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左侧游离壁房室旁路(AP)射频消融中发生沿二尖瓣环心房激动顺序明显改变,且能排除多条AP和其它机制所致心动过速病例可能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240例左侧AP患者,经逆行主动脉途径行射频消融,对在消融中发生明显心房激动顺序改变,且能排除多条AP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在240例左侧AP患者的消融中,5例(2%)出现沿二尖瓣环(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心房逆传顺序明显改变,此5例患者均为左后上AP(距冠状静脉窦口≥5.0cm,以往称为左前AP),占全部58例左后上AP消融病例的9%。尽管消融中出现沿二尖瓣环心房逆传顺序明显改变,但左后上AP仍然存在,5例均可诱发心动过速,酷似多条AP或房室结快径逆传。5例均有经主动脉逆行途径在二尖瓣环左心房侧反复消融的过程,而在消融中发生心房逆传顺序改变,5例最终消融成功靶点距冠状静脉窦口5.5~7.0cm(平均6.4cm)。结论 在左后上AP射频消融中阻滞左侧峡部(二尖瓣环和左下肺静脉之间)可以导致明显的沿二尖瓣环心房逆传顺序改变,在二尖瓣环更靠后上侧可成功消融此A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方法快慢型AVNRT消融患者42例。消融方法为在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时标测最早逆传慢径心房激动部位,然后在窦性心律下或心动过速时消融。消融成功的标准为消除逆传慢径、1:1前传慢径及不能诱发任何类型AVNRT。结果所有42例均消融成功。逆传慢径消融成功部位在三尖瓣环和冠状静脉窦(CS)口之间(传统慢径区域)36例(86%),其最早逆传心房激动也位于上述区域;逆传慢径在CS近端或/和二尖瓣环心房侧消融成功6例(14%),其最早逆传心房激动多位于CS近端1~3cm处。结论多数快慢型AVNRT可在传统慢径区域(房室结右侧后延伸)消融成功,但部分病例需要在CS近端和/或二尖瓣环房侧(左侧后延伸)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3.
方法 在冠状窦(CS)内标测导管记录到旁路(AP)电位时即采用CS内消融。用顶端4mm的7F消融导管插入CS内,记录心内电图。局部双极电图记录中出现在A波和V波之间领先于体表心电图δ波起始部,或在顺向传导的房室往返性心动过速时领先于A波的明确的锐波,即为假设的AP电位。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心外膜房室旁路(AP)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学及结果。方法本中心经心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证实的AP患者1865例(共1972条AP)中,36例心外膜AP患者,男17例,年龄9-74岁,均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例有1-3次导管消融失败病史,经心内膜途径标测无理想消融靶点和(或)经导管消融失败后,分别经冠状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无冠窦、右心耳、右侧游离壁标测到理想AP电位或A-V(V-A)相对最近或融合处,应用普通射频导管或换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分别于上述部位消融。结果 36例中,在冠状静脉系统内消融成功28例,其中25例在心中静脉内或其口部附近消融成功,其余2例和1例分别在心后静脉内和心大静脉远端消融成功;无冠窦内消融成功1例,此例患者心动过速时消融导管标测提示逆向心房激动最早点位于前间隔希氏束附近,在此处及二尖瓣环前壁有较早心房激动时间处消融均无效,最后在主动脉无冠窦内应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成功;右心耳内消融成功2例,其中1例复发后再次消融失败,最终经心外科手术成功;5例右侧游离壁心外膜AP,4例有1~2次消融失败或复发病史,其AP均位于三尖瓣环7~9点处,局部标测前向或逆向旁路传导均无理想消融靶点,换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和/或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沿三尖瓣环心房侧较大范围线性消融以试图电隔离AP传导,最后4例消融成功,失败1例。结论心外膜AP的发生率为1.9%,多数(78%)位于心脏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内,部分位于右侧游离壁,心耳内或无冠窦内罕见。术前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预激波极性可预测多数伴显性预激的心脏静脉系统心外膜旁路,在经心内膜标测或(和)导管消融AP过程中如有疑问时应注意排除心外膜AP。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可能有助于提高心外膜AP的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左侧游离壁慢传导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5例患诱发心动过速后用心室感知S2程序刺激中止心动过速确立心室为房室折返环的一部分。结果 4例中止心动过速时无心房逆行A波,1例有逆行A波,旁路1例有递减传导特点,均在心室侧消融成功。结论 心室感知S2心室程序刺激中止心动过速是鉴别房性心动过速的可靠方法,成功消融靶点A波较冠状窦标测导管最早A波提前8~22ms。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心外膜房室旁路(AP)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学及结果.方法 36例心外膜AP患者,男性17例,年龄9~74岁,均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例有1~3次导管消融失败病史,经心内膜途径标测无理想消融靶点和/或经导管消融失败后,分别经冠状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无冠窦、右心耳、右侧游离壁标测到理想AP电位或AV(VA)相对最近或融合处,应用普通射频导管或换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分别于上述部位消融.结果 36例中,在心脏静脉系统内消融成功28例,其中25例在心中静脉内或其口部附近消融成功;无冠窦内消融成功1例;右心耳内消融成功2例,其中1例复发后再次消融失败,最终经心外科手术成功;5例右侧游离壁心外膜AP,经沿三尖瓣环心房侧线性消融成功电隔离AP 4例,失败1例.结论 心外膜AP的发生率为1.9%,多数(78%)位于心脏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内,部分位于右侧游离壁,心耳内或无冠窦内罕见.术前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预激波极性可预测多数伴显性预激的心脏静脉系统心外膜旁路,在经心内膜标测和/或导管消融AP过程中如有疑问时应注意排除心外膜AP.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可能有助于提高心外膜AP的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左侧游离壁慢传导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5例患者诱发心动过速后用心室感知S2程序刺激中止心动过速确立心室为房室折返环的一部分。结果 :4例中止心动过速时无心房逆行 A波 ,1例有逆行 A波 ,旁路 1例有递减传导特点 ,均在心室侧消融成功。成功消融靶点 A波较冠状窦标测导管最早 A波提前 8~2 2 m s。结论 :心室感知 S2心室程序刺激终止心动过速是鉴别房性心动过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心外膜房室旁路(AP)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学及结果。方法36例心外膜AP患者,男性17例,年龄9~74岁,均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例有1—3次导管消融失败病史,经心内膜途径标测无理想消融靶点和/或经导管消融失败后,分别经冠状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无冠窦、右心耳、右侧游离壁标测到理想AP电位或AV(VA)相对最近或融合处,应用普通射频导管或换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分别于上述部位消融。结果36例中,在心脏静脉系统内消融成功28例,其中25例在心中静脉内或其口部附近消融成功;无冠窦内消融成功1例;右心耳内消融成功2例,其中1例复发后再次消融失败,最终经心外科手术成功;5例右侧游离壁心外膜AP,经沿三尖瓣环心房侧线性消融成功电隔离AP4例,失败1例。结论心外膜AP的发生率为1.9%,多数(78%)位于心脏静脉系统(尤心中静脉)内,部分位于右侧游离壁,心耳内或无冠窦内罕见。术前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预激波极性可预测多数伴显性预激的心脏静脉系统心外膜旁路,在经心内膜标测和/或导管消融AP过程中如有疑问时应注意排除心外膜AP。盐水灌注射频导管可能有助于提高心外膜AP的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左室起搏标测消融左侧隐匿性旁道靶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左侧旁道 (AP)构成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的标测及射频消融 (RFCA)靶点定位方法。 15 4例左侧隐匿性AP构成的AVRT随机分成A、B两组 ,两组均经股动脉逆行法进入大头电极 (ABL)于二尖瓣环下RFCA。A组经大头电极以S1S135 0~ 5 0 0ms沿二尖瓣环起搏 ;以起搏信号S到CS上最早逆传A波之间的间距S -A最小处为靶点。B组以AVRT和 /或右室心尖部起搏时CS最早逆传A波处为靶点。结果 :A组 75例均经 1~ 2次放电即成功阻断AP ,且V、A分离均在放电后 5s内出现。其中有 9例靶点与CS上最早逆行A波处相距 10~ 15mm ,其靶点处S-A较其余 6 6例明显延长。B组 79例中 6 8例在 1~ 2次放电 ,5s内V、A分离 ,另 11例放电无效在改用A组方法后均在一次放电后即阻断AP ,靶点距CS最早逆A波处 10~ 2 0mm ,S -A显著长于该组其他病例。 15 4例中 2 0例靶点与CS上最早逆行A波有距离 ,其S -A明显延长 (5 6± 2 3msvs 4 5± 12ms,P <0 .0 1)。结论 :以最短S -A为靶点能快速有效地阻断各种类型的左侧隐匿性AP ;尤其在以最早逆行A波为靶点无法阻断AP传导时推荐使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操作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房室结改良1.标测(1)快径(FP)消融:首先用大头导管记录清楚的希氏束电图,然后将导管顶端慢慢向心房侧后撤,直至显示大房(A)波、小室(V)波,希氏束电图刚消失或极小,振幅<50μV,即为 FP 的消融部位。(2)慢径(SP)消融:有三种标测方法:①下位法。首先用大头导管记录希氏束电图,然后将导管顶端下垂,显示小 A 波,大 V 波(A/V<0.40),其间记录不到希氏束电图处,为消融部位。②中间隔法。在左或右前斜位30°时,将大头导管放置在希氏束导管顶端与冠状窦口连线中点消融。③后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