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杉醇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杉醇联合方案是当前晚期乳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但此方案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大,在应用时做好护理观察十分重要。我科2003年10月以来采用紫杉醇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共23例,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化疗过程顺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异环磷酰胺(IFO)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6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其中Ⅲ-Ⅳ期晚期肺癌42例(15例为复治者),术后复发或有远处转移的乳腺癌12例,IV期精原细胞瘤2例,应用IFO,ADM,DDP联合方案化疗。结果:56例患者中,CR12例(占21.43%),PR23例(占41.07%),总有效率为62.5%,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71.4%的病人有白细胞减少,Ⅲ-Ⅳ度者占35.8%,结论:以IFO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恶性实体瘤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以往治疗失败者应首选,但由于骨髓抑制的毒副反应较大,老年人用药应注意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肿瘤组织P14ARF、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状态与E1B-55K缺陷型腺病毒(简称H101)治疗头颈部鳞癌疗效关系研究,进一步探讨H101基因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6例H101治疗的晚期头颈部鳞癌病例进行肿瘤组织P14ARF、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进行检测,分析肿瘤组织P14ARF、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H101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突变型p53和P14ARF基因蛋白在36例头颈部鳞癌中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20/36)和44.4%(16/36).突变型p53- P14ARF (即P14ARF基因蛋白无缺失)患者均无有效病例;突变型p53- P14ARF-(即P14ARF基因蛋白有缺失)患者8例中有4例有效(P>0.05).结论:对于p53基因无突变的恶性肿瘤,P14ARF基因异常可能是H101能在肿瘤细胞内有效复制并杀死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5.
bcl—2和bax分别是bcl-2家族中最重要的抑制凋亡和促进凋亡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化疗敏感性等方面均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在这两个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的关联研究方面,已在一些病例一对照研究中发现这两个基因的某些位点的多态性与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存在显著性关联。  相似文献   
6.
TC方案与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TC方案与NP方案治疗初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85例Ⅲa~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1)TC组43例:紫杉醇135~175 mg/m2静脉滴注3 h,第1天;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2 ~ 4天,或卡铂按AUC=6静脉滴注,第2天;(2)NP组42例,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1 ~ 3天。两方案均是每21 d为1周期,每例至少化疗2个周期。结果 TC组的总有效率和中位缓解期分别为41.9 %和4.3个月,而NP组为38.1 %和4.1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C组和NP组的白细胞减少率各为85.9 %和95.9 %(P>0.05);TC组的肢端感觉异常和肌肉关节酸痛发生率均高于NP组(均P<0.05),而NP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TC组(P<0.05)。结论 TC方案和NP方案治疗中晚期初治NSCLC的近期疗效相近,两个方案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患者耐受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7.
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和TSGF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AFP mRNA情况和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含量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6例PHC患者外周血AFP mRNA,同时采用TS-GF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TSGF含量。结果:PHC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53.5%(46/86),血清TSGF阳性率为80.2%(69/86),AFP mRNA阳性率与TSG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415,P<0.05)。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血清TSGF含量及阳性率均与肿瘤分期、癌灶大小及肝癌肝外转移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PHC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与血清TS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均与肿瘤分期、癌灶大小及癌转移呈显著正相关。检测外周血AFP mRNA和血清TSGF含量对判断肝癌细胞发生肝内外转移的风险可能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IAP(异环磷酰胺加阿霉素加顺铂)方案治疗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异环磷酰胺1.5 ̄2.0g/m^2,静滴,第1 ̄5天,阿霉素40mg/m^2,静滴,第1天;顺铂50mg,静注,第3 ̄5天,或100mg/m^2,静滴,第3天,联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5例。结果:安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7例,恶化8例,有效率(CR+PR)为57.1%。中位缓解期5个月,中位生存期9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特征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初治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GST-π的表达状况,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状况与DLBCL临床特征、疗效等的关系.结果:GST-π在不同性别、年龄、B症状、结外病变间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临床分期GST-π表达率为Ⅰ期55.6%、Ⅱ期58.3%、Ⅲ期64.3%、Ⅳ期75.0%,各分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际预后指数(IPI) GSTπ表达率为低危组61.1%、中低危组70.6%、高中危组70.6%、高危组63.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π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初治完全缓解(CR)率为28.6% vs 66.7%,总有效(RR)率为47.6% vs 90.5%,GS-Tπ表达阳性组CR率及RR率显著低于GST-π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GST-π表达与性别、年龄、B症状、结外病变、临床分期、IPI无相关;近期疗效GST-π阴性组优于阳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Holliday交叉识别蛋白(Holliday Junction Recognition Protein,HJURP)rs3771333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方法检测rs3771333的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与146例HCC患者的TNM分期、癌栓形成等指征的关系,并对可能影响亚组间匹配的混杂因素如性别等5个因素进行校正。结果:在146例肝癌患者中,HJURP rs3771333位点的AA、AC和CC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9.2%(101/146)、29.5%(43/146)和1.3%(2/146)。在使用性别等因素校正后,AC基因型在原发灶T1组中的频率高于T2~T4组中的频率(36.4%vs 23.8%),AC基因型在原发灶数目〈3个组中的频率高于≥3个组中的频率(34.0%vs 19.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JURP rs3771333位点的多态性与HCC的临床特征可能无相关性,该位点的多态性与HCC的疾病演变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