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建荣 《中国给水排水》2005,21(12):106-106
经过三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从2005年起杭州未来的城市新中心———钱江新城已初展雄姿。钱江新城的定位是杭州大都市新中心。以金融业为龙头,以商业、贸易、信息服务及旅游等高层次第三产业为支柱的城市中心核心区。根据这个定位,在4.02km2的核心区块拟建86幢高档商务写字楼、高星级宾馆。钱江新城重点建设两个中心森林公园、国际会议中心、文化中心、城市阳台、钱江路隧道、凤起东路等工程,庆春路过江隧道的方案也将完成。这些工程项目和现在已建成的杭州大剧院、正在建设的市民中心、杭州棋院等共同托起钱江边的中央商务区。到2007年,钱江…  相似文献   

2.
杭州中央商务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永林 《浙江建筑》2008,25(6):8-11
以杭州正在建设的城市新中心建设工程——钱江新城为例,介绍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函义及其对城市活力的重要影响。并通过对钱江新城规划管理经验的总结,探讨了国内中央商务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3.
以钱江新城为例研究城市CBD地区停车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宝华 《山西建筑》2007,33(11):22-24
以杭州钱江新城为例,结合国内外城市中心区的停车经验,研究探讨了城市CBD地区停车系统规划的方法,指出停车系统应该与CBD地区的土地使用、开发强度、公共交通等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金瓯  金澜 《建筑创作》2010,(9):116-129
<正>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主阳台及波浪文化城区是一组首尾相连的建筑群,后者为一个大型的全地下超长建筑,建筑面积达140 000m~2,主要功能为商业、休闲、地下停车并连接周围大型建筑;前者大部分体量架空于钱塘江之上,主要功能为展览、观光、休闲,室内总建筑面积2 300多m~2。二者皆是钱江新城核心区景观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寓意着"城市在扩,跨江发展"的崭新格局,在建筑、结构、景观的设计上都极具特色。本工程由德国欧博迈亚公司设计方案,我院承担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主城区城市照明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洛西  林怡  胡国剑  孙滢  杨赟 《城市规划》2005,29(10):89-92
1、规划背景 杭州市是浙江省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驰名中外的休闲旅游城市。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杭州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杭州市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改善旅游环境.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西湖西进”、“延安路改造”、“湖滨路隧道”、“钱江新城”等等。然而,与日渐完善的城市日间景观相比,由于缺乏整体的城市照明规划控制,且对“如何营造好的城市照明”缺乏足够认识,杭州市城市夜景观的发展却是不尽人意,缺乏整体性,也缺乏应有的城市特色。2003年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视觉与照明艺术研究中心受杭州市建设委员会的委托.对杭州市的主城区进行了城市照明规划。此次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李果  张斌  吴苗 《华中建筑》2012,(12):117-120
道路景观设计以协调和弹性为原则,结合新城近远期规划,以实现新城道路弹性景观和协调城市风貌为目标,并从人性化角度分析道路交通安全通行问题。吴家山新城主干道具有距离长、道路绿化控制线宽以及现有的水资源丰富的特点。结合这些道路特点,从道路分段设计、路侧绿带设计、分车绿带设计和水网体系整合的方面来解决潜在交通问题并突显道路景观特色,同时起到净化水体、节约能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峰 《浙江建筑》2010,27(8):1-3,20
以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规划建设为例,探讨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保留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并从城市文化的形成、遗传方式等方面,指出了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潘利  张蔚春 《山西建筑》2006,32(19):343-344
介绍了景观客观地存在于地表表现出的生产潜力、生态潜力、无价潜力三方面的潜力,并对城市绿网建设与城市景观的结合问题给出了对策,以做到绿化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对城市特色景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凤席 《山西建筑》2012,(16):233-234
从卢龙县城道路绿化美化的现状入手,总结了卢龙县城道路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道路绿化美化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道路绿地景观营造的几点建议,从而更好地营造具有城市特色的绿化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北京老城已进入存量更新时代,大批失去原有景观特征的“失落空间”亟待改善,与此同时,北京大力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工作,强调公众参与的老城更新模式悄然兴起。以西城区三庙社区花园的设计与营造为主要案例,解析其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角色与机制,多层次公众参与的社区花园设计方法,精细化更新承载社区活动的公共空间,多样化因地制宜的社区花园绿化形式,以及基于社区花园建设的社区凝聚力重塑,为未来历史城市里的社区花园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钱江新城地下综合体-波浪文化城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城市新中心钱江新城主轴线节点地下综合体———波浪文化城为例,对其功能结构、交通组织、空间景观设计及防火安全进行了阐述分析,明确了地下综合体在城市中心区立体化开发中的意义,同时通过总结地下综合体开发中应注意的因素,为国内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千岛湖城市滨水景观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并以梦菇塘滨水休闲景观带的设计为例,通过滨水景观带与整体山水格局的风貌的协调、景观系统特征营建、水位变化下的驳岸设计以及绿化系统的整合梳理四个方面的探讨分析,形成如何营造具有山水城市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张捷  熊馗 《规划师》2003,19(7):49-53
源于英国的新城建设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规划设计理念还是建设的内涵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传统模式相比,现代城市中心区的规划设计理念提倡公交优先、多功能混合、人性化的城市设计与完善的绿化景观环境。广州新城中心区规划设计在以广州大都市“副都心”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从规划容量、规划设计理念、规划布局、道路交通系统、绿地系统、特色塑造6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前言@@贯彻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城东".以现代化高标准新城发展为核心,以增强城东新城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建设与杭州城东门户相匹配的绿地系统格局和绿色空间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大规模建绿、增绿,开创杭州生活环境优越、生态效应优先的新城环境发展之路.规划适度超前,体现城东新城大气开放的门户形象,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5.
全峰梅  丘连峰  徐兵 《规划师》2007,23(12):60-63
北海老城的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形成了以商贸为主要特点且融汇中西特色的城市风貌.随着新城的发展,老城的商贸功能逐渐迁移,基础设施也逐渐萎缩,历史文脉日渐断裂.北海老城的保护与复兴应在体现美学意图的同时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以"在创新中怀旧、在利用中保护、在管理中复兴"为理念,运用空间句法、元素叠加的理论方法,为北海老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促使其转变经济结构、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景观内涵,并激活人们的历史记忆,使老城成为"魅力家园".  相似文献   

16.
应冬冬  王意珍 《浙江建筑》2009,26(11):11-14,17
通过介绍杭州市钱江新城两翼“城市阳台”设计的工程实践,特别是地下车库、地下通道的设计要点、技术要求等,来探索符合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对山地城市景观的总体空间形态、道路交通体系、建筑布局与设计、绿化种植与营造、特色设施体现等方面的探讨,分析山地城市景观风貌特征,从而对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大多数山地城市的景观建设进行思考。并且进一步提出山地城市景观的生态化建设目标和正确对待地形、地灾以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市民中心是杭州未来具有中央商务区功能的城市中心--钱江新城的核心建筑.钱江新城是杭州市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标志性工程,其核心区主轴线自西向东,由中央公园、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和科技图书馆等文化娱乐类建筑构成,并向钱塘江边延伸以高架城市阳台为结束.  相似文献   

19.
城市重要景观大道(包括快速路、入城口道路、城市干道等)是营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区域。以杭州萧山机场路景观提升为例,阐述了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如何通过生态林带的营造和景观设计手段提升景观大道质量,融合周边环境,使城市与自然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靖  尹豪 《风景园林》2017,24(5):28-35
面对快速的城镇化建设,本该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却在逐渐呈现一定的趋同性,城市的地域性景观特征正在渐渐消失。专类植物景观作为一种典型的植物景观类型,对地域性景观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域性特征营造与专类植物景观建设的必然联系为出发点,通过调查研究北京地区专类植物景观的应用状况,分析主题植物类型、主题植物应用频次、营造方式和建设规模,总结了北京地区专类植物景观应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北京地区专类植物资源研发的潜力以及生态型专类植物景观建设的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