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近8年来,采用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神经松解,改良C形卢戈氏环内固定物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不稳定32例,通过手术前、后Frankel神经评定标准分级,疗效显著,强调在改良C形卢戈氏环内固定基础上,植骨可靠性决定着远期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18例,采用一期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价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神经症状缓解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 h,术中平均出血量700 ml,手术后2周全部患者疼痛及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无...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切除术中卢戈氏液染色判断食管切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才  章五一 《中原医刊》2006,33(15):28-29
目的评估食管癌切除术中卢戈氏液染色判断食管切缘有否残留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食管癌切除术中,用卢戈氏液染色,观察切除食管切缘粘膜之染色结果,对比病理检查之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中,2例食管切缘粘膜卢戈氏液染色阴性,病理检查食管切缘癌浸润1例,食管切缘部分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16例食管切缘粘膜卢戈氏液染色阳性,病理检查食管切缘均未见癌。结论食管切缘卢戈氏液染色判断有否残留癌,其方法简便直观,快速实用,且准确率较高,可作为食管癌切除术中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表浅病变的临床及病理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胃镜下发现的食管可疑病变,用2%卢戈氏液染色,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并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病理结果与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普通胃镜检查发现178例食管表浅病变,其中食管鳞癌39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食管中度不典型增生31例,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14例,慢性食管炎57例,鳞状上皮增生30例.(2)卢戈氏液染色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卢戈氏液不染和淡染,其准确性为61.5%;卢戈氏液不染诊断食管癌和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准确性高达95.6%.结论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结合活检对判断食管表浅病灶的性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XIS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对5例上颈椎不稳行枕颈植骨融合AXIS内固定术,其中颈1椎管中巨大神经鞘膜瘤,环椎后弓骨折、环椎枢椎骨折脱位,环椎脱位和枢椎齿状突骨折合并脱位各1例。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18mo,平均时间7mo,全部植骨融合,对颈部神经受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骨块融合,螺钉无松动。结论AXIS可提供有效的内固定,适用于不稳定地枕颈骨折或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针对临床护理实践中关于卢戈氏液的服药健康指导不够科学的问题,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对比分析,认为卢戈氏液胶囊为最佳服用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植骨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行改良后外侧植骨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147例获随访8~15个月。结果本组17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随访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病例,伤椎前高度平均矫正32.3%;植骨处均骨性融合,无脊柱不稳,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法评定,7例A级患者未见改善,余级别患者均恢复1级或以上。结论改良后外侧植骨 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植骨面大、融合率高及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T形接骨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月,采用掌侧或掌背联合入路切开复位T形接骨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1例.骨折按AO分型,B2 3例、B3 5例、C1 11例、C2 9例、C3 3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0~22个月随诊,按改良McBride评分,优21例、良6例、可3例、差1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切开复位T形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结合术中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BI)技术联合卢戈氏染色对食道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宝丰县人民医院164例经胃镜检查疑似食道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NBI技术及卢戈氏染色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NBI技术、卢戈氏染色单独及联合检查对食道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NBI检查内镜下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与NBI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与NBI技术、卢戈氏染色单独诊断比较,联合检查对食道癌诊断灵敏度90.79%(69/76)、准确度93.29%(153/164)较高,漏诊率9.21%(7/76)较低(P<0.05);与NBI技术、卢戈氏染色单独诊断比较,联合检查对癌前病变诊断灵敏度89.06%(57/64)、准确度93.90%(154/164)较高,漏诊率10.94%(7/64)较低(P<0.05);NBI检查食道癌中IPCLⅤ型占83.64%,轻中度非典型增生中IPCLⅢ型占66.67%,重度非典型增生中IPCLⅣ型占81.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IPCLⅣ型占75.00%,炎症中I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改良坎贝尔(Combell)截骨术治疗Colles骨折重症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坎贝尔截骨术治疗Colles骨折重症畸形愈合12例,观察和随访2年以上。结果:术后4 ̄6周植骨块与截骨面均愈合,功能恢复优良。结论:改良坎贝有术是治疗Colles骨折重症畸形愈合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Y"形钛板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Y"形钛板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Y"形钛板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28例32足。结果优24足,良6足,可2足,优良率93.7%。结论"Y"形钛板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可以较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的功能,且并发症小,是临床上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栓形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63例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采用自体髂骨栓形植骨加锁定钢板或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62例均获骨性愈合和良好功能,除过早负重的1例患者外,无一例出院内固定松动、弯曲及断裂。结论自体髂骨栓形植骨有良好骨诱导作用,配合坚强内固定,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后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1996-2001年,环椎环椎管减压,结合具有钉杆角的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横突及小关节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治疗128例病人,从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128例病人脊髓神经损害无加重,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伤椎高度恢复理想,Cobb角明显减少,植骨融合成功108例(占84.4%),术后部分病例出现伤椎复位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好,应重视植骨融合以获得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侵犯椎体及其附件的高颈段哑铃型神经鞘膜瘤显微外科手术及颈椎后路植骨固定的方法与特点.方法分析7例高颈段哑铃形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及颈椎后路植骨固定的方法与治疗结果等.结果 7例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肿瘤位于颈1~2椎体平面2例,颈2~4椎体平面5例,均为哑铃形生长,沿椎间孔从椎管内延伸至椎管外,相邻颈椎椎体及其附件不同程度破坏、颈髓不同程度受压移位、椎动脉被肿瘤包绕2例,推挤移位5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颈椎后路植骨固定术,全切5例,部分切除2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高颈段哑铃形椎管内肿瘤多伴不同程度颈椎及其附件破坏,脊柱稳定性受损,切除肿瘤后,绝大多数患者需行颈椎后路植骨固定,以防术后椎体不稳造成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收治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37例(39足),按照Se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21足,Ⅳ型2足,采用改良跟外侧"L"形入路,骨折复位后选择合适的钛钢板内固定,骨缺损区>2 cm3者,行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结果 34例患者得到13~24个月的随访。术后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总体优良率82.9%。结论改良跟外侧"L"型入路是手术治疗复杂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良好入路方法;选择合适的钢板固定,必要的关节面下植骨支撑能最大限度减少骨折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Y形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使用Y形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53例64足,采取跟骨外侧入路,35足采用自体髂骨植骨。【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病例总体优良率达85.9%。【结论】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切口设计、植骨、准确复位及坚强固定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6例食管黏膜病变者行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比较食管病变及着色范围,对黏膜不染色区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EMR),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者经超声微探头检查证实为黏膜内癌,予以黏膜下剥离切除。结果46例患者中,15例患者存在18处黏膜不染色区,其中上皮单纯增生3处,轻度不典型增生4处,中度不典型增生6处,重度不典型增生4处,鳞状细胞癌1处。结论卢戈氏液染色法是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实用的方法,可提高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的3924例中检出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36例患者(0.92%)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男性26例(72.22%),女性10例(27.78%),男女比例为2.6:1.50~60岁24例(66.67%),食管中下段35例(97.22%).充血型及病变面积<2 cm的糜烂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80.00%和20.00%;病变面积>2 cm的糜烂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30.76%和69.23%;斑块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分别为42.86%和57.14%;乳头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100.00%和0%.结论 内镜下的卢戈氏液染色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入路椎体间单侧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患者31例,其中L1~S12例,L2~55例,L2~S12例L3~S19例,L4~S113例。腰椎不稳、滑脱部位:L1~52例,L2~45例,L2~52例,L3~59例,L4~513例。峡部裂性滑脱12例(外伤性2例),退变性滑脱19例。采用改良TLIF入路椎管减压、GSS或SINO内固定装置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混合植骨、单侧单枚cage治疗。分析术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按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良5例,31例均获满意复位,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按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改善率达90%~98%(平均96%)。结论应用改良TLIF入路椎体间单侧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稳定、微创植骨易融合、神经副损伤少等优点,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722例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方法 及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法 经手术次全切除甲状腺病理检查确诊的722例原发性甲亢患者,术前准备均给予口服他巴唑、卢戈氏液、谷维素、维生素B1治疗,如心率〉90次/min、心电图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加服心得安控制心率;术后72 h内每日用0.9%氯化钠100 ml+地塞米松15 mg静脉滴注,连续用3 d,术后不再口服卢戈氏液.结果 722例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及甲亢危象发生,无术中、术后大出血.随访5年内,无一例复发.结论 术前口服他巴唑和卢戈氏液及辅以谷维素、维生素B1、心得安做术前准备,术后使用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甲亢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