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筛选其调节TGF-β/Smad 通路的有效部位。方法:Wistar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组(扶正组)、雄芍汤组(雄芍组)、粗多糖组(多糖组)、总苷组、总生物碱组(总碱组),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灌胃给药,治疗组分别给予扶正化瘀胶囊(0.105 g?mL-1)、雄芍汤粗多糖提取物(35.420 mg?mL-1)、雄芍汤总苷提取物(25.725 mg?mL-1)、雄芍汤总生物碱提取物(0.196 mg?mL-1),正常组与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 次,疗程4 周。4 周后处死取材,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肝组织TGF-β1 mRNA 表达,Western blotting 检测肝组织Smad3、Smad7 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GF-β1 mRNA、Smad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Smad7 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 或P<0.01),总苷组Smad7、总碱组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粗多糖部位和总苷部位为雄芍汤调节TGF-β/Smad 通路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筛选其调节TGF-β/Smad通路的有效部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组(扶正组)、雄芍汤组(雄芍组)、粗多糖组(多糖组)、总苷组、总生物碱组(总碱组),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灌胃给药,治疗组分别给予扶正化瘀胶囊(0.105 g·mL-1)、雄芍汤粗多糖提取物(35.420 mg·mL-1)、雄芍汤总苷提取物(25.725 mg·mL-1)、雄芍汤总生物碱提取物(0.196 mg·mL-1),正常组与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疗程4周。4周后处死取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Smad3、Smad7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GF-β1mRNA、Smad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Smad7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总苷组Smad7、总碱组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粗多糖部位和总苷部位为雄芍汤调节TGF-β/Smad通路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雄芍汤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实验设4组:空白组、空白血清组、扶王化瘀胶囊血清组、雄芍汤血清组.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雄芍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X-2中α-SMA、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20%和10%扶正组和雄芍组对LX-2抑制率均高于相应浓度的空白血清组(P<0.01),5%扶正组、雄芍组和空白血清组差异不显著;雄芍各个浓度组对LX-2抑制率显著高于相应浓度的扶正组(P<0.05或P<0.01).雄芍各组中,20%组和10%组对LX-2的抑制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5%组(P<0.01).雄芍组和扶正组LX-2中α-SMA的含量显著低于空白血清组(P<0.01),扶正组α-SMA含量显著低于雄芍组(P<0.05).雄芍血清组和扶正血清组LX-2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空白血清组(P<0.01),雄芍血清组和扶正血清组Ⅰ型胶原差别不显著,扶正血清组Ⅲ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雄芍血清组(P<0.05).结论:雄芍汤能够抑制HSC的增殖和活化以及HSC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桔梗汤不同部位基于IL-17A/TNF-a信号通路对COPD模型大鼠的影响,初步筛选桔梗汤治疗COPD的有效部位。方法 建立COPD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桔梗汤总皂苷组、桔梗汤总多糖组和桔梗汤总黄酮组,经过28天的治疗后,观察分析大鼠一般情况及体重变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气管壁厚度变化、大鼠血清中IL-17A、TNF-a、IFN-α和IFN-β的表达。结果 桔梗汤总皂苷和总黄酮对大鼠体重变化、大鼠气管壁厚度变化、大鼠血清中IL-17A、TNF-a、IFN-α和IFN-β的表达和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桔梗汤总多糖对上述指标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桔梗汤总皂苷和总黄酮可通过IL-17A/TNF-a信号通路显著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并初步确定桔梗汤防治COPD的有效部位为总皂苷和总黄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雄芍汤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阳性对照组、雄芍汤预防组和雄芍汤高、低剂量(生药15.8、7.9 g/kg)组(造模后给药)。采用ip猪血清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雄芍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和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CIV)水平,以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雄芍汤各给药组血清ALT、AST、HA、LN、PCIII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血清ALB水平和A/G值明显升高(P<0.01);雄芍汤预防组血清CIV水平明显降低(P<0.05);所有给药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轻微,肝组织纤维增生较少,雄芍汤高剂量组和预防组的作用尤为明显。结论雄芍汤能减轻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调节细胞外基质的代谢,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黄连粗多糖与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组6只外,其余在小鼠日常饮水中给予5%葡聚糖硫酸钠建立结肠炎模型。建模成功后,每组分别进行灌胃给药4 d,每日1次,小檗碱组(100 mg·kg-1 BBR)、小檗碱+低剂量粗多糖组(100 mg·kg-1 BBR+22.8 mg·kg-1 CCP)、小檗碱+高剂量粗多糖组(100 mg·kg-1 BBR+45.6 mg·kg-1 CCP),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提取结肠,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闭锁连接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蛋白的表达。以正常组为对照,评价各治疗组模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结肠组织形态和结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ZO-1、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Claudin-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黄连粗多糖联合小檗碱组Claudin-1、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小檗碱组比较,黄连粗多糖联合小檗碱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明显强于小檗碱单独给药(P<0.05)。结论 黄连粗多糖协同小檗碱给药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7.
雄芍汤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MMP-9和TIMP-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雄芍汤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对照组(0.525 g·kg-1)、雄芍汤预防组(7.9 g·kg-1)和高、低剂量组(15.8,7.9g·kg-1).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MMP-9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雄芍汤7.9 g·kg-1剂量预防组MMP-9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雄芍汤15.8 g·kg-1剂量组TIMP-1 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雄芍汤可以促进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MMP-9生成,抑制大鼠肝组织TIMP-1 mRNA表达.调节MMP与TIMP的协调平衡可能是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柴芍六君汤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刺猬(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复合造模法进行构建肝郁脾虚型CA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柴芍六君汤组,GDC-0449(阻滞剂)组,柴芍六君汤+GDC-0449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维酶素组和柴芍六君汤组分别给予240 mg·kg-1·d-1,5.1 g·kg-1·d-1灌胃,GDC-0449组腹腔注射50 mg·kg-1·d-1,柴芍六君汤+GDC-0449给予腹腔注射50 mg·kg-1·d-1和灌胃柴芍六君汤5.1 g·kg-1·d-1,持续4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组织音猬因子(Shh),12次跨膜蛋白受体Patched1(Ptch1),胶质瘤相关肿瘤基因同源物1(Gli1)mRNA和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腺细胞减少,腺体萎缩,腺腔体积增大,可见浆细胞浸润,伴有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组织Shh,Ptch1,Gli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柴芍六君汤组细胞排列较为整齐,腺体萎缩改善,未见明显炎性浸润,GDC-0499组和柴芍六君汤+GDC-0449组并无太多改善;维酶素组、柴芍六君汤组胃黏膜组织Shh,Ptch1,Gl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维酶素组血清中IL-1β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柴芍六君汤组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GDC-0449组和柴芍六君汤+GDC-0449组,胃黏膜组织Shh,Ptch1,Gli1 mRNA和蛋白表达、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柴芍六君汤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大鼠胃黏膜病理学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从而降低IL-1β,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秦艽、威灵仙组分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的抗炎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5~6周龄SPF级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采用Ⅱ型胶原诱导法复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模型(CIA)。将造模成功的6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0.375 mg·kg-1)、龙胆苦苷配伍木兰花碱组(150.454 1 mg·kg-1+5.061 8 mg·kg-1)、龙胆苦苷配伍灵仙新苷组(150.454 1 mg·kg-1+16.433 1 mg·kg-1)、獐牙菜苷配伍木兰花碱组(3.455 8 mg·kg-1+5.061 8 mg·kg-1)、獐牙菜苷配伍灵仙新苷组(3.455 8 mg·kg-1+16.433 1 mg·kg-1)、獐牙菜苦苷配伍木兰花碱组(9.303 2 mg·kg-1+5.061 8 mg·kg-1)、獐牙菜苦苷配伍灵仙新苷组(9.303 2 mg·kg-1+16.433 1 mg·kg-1),每组8只,共9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或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5 d。实验中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 Ab)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IHC)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踝关节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踝关节NF-κB、VEGF的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差,足跖肿胀显著;血清CRP、anti-CCP Ab、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踝关节组织结构破坏严重;踝关节NF-κB、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改善;血清TNF-α、IL-1β、RF、CRP、PGE2及anti-CCP Ab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龙胆苦苷配伍灵仙新苷降低TNF-α与IL-1β、龙胆苦苷配伍木兰花碱降低RF与CRP、獐牙菜苦苷配伍木兰花碱降低PGE2、獐牙菜苷配伍灵仙新苷降低anti-CCP Ab的效果优于其他组分配伍;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踝关节NF-κB、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其中獐牙菜苦苷配伍灵仙新苷下调蛋白及mRNA表达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秦艽、威灵仙组分配伍对RA模型大鼠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二药组分配伍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增效的作用,其中龙胆苦苷配伍木兰花碱、龙胆苦苷配伍灵仙新苷、獐牙菜苷配伍灵仙新苷、獐牙菜苦苷配伍木兰花碱及獐牙菜苦苷配伍灵仙新苷5种组分配伍模式具有潜在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分泌及抑制NF-κB、VEGF蛋白和mRNA的异常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载体,考察雪菊总提物、正丁醇部位、黄酮单体CB-1及CB-2对该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雪菊4个不同提取部位分别设3个剂量组。MTT法检测雪菊4个不同提取部位对3T3-L1细胞增殖的作用,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分析细胞分化过程中胞浆脂质的形成与积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雪菊总提取物100 μg·mL-1,正丁醇部位0.5、5、50 μg·mL-1,黄酮单体CB-1、CB-2在50 μg·mL-1浓度时对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的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相关系数r=-0.903)。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雪菊总提取物1、10、100 μg·mL-1均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分化,减少细胞中脂质的形成(P<0.01);正丁醇部位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分化(r=-0.779);CB-1与CB-2在50 μg·mL-1浓度时对细胞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雪菊总提物、正丁醇部位、CB-1与CB-2均能够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减少细胞中脂质积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方(FZHY)对肝纤维化小鼠骨髓细胞肝脏归巢的作用。 方法: BABL/C雌性受鼠性别交叉法骨髓移植模型基础上,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成模后,治疗组以FZHY方4.6 g ·kg-1 ·d-1 ig 4周。 PCR,病理及肝功能检测成模情况;通过FISH法标记Y染色体,观察雌性受鼠肝脏内骨髓源性细胞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雌性受鼠肝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蛋白相对表达量。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FZHY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FISH法标记Y染色体观察显示,FZHY组小鼠较模型组肝内骨髓源性细胞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FZHY组小鼠较模型组肝脏SDF-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 结论: 在肝脏损伤时,FZHY可能通过抑制肝内SDF-1蛋白的表达来阻止骨髓源性细胞迁移入肝,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骨髓源性细胞入肝后促进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其中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复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甲氨蝶呤组,3.8mg·kg~(-1))、薯蓣皂苷片高、中、低剂量组(10 mg·mL~(-1)、20 mg·mL~(-1)、30mg·mL~(-1)),连续灌胃给药治疗24 d后处死,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G、RANKL水平。结果薯蓣皂苷片各剂量组大鼠血清OPG、RANKL水平分别为(95.27±4.24)、(76.44±4.09)、(69.26±5.63)pmol·L~(-1)和(96.07±4.94)、(85.41±3.75)、(67.53±2.23)pmol·L~(-1),与模型组((53.92±2.83)pmol·L~(-1)和(116.18±3.02)pmol·L~(-1))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OPG/RANKL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薯蓣皂苷片可能通过调整OPG/RANKL动态平衡而对破骨细胞功能产生影响,从而防止骨破坏。  相似文献   

13.
祛痰活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大鼠模型,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程度,探讨祛痰活血汤治疗NAFL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雄性大鼠60只,在实验条件下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50只),给予高脂饮食.在给予高脂饮食后的第2周开始,将造模组50只大鼠又分为模型对照组、祛痰活血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ig,4.5,9,13 g·kg-1)、凯西莱治疗组(ig,0.03 g·kg-1).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代之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动物自由进水和进食,每2周称重1次,并相应调整用药剂量.按照以上分组给药方案,第8,9,10周末,从造模组随机各抽取1~2只大鼠处死,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以及血液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第10周处死所有大鼠,测定肝功能、血脂,取肝脏组织用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切片厚度为5 μm,进行HE染色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肝细胞凋亡表达指数均有明显的升高、加重(P<0.01);祛痰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凯西莱组与模型对照组比,各项指标均能降低或减轻(P<0.05).结论:祛痰活血汤可显著减轻NAFL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调节脂质代谢紊乱,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降低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这可能是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桂枝汤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氧嗪酸钾诱导小鼠产生高尿酸血症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别嘌呤醇组(5 mg·kg-1)、桂枝汤组(900、1 799和3 598 mg·kg-1)。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商品化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和尿液中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以及肝脏黄嘌呤氧化(XOD)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动物肾脏尿酸盐转运子(URAT1)、葡萄糖转运子9(GLUT9)、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有机阳离子转运子1(OCT1)、OCT2、有机阳离子/肉毒碱转运子1(OCTN1)和OCTN2。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桂枝汤可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加尿液尿酸和肌酐浓度,提高尿酸排泄分数。另外,桂枝汤可有效抑制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脏XOD活性,下调模型动物肾脏URAT1和GLUT9蛋白水平,上调肾脏ABCG2、OCT1、OCT2、OCTN1和OCTN2蛋白水平。结论:桂枝汤可能通过抑制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脏XOD活性以减少尿酸生成、调节肾脏有机离子转运子蛋白水平以促进尿酸及其他有机离子排泄,从而发挥其降尿酸和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对贝母属4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全局分析,分别查找基因区域和基因间区的高变异区域,筛选用于高效鉴别贝母属植物的新DNA条形码序列。相关研究发现贝母属植物的基因区域序列相似度极高,不适用于DNA条形码鉴定研究;共有7个基因间区可以作为潜在的贝母属植物鉴定的特异性DNA条形码。本研究所构建的DNA条形码筛选方法,为筛选用于难鉴定科属的新的DNA条形码提供了通用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高原性脑缺血缺氧致小鼠脑损伤的影响及相关作用靶点蛋白表达。方法:用water maze水迷宫作业测试筛选出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0.05、0.20、0.60 mg·kg-1),每组10只,检测受试小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用低压氧动物舱(模拟海拔4 000 m的高度)建立稳定的高原性脑缺血缺氧模型,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应用蛋白印迹分析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脑干组织中各凋亡通路蛋白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 3)、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Bax、Bcl-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黄芩苷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潜伏期缩短,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黄芩苷最佳有效剂量为0.60 mg·kg-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从蛋白变化水平来看,模型组的cleaved-caspase 3、P-AKT、GFAP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条带明显增强,Bax/Bcl-2的比值也明显增加(P<0.05);黄芩苷组表达水平弱于模型组(P<0.05),其中黄芩苷高剂量组表达最弱,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黄芩苷对高原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强的抗氧化能力及其抑制各个靶点蛋白cleaved-caspase 3、P-AKT、GFAP、Bax、Bcl-2在凋亡通路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治疗糖尿病大鼠的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量效关系, 获得基于药效学的经方"剂量阈"。方法: 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按30 mg·kg-1 尾 iv 新鲜配制的STZ(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实验分组:正常组、 糖尿病模型组、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的9个剂量组(分别为生药1.65,4.95,8.25,11.55,14.85,18.15,21.45,24.75,28.05 g·kg-1,)、阳性药物对照组(二甲双胍200 mg·kg-1),取血检测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IR)、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 给药10周后,葛根芩连汤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中的血糖水平与IR(P<0.05,P<0.01)、降低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0.05,P<0.01),指标与葛根芩连汤剂量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的增大,药效增强,其"剂量阈"为27.01~1.09 g·kg-1结论: 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量-效特征。  相似文献   

18.
葡萄籽多酚性成分对小鼠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葡萄籽多酚性成分对小鼠的抗氧化性。方法 小鼠每日颈背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40 mg·kg-1,过滤灭菌),建立衰老模型;治疗组在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以葡萄籽多酚性提取物组不同剂量(10、20、40 mg·kg-1,qd)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则以生理盐水代之。结果 葡萄籽多酚性成分能降低血清、脑及肝内丙二醛(MDA)的水平,同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的活力。结论 葡萄籽多酚性成分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广东凉茶颗粒对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拘束模型组、维生素C 250 mg.kg-1给药组、广东凉茶颗粒500,250 mg.kg-1给药组。18 h拘束负荷后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分别用赖氏法测定小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组织和血浆丙二醛(MDA)水平,HPLC法测定谷胱甘肽(GSH)含量,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G riess化学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和荧光酶标仪测定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结果:与拘束负荷模型组相比,广东凉茶颗粒可以明显降低因拘束负荷引起的小鼠血浆ALT活性(92.75±1.91 vs 39.29±2.56,32.69±1.46)U.L-1,保护拘束负荷诱发的应激性肝损伤。此外,广东凉茶颗粒有效地提高应激小鼠肝组织中ORAC指数、GSH含量、GSH-PX及GST活性,降低MDA和NO水平。结论:广东凉茶颗粒对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来自于减少拘束负荷小鼠氧化应激水平和改善组织脂质过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