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在国土尺度下保护具有代表性景观风貌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成为体制建设的核心问题。合理规划中国国家公园整体空间布局,有助于在国土尺度下进行景观风貌管控。景观风貌是一定范围内景观特征的反映。通过引入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制定了用于遴选国家公园的综合区划方案,分析了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国国家公园的面积、离散度等指标,对中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关键指标进行限定,以期对中国国家公园的整体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景观特征综合区划方案包括7个一级景观特征区域、115个二级景观特征区;2)国土面积的25.12%可以作为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3)建议国家公园设立的数量为65~133个,国家公园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3%~10.70%。  相似文献   

2.
This article uses an activity-based understanding of landscape to explore values related to perceived land cover diversity. Perceptions within two user groups, members of landowner families and hiking tourists in a mountain area in western Norway, were related to a simultaneous land cover survey, and compared to experts' evaluations of land cover and to the aims of landscape protection in the area. Users perceived the area as being significantly more diverse and valuable than experts did, which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user perception into account in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Some central landscape values were dependent upon land use outside the boundaries of the protected area. This illustrates that measures within structurally defined land units are not necessarily sufficient for maintenance of landscape values experienced by users. Land use in both respects, as an upholder of values and as a way of experiencing or perceiving them, should receive an increased rol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management units.  相似文献   

3.
能源节约型园林设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晨  方威 《中外建筑》2011,(4):80-82
新能源开发利用理念与技术日新月异,对促进社会各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这一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仍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本文对能源节约型园林设计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索。文章对能源节约型园林的内涵和分类进行阐述,并选取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为主导能源的节约型园林作为代表,浅析能源节约型园林设计途径,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4.
朱玲 《中国园林》2020,36(7):26
探讨风景园林与公共卫生及人民健康之间的关联,面向健康促进的居民参与性社区环境建设,提出系统有效的风景园林介入公共卫生健康体系的方法,重点在于公共卫生视角的健康社区风景园林体系构建。提出可持续开发的多维度思路,包括建立与运营管理相协调的城市风景园林体系、发展恢复性绿色基础设施、建立与社区卫生框架相一致的风景园林;尤其从社区层面探索公共卫生与城市风景园林体系的接口,提出公民管理和城市管理并行以振兴复合功能的社区,强调挖掘社区花园的康养疗愈功能和居民的参与行动带来的后景观功能,发挥风景园林的综合作用等策略。构建健康促进的社区环境建设理论框架,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综合性,提升公共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陈伟   《中国园林》2022,38(6):91-96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构建高品质、多样化 的魅力国土空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游憩需求。景 观特征评估及景观空间格局构建是提升国土游憩空间供给品质 的重要基础。以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流域为例,基于游 憩导向,运用LCA-MSPA-MCR综合模型评估喀斯特景观资 源并构建景观游憩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漓江分为23个景观特 征类型、211个特征区域,共识别13个景观源地,5个一级景 观点、3个二级景观点、5个三级景观点,22条景观游廊道, 划分喀斯特山水景观区、城市风光景观区、山地森林探险区、 水库休闲与森林康养区四大游憩区域并提出空间管控与发展策 略。研究结果将为喀斯特景观资源保护和开发游憩的协调共 存、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英瑾 《中国园林》2012,28(1):102-104
我国风景名胜区中拥有大面积乡村地域,但乡村类文化景观未被列入被保护景源.在风景名胜区中保护乡村类文化景观,有助于保护乡村自然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区内自然资源和减少区内社区与管理机构的矛盾.风景名胜区中乡村类文化景观的发展目标和保护原则,并从土地权属与管理责任、社会系统调控、经济发展引导和乡村景观规划方面,探讨保护与管理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8.
乌恩  程静琦 《风景园林》2019,26(10):54-59
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环境解说已成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如今,环境解说也已经引起了中国内地风景园林学界、业界的关注,但从对环境解说重要性的认知到规划、设计实践能力来看,环境解说还仅是中国景观规划设计表达中的一种"新语言"。从环境解说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入手,结合实际案例阐述环境解说之于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环境解说系统能够使游客的景观理解更加深刻、丰富;对于保护地和国家公园、郊野公园等自然公园的规划设计,环境解说更是体现公园特色和个性的核心工作内容;按照传统风景观来看湿地等缺乏景观变化性、丰富性的自然空间,环境解说甚至可以成为公园游赏系统规划时的主要线索;环境解说具有辅助游客行为管理、提效资源环境保护的功能;优质的环境解说规划设计可以提升景观美感水平。  相似文献   

9.
顾凯 《中国园林》2019,35(7):124
清初寄畅园的改筑奠定了今日园林山水的格局,对当时园主人秦松龄"园成,向之所推为名胜者一切遂废"表述的理解,要进入17世纪明末清初江南园林山水营造转变的具体历史情境,尤其是结合"张氏之山"的认识,并通过改筑前后的对比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从"知夫画脉"的山池经营和"如入岩谷"的谷涧体验两方面认识清初寄畅园山水改筑的具体做法,从而深化对寄畅园的山水营造特色及园林史上"张氏之山"杰出成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尹航  张超  赵鸣 《中国园林》2021,37(8):133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为道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沿海的气候特征和特殊的海洋气象,使半岛山岳的自然环境充满"仙境"氛围,成为道家诸多道派修建宫观的佳地。半岛宫观园林的建造,倾向于"仙境"景象突出之地。在宏观视角下,将半岛"仙境"因子归纳为"山、海、云、雾、岛、海市"。通过田野调查与学科交叉研究发现,宫观园林选址与"仙境"各因子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海、山、雾、云、岛(海市)",且核心宫观与各因子相关性均较强。发掘了宏观视角下胶东半岛山岳宫观园林选址的潜在规律,并为道家宫观"仙境"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亦可为其他地区宫观园林的布局研究和山岳道家文化景观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荷兰的圩田景观将再次被重新定义——这一次不是 通过围垦使三角洲适合居住,也不是通过土地整理更有效地组 织农业。取而代之的是,这次转型是为了应对当今极端气候变 化、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为人类、动植物群形成更具弹性、 宜居和包容性的景观,讨论了圩田景观的代表鹿特河人工流域 的形成过程、现状、潜力、挑战和可能的未来。设计提案背后 的抽象的设计原则对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圩田景观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12.
景观节点主导下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婧  徐峰 《中国园林》2010,26(4):77-80
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重要绿地形式,景观节点成为其设计关键.以北京市8个带状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城市带状公园的3个重要景观特征:独特的线形空间、简洁的景观节点结构和结合紧密的内外空间.并对此类公园的规划和设计进行思考,进一步从4个方面探讨了景观节点主导下的城市带状公园景观设计方法--园林文化的景观化设计、园路的线形空间组织、景观节点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3.
伴随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以生态功能为主导 的魅力地区的战略价值也不断提升。国家层面,魅力景观区作 为整体品牌,能够融合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国家公园的自然 本底以及特色小镇的新经济产业,有利于在城市群以外的国土 空间寻求保护与开发格局的再平衡;城市层面,城市魅力圈凭 借良好生态环境与地域特色,与商务圈(创新圈)功能交叠并着 重引领新生产生活方式。在对魅力地区的价值再认识、发展路 径与制度保障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家魅力景观区和城市魅力 圈2类魅力地区的战略价值与规划引导,并以杭州为例展示城 市魅力圈的发展路径,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时期不同层级魅力 空间的营造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4.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由多个因素组成,实践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场地特点、空间功能、技术综合性、空间意境、经济特殊性等方面总结出园林实践活动的特征,从主体责任、全过程全要素、交叉联动、技术优化、精细化及动态管理等方面阐述了EPC管理的特点,并结合实例阐明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在风景园林实践活动中具有保护自然、技术优化、节省成本、目标易管控等作用。分析国家对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及要求,提出风景园林EPC实践活动需要行业标准、甲方管理、企业体制创新、专业人才及工人队伍建设等要求。最后,从项目全员为一体,全过程、全要素参与管理的思想出发,提出了风景园林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管理框架系统图,以期为风景园林行业发展及风景园林EPC总承包管理工作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国土面积虽小,却具备多样的地形条件和气候类型。经过长期磨合,日本各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地域的景观也各具特色。从日本全国范围来看,景观的类型十分丰富。21世纪之后,日本法律体系的调整强调了地域景观独特性的重要性,并将景观看作地域规划中的重要资源。为了适应这种景观价值观的变化,日本开始建立新的景观管理规划理论,并为景观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论,包括新的财务资源、执行组织等。根据这一趋势,风景园林师的职责和所需具备的素质能力也发生了改变。今后,风景园林设计师不仅需要能够创造新的景观(即景观设计),而且需要具备读取当地景观独特性(即风景解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工业遗产保存在近年世界遗产登录名单逐年增加的环境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近年来工业遗产提名登录有持续增加、序列地景及范围扩大的三大趋势,为了能说明清楚工业遗产的生产及社会价值常以序列方式分区或主题共同提报,因此以“文化景观”的概念应用于工业遗产保存的不只是提名登录的策略,更是实质推动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文章研究的对象为英国世界遗产康瓦耳及西得文矿业地景,目的在说明以“文化景观”的概念应用于工业遗产保存的思考及实践。主要方法为文献分析、实地田野访查及焦点人物访谈。经由案例研究结果展现文化景观的整体脉络性结构及地方文化的内涵,是协助工业遗产保存界定标准及保存现况与问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马薛骑  裘鸿菲 《中国园林》2022,38(10):86-91
景观意象作为游客主体和景观客体之间的映射,是提升景观吸引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武汉市的7个湖泊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Google Cloud Vision提供的在线机器学习算法,自定义景观标签,构建Auto ML模型对16883张网络景观照片进行图像挖掘与内容识别,归纳景观意象的具体维度,从景观类型、景观要素、空间尺度和意象元素4个层面分析公众对景观意象的感知特征,探讨不同样点的感知共性与感知特性以及影响偏好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湖泊公园中自然景观的感知高于人文景观,其中水体景观、林木景观、历史文化是湖泊公园的核心感知要素;大尺度空间广阔深远的自然景观和小尺度精细化设计的人文景观更受游客偏好;常绿树、湖泊、背景建筑群、草地和倒影是湖泊公园中感知最强的意象元素;以及体现公园特色的特异性景观更容易得到游客的高度感知。本研究丰富了景观意象的研究内容与分析方法,为以大数据图片实现景观偏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记住乡愁”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 征。集体记忆作为乡愁的内核,其重要内容为“村民共同经 历下有重大影响力的人、事、物”,唤起集体记忆是“记住乡 愁”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的快速发展,凭借场所保护留住 “乡愁”日益艰难。将景观小品视作触发集体记忆、“记住 乡愁”的媒介,以杭州市“桐庐-富阳”传统村落带的东梓关 村、环溪村、荻浦村为案例,通过记忆提取、记忆再现、记忆 唤起,探明景观小品的记忆题材及其信息源头和呈现方式,以 及村民对景观小品记忆题材的感知,从而判断景观小品对“乡 愁”的触发效果。研究发现,乡村景观小品往往强调“独特 性”而忽视了集体记忆题材;更多分布于老聚落,忽视了更需 要记住乡愁的新居民点;形式以标识牌居多,设计缺少对村民 日常生活的考虑。提出结合乡村事物的“弱设计”、注重非记 忆场所、重点布局停留空间的景观小品设计方法,并有侧重地 应用于受到不同程度城镇化影响的乡村中,以发挥景观小品 “记住乡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在实践与技术层面整合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中国独特性的风景遗产如何在新的保护地体系中得到妥善保护亟须加以研究。分析风景遗产在中国传统自然观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研究风景遗产保护制度的历史经验和现状问题。研究表明风景遗产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核心保护对象,应当将其纳入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加以保护。并提出几点建议:1)科学确立风景遗产评价体系;2)将具有国家代表性的风景遗产纳入国家公园;3)在不降低保护级别的前提下,采取适合风景遗产的管理方法;4)基于风景区制度进一步完善风景遗产管理制度等。为中国自然保护体系如何整合风景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英国国家公园与法国区域公园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区是人类与自然在长期合作下共同创造出来的具有突出美学、生态和文化价值的乡村地区.英国国家公园将公园内的乡村景观视为国家利益,投入必要的管理资金和管理资源,采取自然保护、适宜的农场管理方式、严格的建设控制等举措,通过强制或经济补偿的方法保护乡村的文化景观.法国区域公园则指出了一条通过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景观保护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