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及胸部切口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药物和心理学综合疗法对老年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患者45例,胸部切口区T3~T8。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胸部切口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复方香丹注射液、口服消炎镇痛药及心理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VAS为(8.53±0.59)分,QS为(3.57±0.32)分,治疗后1~4周VAS评分和Q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显效率为86.67%,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以椎旁神经肋间神经阻滞为主,联合药物和心理学治疗对缓解开胸术后神经痛和改善睡眠质量,效果显著而安全。  相似文献   

2.
文传兵  杜宇  代月娥   《四川医学》2018,39(2):181-18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术加神经阻滞治疗胸背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RF组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射频热凝加神经阻滞组,NB组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即刻、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VAS评分、PSQI总分、焦虑、抑郁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1周、1个月,两组的VAS评分、PSQI总分、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RF组的VAS评分优于N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气胸、呼吸困难、血气胸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射频热凝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胸背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且中长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3.
宋伟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16-117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观察组VA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8.6%,观察组为9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背景 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常发生于老年人,其临床治疗手段多样,但周期长,效果不确定。为此研究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肋间神经切断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骨科行脊柱内镜下肋间神经切断术治疗的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患者6例,记录神经损伤以及局部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第1天及1、3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1例患者术后肋间神经分布区出现皮肤烧灼感,后自行消失;6例患者术后肋间神经痛均缓解。术后第1天平均VAS为1分;术后1个月及3个月VAS为0分。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随访期间肋间神经痛缓解且无复发。结论 脊柱内镜下肋间神经切断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治疗周期短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后方入路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我院疼痛门诊收治的胸背部带状疱疹68例。结果:治疗后VAS评分、疼痛缓解度、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有效率高(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甲蓝治疗顽固性肋间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顽固性肋间神经痛患者采用0.2%的亚甲蓝复合液行肋间神经阻滞,观察镇痛疗效。结果45例患者显效27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疼痛程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亚甲蓝肋间神经阻滞应用于顽固性肋间神经痛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物美价廉,能消除或长期缓解疼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美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与硬膜外术后持续镇痛方法对剖胸术后病人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接受剖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胸段硬膜外镇痛组和美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以VAS评分判断其术后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比较,美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优于胸段硬膜外镇痛组,且其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美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的效果明显优于胸段硬膜外镇痛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出局部浸润、经皮神经电刺激和椎旁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是抽取60例患有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将其分成观察、对比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局部浸润、椎旁阻滞及经皮神经电刺激的综合治疗方式,对比组患者接受局部浸润和椎旁阻滞的治疗方式。采用VA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来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一周到三周后的VAS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之前有明显的改善(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睡眠质量评分、VAS评分及治疗显效率要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形式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显著,且综合治疗法对患者的疼痛缓解及睡眠质量的改善要比神经阻滞治疗法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66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普瑞巴林)22例、B组(单纯椎旁神经阻滞)22例、C组(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22例.在治疗后1、3、6、9周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睡眠质量评分法(QS)综合评定治疗结果,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组按照给药方案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和促进睡眠质量的改善,但起效缓慢、药物用量大,不良反应多;B组起效快,但起始对疼痛和睡眠的改善还欠缺;C组治疗后的效果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和Q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并优于A和B组(P<0.05);3组都有少量的不良反应,其中C组的不良反应最少.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安全可靠,其疗效比单纯口服普林巴林或椎旁神经阻滞优越,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局部浸润、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皮损区用0.2%布比卡因、泼尼松龙、弥可保浸润,同时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照组采用局部浸润及椎旁阻滞。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SQ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3周两组VAS和SQS评分均明显下降(JD〈0.01),观察组治疗后VAS和SQS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显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显著疗效,但局部浸润、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均优于神经阻滞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和单纯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选择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组在神经阻滞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QS评分、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第1、2、3、4周VAS和Q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VAS和Q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区别。结论普瑞巴林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PHN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起效快,疼痛缓解率高,改善睡眠质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20)行单纯神经阻滞治疗, B组(n=20)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5、7、14、28天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 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后早期镇痛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3组,各20例。L 25组肋间神经应用0.25%的罗哌卡因阻滞,L 75组肋间神经应用0.75%的罗哌卡因阻滞,对照组肋间神经应用0.9%的生理盐水阻滞。对3组患者术后0 h,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术后0 h,6 h,12 h,24 h ,L 75的VAS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L 25组患者在0 h,6 h,12 h VAS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24 h ,L 25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并无显著差别;在术后12 h ,24 h ,L 75的VAS评分要显著优于L 25组(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均具有镇痛作用,但0.75%的肋间神经阻滞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卡普欣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卡普欣乳膏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 ,观察组用卡普欣乳膏配合神经阻滞治疗 ;对照组单用神经阻滞治疗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 1、2、4周两组的 VAS评分及两组的神经阻滞次数。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 1周 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明显意义 ( P>0 .0 5 ) ;治疗后 2、4周 VAS评分观察组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 ;神经阻滞次数 :观察组神经阻滞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卡普欣乳膏配合神经阻滞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 ,神经阻滞次数减少。  相似文献   

15.
刘洪波  高嵩 《安徽医学》2005,26(5):412-413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布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为对照组,术后以传统方法间断肌注镇痛药;B组为治疗组,开胸术后以0.375%布比卡因10mL在手术区行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评价在患者完全清醒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且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用布比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具有止痛确切、经济、简便等优点,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芳香止痛捺剂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VAS>7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芳香止痛捺剂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组)和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治疗组:将配制的止痛捺剂涂于痛点处,早晚各一次,5d为一个疗程,联合神经阻滞1次/3d.对照组:仅采用神经阻滞疗法1次/3d,治疗后观察止痛效果.结果: 对照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止痛效果(VAS),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芳香止痛捺剂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采用亚甲蓝复合液施行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在疱疹的神经支配区域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和肋间神经阻滞,阻滞药物为0.5%亚甲蓝复合液,内含布比卡因和VitB12。结果全组31例注药后VAS评分均降至1.5以下,镇痛持续72~80h,半年~1年疼痛无复发。结论应用亚甲蓝复合液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止痛效果确切且持久。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之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病人,以往临床多采用消炎镇痛药和理疗或者单纯肋间神经阻滞治疗,但效果多不理想。笔者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对1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生产,批号:4HB0500)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在CT导向下行椎旁神经阻滞术;对照组常规抗病毒治疗而不进行椎旁神经阻滞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 d、1周、2周及1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HN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阻滞、静脉自控镇痛及两者联合镇痛三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以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法 将胸外科105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阻滞组、静脉自控镇痛组及两者联合镇痛组各35例.比较观察3组患者术后在静止、活动、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辅助使用止痛药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者联合镇痛组在静息、活动、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及辅助使用止痛药次数均明显低于单纯肋间神经阻滞组及静脉自控镇痛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应用对开胸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