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变化及与其血糖代谢控制、血压(BP)、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0例T2DM患者及20例查体健康者的血清HGF水平,行常规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测量,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lb/Cr)。结果 T2DM患者血清HG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较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明显增高(P〈0.05);血HGF水平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4、r=0.53、r=0.59、r=0.71,P值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54,P值〈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GF增高,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增高更明显;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作为反映糖尿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指标之一,另外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血压、血糖、血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46例T2DM血管病变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血清ADA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常规血脂水平检测分析。结果:T2DM伴血管病变组血清AD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浓度则有所下降(P〈0.05)。ADA水平与TC、LDL-C行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T2DM患者血清ADA水平增高,高浓度的血清TC、LDL-C与T2DM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相关,故检测血清ADA含量对判断T2DM患者早期伴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海强 《甘肃医药》2014,(12):899-90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清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各自影响因素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测定66名2型糖尿病患者和20名健康人MMP9、Hcy及各相关临床生化指标,并对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血清中MMP9和Hcy浓度显著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组,但低于糖尿病肾病组。Hcy水平与年龄均正相关;MMP9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血压和Hcy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结论:血清中的MMP9和Hcy浓度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和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86例2006年5月至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的T2DM患者及30例门诊健康体检查。正常对照组30例(A组),单纯T2DM组44例(B组),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42例(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脂联素,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清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Acuson128110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各组受试者的颈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脂联素高于单纯T2DM组,单纯T2DM组高于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水平则相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最大IMT(r=0.864,P〈0.05)。脂联素与hs—CRP呈强负相关。结论脂联素和Hs CRP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预测大血管病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者50例(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34例(单纯糖尿病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组受检者血清IL-10水平。结果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7±0.9)ng/L与(4.5±1.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血清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0±1.4)ng/L与(4.5±1.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伴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0明显降低;提示炎症参与了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IL-10可能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GDF)-15与2型糖尿病(T2DM)及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初发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A组(单纯T2DM) 30例,B组(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30例,另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C组);记录年龄、身高、体重,测量血压、腰围、臀围,计算体制指数(BMI)、臀腰比(WHR),检测血清GDF-15、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A组及B组血清GDF-15水平均高于C组;B组血清GDF-15水平高于A组;GDF-15水平与WHR、SBP、TC、TG、LDL、HbA1c、hsCRP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sCRP、LDL是影响血清GDF-15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清GDF-15在T2DM及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中均升高,且在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中升高更为明显.GDF-15可能通过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等多个环节参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的血清C3、C4水平以及糖代谢异常合并大血管病变时血清C3、C4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6例受试者,正常糖耐量(NGT)组37例,糖耐量受损(IGT)组59例和2型糖尿病(T2DM组)100例,其中IGT合并大血管病变者31例,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者53例。所有受试者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3、C4,并进行比较。结果:T2DM组和IGT组血清C3、C4升高,T2DM组血清C3水平高于IGT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3水平与BMI、WHR、SBP、TC、TG呈正相关,血清C4水平与TG呈正相关。糖代谢异常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3、C4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结论:C3、C4可能在T2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正常健康对照组(NC组,20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46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T2DM+MA组,54例)血清AP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等。结果:NC组、T2DM组及T2DM+MA组血清APN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PN水平与BMI、WHR、TC、HbA1c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HR、TC成为影响脂联素水平的最为显著的因素。结论:低血清APN可能与T2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APN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玉森  武玮  梅艳洁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4):589-590,638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择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中抽取80例,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分为2组,其中单纯糖尿病(DM1组)4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DM2组)40例。另外同时选择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血液生化等指标。以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作为因变量,以年龄、血脂、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cy等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 DM1组Hcy比NC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2血清Hcy的水平高于DM1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肽、TG、TC、HbA1c、Hcy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 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有关,高Hcy血症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MVC)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400例,按照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单纯T2DM组216例,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184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3水平检测;又根据25(OH)D3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伴维生素D缺乏组与不伴维生素D缺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MVC发生情况。结果 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84例合并大血管病变,216例仅为单纯T2DM患者,3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25(OH)D3浓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血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单纯T2DM组相对健康对照组血25(OH)D3水平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伴维生素D缺乏T2DM组的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不伴有维生素D缺乏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糖尿病病程、年龄、吸烟史、25(OH)D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年龄、吸烟史为糖尿病大血管的危险因素,血维生素D为保护性因素;T2DM患者血25(OH)D3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T2DM大血管病变发生呈明显负相关,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可能增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郑淑红  吕肖锋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1167-1169
目的 探索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39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30例年龄、性别与DM组相匹配的健康者(N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oxLDL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用稳态模型法评估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DM组HOMA-IR和oxLDL较NC组显著升高[(4.8±2.7)与(1.6±0.4),P<0.01;(24.8±13.9)μg/dl与(11.0±8.2)μg/dl,P<0.01].以HOMA-IR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型回归Stepwise法分析,所得回归方程为HOMA-IR=1.735+1.127 LDL-C+0.44 FBG+0.047 oxLDL(P<0.05).结论 oxLDL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危险因子,可能促进了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茅小燕  张爱珍  李铎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8):1508-15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气相色谱法测定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磷脂脂肪酸谱,酶法测定血脂,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组C16:0、C18:0、C18:1、C20:0、C20:2n-6、C20:1、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n-6/n-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18:2n-6、C20:3n-6、C22: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UFA/SFA、n-6PUFA、n-3PUFA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C16:1、C20:1、C22:2n-6与总胆固醇(TC)呈负相关(P〈0.05);C22:2n-6、n-3PUFA与三酰甘油(TG)呈负相关(P〈0.05);n-6PUFA、PU-FA、PUFA/SFA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P〈0.05);C18:0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1);C16:1、C22:2n-6与L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健康者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SFA、MUFA高于健康者,而PUFA低于健康者。SFA与LDL-C呈正相关,MUFA与TC、LDL-C呈负相关,PUFA与TC、TG、LDL-C呈负相关,PUFA与HDL-C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对5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分析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红素、血脂等指标差异.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3.0±7.1)和(10.9±4.9)μmol/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0.05).提示高血清胆红素可能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将70例T2DM分为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33例)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37例),正常对照组(35例)。对所有纳入对象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CRP水平。结果:2型DM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有大血管并发症组显著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水平可能是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与2型DM的发生相关,升高的CRP可能是促使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氧磷酯酶1(PON1)与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将2型DM患者173例分为无高血压组(2型DM组)55例,轻度高血压组44例,中度高血压40例,重度高血压34例,并设健康对照组(NC组)49例。测量各组体重参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及血清PON1活性。结果 2型DM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NC组(P〈0.01),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2型DM组(P〈0.05或P〈0.01),在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中随血压升高血清PON1活性降低。血清PON1活性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PON1降低,且血压越高,PON1活性降低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强化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抑制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25例,强化血糖、血压控制;B组12例,A组基础上加用强化血脂治疗;C组20例和D组15例,在B组基础上分别加用维生素E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 A组空腹血浆肥胖抑制素水平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浆肥胖抑制素浓度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P均<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逐步校正年龄、性别、BMI、WHR、血糖和血压后,较高水平的空腹血浆肥胖抑制素浓度与强化控制血脂相关(P<0.01).结论 强化控制血脂较未强化控制血脂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肥胖抑制素水平升高,肥胖抑制素可能与脂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壮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以期发现高血压危险人群,并采取 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 马山县5家壮族人群聚居区医院的壮族T2DM患者相关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血糖和血脂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生 活方式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壮族T2DM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 598例壮 族T2DM患者分为正常血压组306例、高血压前期组436例和高血压组856例。将资料按收缩压(SBP)与舒张压 (DBP)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BP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心血管病家族史、体重指数(BMI)、糖化血 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及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呈正相关(P <0.05);与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及餐后2 h血糖(2hPG) 呈负相关(P < 0.05)。DBP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心血管病家族史、BMI、空腹血浆血糖(FPG)、HbAlc、HDL、LDL、TG、 TC及hs-CRP呈正相关(P <0.05);与体力活动呈负相关(P <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 力活动、心血管病家族史、BMI、HbAlc、HDL、LDL、hs-CRP 是壮族T2DM 患者SBP 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年龄、体力活动、BMI、FPG、HbAlc、HDL、TC、hs-CRP是壮族T2DM患者DBP升高的独立危 险因素(P <0.05)。结论 年龄、体力活动、心血管病家族史、BMI、FPG、HbAlc、HDL、LDL、TC、hs- CRP是壮族T2DM患者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糖脂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丹蛭降糖胶囊,治疗4周,检测并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稳态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水平的变化情况;采用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DSQL)评价生存质量,根据临床症状和血糖改善情况综合判断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PG、2hPG、TG、LD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C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2hPG、TC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HDL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患者血清血糖血脂水平,有效拮抗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液脂毒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表达水平,探讨RBP4、NLR与D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41例,非增生性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0例,增生性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42例,40例正常体检人作为对照组(NC)。空腹10 h后检测所有受试者静脉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胰岛素、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算NLR。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RBP4。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NC组比较,T2DM组、NPDR组、PDR组RBP4、NLR显著升高,与NPDR组比较RDR组RBP4显著升高(P均<0.05)。RBP4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NLR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空腹血糖、RBP4、NLR、胰岛素抵抗、胆固醇为DR的危险因素。结论  RBP4与NLR在DR患者表达水平增高,且NLR可影响DR患者血清RBP4表达,RBP4与NLR是DR的危险因素,与DR相关。

  相似文献   

20.
吕颖  谭吾源  费美姣 《浙江医学》2005,27(4):246-2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脂肪肝组与无合并脂肪肝组,分别采用酶法及放免法测定空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糖(FB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与无合并脂肪肝组比较,血TG、LDL、FINS、HOMA-IR增高(均P<0.05),HDL下降(P<0.05),TC、FBS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发生与血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