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二氧化氯溶液对重症医学监护病房(ICU)环境的清洁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2019年3-4月ICU的多药耐药隔离区域环境为基线期,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对物表擦拭清洁消毒;2019年5-6月为干预过渡期,2019年7-12月为干预期,均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液制取设备制备的80 mg/L~100 mg/L二氧化氯溶液对物表擦拭清洁消毒。对三个阶段该区域高频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采样,分析消毒合格率及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ICU多药耐药菌隔离区域高频接触物表监测合格率均高于92%,过渡期和干预期均高于基线期,呈上升趋势,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基线期、干预过渡期、干预期分别采样266份、364份、450份标本,细菌检出率分别为5.26%、1.92%、1.56%,呈下降趋势(P<0.05);研究期间ICU病房隔离区周围环境中共检出病原菌29株,其中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17株占58.62%。结论 二氧化氯消毒液制取设备操作简便,制备的80 mg/L~100 mg/L二氧化氯溶液对环境表面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多学科协作提升医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度。方法某院2015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开展基线调查(基线调查阶段),2016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联合医务处、护理部开展多部门协作,共同干预(干预阶段),2016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为干预措施执行的效果评价阶段,比较不同阶段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度。结果基线调查时医疗组荧光标记的合格率为44.25%,护理组为61.61%,多部门联合干预后,医疗组荧光标记的合格率提升至89.83%,护理组荧光标记的合格率提升至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调查阶段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2%,实施干预后效果评价3阶段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能有效整合医院管理资源,使医务处、护理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有效提升医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重症医学科(ICU)环境清洁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2月对某院ICU物体表面进行基线检测,然后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ICU物体表面进行检测并进行干预,评价干预后环境清洁质量。结果基线调查共采样627份,合格384份,合格率61.2%,其中床栏头端、电话按键、门把手、电脑鼠标相对光单位(RLU)中位数>300。干预前、中、后ICU物体表面清洁合格率分别为61.2%、76.6%、90.0%(χ2=142.23,P<0.001);干预后ICU工作环境、主要仪器设备、其他医疗器具清洁合格率分别为85.5%、98.3%、92.6%,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48.8%、84.4%、69.1%)(均P<0.05)。结论ATP生物荧光法能简便、快捷的检测消毒效果,有助于ICU及时有效地干预,提高环境清洁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和周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多药耐药菌(MDROs)污染情况以及采取统一的环境清洁消毒措施后MDROs的清除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4月48例ICU患者和周围384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为未干预组,2015年4月-2015年12月46例ICU的患者和周围368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为干预组;制定统一的环境清洁措施并实施,对ICU患者和周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运用显色培养基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MDROs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鼻拭子筛查出的肺炎克雷伯菌(KPN)显著多于未干预组(P<0.05);80.00%以上的物体表面不止培养出一种MDROs,干预后环境MDROs检出率由31.77%下降至13.32%(P<0.05),其中吊塔/床头桌、袖带、呼吸机管路、监护仪面板等干预后检出率下降显著(P<0.05),在环境表面检出MDROs排列前三位的分别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鲍氏不动杆菌(AB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干预后MRSA、VRE、ABA的检出菌株数量有显著的下降。结论统一环境清洁措施可以减少ICU患者周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18.00%的MDROs,措施对于医务人员常接触的物体表面更有效,对于不同的目标菌和不同的环境表面,环境清洁操作流程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现状的调查,探讨最佳消毒频次。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ICU内的床栏、微量泵、监护仪按钮、洗手液按压开关、鼠标、病历的物体表面共6项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消毒后2、4、6、8 h进行采样,培养48 h后读取菌落数。比较不同消毒后时间点的菌落数。结果床栏和监护仪按钮消毒后不同时间点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菌落数均5 CFU/cm~2。微量泵、洗手液按压开关、鼠标、病历消毒后不同时间点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该四类物体表面消毒后8 h的菌落数均高于消毒后6 h(均P0.05)。结论 ICU内不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污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消毒频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瞻性评估提高新生儿病房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对降低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法、培训及反馈、加强终末消毒等措施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效果和干预措施进行评价。结果新生儿病床表面和仪器设备表面高频接触点荧光标记清除率从干预前的87.36%和75.81%上升至干预后的99.43%和96.6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117.04,783.118;P0.001);干预措施实施后,新生儿病房败血症感染发病率3.44%及日感染发病率2.83‰均低于干预前的5.97%及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荧光标记法进行监测及反馈,结合对卫生保洁人员教育培训、加强终末消毒,可以有效改进环境清洁消毒效果,可以降低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循证综合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MDROs)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1-3月ICU执行传统的物体表面清洁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按常规监测,不作反馈;2013年4月-2014年3月制定有循证依据的干预措施指导临床进行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使用荧光标记、拭子培养监测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质量,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持续提高病区的环境卫生清洁质量。结果 通过持续干预,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改善明显(P<0.05),由干预前的39.17%上升至72.03%,其中医疗设备物体表面、高频接触卫生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分别上升36.13%、33.81%;MDROs感染患者床单位终末消毒后MDROs阳性率从干预前的4.12%下降至1.08%,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Os每千住院日分离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ICU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医院环境清洁策略和制度,并应用到实践中,可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s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ATP检测系统在临床清洁消毒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总结ATP检测系统在临床的适用范围。方法应用ATP检测系统对医院环境的不同科室及不同物体表面进行检测,并与常规环境微生物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ATP检测结果显示,在动态下不同物体表面ATP检测值合格率由低至高前3位为:患者接触物体表面(诊疗床、候诊座椅、床头柜等)、工作人员手、医务人员办公用品(电话机、打印机、电脑键盘和鼠标等);不同科室ATP检测值合格率由低至高前3位为:重症监护病房、检验科、普通门急诊;消毒前后ATP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步消毒前后常规环境微生物采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P检测可以立即得到结果,环境微生物培养结果至少需要2 d,微生物学检测检出多药耐药菌的同时,ATP检测值有高有低。结论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检测值高的位点的清洁消毒;对于环境清洁程度的评价使用ATP检测更敏感更快捷,适用于容易被忽视的清洁消毒的场所和科室,以及危急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更适用于环境清洁程度的考评,能够提示物体表面受污染程度,但是无法代替常规微生物检测对于致病菌的检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荧光标记法在临床环境清洁效果评价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间病房,对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做荧光标记,清洁后4 h内进行荧光标记复核,未见荧光标记为清除,见到荧光标记或部分荧光标记均为未清除,计算荧光标记的清除率。持续干预半年:每月向保洁员反馈监测结果,并进行规范化培训,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第1个月)、干预后(第2个月)重症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分别为58.33%(84/144)、85.90%(134/156),均高于普通病房[分别为15.31%(30/196)、52.94%(108/204)];干预后普通病房和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持续干预半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普通病房由第1个月的15.31%提高至第6个月的85.18%,ICU由第1个月的58.33%提高至第6个月的9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89、28.46,均P<0.001)。结论荧光标记法简捷有效、成本低廉,临床上容易普遍开展,适用于环境清洁效果的快速评价,有助于环境清洁效果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效果,以预防多药耐药菌的传播。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7月对某三级医院ICU医务人员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各类仪器面板及表面,各类台面,门把手,电脑鼠标及键盘等)的清洁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2015年1月起依据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数据,在ICU实行集束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采用集束化干预后,ICU物体表面ATP生物荧光检测合格率由20.8%提高至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采样147份标本,ATP读数以<100RLU/100cm2为洁净度合格标准,按环境物体表面类型分类,各类仪器面板及表面合格率33.3%,各类台面52.4%,门把手33.3%,电脑鼠标及键盘15.5%,电话机0,其他表面38.5%,四类物体表面洁净度最差的前3位采样点数据范围为377~9740RLU/100cm2。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监测数据显示,集束化干预在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但整体清洁效果仍不理想,是医院感染管理和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的重要隐患,应加强常规清洁消毒工作,提高环境物体表面整体洁净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病房使用的个人数字助理设备(PDA)表面的洁净度状况,评价采用消毒湿巾对PDA表面进行清洁消毒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6年1—3月选择某院50个临床科室病房每日使用的83台手持PDA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病房同等使用环境下的83台PDA作为干预组(使用卡瓦布进行清洁消毒),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两组PDA表面的清洁状态。结果以ATP生物荧光检测值≤100 RLU/100 cm~2为合格,对照组ATP读数范围为189~3 379 RLU,无1例合格;干预组消毒后合格率为90.4%(75例)。在使用卡瓦布消毒湿巾对PDA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后,不同科室干预组PDA表面ATP检测值(中位数:18~28 RLU)均低于对照组(中位数:290~339 RL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病房使用的PDA微生物污染情况较为普遍,含有季铵盐的消毒湿巾可用于PDA表面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某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现状及干预措施效果。方法运用荧光标识法调查干预前后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的依从性,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共调查病房400间,6 800个调查项目,干预前医院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为14.71%,干预后依从率为5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普通病房和特殊病房干预前后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病房内及卫生间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较干预前均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41.57%、33.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各物体表面清洁依从率也较干预前提高,提高幅度在21.50%~5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效果,是提升医院环境质量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内镜室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后目标菌监测的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6年8月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手高频接触物体270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内镜手柄、治疗车、门把手、病床按键等,对消毒前后手高频接触物体的表面进行样品的采集,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及荧光标记检测,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质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在荧光标记检测前,共采集到标本270份,平均检测合格率为72.2%,给予干预监测后,监测后的合格率为81.5%(P0.05);从细菌培养监测结果来看,在监测干预前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270分标本,平均监测合格率为76.3%,而在监测干预后270份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为91.5%(P0.05);门把手、治疗车、内镜手柄以及电脑键盘样本中,与医院某出院患者消化道分泌物中检出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有着基本相同的抗菌谱。结论加强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对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切实做到严格的隔离预防措施,对于环境中的高危险目标高频接触物体部位,对主要目标进行主动监测,主动控制,特别是对于内镜室手高频接触物表面的消毒,双链季铵盐消毒剂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改良环境清洁消毒方案在重症监护室的消毒效果,在传统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延长每次清洁消毒时间、增加每天清洁消毒次数来改良环境清洁消毒方案,采用改良方案与传统方案分别对各20名患者周围环境中12种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计算两种方案清洁消毒前后6个时间点各种物体表面的菌落数,并进行比较.在实施两种清洁消毒方案1~6 d后分别统计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经Repeated Measures和Multivariate过程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两种清洁消毒方案的时间、时间×清洁消毒方案的P值均<0.05,提示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用改良方案清洁消毒4.5 h和8.5 h后,83.3%物体表面的菌落数明显低于传统方案组(P<0.05),用改良方案清洁消毒12.5~16.5 h后,所有物体表面的菌落数两组间均明显低于传统方案组(P<0.05).在改良方案清洁消毒后3~6 d时,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案组(P<0.05).说明改良方案清洁消毒效果更为显著,并可能更有助于控制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口腔诊疗环境现状,探讨提高口腔诊疗环境清洁消毒效果的方法及监测手段.方法 采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监测分层随机抽取的125所口腔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现状,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比较卡瓦布和乙醇棉的清洁消毒效果,分析菌落计数法与ATP生物荧光法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ATP方法对医师侧操作台面、医师侧灯把手、患者左侧扶手分别对125份标本进行检测,医师侧操作台面合格率为45.6%;卡瓦布和乙醇棉经菌落计数法检测消毒合格率达100.0%,经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合格率为50.0%;ATP法测定数值(RLU)与菌落计数法所计算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卡瓦布可以有效用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口腔诊疗环境清洁状况需要加强监管,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可以作为快速监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俊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0,31(3):175-177,202
目的探讨荧光标记法在血液肿瘤科物体表面清洁卫生效果评价的应用。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6月,对血液肿瘤科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采用荧光标记法进行清洁效果的检测,比较干预前后物体表面清洁卫生质量。结果实施荧光标记法检测后,环境物表清洁卫生效果合格率由干预前的69.87%提高到干预后的91.48%,两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质量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结论采用荧光标记法检测科室人员落实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工作,快速直观,能够有效改善科室环境清洁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两种消毒方法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消毒效果,探讨效果可靠、操作方便且具有良好依从性的消毒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2~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按照所在床单元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张床。A组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B组使用复方季铵盐湿巾消毒,对床栏、床旁桌及心电监护仪面板进行擦拭消毒,比较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消毒过程耗用的时长及依从性。结果两种消毒方法对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所在病房的物体表面杀菌率及合格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但消毒效果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消毒过程耗时,每次比B组平均多(34.92±3.06) min;A组与B组的消毒依从性分别为52.32%、81.30%,B组显著高于A组(χ~2=260.308,P0.05)。结论复方季铵盐湿巾对重症监护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可靠,且取用方便,依从性高,可降低交叉污染风险,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荧光标记法评价医院环境卫生清洁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选择7所医院312间病房高频接触面进行荧光标记,保洁员清洁后,计算荧光标记清除率(作为基线调查资料),对保洁员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的清除效果。结果共对110间病房进行基线调查,2 856个接触清洁面的清除率仅为50.81%,量化评估值为45.70;干预后,202间病房3 992个接触清洁面的清除率提高至79.23%,量化评估值为76.30;干预前后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14,P0.05)。医疗器械表面、病床和卫生间接触面基线调查清除率分别为46.07%、37.80%、25.20%,干预后分别为80.59%、75.90%、51.70%。干预前后呼叫器、坐便器盖、卫生间电器开关和椅子四类高频接触面的清除率较低,基线调查清除率均30%,干预后清除率为47.03%~68.32%;干预后其余高频接触面清除率均75%。结论荧光标记法可直观反映保洁员操作的质量,又可改善病房环境清洁水平,是一种国际流行的简捷、低廉、客观的医院环境清洁水平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Caviwipes清洁消毒纸巾对牙科综合治疗台公共接触面的清洁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Caviwipes清洁消毒纸巾对牙科综合治疗台的照明灯拉手、管线连接部进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使用TPC半定量细菌培养载片和ATP荧光检测仪对消毒前后的细菌数与相对光单位值(RLU)进行测定.结果 两种物体表面消毒前、消毒后菌落数和AT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毒前两个部位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明灯拉手菌落四分位数1~45 CFU/cm2,管线连接处1~5 CFU/cm2;消毒后两个部位四分位数菌落数为0,消毒前两个部位A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viwipes清洁消毒纸巾对牙科综合治疗台公共接触面清洁消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消毒湿巾与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为改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消毒方法分为伽玛卫生湿巾组、洁力佳表面消毒巾组和84消毒剂组,分别对新生儿病房床单位进行清洁消毒,在消毒前及消毒后5、10、30、60 min五个时间点对新生儿病房床单位表面采样,每组每个时间点分别采集标本30份,比较组间细菌菌落数、杀灭率和消毒合格率,同时筛查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情况。结果消毒后5、10、30 min,床单位物体表面三组间细菌菌落数及杀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60 min,细菌菌落数伽玛卫生湿巾组[(2.61±0.41)CFU/cm~2]、洁力佳表面消毒巾组[(2.71±0.42)CFU/cm~2]低于84消毒剂组[(4.08±0.33)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杀灭率伽玛卫生湿巾组[(72.36±3.90)%]、洁力佳表面消毒巾组[(71.49±4.77)%]优于84消毒剂组[(55.92±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单位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伽玛卫生湿巾组(86.67%)优于84消毒剂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消毒方法均能有效清除物体表面MRSA。结论消毒湿巾消毒效果可靠,且能有效杀灭新生儿病房床单位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适用于新生儿等高风险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