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对苯二甲酰基二异硫氰酸酯与苯二胺通过界面缩聚反应制备了含有硫脲基团的螯合树脂。通过静态吸附方法,考察了不同的pH值、时间、温度以及Cu^2+的初始浓度条件下树脂对Cu^2+的吸附性能,初步探讨了树脂对Cu^2+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Boyd液膜扩散方程,液膜扩散为吸附主要控制步骤;等温吸附可较好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2.
螯合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以谷氨酰胺-铜(II)配合物为供体酶法制备茶氨酸体系,研究了D401螯合树脂对Cu2+的吸附,探讨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通过红外光谱鉴定了树脂的配位结构. 结果表明,树脂吸附量随离子浓度和温度升高而增加,当pH为5.6时吸附量最大,达1.887 mmol/g. 不同温度下Langmuir方程均呈现很好的拟合度. 热力学平衡方程计算得DG<0, DH=21.5 kJ/mol, DS>0,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熵增加的过程. 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反应速率由颗粒扩散和液膜扩散共同控制. 该树脂在较宽的pH范围内对Cu2+具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可用于酶转化茶氨酸体系中Cu2+的去除.  相似文献   

3.
采用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修饰氯甲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合成了新型的Cyclen型聚苯乙烯(PS-Cy)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PS-Cy树脂的结构,测定了PS-Cy树脂的增重率及全交换容量,研究了PS-Cy树脂的吸附动力学及其等温吸附过程。结果表明:PS-Cy树脂的全交换容量达5.31 mmol/g,对Cu2+的最大吸附量达160.00 mg/g;液膜扩散为PS-Cy树脂吸附Cu2+的主要控制步骤;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3):389-393
通过对苯二甲酰基二异硫氰酸酯与二乙烯三胺的界面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种含有硫脲基团的螯合树脂。产品基于对苯二甲酰基二异硫氰酸酯收率为91.92%。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树脂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分散情况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该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树脂对Cu2+吸附在15 h后基本达到平衡,适宜的p H值在4.5左右,吸附量可达1.12 mmol/g。通过分析树脂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表明对苯二甲酰基硫脲树脂对Cu2+的吸附规则遵循Boyd液膜扩散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整个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苯二甲酰基二异硫氰酸酯与二乙烯三胺的界面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种含有硫脲基团的螯合树脂。产品基于对苯二甲酰基二异硫氰酸酯收率为91.92%。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树脂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分散情况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该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树脂对Cu2+吸附在15 h后基本达到平衡,适宜的p H值在4.5左右,吸附量可达1.12 mmol/g。通过分析树脂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表明对苯二甲酰基硫脲树脂对Cu2+的吸附规则遵循Boyd液膜扩散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整个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6.
大孔螯合树脂对Pb2+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b2+在D418树脂上的吸附行为,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红外光谱探讨了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条件范围内,Pb2+在D418树脂上的吸附是吸热过程,同时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液膜扩散为Pb2+在D418树脂上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吸附速率逐渐减小;313 K温度下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75 mg/g,在298 K下用3 mol/L的硝酸作为解吸剂,解吸率可达97%;最佳的解吸剂用量为5倍床层体积. 该树脂吸附操作简单,易再生,不产生二次污染,有望用于含铅废水的治理及铅的富集.  相似文献   

7.
孟启  吕科翰  夏丰敏  倪梦燚 《化工进展》2016,35(10):3258-3262
以聚苯乙烯树脂为起始原料,经氯乙酰化后与四乙烯五胺反应,合成了一种含四乙烯五胺功能基的多胺型聚苯乙烯树脂。考察了溶剂、物料比、时间和温度等反应条件对树脂合成的影响,研究了树脂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反应在THF溶剂中室温即可顺利进行,所得树脂全交换容量为7.45mmol/g。树脂对Cu2+的吸附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液膜扩散为吸附主要控制步骤,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为单分子层吸附,饱和吸附量为46.15 mg/mL。对于Cu2+、Ni2+混合溶液,该树脂可以选择性吸附其中Cu2+。  相似文献   

8.
辉钼矿中钼和铼分离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占芳  钟宏  姜涛  刘广义  王帅 《现代化工》2012,32(12):49-52
采用D201树脂对辉钼矿氯酸钠浸出体系所得反萃液中的钼、铼吸附分离性能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树脂对溶液中的铼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在吸附温度为30℃,pH=8的条件下吸附1 h,钼、铼吸附率分别为3.26%、93.18%,分离因子为197.68,能够满足钼、铼分离提纯的需要。吸附过程符合Boyd液膜扩散方程,树脂对钼、铼的吸附过程受液膜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9.
LSC-500螯合树脂脱除钙离子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LSC-500、D152、D401、D418、001×7、001×14.5型6种离子交换树脂对钙离子的吸附效果,得出LSC-500螯合树脂对钙离子的吸附量最高,故选用LSC-500螯合树脂对富钾液中的钙离子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5 ℃条件下,LSC-500树脂对钙离子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23.42 mg/g;实验得出的最佳吸附条件是反应时间为180 min、反应温度为65 ℃,在此条件下树脂对钙离子的脱除率达到92.86%。通过动力学实验,得出了树脂吸附钙离子的动力学曲线,并用液膜扩散模型和颗粒扩散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动力学实验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液膜扩散是LSC-500树脂吸附钙离子的主要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树脂投放量、吸附温度、pH值对高吸水树脂吸附重金属Cu2+离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对溶液中重金属Cu2+的吸附随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温度为80℃时吸附容量可达101.51mg/g;随着树脂投放量的增加,树脂对金属Cu2+的吸附容量呈下降趋势;高吸水树脂对溶液中Cu2+的去除率最大值出现在pH为5左右。  相似文献   

11.
用二氯乙烷为溶剂,氯球和对羟基苯甲酸在超声条件下发生Friedel-Crafts反应制得对羟基苯甲酸树脂(简记为PHBA树脂),对比研究PHBA树脂、XAD-4树脂对茶碱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PHBA树脂对茶碱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XAD-4树脂、H103树脂;PHBA树脂、XAD-4树脂对茶碱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  相似文献   

12.
杨梅单宁先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得氯代单宁,再与聚乙烯亚胺交联合成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通过FTIR、SEM、EDS和XPS对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螯合树脂对Cr(VI)的吸附性能。在单宁的分子结构侧链引入氨基,能有效改善单宁基螯合树脂对Cr(VI)的吸附性能,螯合树脂对Cr(VI)的吸附主要为还原吸附,铬主要以Cr(III)的形式吸附到树脂上;在温度为318 K、pH为2.0、Cr(VI)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对Cr(VI)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64.46 mg/g;当Cr(VI)初始质量浓度低于20 mg/L时,树脂对铬的吸附率达到95%以上;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对Cr(VI)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该树脂在含铬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应用固液联合致孔模式和自由基悬浮聚合技术,研制成功了双孔球形流通色谱介质。对该介质的结构、吸附性能和色谱行为进行研究并与小孔球形介质作比较。双孔流通色谱介质和小孔介质的静态吸附容量相近,分别为55.6和63.8mg/g。在12cm/min流速下双孔球形流通色谱柱介质和小孔球形柱介质对BSA的动态吸附容量分别为40和24mg/mL。随着流速的增加,小孔介质动态吸附容量显著下降,而双孔球形流通色谱介质的动态吸附容量的变化很小,证明其在高速色谱分离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The solution impregnation route is commonly exploited to prepare polymer-based composites. However, the adsorption of polymer components is complicated, which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reinforcement, solvent and polymer. In this study, the adsorption of phenolic resin onto silica substrate from different solvents was investigated by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DRIFT) spectroscopy,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Isotherms for phenolic resin adsorption from solvents onto silica substrate have been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phenolic resin content in different solvents. The viscosity and surface tension were measured for the solution systems b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 was considered to be operative in the resin–solvent–silica system. The adsorption of phenolic resin is dependent on its relative affinity for the solvent on one hand and for the silica surface on the other.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henolic resin forms hydrogen bonds with the solvent, which competes with the hydrogen-bonding adsorption mechanism for phenolic resin occurring on silica surface. This hydrogen bonding in solution along with the competitive adsorption of solvent onto silica surface suppresses the adsorption of phenolic resin and such suppression is unfavorable in a solution impregn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717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磺基水杨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静态及动态法研究了717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磺基水杨酸的吸附解吸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在pH 2.2~12时,该树脂对磺基水杨酸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过程为焓驱动的放热熵减过程,吸附动力学以颗粒内扩散为主. 通过实验测得303 K时树脂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508 mg/g. 在315 K下用10%NaCl+2%NaOH溶液可快速洗脱树脂上吸附的磺基水杨酸,洗脱率达99%. 该树脂吸附操作简便,易再生,可望用于磺基水杨酸废水的治理及富集回收.  相似文献   

16.
在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运行时,因吸收剂循环使用,吸收塔内浆液中的氯离子会随着脱硫系统的运行逐渐富集,对脱硫系统和周边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所以对脱硫废水的脱氯处理进行了研究。采用丙烯酸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比了静态及动态吸附条件下树脂对氯离子的吸附容量,研究了动态吸附条件下钙、镁离子质量浓度的变化以及树脂的再生性能,重点研究了在静态吸附条件下螯合剂和软水剂的添加对吸附过程中溶液pH以及氯、钙、镁离子质量浓度的影响,考察了静态吸附条件下树脂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在动态吸附条件下,由于絮状沉淀的影响,树脂的再生性能大大降低;在静态吸附条件下,树脂对氯离子的吸附容量比动态吸附条件少约30%,螯合剂和软水剂的添加有助于提高树脂的吸附容量,有助于降低废水pH(添加软水剂条件)和氯离子含量,有助于减少游离钙、镁离子产生的絮状沉淀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提高树脂的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17.
引 言苯酚广泛应用于石油、煤矿、塑料等工业领域 ,因而含酚废水的产生相当普遍[1] 苯酚是强毒性物质 ,排放未经处理的含酚废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国内外已将苯酚列为重点控制的污染物之一[2 ,3] 对含酚废水的治理技术有微生物降解、溶剂萃取、化学氧化、焚烧、吸附等 ,其中吸附法以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备受关注 ,尤其适合于低浓度含酚废水污染的控制[4 ] 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但有效的再生技术仍有待解决[5] 多孔固体高聚物吸附  材料由于具有较大比表面 ,与活性炭相比容易再生[6 ] ,…  相似文献   

18.
王京平  陈建  费正皓  王兴隆  孙玉凤  陶为华  徐融 《化学世界》2011,52(10):580-583,598
比较了超高交联吸附树脂ZH-01与大孔吸附树脂AmberliteXAD-4对苯甲酸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行为,并探讨了温度和起始浓度对平衡时间和吸附速率的影响.从静态平衡吸附行为及其热力学性质讨论吸附机理,动态吸附进一步验证聚苯乙烯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苯甲酸的吸附能力比AmberliteXAD-4强.结果表明:在288~3...  相似文献   

19.
以泥炭和水溶性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酚醛-腐植酸树脂吸附剂,研究了酚醛-腐植酸树脂吸附剂对Cd2 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讨论了溶液pH、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醛-腐植酸树脂对Cd2 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吸附实验数据大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