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L-dopa)诱发帕金森病(PD)大鼠异动症模型的建立,以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与拮抗剂对异动症大鼠不自主运动的影响.方法 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立体定向注射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并给予L-dopa+苄丝肼治疗21 d,对其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进行录像并评分,观察肢体运动功能及旋转行为改变情况.对出现异动症的大鼠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并观察其行为学改变.结果 PD大鼠在接受L-dopa慢性治疗后出现不自主运动,第3天评分:(31.13±0.32)分,肢体运动功能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同时改善.D2受体激动剂可诱发大鼠不自主运动(48.24±1.27)分,D2受体拮抗剂可减轻L-dopa诱发的大鼠不自主运动(41.93±2.27)分,但同时拮抗L-dopa运动功能改善效应.结论 慢性脉冲式L-do-pa治疗PD大鼠可以诱发大鼠AIM,与人类L-dopa诱导的异动症(LID)具有相似的特点,可作为研究异动症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诱发异动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LID)是L-dopa长期治疗帕金森病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舞蹈症和手足徐动症,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目前LID的发生机制仍不清,给其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解决这一难题已成为帕金森病研究中一大重要课题。任何实验研究均需要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观察大鼠在药物干预前后的行为改变。方法选取内侧前脑束(MFB)注射6-OHDA建立单侧毁损PD鼠模型,给予左旋多巴(L-dopa 20 mg.kg-1.d-1)及生理盐水(NS,2 ml)干预满1个月,并设正常对照。观察大鼠的行为并每周1次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行为,每2两次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结果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为75%,PD大鼠的行为改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旋转速度存在先升后降的现象;AIM评分显示异动症发生率为72%。结论选择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高;PD大鼠行为变化有规律性;LID的发生与波动用药、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D)是老年人常见的、以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功能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是导致本病症状的主要原因,左旋多巴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但长期应用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症或简单重复的不自主运动.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纹状体和黑质内DA的缺失并不是帕金森病唯一的发病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内其他神经递质也参与了发病过程.近期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GABA)作为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与PD、LID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将有助于PD、LID发病机制的阐明及预防、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dopa induced dyskinesia,LID)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普通雄性大鼠,其中选取10只作为健康对照组,皮下注射安慰剂葵花油2 mg/kg;其余50只采用鱼藤酮2 mg/kg,颈背部注射,以大鼠行为变化2~6分选为PD组;PD组大鼠L-dopa 10 mg+Benserazide诱导,制备LID模型,最终大鼠模型对照组(n=10),PD组(n=10),LID组(n=14)。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纹状体S6K的Thr389、S6Ser240/244表达及mTOR的蛋白活性(p70S6K)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MPA受体亚基Glu R1、Glu R2水平。结果:LID组大鼠Thr389、S6Ser240/244、代表mTOR蛋白活性p70S6K表达及Glu R1、Glu R2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PD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大鼠Thr389、S6Ser240/244、代表mTOR蛋白活性p70S6K表达及Glu R1、Glu R2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OR信号通路激活参与了PD及LID的发病,mTOR信号通路激活Thr389位点,进而激活S6K,引发S6Ser240/244激活,导致PD、LID的发生及进展。而且mTOR激活后,AMPA受体亚基Glu R1、Glu R2功能增强,对LID的发生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行为学特点及DARPP-32蛋白的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探讨LID的发生机制。方法复制成功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大鼠应用左旋多巴治疗28d诱发LID大鼠模型,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invol untary movement,AIM)评分,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LID大鼠纹状体内DARPP-32蛋白Thr-34位点磷酸化水平。结果LID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出现了与人类LID相似的对侧上肢、躯干和口面部异常不自主运动(AIM),并随左旋多巴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加重。LID组大鼠纹状体内Thr-34位点磷酸化的DARPP-32水平较对照组与左旋多巴治疗组明显增高,又以重度LID组大鼠更为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慢性间断性给PD大鼠左旋多巴能复制出LID大鼠模型,其纹状体区DARPP-32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发生了改变,与LID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障碍(PD)合并癫痫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癫痫门诊中PD合并癫痫的患者7例,总结其临床表现、脑电特征、治疗反应及基础疾病特点.结果:7例患者PD出现平均年龄为12.5岁,多为单侧肢体运动障碍,癫痫发作平均年龄为16.3岁,多半有眼部肌肉、咽喉肌等重要肌肉受累,PD发作者多无脑电图表现,癫痫药物治疗反映良好,而PD对药物治疗反映较差.结论:PD与癫痫可司时出现于同个体中,PD多作为前驱症状首先发作,癫痫症状较PD更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受体各亚型在帕金森病(PD)及异动症[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纹状体中亚细胞分布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向PD大鼠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建立LID大鼠模型。引入受体蛋白质交联方法,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纹状体神经元AMPA受体各亚型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池不同部位含量变化。结果在PD大鼠纹状体中,AMPA受体各亚型均未发生亚细胞分布改变;慢性左旋多巴刺激诱导大鼠LID对其纹状体AMPA总蛋白以及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池的分布无明显影响。结论 AMPA受体分布变化对PD或LID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黑质抗氧化系统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将16只成功PD模型大鼠分为两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左旋多巴(L-dopa)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共45d,给药前后分别进行行为学测试,给药后测定黑质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水平.结果 (1)L-dopa可使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P<0.001).(2)L-dopa可降低GSH-Px活性(6.83±0.33),升高ROS、MDA水平(68.44±2.34,2.49±0.25)(与模型组比较P均<0.05).(3)L-dopa组呼吸链酶复合体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L-dopa能有效改善旋转行为,但可加重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提示长期应用L-dopa制剂有可能加重DA能神经元的进行性缺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异动症(LID)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第2、3部分和第4-A部分,Hoehn-Yahr分期评分共随访410例PD患者,将UPDRS量表第IV-A部分32项≥1分的患者纳入LID组,并与非LID组的年龄、性别、发病年龄、主要临床亚型、病程、使用多巴制剂的疗程及当前的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的396例患者坚持规律服药2个月以上,并且其中的105例患者出现异动症,LID组与非LID组在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使用左旋多巴疗程、剂量、Hoehn-Yahr分期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3部分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动症相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及使用左旋多巴的日剂量是LI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患者,年龄及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长以及使用左旋多巴日剂量较大的帕金森病患者易发生异动症。

  相似文献   

11.
硫丙麦角林是惟一有效的多巴胺双受体激动剂。为了减少因大剂量服用左旋多巴(L-dopa)所致的副作用,过去作为L-dopa的佐剂,被广泛用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晚期治疗。1998年Olanow和Koller提出PD治疗的新方案,并建议单用硫丙麦角林治疗早期PD。为此,本文对单用硫丙麦角林治疗早期PD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和追踪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0 mg/kg剂量左旋多巴(L-dihydroxy-phenylalanine,L-dopa)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神经行为学影响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经典的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并将成功PD模型随机分成2组:PD模型组和L-dopa组,其中L-d...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L-dopa 制剂治疗帕金森氏病(PD)确实有效,但长期使用则会出现一系列令人棘手的副作用和无法逆转的衰减效应。另则,对何时用药、用多大剂量仍有较多争议。为寻找一比较满意地治疗方法,我们从1982年开始试用小剂量 L-dopa 和中药联合治疗47例 PD 病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时间超过3年以上的34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异动症(LID)大鼠神经行为学、氧化应激反应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左旋多巴 苄丝肼(50mg/kg左旋多巴和12.5mg/kg苄丝肼)制备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LID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LID组、复方地黄方组,另取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每组6只。分别在4周、6周后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后,取纹状体,应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SOD、MDA、GSH、GSH-Px的含量。结果 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LID模型组AIM评分、L-dopa诱导持续时间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均呈增加的趋势,L-dopa诱导启动时间随时间的延长有减少的趋势,且大鼠纹状体内SOD、GSH、GSH-Px的含量均明显的减少,MDA的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而复方地黄方组AIM评分、剂峰旋转圈、L-dopa诱导持续时间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均呈减少的趋势,L-dopa诱导启动时间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大鼠纹状体内SOD、GSH、GSH-Px的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增加趋势更明显,MDA的含量呈现减少的趋势,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减少的趋势更明显。结论 复方地黄方较好地改善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LID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表现和氧化应激反应,复方地黄方干预LID模型大鼠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对细胞的损伤从而缓解帕金森病LID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通过长期服用左旋多巴恢复脑内多巴胺水平,一直以来都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金标 准疗法。补充左旋多巴改善了PD 运动症状,但长期用药对PD 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的影 响仍然是一个争议很大且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对左旋多巴导致LID 危险因素分析不尽相同,很多因 素都是相互影响的。该文将综述LID 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从而在诊治过程中尽量避免并干预危险因素,及早 预防和减少LID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率日渐攀升[1]。迄今为止,左旋多巴(L-dopa,LD)凭借其起效快、减轻症状明显等优点,仍然是治疗PD的"金标准"药物,是其他治疗方法和药物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2]。然而长期LD  相似文献   

17.
近45%的帕金森病(PD)患者患有抑郁症。这些患者生活质量的减低并不是由运动障碍引起,而是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和治疗不当,其症状特点不同于严重抑郁症。由于临床症状的叠加,诊断主要是根据主观体验的兴趣缺乏和空虚感。评定严重抑郁症所采用的评定量表可能不适于正确量度PD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焦虑和抑郁可能是在运动障碍出现前许多年就已表现出的PD首发症状。5-羟色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及多巴胺能机制在PD抑郁症病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三环类和一些新的抗抑郁药物(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NRI)对治疗PD的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模型大鼠纹状体区特异性神经肽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LID时纹状体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分别以SCH23390(D1受体拮抗剂)和氟哌啶醇(D2受体拮抗剂)治疗LID大鼠,观察LID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其纹状体区前脑啡肽原(PPE)及前强啡肽原(Pdy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LID大鼠经SCH23390治疗后,异常不自主运动(AIM)明显减少,其纹状体区Pdyn mRNA表达量较LID组显著减少,PPE 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经氟哌啶醇治疗后LID大鼠AIM无明显改变,其纹状体区PDynmRNA和PPE mRNA表达量与LID组相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鼠纹状体黑质神经元下游靶基因Pdyn的表达异常与LID的形成有关,直接通路活动的异常增高和基底节环路功能异常参与了大鼠LID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息宁控释片(Sinemet-CR)对帕金森病(PD)症状波动、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根据用药不同将确诊为PD的63例患者分成息宁控释片组和多巴丝肼组,观察治疗1个月、6个月的效果。结果息宁控释片对PD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特别是剂末现象、剂峰多动、开—关现象有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100.00%和87.50%,高于多巴丝肼组的37.50%、58.33%和66.67%(P<0.01或0.05)。结论息宁控释片治疗PD伴症状波动、运动障碍有效,但是对晚期PD患者运动障碍无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PD合并精神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以调整抗帕金森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奥氮平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UPDRS评定运动功能.精神症状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价患者精神症状程度,以SAPS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SAPS量表评价比较,幻觉和妄想、怪异行为三项精神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PDRS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运动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运动障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氮平对治疗PD并发幻觉等阳性精神症状的患者疗效肯定、安全,且不加重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