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米黄色素含量的定量测定不仅有助于小米产品质量评判的标准化,促进小米产品的精深加工,而且对于谷子品质育种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参考美国谷物化学师协会(AACC)14-50方法,研究了不同提取溶剂、提取方式、提取时间等因素对小米黄色素含量的影响,优化完善了小米黄色素含量的测定。测定谷子籽粒小米黄色素含量,以β-胡萝卜素制作标准曲线,利用水饱和正丁醇振荡提取3 h,10000 ×g 离心8 min取上清,在445 nm下定量测定小米黄色素含量;β-胡萝卜素吸光度和质量浓度在0~5.0 μg/mL范围内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0.9999。该方法测定小米黄色素,相对标准偏差<3%,加标回收率92.77%~103.18%,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精密度较高,适用于小米黄色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区谷子小米黄色素含量与外观品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小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是重要的营养保健食品,小米黄色素的主要成分为天然类胡萝卜素。为了解不同地区谷子小米黄色素含量的差异以及黄色素含量与外观品质的关系,为培育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谷子品种提供理论依据,2009年冬把来自不同地区的169份谷子品种(系),其中包括黄米材料154份,白米材料12份,绿米材料3份,种植在海南省三亚南滨农场,成熟收获后测定小米黄色素含量,鉴定小米外观品质。结果表明,小米黄色素含量变幅较大,黄小米黄色素含量5.40~19.55 mg.kg-1,绿小米黄色素含量10.14~16.44 mg.kg-1,白小米黄色素含量较低,变幅为1.10~2.49 mg.kg-1。小米黄色素含量地区之间差异较大,赤峰、大同、兰州、呼和浩特等地的谷子小米黄色素含量较低,低于10 mg.kg-1;汾阳、保定、安阳、石家庄等地的谷子小米黄色素含量较高,高于13 mg.kg-1。不同地区小米的外观品质差异较大,太原、长治、大同、延安等地的谷子小米外观品质较差,优质米所占比例较低;而衡水、沧州、保定、安阳、石家庄等地谷子小米外观品质较好,优质米所占比例较高。小米的黄色素含量与外观品质呈显著相关,黄色素含量是衡量小米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可作为品质育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焦宇知  翟玮玮 《食品科学》2011,32(22):124-127
对小麦苗中类胡萝卜素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用氧化镁交换层析柱分离和纯化β-胡萝卜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分离并测定β-胡萝卜素质量浓度和纯化过程含量。结果表明,小麦苗中类胡萝卜素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0(g/mL)、石油醚:丙酮为95:5(V/V)、超声功率300W、提取时间50min、室温条件下提取3次,最优条件下总类胡萝卜素含量12.85mg/g、β-胡萝卜素含量4.86mg/g;提取液在波长447nm处检测到有多处吸收峰,表明富硒小麦苗有色物质组成复杂;氧化镁交换层析柱纯化β-胡萝卜素得率达到93.37%;纯化液在保留时间17.138min处出峰,且保留时间16.726min仍有小峰出现,纯化所得β-胡萝卜素峰可能含有多种结构相似的物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建立一种测定番茄红素原料及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含量的通用方法。一般类型样品用含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二氯甲烷溶液(BHT溶液)直接溶解,微囊化样品先用含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N,N-二甲基甲酰胺超声提取后再用BHT溶液溶解稀释,后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在40 min内完成目标化合物的分离检测。在实验条件下,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分离度和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8μg/m L和0.09μg/m L。一般类型样品重复性实验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20%和3.01%;微囊化样品重复性实验番茄红素的RSD为2.37%,β-胡萝卜素未检出。两类样品番茄红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2.65%~107.49%之间,β-胡萝卜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4.73%~105.12%之间。该方法稳定、准确、适应性广,基本涵盖所有类型番茄红素原料及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植物源食品中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同时在线分析检测技术,并以胡萝卜冻干粉为样品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分别在0.8~20、0.4~8.2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45%、4.7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112%、83.5%~103%,加标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7%~5.83%、4.90%~7.42%,以上结果说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准确可行。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多种植物源食品的胡萝卜素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大多数样品中β-胡萝卜素含量高于α-胡萝卜素,只有南瓜中所含的α-胡萝卜素高于β-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小米黄色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小米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研究了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液中小米黄色素含量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得到提取工艺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小米黄色素提取含量有较显著影响,当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3.4:1,提取时间为2.7 h,乙醇体积分数为96%时提取液中小米黄色素含量达到理论极大值0.336 mg/100 g.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南瓜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方法,并对12份南瓜样品中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色谱柱:Eclipse XDB-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水(A)+丙酮(B);检测波长:450nm。结果:南瓜中β-胡萝卜素在35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重复性好(RSD=5.11%),精密度高(RSD=0.70%),稳定性好(RSD=2.73%),加标回收结果准确可靠(RSD=2.06%)。12份南瓜样品中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较大(8.9~94.4μg/g),印度南瓜16296-1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其次为中国南瓜9132、印度南瓜16291-2和16167-8,这3种南瓜中β-胡萝卜素含量较接近(均≥76μg/g),含量最低的为印度南瓜16185-6。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南瓜中β-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12份南瓜样品中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酸-热法破壁和丙酮为提取溶剂,在所优化的最佳组合条件下,从红酵母超高压突变株提取类胡萝卜素,平均提取率可达718.1μg/g干细胞。色素粗提物采用柱色谱分离纯化后,通过薄层色谱(TLC)、紫外光谱和HPLC进行分析,发现该酵母突变体的发酵产物至少含β-胡萝卜素、园酵母素和红酵母红素等3种色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超过50%的比例。该色素提取物的光热稳定性好于先前报道的同类色素;体外清除自由基实验也表明该类胡萝卜素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因此,利用该突变株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9.
以中宁鲜枸杞为原料,β-胡萝卜素提取液吸光度为衡量指标,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枸杞色素的工艺,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溶剂、温度、料液比、时间、功率和提取次数对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提取剂为正己烷,提取次数为1次。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超声波辅助提取枸杞色素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波功率为200 W,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50℃,料液比为1∶30(g/m L)。在最优工艺条件下,β-胡萝卜素得率为8.45%,色素粗提物得率为9.93%,色素粗提物纯度为85.00%。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粗壮脉纹孢菌孢子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且β-胡萝卜素占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达到20.08%。试验采用丙酮溶剂从粗壮脉纹孢菌孢子中提取β-胡萝卜素,优化了溶剂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3个单因素,并通过响应面法结合HPLC-DAD获得了β-胡萝卜素提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浸提温度54℃、浸提时间59.2 min、料液比1∶100(g/mL)。在此条件下粗壮脉纹孢菌孢子中β-胡萝卜素提取量最高可达561.082μg/g。按所得最佳工艺进行验证试验,实际粗壮脉纹孢菌孢子中β-胡萝卜素提取量结果为570.168±0.02μg/g,与理论值接近。  相似文献   

11.
杜氏盐藻β-胡萝卜素超高压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杜氏盐藻β-胡萝卜素超高压辅助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6种溶剂中,无水乙醇的提取效果最好。在超高压辅助提取条件下,各溶剂的β-胡萝卜素得率排序为无水乙醇石油醚95%乙醇三氯甲烷乙腈乙酸乙酯;建立了超高压辅助提取杜氏盐藻β-胡萝卜素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液固比483m L/g,超高压压力346 MPa,保压时间13.7 min,结果β-胡萝卜素得率的预测值为1.07%。在优化条件下,β-胡萝卜素得率测定值为1.02%,说明提取模型的适应性良好。与常规的回流提取方法相比,超高压技术显著提高了杜氏盐藻β-胡萝卜素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一种快速测定茶鲜叶中β-胡萝卜素的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茶鲜叶中β-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方法以丙酮为提取溶剂;色谱柱为SunFire~(TM)C_(18)(150 mm×4.6 mm,5μm);以三氯甲烷-乙腈溶液(9:1,V:V)为流动相,等梯度洗脱;波长45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β-胡萝卜素与其他物质得到了有效的分离,且β-胡萝卜素在9.5×10~(-3)~0.7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7),回收率97.32%~101.26%。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回收率较好,可作为茶鲜叶中β-胡萝卜素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转基因大肠杆菌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转基因大肠杆菌通过液体发酵后冷冻干燥,以丙酮/环己烷(1/1)组成的溶剂提取β-胡萝卜素,HPLC的流动相为乙腈与四氢呋喃梯度洗脱系统时,样品中的β-胡萝卜素得到很好的分离。当β-胡萝卜素的进样量在0.7~2.1μg范围时,其进样量与峰面积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7)。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能用来测定转基因大肠杆菌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5种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群雄  杜美霞  徐小强  刘煌 《食品科学》2012,33(14):238-24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国内常用的15种蔬菜中β-胡萝卜素含量。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经超声提取,用Kromasil C18(4.6mm×300mm,5μm)色谱柱,甲醇-四氢呋喃(THF)-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9:1:0.01,V/V)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4 4 8 n m。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出峰时间短(21 m in),检出限低(0.075μg/mL),在1~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加标回收率达97.84%(n=5)。该方法可避免β-胡萝卜素在预处理过程中被氧化,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多种新鲜蔬菜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使用丙酮提取番茄果实中的色素,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坚熟期番茄中的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流动相梯度A为乙腈和水(97:3,v/v),流动相梯度B为乙酸乙酯,流动相B在80min内由0上升到100%,流速为0.5mL/min,500nm检测波长下进行检测,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回收率依次为:90.87%~92.60%,90.22%~92.75%和91.08~93.48%。坚熟期番茄果实中检测到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含量分别为3.718、78.48和34.92mg/kg。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葡萄柚(Citrus paradise Macf.)中叶黄素(Lut)、玉米黄素(Zea)、β-隐黄素(β-Cryp)、α-胡萝卜素(α-C)和β-胡萝卜素(β-C)5种色素含量的影响。采用Waters YMCTM Carotenoid3μm色谱柱(4.6 mm×150 mm),流动相A相为乙腈,流动相B相为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DAD检测波长450 nm,柱温30℃。检测方法显示,4种多酚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1~2 000 mg/L;检测限在0.002~0.01 mg/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7.11%~101.02%之间,检测方法灵敏有效。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葡萄柚中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素、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5种葡萄柚色素的总含量以亚临界萃取最高,且亚临界萃取过程没有加热处理,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葡萄柚色素。从葡萄柚色素的含量及物质特性保留的角度考虑,选择葡萄柚的提取工艺以亚临界萃取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酶法提取马兰头中β-胡萝卜素的最优工艺条件,文章考察了果胶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提取时间和温度对β-胡萝卜素提取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四水平三因素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马兰头中β-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果胶酶用量1.0%,纤维素酶用量0.6%,时间2.0h,温度60℃。在此条件下提取的马兰头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为2.778mg/g。  相似文献   

18.
小米糠按谷子加工过程的工序不同可分为细糠和抛光粉两部分,两部分混合后的混合糠即小米糠全糠,因其中含有小米胚,因此也称小米胚。细糠和抛光粉中主要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粗脂肪11.56%和8.6%,粗蛋白10.63%和12.41%,粗纤维20.5%和2.25%;分别采用压榨法和溶剂浸出法提取细糠、抛光粉和混合糠中的油脂,检测结果显示,小米糠油的酸价为17.58~45.43 mgKOH/g,过氧化值为0.083~0.226g/100 g,其中抛光粉所制取小米糠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明显高于细糠及混合糠所制取小米糠油;小米糠油中含量最多的是亚油酸(67.13%~68.81%),其次为油酸(12.86%~14.71%)、棕榈酸(7.43%~8.21%)。小米糠油中8种VE组分齐全,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较高,VE总含量为789~1287 mg/kg;谷维素质量分数为0.40%~0.59%;甾醇质量分数为1.68%~2.08%,其中谷甾醇含量最高(779~932 mg/100 g),其次是谷甾烷醇;角鲨烯含量为102.45~126.22 mg/kg。小米糠油是营养丰富的食用植物油。此外,小米糠蛋白质中除赖氨酸外其余的必需氨基酸评分(AAS)均大于100,小米糠蛋白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了提取溶剂比值(氯仿与甲醇体积比)、液料比值、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波处理时间4个因素对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提取量的影响,通过建立超声波辅助提取β-胡萝卜素的多元回归模型,优化了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剂之比对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提取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甲醇体积分数和超声波功率,超声处理时间对提取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提取溶剂比值2.36、液料比值16.36 m L/g、超声波功率330.16 W、超声波处理20.24 min时,β-胡萝卜素提取量最大,为872.89 mg/100 g胡萝卜干粉重,与模型理论预测值相近。说明该模型回归性良好,试验的拟合程度高,可以用于β-胡萝卜素的预测。试验结果可为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作为食品色素生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0.
摘要:以精炼各工段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为原料,通过定量检测其中4种天然色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及叶绿素)的含量,考察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脂的色素组成及在精炼各工段的含量范围,研究精炼过程中各色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原油中色素总量大小排序为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3种植物油脂中色素组成也不相同。在中和工段,菜籽油中叶黄素、玉米油中叶绿素衰变较明显,其他色素衰变不明显;各色素在脱色工段衰变较为明显;脱臭工段叶绿素总去除率分别为大豆油85.7%~98.7%、菜籽油97.9%~99.9%、玉米油92.3%~98.9%,而脱臭油中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含量均低于检出限。食用植物油脂精炼过程色素的定量分析,可以为植物油脂适度精炼及精准加工提供可靠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