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现状研究,发现了现阶段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管理中存在着运营管理难以协同、运维安全风险较大、能耗较大、管理效率较低等难点;通过将综合管廊BIM模型数据、入廊管线BIM信息数据、监控监测信息数据和管廊周围信息等数据集成于一体,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以BIM为核心的协同管理平台,进而解决综合管廊在后期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构建基于BIM为核心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协同平台的具体方法和思路,并分析了将BIM技术应用于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可行性,实现了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应用,发挥了BIM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地下综合管廊传统施工方式信息化程度不足、难以协同等问题.利用BIM技术与GIS、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进行管廊运维管理,基于BIM技术在应用中的适用性和需求性,构建管廊三维可视化运维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协同水平,控制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风险,为综合管廊后期运维和构建信息可视化平台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邱阳  孟君  方益柯  程瑜 《市政技术》2020,(3):225-227
基于设计开发的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管理平台,结合杭州大江东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建设的实例经验,将GIS+BIM+VR的技术应用于综合管廊的运维管理工作中,提出了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新思路,为其智能化的运维管理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并针对GIS+BIM+VR技术、特点及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工作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现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阶段的管理效率较低、难以协调等问题。通过系统分析“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阶段的应用,提出了以 BIM 技术为核心的可视化运维管理集成平台的设计思路。研究发现,可视化运维管理平台包含了大量的运维信息,为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阶段的决策和监测预警机制提供了信息支撑,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水平,降低风险,实现信息共享等,展现了“BIM+”技术在后期运维管理阶段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药城(泰州)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研究为背景,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各阶段应用BIM技术,通过实施管廊碰撞检测、虚拟仿真漫游、施工场地规划、廊体预制加工、施工方案模拟等BIM应用点,充分发挥BIM技术可视化、参数化和信息集成的特征,提高了综合管廊建设的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避免了返工和材料浪费。并且将BIM和GIS融合,在综合管廊运维平台BIM-FM中应用,全面提升了综合管廊智能化、精细化运维的管理能力,为类似综合管廊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及建筑业信息化大背景下,BIM技术用于综合管廊建设和运维管理是必然趋势。综合管廊具有工程环境复杂、管线种类繁多且高度集中、附属设施工程庞大等特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因此BIM技术在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论述综合管廊建设必然性及BIM技术适用性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国内BIM技术在综合管廊协同设计、施工管理及运维管理方面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然后对BIM协同设计平台构建及实施、BIM 4D虚拟施工和BIM运维管理系统架构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运维的信息化、智能化,在对管廊各阶段BIM应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将BIM技术引入至管廊建设全生命周期中。采用BIM+物联网+GIS技术的方法,对管廊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的BIM应用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在设计方面可提高管廊设计效率,优化管线排布,避免管廊主体结构的二次开槽,并能自动生成相应的工程量清单;其次在施工方面可实现管廊机器人自动放样,物料生产、运输、安装等信息的动态查询与管理,达到以三维可视化方式检查和控制管廊施工质量;最后在运维方面通过预警条件的设置,快速准确地解决故障问题,提高管廊运维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综合管廊和BIM的特点及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分析了BIM在综合管廊中的应用价值,分别从规划、设计、施工及运维各阶段阐述了BIM在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简要总结了当前BIM在综合管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BIM相关软件建模,再综合BIM技术、数据库技术、编程技术,编写了一份用于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的程序,并将设计信息嵌入其中,实现了设计信息在运维阶段价值的再应用,进而增效降本。  相似文献   

10.
结合综合管廊日常运维目的、运维内容、运维平台需求,阐述基于BIM的管廊运维平台设计,包括平台系统架构、运维数据库设计、平台应用模块设计,然后通过API接口将监控系统和传统运维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平台的相关功能。最后,对基于BIM的智慧管廊运维平台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依托某综合管廊项目,结合BIM、GIS、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技术,以三维数字化模型为基础,以工程数据中心为核心,构建了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管理系统。利用实时监测技术多方位监控、预警综合管廊相关设施的运行情况,并建立了集数据管理、信息查询、辅助决策、指挥调度、设备管理、资产管理于一体的统一管理信息平台,保障了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行,实现了综合管廊的集成化、精细化、高效化运维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移动甘肃公司互联网数据中心工程为背景,介绍了BIM技术在互联网数据中心中的综合应用。重点论述了其在室外综合管廊、综合支吊架系统、制冷机房、可视化运维管理等方面的BIM技术应用。工程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果,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一次成优,为项目运维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工程取得的经验对综合管线较多的数据中心及综合管廊建设等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南宁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积极响应住房城乡建设部号召,就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BIM信息化管理展开联合研究与应用。集成BIM技术、GIS技术和IOT技术联合研发了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南宁市管廊工程的信息化规划、参数化设计、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运维的目标,大大提高了该市管廊工程的管理效率,缩减了工程成本的开支,并为以后BIM前沿科技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本文针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特性,从规划、设计、施工、运维4个阶段基于BIM技术探讨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充分体现了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地下综合管廊是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布局不合理,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的有效解决途径。管廊主要部分位于地下,属于细长型结构体,对建设和运维提出一定的难度。本文探讨了物联网和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维中的技术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阐述管廊运维管理发展现状,然后以沈阳市南运河管廊为例,以BIM+GIS技术、机器人自动巡检及百度地图定位方法、APP移动巡检等技术创新为基础,建立管廊信息采集、处理、决策、调度、管理一体化的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并介绍管廊监控系统、管廊管理系统、BIM管理系统、管廊办公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的构成,以期实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高效、安全、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项目从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采用了BIM技术,充分利用虚拟三维的思维方式,在规划设计的空间互动、专业间信息交流、可视化碰撞检验、施工现场布置、方案技术交底、节点碰撞检查等环节,在运维管理的智能巡检、大数据分析、应急管理等方面,大大提高了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BIM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建筑行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BIM技术在各类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为其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打下基础。探讨了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具体情况,结合BIM技术、云数据、GIS技术等建立规划阶段的管理平台。创建土层信息模块,并根据用户需求、城市管廊规划及当地土层地质信息,经过碰撞监测与肉眼识别,提前发现可能碰到的实施障碍。平台不仅提高城市综合管廊规划的质量和合理性,而且实现各方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9.
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下管线的高密度增长使得传统的管线布置开始无法满足城市化的发展,加上地铁、地下走道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必须考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布置使用。综合管廊的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前期规划以保证安全使用和经济合理,也需要完整的综合管线数据以保证后期高效的运维。引入BIM技术能够为综合管廊建设和管理提供支撑。建立BIM技术在综合管廊中的实施体系,为铺设城市综合管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筑》2017,(12)
综合管廊在设计、施工、运维中由于涉及到的管线众多,构造复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凭借可视化、协调性、优化性等优点,可为管廊建设运营做重要技术支撑。本文主要介绍BIM及预制拼装技术在综合管廊建设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