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年来先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2例中,原发干燥综合征(pSS)6例,其中4例有反复腮腺肿大、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4例炎症指标持续升高,发生淋巴瘤时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型为主;类风湿关节炎(RA)2例,均有严重的关节病变和炎性指标增高,淋巴瘤均为NHL弥漫大B细胞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抗SSA、抗SSB均呈阳性,分别转为T和B细胞型NHL;皮肌炎和银屑病关节炎各1例,后均诊断为NHL B细胞型.结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较高,尤以原发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多.这些患者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转化的恶性淋巴瘤以B细胞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张玉娜  陈青  叶涛 《当代医学》2022,28(4):171-173
目的 探究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分析此类患者的病理学形态、特征、免疫表现等.结果 12例患者出现反应迟钝、行走不稳、头晕、头痛等表现.经CT检查,...  相似文献   

3.
You Y  Xia LH  Zhang C  Liu F  Chen ZC  Zou 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27-3129
目的 采用CD34+细胞体外分选技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5例NHL患者,女3例,男2例;中位年龄29岁;T细胞NHL 3例,弥漫大B细胞NHL 1例,真性组织细胞型NHL 1例;临床分期ⅡA 2例,ⅣB 3例;移植前4例处首次完全缓解,1例为部分缓解.采用Clini MACS临床型磁性细胞分离器收集CD34+和CD34-细胞组分,患者于预处理后输注分选的CD34+细胞.结果 Clini MACS体外分选可去除3.3个对数级CD34-细胞;回输CD34+细胞中位数为2.0×106/kg;CD34+回收率为52%,CD34+细胞纯度为86%;移植后白细胞恢复至>0.5×109/L和血小板>20×109/L天数(中位数)分别为12 d和19 d.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为4/5,1年生存率为4/5,估计5年生存率为75%.结论 NHL患者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后可获得迅速稳定的造血重建,体外CD34+细胞纯化富集后移植可望提高NHL患者自体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利妥昔单抗(GEMOX±R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过GEMOX±R方案治疗的31例复发难治性NHL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两个周期评价疗效,每周观察毒副反应.结果 31例复发难治性NHL患者中,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13例,维持稳定(SD)6例,进展(PD)4例;客观有效率(CR+PR)为67.7%,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7.1%.B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7.2%和6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GEMOX±R方案对复发或难治性NHL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耐受良好,是复发难治性NHL可选的挽救性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淋巴结或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免疫表型可以分为B细胞和T/NK细胞来源2大类.现将本院血液科2003年2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NHL 52例的免疫表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auto-HSCT治疗的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非特指型12例,NK/T细胞淋巴瘤6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TL)4例,其他类型2例。预处理均采用SEAM方案(司莫司汀-足叶乙甙-阿糖胞苷-马法兰)。所有患者均采集到足够的auto-HSCT,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0(9~12)d、12(7~44)d。中位随访22.3(4.1~77.1)个月,2年预计总生存(OS)率为(77.6±6.9)%,2年预计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7.0±7.4)%,中位OS、PFS时间均未达到,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2.1%。移植前是否达到完全缓解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uto-HSCT治疗是经慎重选择的老年NHL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老年恶性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为主,资料显示,其发病率随年龄上升而上升,其中位年龄多在50岁以后[1] .本文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化疗科及放疗科收治老年NHL患者(年龄60岁以上)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CD5+、CD21+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病理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62例DLBCL初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检测CD5、CD21的表达,并根据CD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合并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其预后,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pSS合并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确诊pSS合并淋巴瘤患者12例,占同期新诊断淋巴瘤的1.29%。患者pSS的特征性免疫学改变为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低补体血症和CD4T细胞减少。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为主,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多。多数患者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结外受累较常见。所有患者均接受联合化疗,NHL以CHOP/R-CHOP样方案化疗为主,霍奇金淋巴瘤(HL)以AVD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27月(1~56月)。补体C3和C4共同下降的患者与非共同下降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总体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化疗组患者与不含rituximab的联合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补体血症不能认定为pSS合并淋巴瘤预后的影响因素。pSS合并淋巴瘤的预后相对不佳,含rituximab的联合化疗没有改善患者的疗效和生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28例患者1年内死亡概率及患者生存率影响因素.结果 1月至4月死亡的患者1例,病死率为4%;5月至8月死亡的患者2例,病死率为7%;...  相似文献   

11.
谭鹤长 《广东医学》2007,28(7):1171-1172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绝大多数起源于淋巴细胞,95%以上的细胞表达CD20抗原,对放疗和化疗敏感,但复发率高,再次治疗缓解率低,缓解持续时间短.美罗华(Rituximab)的应用大大提高了CD20阳性的细胞淋巴瘤的缓解率和生存期.我科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NHL患者共1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R-CHOP方案治疗初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R-CHOP方案治疗34例初治B细胞NHL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CR21例(61.8%),PR 10例(29.4%),CR+PR 31例(91.2%),SD 1例,PD 2例.结论 R-CHOP方案治疗初治B细胞NHL疗效显著,效价比高,不良反应小,耐受好.  相似文献   

13.
贾宁  唐福林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9):2786-2788
目的 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pSS)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清学检查以及淋巴瘤组织学的特征.方法 9例pSS合并NHL的病例,其中女8例,男1例.5例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的4例还接受过至少一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分析pSS合并NHL主要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结果 8例符合美欧合议的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AECC).患者主要的SS临床表现是无痛性腮腺肿大(7例),其中6例为单侧肿大;血清免疫学主要表现为类风湿因子(7例)阳性,以及高免疫球蛋白血症(7例).NHL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脾脏肿大(7例)和淋巴结肿大(5例).其主要病理组织亚型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B细胞淋巴瘤(4例)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MALT患者均无结区受累.8例患者出现结外受累,其中以累及涎腺(4例)和肺脏(4例)为最多.结论 pSS合并NHL患者临床上以单侧腮腺(无痛性)、淋巴结和脾脏肿大,类风湿因子高滴度阳性和高球蛋白血症,MALT为主的NHL病理分型和高发结外受累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分析6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6例均为术后明确诊断,中位年龄47.8岁,均为右乳。6例均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例,占4/6。结论PBL以B细胞来源的NHL占绝大多数,右乳首发多见,术前诊断困难。治疗宜选择手术联合放疗和/或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5.
乳腺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细胞学及组织学特点。方法:运用细针吸取细胞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技术对12例乳腺NHL进行观察研究和鉴别诊断,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乳腺NHL中3例为T细胞性,9例为B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细胞学瘤细胞多呈弥漫散在分布,瘤细胞呈卵圆形、多形性,部分细胞核畸形、扭曲,核膜薄,核染色质分布均匀,可见核仁;组织学见部分瘤细胞围绕血管,形成“嗜血管”现象。B细胞淋巴瘤细胞学和组织学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瘤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凝块状或粗颗粒状,可见核仁及核分裂象及“淋巴上皮病变”。免疫表型:T细胞性CD3、CD43及CD45RO阳性;B细胞性CD20、CD74和CD79a阳性。T、B细胞性NHL CK、EMA、ER和PR均阴性。结论:乳腺NHL少见,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多种方法检查有其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随访结果,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369例患者中,男性180例,女性189例;中位年龄56岁(3个月至92岁),中位病期3个月。28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肿块,38例为组织溃疡坏死,48例呈软组织弥漫性肿胀。病变位于面颈部软组织者90例(颈部75例,占20.3%),大唾液腺99例(腮腺77例,占20.9%),口腔软组织103例,颌面部骨组织50例,咽部软组织20例,颞下窝7例。247例伴发颈部淋巴结肿大,仅40例伴有B症状。298例为B细胞NHL,70例为T细胞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滤泡淋巴瘤、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鼻型最常见。Ann ArborⅠ期87例、Ⅱ期138例、Ⅲ期106例、Ⅳ期38例。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164例患者死亡,1年、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1%、82.4%和5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含铂类联合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含有铂类联合方案治疗的68例复发或难治性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8例患者共计接受283个周期化疗.全组患者获得CR 11例(16.18%),PR 31例(45.59%),有效率(ORR)为61.7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51个月(95%CI:4.97~8.04).Ⅱ~Ⅲ期、国际预后评分标准(IPI)评分0~2分、既往只接受过1个方案化疗的患者的ORR和PFS均优于对应亚组患者(P<0.05);B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ORR和PFS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R组的中位PFS为11.16个月,长于不联合R组的5.84个月(P=0.004).Ⅲ~Ⅳ度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41.18%)、血小板减少(27.94%)、血红蛋白减少(11.76%)、呕吐(8.82%)和腹泻(1.47%).结论 含铂类联合方案是治疗复发或难治性NHL的有效方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近年来,我院使用大剂量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20例复发(难治性)成人特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ITP患者均为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和部位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1993~2001年间诊断的淋巴瘤病例189例,应用WHO新分类进行分类. 结果189例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11例(5.8%),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78例(94.2%).免疫表型显示,B细胞淋巴瘤160例(89.9%),T细胞淋巴瘤18例(10.1%).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要病理类型117例(65.7%),但其组织细胞学呈明显异质性.胃部约有1/3的病例为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瘤),未见T细胞淋巴瘤;而肠道可见到25.0%的病例为T细胞淋巴瘤;鼻腔鼻窦则以T细胞淋巴瘤为多数.结论本地区霍奇金淋巴瘤少见;结外NHL多于淋巴结,且B细胞淋巴瘤占绝大多数;DLBCL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它类型有明显的部位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伊达比星(idarubicin,IDA)、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分别联合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及单用MTX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纳入68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DLBCL)患者,收集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使用χ2检验、Kaplan Meier法等统计学方法,比较MTX单用及分别联合IDA、Vm26或R 4个治疗组的缓解率、总体反应率、无失败生存期等预后指标。结果 单用MTX组共20例患者,4次化疗后,7例达到了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4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无失败生存期(failure free survival,FFS)为15个月。MTX+IDA组共22例患者,15例达到CR,2例PR,FFS为30个月。MTX+Vm26组共20例患者,10例CR,7例PR,FFS为20个月。MTX+R组共6例患者,4例CR。FFS为12个月。结论 MTX+IDA治疗CNS DLBCL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单用MT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