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和红花总黄酮(ECT)配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按分组分别ig给予PNS 50 mg.kg-1、ECT 200 mg.kg-1、PNS+ECT及阿司匹林100mg.kg-1。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血细胞比容(Hct);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增加,Hct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用PNS和ECT均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延长PT,其中PNS还能显著降低Fib含量,延长TT。与单独应用PNS或ECT相比,PNS+ECT配伍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降低Hct上优于单用PNS(P<0.05),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抑制作用则优于单用PNS或ECT(P<0.05)。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相比,单用PNS或ECT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及阿司匹林,但PNS降低Fib的作用较好;PNS+ECT配伍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在抑制红细胞聚集和血小板聚集,降低Fib含量,延长TT和PT等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有优于阿司匹林的趋势。结论 PNS和ECT单用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且二者配伍后能增强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EAM)与红花总黄酮(ECT)配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急性血瘀模型、阳性对照阿司匹林100 mg·kg-1,EAM400 mg·kg-1,ECT 200 mg·kg-1,EAM 400 mg·kg-1+ECT 200 mg·kg-1组。每天早晚各给药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大鼠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制备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血细胞比容(Hct);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增加,Hct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用EAM和ECT均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其中EAM还能显著降低Fib含量,延长APTT和TT;ECT还能显著延长PT。与单独应用EAM或ECT相比,EAM与ECT配伍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延长TT上优于单用ECT(P<0.05),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用EAM或ECT(P<0.05)。与阿司匹林相比,单用EAM或ECT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及阿司匹林,但EAM降低Fib的作用较好,ECT延长PT的作用较好;EAM与ECT配伍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结论 EAM和ECT单用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数,且二者配伍后能增强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清白胶囊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运用皮下注射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复加冰水冷浴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利用此模型观察清白胶囊对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清白胶囊(6.0,3.0,1.5 g.kg-1)灌胃,连续给药14 d,均能明显降低全血黏度(200,30,5,1 s-1切变率)、全血相对黏度(200,1 s-1切变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黏附值以及黏附率等血液流变指标;显著降低体外血栓的长度和重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0.01)。结论:清白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异常,具有抗血小板黏附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姜精油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0.05%吐温80)、模型(0.05%吐温80)、复方丹参片(1500mg·kg-1)和姜精油高、中、低剂量(80、20、5mg·kg-1)组。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低、中、高剂量姜精油可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并能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结论:姜精油可明显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性,能改善血液的高黏状态,防止血液黏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Gi13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复合冰水浴大鼠血瘀模型,各组大鼠用乌拉坦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各参数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指标.结果 Gi13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低切变率(1s-1)全血黏度、中切变率(50 s-1)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P<0.05).结论 Gi13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灯盏花乙素苷元对大鼠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连续灌胃灯盏花乙素苷元(100,50,25 mg.kg-1)7 d。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复制动脉血栓模型,记录血栓形成时间;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复制静脉血栓模型,记录血栓湿重和干重;采用0.5×10-4mol.L-1的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 iphosphate,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最大聚集率;大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复制血瘀模型,测定红细胞沉降率、全血表观黏度和血浆黏度。同时设灯盏花乙素(100 mg.kg-1)阳性对照。结果:灯盏花乙素苷元能够明显延缓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抑制静脉血栓形成,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瘀模型大鼠的红细胞沉降率和血黏度。结论:灯盏花乙素苷元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疗效优于灯盏花乙素。  相似文献   

7.
于大海  毛士龙 《药学实践杂志》2008,26(4):272-273,298
目的:刺五加总皂苷对家兔血小板、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TYXN-96多功能智能血液凝聚仪和LBY-N6B型自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测定刺五加总皂苷对家兔血小板数和血小板聚集功能、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结果:家兔静脉注射刺五加总皂苷0.5 mg/kg、1 ms/kg和2 mg/kg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具有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家兔全血黏度(P<0.01);对家兔血液APTT、PT、TT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刺五加总皂苷具有改善家兔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形成作用,而此作用是通过解聚红细胞聚集性、降低全血黏度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脑欣滴丸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舒脑欣滴丸13、26、52 mg/kg组,阳性药脑心通胶囊(15 mg/kg)、阿司匹林肠溶片(15 mg/kg)和藻酸双脂钠片(90 mg/kg)组,连续ig给药7 d,1次/d,末次给药后1 h,采用sc 0.1%肾上腺素加在冰水中游泳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舒脑欣滴丸对不同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CG)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影响;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评价舒脑欣滴丸对血瘀模型大鼠的作用。结果舒脑欣滴丸对3种不同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延长血瘀模型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论舒脑欣滴丸13、26、52 mg/kg具有明显活血化瘀作用,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多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具有一定抗凝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天舒滴丸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天舒胶囊(4.0 g/kg)组、天舒滴丸(1.0、2.0、4.0 g/kg)组,ig给药3 d后,采用肾上腺素配合冰浴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分别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体外形成血栓的长度、湿质量、干质量,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结果天舒滴丸能明显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和血浆黏度,明显降低血栓长度、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抑制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升高。结论天舒滴丸能够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蓬子菜活性成分香叶木苷抗急性血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c盐酸肾上腺素复合冰水浴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ig给予不同剂量香叶木苷(45、90、180 mg/kg),阿司匹林为阳性药,应用血液流变测试仪、全自动血沉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采用试剂盒法检测血浆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香叶木苷能不同程度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降低炎症因子CRP、TNF-α和IL-1β水平。结论 香叶木苷有效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治疗急性血瘀及静脉炎症,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100mg·kg-1阳性对照组、PNS50和100mg·kg-1组,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在切变率200~1s-1范围内采用锥板法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和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凝聚率增加,红细胞压积升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缩短。而与模型组相比,大鼠ig给予PNS50和100mg·kg-1均能显著降低全血粘度200s-1:(4.5±0.4)vs(4.1±0.4),(4.0±0.3)mPa.s;100s-1:(5.0±0.4)vs(4.4±0.5),(4.4±0.4)mPa.s;50s-1:(5.6±0.5)vs(4.9±0.6),(4.9±0.4)mPa.s;1s-1:(27.1±3.0)vs(22.2±4.6),(22.0±3.5)mPa·s及血浆粘度50s-1:(1.51±0.14)vs(1.33±0.10),(1.32±0.08)mPa.s,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0.49±0.02vs0.45±0.03,0.44±0.03、红细胞聚集指数(5.5±0.4)vs(5.0±0.5),(5.0±0.6)和血小板凝聚率(32±3)% vs(26±3)%,(24±4)%;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4.8±0.3)vs(4.2±0.4),(4.1±0.3)g·L-1,以及延长凝血酶时间(25.2±2.7)vs(30.5±4.7),(31.2±3.9)s和凝血酶原时间(14.5±1.1)vs(15.7±1.1),(15.8±1.0)s。结论PNS能显著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珍珠菜抗肿瘤有效部位ZE4对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制备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裸鼠分别ig给予ZE4 100,200和400 mg.kg-1每天1次,或ip给予5-FU 20 mg.kg-1,隔日1次,共21 d。移植肿瘤细胞后每3 d测量移植瘤体积并绘制生长曲线,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剥离移植瘤组织称瘤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匀浆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D34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ZE4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给药21 d后,ZE4 200 mg.kg-1组瘤质量为(1.5±0.5)g,较模型组(3.2±1.0)g明显减轻(P<0.01),抑瘤率达52.1%;移植瘤体积在给药14 d后为(0.83±0.27)cm3,与模型组(1.74±0.67)cm3相比,明显减小(P<0.05),给药21 d后为(1.40±0.42)cm3,比模型组(2.90±0.89)cm3相比,明显减小(P<0.05)。ZE4 200 mg.kg-1组Bax/Bcl-2比值(1.157±0.058)较模型组(0.253±0.008)显著升高(P<0.01),ZE4 100和400 mg.kg-1组无明显变化。ZE4 100,200和400 mg.kg-1组血管生成均明显减少,其中ZE4 200 mg.kg-1组MVD(13.5±1.0)较模型组(42.3±2.5)mm-2明显降低(P<0.01)。结论 ZE4对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牡丹皮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重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比浊法以及凝血时间的检测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的高(丹皮酚50 mg.kg-1+芍药苷12.5 mg.kg-1)、中(丹皮酚25 mg.kg-1+芍药苷6.25 mg.kg-1)、低(丹皮酚12.5 mg.kg-1+芍药苷3.125 mg.kg-1)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胶原、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丹芍配伍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及全凝血时间。结论牡丹皮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重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 SD大鼠ig给予PNS 25~800 mg·kg-1,每天2次连续7次,末次给药30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24 h。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颈总动脉插管测定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心肌酶谱。结果与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相比,PNS 50,100,200和400 mg·kg-1能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P<0.05),降低心肌缺血后左心室舒张末压,提高左心室收缩压,增强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显著降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性,降低α-羟丁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结论 PNS在50~400 mg·kg-1剂量范围内能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明显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酶的释放,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染锰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牛磺酸的干预作用。方法 (1)牛磺酸预防实验:染锰组大鼠每日ip给予MnCl2.4H2O15 mg·kg-1,连续4周。染锰+牛磺酸预防组大鼠染锰的同时ip牛磺酸200 mg·kg-1,持续4周。(2)牛磺酸治疗实验:每日ip给予MnCl2.4H2O15 mg·kg-1染锰,4周后再ip牛磺酸200 mg·kg-1,持续4周。水迷宫实验检测逃避潜伏时间及平台搜索次数。分离大鼠海马组织并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及胆碱O-乙酰转移酶(ChAT)活力。结果 (1)牛磺酸预防实验:与正常对照组逃避潜伏时间(29.5±2.5)s相比,染锰对照组明显延长为(39.8±2.3)s,与染锰对照组相比,牛磺酸预防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缩短为(29.4±2.3)s(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染锰对照组海马组织AChE活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牛磺酸预防组酶活力则显著下降(P<0.05)。三组间ChAT活力无明显差异。(2)牛磺酸治疗实验:与染锰对照组逃避潜伏时间(56.6±3.0)s相比,牛磺酸治疗组显著缩短为(27.8±2.3)s(P<0.05),平台搜索次数无显著性差异。与染锰对照组AChE和ChAT活力显著增加(P<0.05)。结论牛磺酸预防或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染锰诱导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乙酰胆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降压机制。方法12周龄SHR适应性喂养及血压测量训练1周后,ip给予葛根素25,50和100 mg.kg-1,给药6周。以第1次给药为第1周初,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2,4和6周测量血压。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放免法测量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形态学改变。制备胸主动脉环,采用累积加药法检测各组动脉环对苯肾上腺素(PE)10-9~10-5mol.L-1及乙酰胆碱(ACh)10-7~10-3mol.L-1引起的收缩或舒张反应。结果与对照组WKY大鼠相比,SHR模型组血压升高,ET-1增多,NO减少(P<0.01);血管肌层有大量脂质及纤维组织沉积,内皮边缘粗糙不平滑。与SHR模型组相比,葛根素25,50和100 mg.kg-1组血压分别降低了6.7±1.0,5.1±0.6和(2.2±0.3)kPa,差异显著(P<0.05);葛根素100 mg.kg-1组NO含量升高了1倍(P<0.01),ET-1含量降低了(36.3±4.2)%(P<0.05);血管肌层增生及脂质、纤维组织浸润明显好转,内皮也较平滑;降低PE对胸主动脉的收缩程度(P<0.05),增大ACh对胸主动脉的舒张程度(P<0.05)。结论葛根素对SHR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与其减弱SHR血管肾上腺素受体敏感性、保护血管内皮、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血管作用及纠正血液中血管舒缩因子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型铂类化合物LLC-0601与舒铂对SD大鼠的肝毒性,探讨其可能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尾静脉iv给予顺铂2mg.kg-1(阳性对照)、舒铂40mg.kg-1、LLC-060140和70mg.kg-1,连续2d,间隔5d,共6次,末次给药后恢复期28d,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并于给药末期和恢复28d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肝质量与系数,组织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微量丙二醛(MDA)及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LC-060140mg.kg-1组各项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其余给药组动物均出现精神差、少食、少动、竖毛、毛发无光泽以及体质量下降;给药末期血清生化检测舒铂组GPT升高,TP和ALB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顺铂、舒铂和LLC-060170mg.kg-1组肝质量明显降低(P<0.05),顺铂和舒铂组肝系数明显降低(P<0.05);顺铂、舒铂和LLC-060170mg.kg-1组肝组织匀浆中GSH-Px和T-SOD降低,各给药组MDA均升高(P<0.05);顺铂、舒铂和LLC-060170mg.kg-1组肝病理组织学均出现不同程度肝细胞点灶状坏死,肝窦内淋巴细胞浸润,以舒铂组病变程度最重。恢复期顺铂组病理组织学病变较给药末期重,出现延迟性毒性反应,其余各给药组各项检测指标均基本恢复。结论顺铂、舒铂和LLC-0601均可引起大鼠肝损伤,其机制与药物引起的组织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云南红药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血浆血栓烷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止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妊娠大鼠ig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造成早孕大鼠不完全流产复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模型,模型大鼠ig给予云南红药0.4,0.2和0.1 g.kg-1,连续7 d。观察其对子宫出血的治疗作用,并检测血浆TXA2和PGI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模型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明显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降低(P<0.05,P<0.01);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模型组比较,云南红药0.4和0.2 g.kg-1组能明显缩短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PT,APTT和TT,能明显增加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FIB(P<0.05,P<0.01);云南红药0.4 g.kg-1能明显缩短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PT和TT(P<0.05),但对APTT和FIB没有明显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TXA2的含量明显降低,而PGI2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云南红药0.4和0.2 g.kg-1能明显增加子宫出血模型大鼠血浆TXA2的水平以及明显降低PGI2的水平(P<0.05,P<0.01),而云南红药0.1 g.kg-1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云南红药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凝血指标具有显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XA2/PGI2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