳三脏"在辨证论治虚证中的重要意义."气三脏"属"三位一体"的"肺-脾-肾"模式,"血三脏"属"心-脾-肝"模式,"阴三脏"属"心-肝-肾"模式,"阳三脏"属"心-脾-肾"模式.实践证明:运用"三位一体"辨证论治虚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哮喘缓解期治疗宜肺脾肾三脏并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哮喘的治疗 ,古代医家多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昌 ,以“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为原则。对于缓解期的治疗则根据肺虚、脾虚、肾虚等偏重不同 ,分别治以补肺固卫、健脾化痰或补肾摄纳等。1 哮喘本为肺脾肾不足哮喘病位在肺 ,与脾肾的关系也很密切。哮喘的病理产物主要为痰 ,痰的产生除与肺有关外 ,与脾肾的关系更为密切。《景岳全书》云 :“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 ,然无不由脾肾。”明代医家王节斋云 :“痰之本 ,水也 ,原动于肾 ;痰之动 ,湿也 ,主于脾。”即指出脾肾两脏在痰生成方面的作用。肺主呼气 ,肾主纳气 ,肺的…  相似文献   

13.
汗液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复杂,需要多脏腑相互协调配合完成,尤以脾、肺、肾三脏的综合调节为首要。《景岳全书·肿胀》记载:“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为土,故其制在脾。”程为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治疗汗证应从五脏虚实来调整全身阴阳,并将汗证分为痰热扰心、  相似文献   

14.
续海卿 《四川中医》2003,21(5):22-22
哮喘虽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阻于肺有关,但肝胃在哮喘发病过程中,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肝气上逆冲肺可发哮喘,胃气上逆冲肺也可发作哮喘。肝胃的升降功能和津液调节功能失调,会影响肺的宣发肃降而形成哮喘,一些哮喘患者从肝胃论治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气与津液代谢过程的角度出发,总结古代文献对哮喘发病的认识,提出从中焦肝脾论治支气管哮喘的观点。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病及治疗多从于肺、脾、肾三脏,本文则认为中焦肝脾在哮喘的发病及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调畅中焦,分治肝脾,对哮喘的治疗及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巍 《河南中医》2012,32(9):1166-1167
冠心综合征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气、血、阴、阳虚衰为本,痰浊、瘀血、寒凝、气滞为标,治疗本病不应仅从治心着手,需重视肝、肾、肺、脾多脏的气血阴阳调理,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17.
痰瘀致喘:哮喘发生主因于痰,致五脏生痰的因素则是外感、内伤、饮食等,哮喘缓解期适当应用活血药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疗效,尤对久病患者。"五脏失调"致喘:"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渡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喘虽以肺为主,亦涉及它脏,肺、脾、肝、肾、多脏病变、内伤外感,本虚标实均可致喘。各家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看法虽不同,只要根据辨证理论及整体观念,综合运用各中医辨证方法,四诊合参,抓主要矛盾,追标逐本,找到病因和原始病变部位,有针对性的治疗,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治已病治未病",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也强调哮喘更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8.
从肺论治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煜坤 《光明中医》2010,25(8):1332-1333
古今医家大多从肝、心、脾、肾四脏论治抑郁症。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抑郁症与肺的关系:悲忧为肺志、肺为气之主、抑郁症为气病、肺与肝、心、脾、肾关系密切。从而认为:临床上治疗抑郁症,在调四脏的同时,还应注重对肺的调理,可帮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百病多由痰作崇”,杂病也不例外。如:高血压病肝阳挟风痰上扰;心脑血管病痰瘀胶结,引起脑血栓淖中或偏瘫;或心肌梗塞、心包积液而致胸痹心衰;肝胆湿热痞积,出现腹水及阻塞性黄疽;恶性肿瘤常见咯吐痰血及粘液等症。余若痫证、精神病、眩晕、失眠等一系列症候都与疾饮作崇有关。故当从痰论治,现阐述如下。l从痰论治重在肺脾肾(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眈,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即指出了水液的运行与脾肺肾三脏有关,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即可使水液积聚而…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刘完素"玄府气液说"及小儿特殊体质,提出儿童哮喘应有肺脾肾三脏阳气亏虚的体质基础,玄府气液闭塞凝滞的微观病理变化,从而导致夙痰伏肺,疾病反复发作,痰瘀胶结难去,是哮喘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