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瘤认识、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例多房性囊性肾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超声检查示:右肾囊肿、囊性肾癌待排;CT检查示:右肾占位,考虑囊性肾癌可能性大;病理报告示:多房性囊性肾瘤。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肾切除术,因患者既往有手术病史,且囊肿分隔多,术中无法行肿块切除及肾部分切除,最终行肾切除。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部分多房性囊性肾瘤应与囊肿、囊性肾癌进行病理鉴别诊断。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 患者女,60岁.1991年行右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Ⅱ级.术后随访5年未见异常,之后患者未坚持复查.2008年4月于外院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左肾中上极肿物,直径约5.5 cm",未见转移癌及全身其他器官肿瘤,遂于2008年6月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患者女,60岁,该患于1998年在我院健康体检时,经B超发现左肾下极有一囊肿,约2.4cm×2.2cm,尿常规未见异常,当时诊断为单纯性肾囊肿。以后患者每年均复查,结果皆报告为左肾囊肿,2004年4月复查,B超提示左肾囊实混和性占位,大小同前,进一步做螺旋CT+C,报告为左肾实质性占位,肾癌可能性大,MRI报告左肾复杂性囊肿,肾盂造影未见异常,双侧肾功能检查正常。患者近6年来无任何症状,查体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根据CT考虑肾实质肿瘤,到北大西洋京友谊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前诊断为左肾占位,术中速冻病理报告为肾透明细胞癌,遂行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62岁,因右侧腰背部隐痛不适4年余,排全程血尿1天拟“右肾肿瘤”于1997年6月入院,B超及CF检查均提示右肾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肾癌。于充分术前准备下拟行右肾癌根治术,术中于右肾下极见一肿物,大小为6cm×5cm×6cm,呈红褐色,有完整包膜,边界清,表面光滑,肿物表面可见较粗大血管分布,质中,但肿物与肾下极组织紧密相连,难以分离。术中未发现周围组织有硬结及肿大淋巴结。术后病检结果为肾上腺皮质腺瘤,伴变性、坏死及出血改变,未见恶性变;同侧肾组织未见明显病变,肾上腺组织完整。术后患者无肾上腺功能不足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囊肿合并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990-2000年238例肾囊肿患者资料,对11例肾囊肿合并肾细胞癌者的资料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者8例,术中诊断3例,全部行肾癌根治术,术后,患者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B超发现肾囊肿增长过快或囊内有病变时应行CT检查,怀疑肾囊肿合并肾癌时作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偶发性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9例肾脏偶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B超检查发现28例,CT检查发现11例。肾癌31例,高密度肾囊肿5例,肾错构瘤3例。肾癌术后死亡1例,术后超过5年生存者18例。结论:偶发性肾脏上位性病变定性不明者应在术中冰冻活检;偶发性肾癌病理分期低,肿瘤体积小,术后远期生存率高,早期得到诊治是偶发肾癌预后较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左侧腰部酸胀6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核素肾图提示双侧肾功能正常.B超检查发现左肾中上极囊性占位.进一步行CT检查提示病变大小约6 cm×7 cm,边界清楚,囊内组织密度均匀,增强后见其中有线样增强影(图1),提示囊肿内有含血管成分的结构深入其中,考虑此囊肿为肿瘤性病变,而非单纯性肾囊肿,诊断为"左肾囊性占位,囊性肾瘤?".根据CT片估计,患侧肾脏约能保留1/4~1/3的正常部分,因此决定在全麻下行左肾切除术.手术取左侧11肋下斜切口,术中见左肾中上极囊性肿物,大小约8 cm×6 cm,有完整包膜,与肾脏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将其连同肾脏完整切除.剖开肿物见其内为清亮液体物质,被薄层纤维性组织分隔为大小不等的多个囊腔.术后病理切片报告:囊壁内衬单层扁平细胞,部分为立方形细胞;囊壁间隔内组织为纤维组织,部分纤维细胞核染色较深,未见肾单位结构及恶性细胞成分,诊断为"囊性肾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半年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56例考虑恶性病变,13例考虑单纯性肾囊肿,6例考虑为多房性肾囊肿。4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20例,腹腔镜手术27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4例,其中开放手术9例,腹腔镜手术5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3例 ,其中2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例术后2~3周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密切随访;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病变,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75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囊性肾癌,其中肾细胞癌囊性变38例,多房囊性肾癌16例,单房囊性肾癌(囊腺癌)8例,肾囊肿恶变13例。随访25~147个月,平均6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需根据不同的亚型分析,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作为囊性肾癌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密度肾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1996-2005年诊治高密度肾囊肿患者18例,12例无临床症状,体检偶然发现,4例因患侧腰部酸胀不适检查发现,2例因血尿就诊.所有患者B超检查均提示囊性占位.18例共有高密度肾囊肿20个,平均直径为3.5 cm;平扫CT平均值42 Hu(22-87 Hu),增强CT有5个囊肿CT值升高,平均升高22 Hu.该5例因囊肿强化接受手术治疗,余13例定期随访.结果 5例手术患者中2例肾癌分别随访2年、4年,未见复发和转移;3例为单纯性高密度肾囊肿,B超随访1-6年未见囊肿复发.非手术治疗13例中8例随访2-8年,其中3例患者囊肿直径逐渐增加,5例患者囊肿未有明显变化.5例失访.结论 高密度肾囊肿容易与肾脏实质性占位相混淆,CT检查是鉴别其性质的有效手段,但需要结合B超和MR的检查结果.当囊肿可以被增强并在延迟期有明显衰减,应该考虑实质性占位或囊性肾癌可能,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肾脏偶发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偶发性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39例肾脏偶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B超检查发现 2 8例 ,CT检查发现 11例。肾癌 31例 ,高密度肾囊肿 5例 ,肾错构瘤 3例。肾癌术后死亡 1例 ,术后超过 5年生存者 18例。结论 :偶发性肾脏占位性病变定性不明者应在术中冰冻活检 ;偶发性肾癌病理分期低 ,肿瘤体积小 ,术后远期生存率高 ;早期得到诊治是偶发肾癌预后较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囊性肾癌14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B  Chen J  Jiang H  Wang S  Shen BH  Jin BY  Xie LP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0):2861-2862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0 ~71岁.术前CT检查显示囊性病变伴钙化4例,有分隔8例.术前诊断为复杂性肾囊肿12例.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12例,10例报告为囊性肾癌,1例报告为肾囊肿,1例报告为多房性肾囊肿.结果 14例术后病理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4例中行根治性肾切除术6例,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先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后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先行后腹腔镜下肾上极肿块切除,后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随访4个月~6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CT检查对术前诊断囊性肾癌有帮助,术中应行冰冻病理检查确诊,囊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发现右上腹包块2年,近期增大,无血尿、腰痛、发热等症状。外院B超报告:右肾多囊肾,左肾多发性囊肿。入院后体检:双肾区无异常隆起,腹部深触诊可以触及右肾下缘,平髂嵴连线。腹部CT检查发现右肾前部有一约12.2cm×8.6cm的囊实性肿块,内有分隔,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肿物实质部分轻度强化;右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扩张,腹膜后未见肿大的淋巴结。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肾几乎为囊实性肿块所占据,仅上极背侧残留少量正常肾组织且与肿物界限清楚,肿块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肾血管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53岁,汉族,于1997年行右乳腺癌根治术,病理回报为浸润性乳腺癌,术后行TAC方案6个疗程,于2017年1月因右胸壁术后切口发现一肿物2个月,来我院就诊,肿物固定于胸壁,活动度较差。入院后行胸壁肿物区段切除术,慢速病理回报:右胸壁间叶组织来源肿瘤,考虑为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用(Low-grade myofibroblasticsarcom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后复发肾囊肿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肾囊肿患者1例,查体发现右肾上部囊肿约7×7 cm2大小,行右肾囊肿穿刺并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穿刺后3个月复查彩超提示:右肾上部囊肿约4×4.5 cm2大小,考虑囊肿复发,为求手术治疗入院。入院后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右肾囊肿去顶术。结果术中见右肾上部约5×6 cm2范围肾脂肪囊粘连于肾表面,无典型囊肿表现,不能确定此处是否为囊肿。以自制注射针于此处穿刺抽出囊液证实为囊肿,并经注射针向囊内注水30 ml后囊肿体积增大,确定囊肿边界,切除囊壁,手术顺利。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病理提示为单纯性囊肿,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后肾囊肿周围粘连明显。建议复发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在硬化治疗后6个月,复发肾囊肿周围粘连严重难以辨认时可自制注射针回抽及注水帮助辨认囊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利用CT进行肾癌的诊断情况及价值研究。方法对已经过CT确诊的肾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CT征象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所有92例患者中,有86例患者病理学证实为肾癌,其CT征象特点是肾组织出现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肿块,部分混杂高密度肿块,其边缘与实质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余6例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为肾癌,但病理结果为肾囊肿。其中2例患者被诊断为肾脏真菌感染,2例为肾囊肿并出血。结论 CT能够较为全面的对肾癌进行诊断,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右腰部外伤后持续腰疼,经检查发现后腰包块于1994年12月27日收入院。B超及CT检查示右肾实质占位性病变,于1995年1月9日行右肾癌根治术,术中腹腔未见转移癌。大体检直见:肾脏组织1个,12cm×10cm×5cm大,表面未见特殊。切面见肿瘤位于肾盂部位,直径7.5cm,呈膨胀性生长,压迫肾实质,与周围肾组织分界较清楚。肿物切面灰白,灰褐色,质软,内有直径2.5cm的坏死区。光镜下:肿瘤由丰富的圆形或多角性细胞组成,细胞松散呈片状排列,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大部分为中等大小,可见瘤巨细胞,细胞界限清楚。胞…  相似文献   

17.
我院综合治疗晚期肾癌多处转移回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右下肢无力、破行1年于1993年12月收入院。1991年6月病人自们及右额部有一小指甲大小肿物,无不适。1993年6月因肿物增大在某院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转移性透明细胞癌。3年来无肉眼及镜下血尿。近四年来右腿无力、破行症状逐渐加重,在外院作肾脏B超和摄骨盆像,诊断为在肾癌骨盆转移。先后去多家医院诊治,给予对症处理。病人跤行,体检无其他异常发现。尿镜检及查肝肾功能正常。头颅CT扫描和胸片未见异常。血糖1344mmol/L,尿糖十十十。肾脏B超和CT扫描示左肾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治方法,提高对于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囊性肾癌的临床资料.术前CT诊断囊性肾癌9例,复杂性肾囊肿2例,单纯性肾囊肿1例.12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其中肾癌囊性坏死2例,多房性囊性肾癌9例,单纯性囊肿恶变1例.随访10例,平均48.3个月,无瘤生存9例.结论 囊性肾癌有其独特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确诊者宜行根治性肾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2005年间被误诊的肾脏良性肿瘤患者21例,年龄33~63岁,平均51岁.术前均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肾癌.结果:21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3例,提示为肾脏良性占位,行肿块剜除或单纯肾切除;8例行肾癌行根治术,另外10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肾脏良性病变.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少数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仅通过影像检查很易误诊为肾癌,手术探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患者女,53岁,在外院行腹部手术时,胸部CT检查发现纵膈占位病变,转至我院。患者无发热,既往经常咳嗽,痰多。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颈根部可触及囊性气体声,双肺呼吸声粗糙。CT可见右上纵膈有囊性占位及上纵膈积气。胃镜:食管及胃未见异常,支气管镜:在主气管5~7软骨环处膜部可见两处瘘口,有气体及分泌物溢出,9~11软骨环右侧壁有肿物压迫,隆突及两侧支气管树未见异常。诊断为先天性多发性多房性主气管囊肿,气肿。在全麻下经右胸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气管囊肿。术后恢复顺利,复查CT气管通畅。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