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校本课程的设置践行了国家实行课程三级管理的理念,体现了不同学校所在的地方特色、开发者的学科背景以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实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以闽江环境保护为例论述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78):142-143
核心素养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研究,并在教师理解、领悟其实质后开展有效行动并落实在具体的课程中。为了让核心素养落地,除国家课程外,校本课程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但其开发、设计、实施因校而异,因此对于学校、教师而言开发一门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案例为载体,结合课程的实施,探索如何通过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最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框架》中第一次提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认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科学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学生通过普通高中阶段的化学教育,在"科学认识与观念"、"科学思维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即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生活化问题教学是一个必备途径。本文从生活化问题教学的内涵、意义和实施措施等方面来阐述如何通过生活化问题教学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素养为本”的课程是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整体建构实施的课程。笔者以“乙烯”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在教学实际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项目式学习已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化学学科具有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特点,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本文以“CO-2的来源与转化”为项目主题,围绕“双碳”背景开展项目式教学。  相似文献   

6.
宣震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73-74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普通高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通过借助Google公司开发的App Inventor这一具有可视化功能的且无须记忆编程代码的移动应用开发平台工具,开发App Inventor校本课程,初步探索了在校本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2017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通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钠与水的反应”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尝试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如何贯彻培养学生5个方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具体教学用“金属引发的爆炸”为真实情景引入,通过准确表达钠与水反应的宏观现象,解释此反应的微观本质,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用化学方程式将化学反应准确书写下来,并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广西普通高中已全面进入“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的“三新”教学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方案的要求,也是开拓多元化学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论述了在融入“实验创新改进、职业生涯规划、化学发展史、深度实验探究、地方特色资源”基础上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一些做法,力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使学生的素养培养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9.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国家统编教科书能够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需要,但并不能满足学校特色教育、学生个性化发展等需要。将历史学科知识和地方特色相结合开发校本课程,既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体现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科技能的应用;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将以自编"宁波天一阁的书与楼"课程为例,探讨学科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邱凡珠  庄建安 《教师》2021,(9):91-92
闽南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系,在化学学科中进行渗透,有助于学生文化的传承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它的应用较少,结合的形式比较单一。文章以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为案例,从注重闽南传统文化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关联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开设校本课程及开展研究性等方面阐述如何将闽南传统文化高效地融入化学教学,为教师避免因渗透活动本身而产生的教学设计误区及教学活动的低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以来,浙江省为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制定和实施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这一次浙江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其亮点依然在选修课的开设上,突出表现在大量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所谓校本选修课程就是以学校为主开发的选修课程。历史教师也积极参与了校本选修课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大都注重学科特征和依据自身的学科知识优势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丁文 《化学教与学》2023,(18):49-54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要求教师设置真实情境,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实际问题,发展学科能力,开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本节课以“引入-电弧法制硝酸-氨氧法制硝酸-固氮的功与过”的流程,对氮的固定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3.
开发并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跨学科校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现象教学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征,可以将现象作为校本课程主题,将现象教学法作为跨学科校本课程实施路径。本文以“土豆革命”为主线,设计并实施基于现象教学的跨学科校本课程,以探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付琴 《考试周刊》2024,(3):131-134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新时代高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明确了物理学科教学的关键在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教师教学实施、学生学习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学生自愿完成的“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全面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查阅文献、走访学者、案例研究等方法,形成小学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流程图,并针对“比赛场次”课程中蕴含的核心素养,从学生实况和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出凸显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真正将核心素养落实于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我们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在“观念建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从物理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深度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获得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反过来又能很好地促进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7.
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重视问题式教学”,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视角出发,对问题式教学对区域认知素养养成的促进、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促进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因此,我们看到2022年高考广东的历史主观题基本上是围绕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考查,尤其是第17题,笔者认为该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情况。本题是新旧高考过渡的新题型,对广东省考生来说该题型比较新颖,史料多样,突显了学科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1]《标准》首次提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并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定为“四基”之一,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确定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校本选修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开发校本选修课程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教师团队的教学教研水平。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和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生物学校本选修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所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