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瑞  刘定胜 《精细化工》2021,38(11):2227-2232
设计并制作了同轴毛细管阵列微反应器,以聚(9,9-二辛基芴-共-苯并噻二唑)(PFBT)为原料、四氢呋喃为溶剂、去离子水为反溶剂、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为稳定剂,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了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用动态光散射技术(DLS)对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同轴毛细管阵列微反应器中间层溶剂的存在改变了PFBT溶液与反溶剂的混合方式,克服了微流体注射纳米沉淀法中注射管口的产物沉淀堵塞问题.在PFBT质量浓度高达500 mg/L时,反应器仍可长时间持续运行.同时,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粒径可通过改变PFBT溶液质量浓度、溶剂和反溶剂的流量比等条件来精确调控.当PFBT溶液质量浓度为50 mg/L、去离子水与PFBT溶液流量比为750时,制备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尺寸可降至13 nm.该微反应器实现了聚合物纳米粒子的长时间连续可控制备.  相似文献   

2.
以抗癌药物羟基喜树碱作为模型药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药物负载体,采用溶剂-抗溶剂沉淀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喜树碱的载药纳米微球,考察不同溶剂-反溶剂体系对载药包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丙酮-水为溶剂体系制备的载药微球性能较好,形貌外观呈圆球形,球表面圆润光滑,粒度均一,分散效果良好,平均粒径为160 nm,载药微球包封率随着载药量的增加而减小,实测载药量为7.83%的PLGA载药微球,其载药包封率为87.68%,在28 d后溶出累计量约50%,可见以聚乳酸-羟基乙酸为载体制备的羟基喜树碱剂型,缓释作用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姜黄素载药纳米粒。方法:开环聚合法制备PCL-PEG-PCL三嵌段聚合物,微通道界面沉淀法制备姜黄素载药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子形貌特征,动态光散射(DLS)测定粒径及其分布,HPLC测定纳米粒子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同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结论:姜黄素纳米粒平均粒径200 nm左右,粒径分布较窄,平均包封率(92.76±0.58)%,载药量(10.76±1.17)%,TEM观察纳米粒呈规则球形,10 d体外累积释药量76%。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制作了新型同轴毛细管阵列微反应器,结合纳米沉淀法制备了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实验所用的聚合物为聚(9,9-二辛基芴-共-苯并噻二唑)(PFBT),溶剂为四氢呋喃(THF),反溶剂为去离子水,稳定剂为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SMA)。产物纳米粒子使用动态光散射技术(DL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同轴毛细管阵列微反应器中间层溶剂的存在,改变了聚合物溶液与反溶剂的混合方式,克服了微流体注射纳米沉淀法中注射管口的产物沉淀堵塞问题。在聚合物浓度高达500 mg/L时,反应器仍可长时间持续运行。同时,纳米颗粒的粒径可以通过改变聚合物溶液、溶剂和反溶剂的流量及聚合物溶液浓度等操作条件来精确调控。当 PFBT 溶液的浓度为50 mg/L,去离子水与聚合物溶液的流量比为750:1时,制备的纳米颗粒的尺寸可小至13 nm。该微反应器实现了聚合物纳米粒子的长时间连续可控制备。  相似文献   

5.
利用O-羧甲基壳聚糖(O-CMC)的表面多种官能团(如-NH_2,-OH,-COOH等)与胆酸(CA)进行化学修饰得到两亲性共聚物,再以反溶剂法将Fe_3O_4和阿霉素(DOX)包埋在两亲性共聚物疏水的核中,制备两亲性的磁性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子,并对磁性载药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径大小、磁性、药物控释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有较高的药物包埋效率(92.3%),与自由阿霉素相比,磁性复合物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pH响应性;同时,有较好的超顺磁性。这些说明制备的疏水修饰磁性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子具有双重响应性,有望作为药物输送载体对肿瘤进行实时跟踪、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液相可控沉淀技术制备纳微结构药物颗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海霞  王洁欣  乐园  陈建峰 《化工学报》2010,61(7):1720-1733
纳米药物作为纳米技术与医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全世界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药物纳米化工程及应用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总结了液相沉淀法制备纳微结构药物颗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述了近年来本课题组在药物构型的密度泛函计算以及液相沉淀法制备纳微结构药物颗粒方面的学术和产业化成果。针对不同药物体系的特性,提出了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反应沉淀法、反溶剂与反应耦合沉淀法以及分子自组装沉淀法等来制备纳微结构药物颗粒,阐述了超重力可控沉淀技术在制备纳微结构药物颗粒方面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有关载药纳米粒子的研究,总结了负载药物纳米粒子的一些制备方法,包括溶剂挥发法、纳米沉淀法、微乳液法等,同时也对纳米粒子的应用方向进行了阐释和说明,展示了负载药物的纳米粒子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8.
影响纳米CeO_2晶粒形貌的因素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e(NO3)3.6H2O为铈源,NH3.H2O为沉淀剂,用普通沉淀法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了粒径、形貌各异的纳米CeO2。研究结果表明,Ce(NO3)3最佳浓度为0.2 mol/L。XRD和IR结果证实了产物的物相结构。TEM分析表明:控制pH可以得到形貌不同的纳米CeO2粒子。用乙醇作溶剂得到了粒径约为15 nm、分布均匀的纳米CeO2颗粒。正加料(沉淀剂滴入盐溶液中)可以得到各种形貌的纳米CeO2;而反加料(盐溶液滴入沉淀剂中)仅能得到针状纳米CeO2颗粒。  相似文献   

9.
李诗浩  张麟 《精细化工》2020,37(9):1819-1824
针对姜黄素在水中溶解性差、稳定性差、难吸收、代谢快等缺点,以姜黄素、金纳米颗粒和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为原料,设计开发了红细胞膜仿生纳米载药系统(Au-Cur@RBC)。抗癌药物姜黄素通过疏水作用吸附到利于封装的小尺寸金纳米颗粒表面,然后通过物理挤压的方式将载药纳米粒子包封到红细胞膜囊泡内。结果表明,制备的金纳米粒子尺寸均一度高,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3.18 nm。金-姜黄素纳米颗粒中姜黄素的吸附率为86.85%,载药率为20.25%。金纳米颗粒的负载可显著提高姜黄素的稳定性,金-姜黄素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储存30 d后仍保留了52%的姜黄素。同时,暗场显微镜结果表明,红细胞膜涂覆增强了制备的Au-Cur@RBC对暗场显微镜入射光线的折射与衍射能力,从而呈现更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10.
外水相对胰岛素载药纳米颗粒胶体系统分散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不同外水相组成对胰岛素纳米颗粒胶体系统分散性的影响,为深入开展纳米载药颗粒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速高压联合均质机,经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载药颗粒,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径分析仪分析颗粒在胶体系统中的分散情况。结果高速均质和高速高压均质聚乙烯醇组粒径分布(d50)分别为(5·410±0·487)μm和(0·389±0·034)μm,高速均质和高速高压均质偏磷酸钠-柠檬酸盐缓冲液组粒径分布(d50)分别为(5·505±0·854)μm和(0·204±0·020)μm。联合均质结果缓冲液组粒径分布小于聚乙烯醇组,颗粒表面光滑平整;比表面积与之相反,聚乙烯醇组低于缓冲液组。结论偏磷酸钠-柠檬酸盐缓冲液作为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胰岛素纳米载药颗粒的外水相,能够获得更好的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