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超分子化学方法制备自愈合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利用氢键、π-π键、离子键等非共价键主-客体相互作用来制备自愈合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程洪见 《广州化工》2013,(19):159-161
针对超分子化学快速发展,结合有机化学教学的现状,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引入超分子化学概念及前沿知识,指导学生初步运用超分子化学知识解决有机化学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以达到增强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超分子化学的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3.
王勇 《化工科技》2020,28(4):77-80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由2个或2个以上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结合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是化学学科中一门新兴的热门交叉边缘学科。由于超分子物种的特殊结构和性能,故在工业、农业、国防及医药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详细介绍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在材料科学、分析分离科学和医药学中的应用,并对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金燕仙 《广东化工》2012,39(5):257+259-257,259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我们进行实验改革,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而近年来,我们结合材料化学专业特色及科研热点领域,设计了一个材料化学专业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该实验涉及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的相关学科综合知识,交叉融合多学科领域的实验技能和方法。经多届高师学生综合性实验检验,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分子化学工程学——一门新兴的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化学工程学是利用分子科学、分子工程的成就和研究方法、手段来探求化学工程中的规律,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工程技术类学科。它利用超高速电子计算机技术,从分子·原子尺度进行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合成及工艺设计。以更有效地指导工业生产和发展化学工程学。  相似文献   

6.
材料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萧小月  徐燕 《硅酸盐学报》1996,24(3):322-328
本文提纲携领地论述了材料科学的化学以及材料化学的形成和意义。特别指出了材料化学作为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在新材料的发现和合成,纳米材料制备和修饰工艺的发展以及表征方法的革新等领域所作出的独到贡献,阐明了材料化学在原子和分子水准上设计新材料的战略意义及其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25(6):F0003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于2001年7月组建,是一所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发展较快的学院。  相似文献   

8.
1.日本的化学和化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1839年,日本著名学者宇田川榕庵出版了《舍密开宗》(日本原来没有“化学”一词,化学在日本称之为“舍密”),它标志着日本近代化学的开始。《舍密开宗》(化学导论)主要是通过翻译和参考英国化学家W.Henry(1775—1836)的化学教科书写成的。随后,介绍欧洲近代化学的成果,读物和教科书是通过日本江户时代创立的《蕃书调所》(Institute for Research of Foreign Books),用荷兰语翻译,并大量地引入了日本的。1861年,日本学者川本幸民出版了《化学新书》时,第一次用“化学”一词取代了日本古代“舍密”一词。 1868年,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推动了日本“求知识于世界”的步伐。日本的有识之士和杰出青年开始走出国门,留学欧美,加速了日本近代科学的引进。1881年东京开成学校(现东京大学)正式聘任欧美留学回国的松井直吉、樱井锭二为该校化学科(系)教授,标志着日本有了自己的化学教授。而在此之前,日本只有来自国外的化学教师。东京大学(当时称帝国大学)成为近代日本化学家和化学教授育成的摇篮。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京都大学、东北大学、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和九州大学化学科(系)的教授多数来自于东京大学。  相似文献   

9.
《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25(5):F0003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于2001年7月组建,是一所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发展较快的学院。  相似文献   

10.
牛宝妮 《云南化工》2022,(3):138-140
高考化学试题在化学内容的基础上,交叉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比如语文、数学、物理、生物,高三化学老师认识并利用好它,可以提高学生高考化学成绩,并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提高基础化学课程学习趣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西刚  王春伟 《广州化工》2011,(24):162-163
大学基础化学是一门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化学基础较弱,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从化学实验、联系实际问题、多媒体技术、化学历史和典故及化学前沿问题等五个方面探讨提高学习大学基础化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大学基础化学的趣味性,使知识的传授富有趣味、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复杂的公式、抽象的概念以及复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分子传递和酶催化的基础.以分子识别为基础,设计和合成了有光谱响应的荧光化学敏感器和离子显色试剂,在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科学等与人类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领域中有着很强的应用背景.本论文系统总结了环糊精对有机分子的包结特征和包结作用对客体分子光物理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分子间的作用、学科间的交叉综合以及复杂体系的化学,是21世纪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当今,高分子材料渗入到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因此对高分子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而研究之基础在于知识基础,因此高分子化学的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高分子化学的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多且较复杂,学生们大多数难以理解,听起课来难免觉得枯燥乏味,知识点比较抽象、空洞,学生们难以理解。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对高分子的化学教学进行一些改革来使其变得更具吸引力而又有趣,改革的主要方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趣味,使学生能够从被动变为主动的去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绿色化学与化工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化学与化工被认为是有效解决全球环保问题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与工程。本文简要介绍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发展和优势,认为绿色化学研究的方向是开发替代原料、替代溶剂、替代催化剂和替代工艺;指出绿色化学研究要考虑化学转化体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化学转化体系的热力学基础和转化体系的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6.
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在我国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一门化学与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交叉所产生的新兴的化学学科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优化化学量测过程,并从化学量测数据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用的化学信息。它与基于量子化学的计算化学(Computational Chemistry)的不同之点只在于化学计量学是以化学量测量为其基点,实质上是化学量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学。  相似文献   

17.
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在我国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一门化学与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交叉所产生的新兴的化学学科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优化化学量测过程,并从化学量测数据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用的化学信息。它与基于量子化学的计算化学(Computational Chemistry)的不同之点只在于化学计量学是以化学量测量为其基点,实质上是化学量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学。  相似文献   

18.
钟霞  安平  黄剑  陈年根 《广东化工》2010,37(8):208-208,221
《药物化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文章以药物化学课堂教学为出发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讲述学科前沿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讲述药物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培养创造性思维、重视药物设计思路的讲述和巧妙设问,激疑促思等七个方面来探讨如何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及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张存 《广东化工》2012,39(11):208-209
《化学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主要的专业课,是该专业核心课程群中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针对该课程涵盖面广、知识点多、学科交叉、内容庞杂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思路,提高学习兴趣,领悟化学工艺学的精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面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化工生产中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十字交叉法也称图解法,应用于某些基于二元混合体系所产生的具有平均意义的计算问题,表现出实用性强,能准确、简单、迅速求解的特点,它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而很多中学生不清楚十字交叉法的原理,也不懂得将十字交叉法应用于化学计算。本文剖析十字交叉法的原理以及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的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