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建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活性的谱效关系分析方法,为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奠定基础.方法:在建立气滞胃痛颗粒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拉丁超立方法对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药材随机采样成不同比例组,测定各组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IL-6,NO的抑制率,将药效信息与各组HPLC指纹图谱化学信息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各色谱峰对抗炎活性的影响程度,再用BP神经网络进行拟合,建立谱效关系.结果:有25个色谱峰与抗炎活性密切相关,采用3层BP神经网络,以这25个色谱峰量化峰面积作为输入项,建立了气滞胃痛颗粒抗炎药效的神经网络模型.结论:该模型预测误差小于7%,能较好的拟合复方中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可以应用于复方中药谱效关系研究.通过谱效研究建立了评价气滞胃痛颗粒抗炎活性的新方法,是中药复方质量控制和寻找药效物质基础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灰色关联法及偏最小二乘法探讨中药路路通不同极性部位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影响的谱效关系,揭示中药路路通抗肝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路路通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以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作为体外模型进行抗肝肿瘤药效学评价;运用灰色关联度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法,将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峰面积与不同浓度体外药效抑制率进行关联,建立不同极性部位与体外抗肿瘤的谱效关系模型。结果 6个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中共标识20个指纹峰,其中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路路通药材与抗肝肿瘤相关系数大于0.8的色谱峰共15个,0.5 mg/mL与1 mg/mL给药浓度时筛选相似性100%;其中采用偏最小二乘分析法,路路通药材对抗肝肿瘤药效贡献较大色谱峰共13个,0.5 mg/mL与1 mg/mL给药浓度时筛选相似性100%。结论 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法筛选结果进行比对发现,二者共有11个色谱峰相同,相似性为84%;将不同数学方法引入中药活性部位谱效关系相关性评价中,能更加真实、客观地得到中药发挥药效的药效物质单体,该研究为开展基于谱效关系的中药药效物质筛选及预测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桃核承气汤的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其与抗炎药效的谱效关系.方法 采用HPLC建立15批桃核承气汤的指纹图谱,并进行药效试验,以TNF-α的抑制率和IL-10的促进率为抗炎作用的药效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谱效关系.结果 建立了桃核承气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2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9个色谱峰.药效试验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法分析栀子提取物抗炎作用谱效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采收期栀子药材指纹图谱,以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作为抗炎模型,对其进行药效学实验。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指纹图谱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与药效数据相关联,建立谱效关系模型。结果各共有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炎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为10号峰>2号峰>9号峰>4号峰>3号峰>26号峰>1号峰>31号峰>23号峰>28号峰>12号峰>29号峰>21号峰;对抗炎作用药效贡献大的前5个峰分别为10、2、9、4、3号峰,通过对成分进行全波长扫描,推测10、2、9、3号峰为环烯醚萜类成分,与对照品图谱比较后,确定9号峰对应的化学成分为京尼平-1-β-D-龙胆双糖苷,10号峰为栀子苷。结论栀子的抗炎药效作用是由多种成分、多个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为探索其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2)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指纹图谱及抗炎药效,并分析指纹图谱与抗炎药效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指纹图谱,得到11个共有峰;选择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进行抗炎药效学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11个共有峰与其抗炎药效的相关性。结果各厂家雷公藤多苷片指纹峰数目和大小差异较大且均有抗炎作用;构建了雷公藤多苷片"谱-效"模型,各共有峰与抗炎药效的关联度均大于0.5,其中9号峰和6号峰对药效的贡献较大(关联度均大于0.77),各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炎作用贡献的大小顺序为:96351=10482=117。结论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指纹图谱不同,抗炎药效亦不同,其是共有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群综合作用的结果,将两者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各峰与药效的关联度不等,对药效的贡献强弱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复方黄白胶囊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取多波长融合色谱指纹图谱.Agilent Zorbax SB-C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10 ~400 nm.通过复方黄白胶囊与药材阴性样品图谱比对,判别色谱峰的来源,采用窗口目标检测因子分析法确定色谱峰化学成分的归属.结果:10批复方黄白胶囊样品的融合指纹图谱与共有模式间的相似度>0.9.融合指纹图谱中识别出药材来源的共有峰共计25个,其中13个色谱峰化学成分的归属得到了确认.结论:建立的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可用于复方黄白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中指纹图谱共有峰与组方药材有效部位及药效的相关性,表征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药效物质基础。方法:用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偏差△t和紫外光谱夹角余弦特征相似度,考察共有峰与药材有效部位的相关性;将加味四妙丸中各有效部位及各组方药中的有效部位进行正交组合,测定指纹图谱及评价抗炎、镇痛及降尿酸作用,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将药理数据与指纹图谱各色谱峰相对面积相关联,研究谱效相关性。结果:该方有效部位群12个共有峰分别来源于组方药苍术皂苷、黄柏皂苷、黄柏生物碱、土茯苓皂苷部位,与抗炎、镇痛、降尿酸作用均有相关性。结论:研究有效部位群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成分特征及谱效关系,是表征复方整体成分-配伍-药效相关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中指纹图谱共有峰与组方药材有效部位及药效的相关性, 表征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用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偏差△t和紫外光谱夹角余弦特征相似度, 考察共有峰与药材有效部位的相关性; 将加味四妙丸中各有效部位及各组方药中的有效部位进行正交组合, 测定指纹图谱及评价抗炎、镇痛及降尿酸作用, 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将药理数据与指纹图谱各色谱峰相对面积相关联, 研究谱效相关性。结果: 该方有效部位群12个共有峰分别来源于组方药苍术皂苷、黄柏皂苷、黄柏生物碱、土茯苓皂苷部位, 与抗炎、镇痛、降尿酸作用均有相关性。结论: 研究有效部位群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成分特征及谱效关系, 是表征复方整体成分-配伍- 药效相关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气滞胃痛颗粒复方中挥发性指标成分柠檬烯进行含量测定,完善气滞胃痛颗粒复方中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无糖型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的最佳前处理工艺,并对此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与此同时定量检测10批气滞胃痛颗粒的柠檬烯含量,确定其含量限度。检测气滞胃痛颗粒红外光谱,并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与柠檬烯含量相关的谱峰。结果:实验所得的柠檬烯的最佳前处理方法为取无糖型气滞胃痛颗粒2.5 g,加甲醇50 m L,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40 k Hz)30 min,经方法学考察确定,柠檬烯线性范围为0.17~1.68μg(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7%,最终确定每袋无糖型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含量应不低于1.00 mg。灰色关联分析共得到3个与柠檬烯含量相关的谱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科学合理,可作为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的含量测定方法,该研究对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评价具有重大意义。结合灰色理论数据分析方法,构建了粗略检验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含量的红外光谱分析法,为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含量的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简便和直观的方法,为全面、综合评价中药成方制剂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提供了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0.
尹莲  钱俊 《中成药》2007,29(5):634-637
目的:研究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配伍药效物质基础特征,表征君药挥发油部位化学-配伍-药效的相关性。方法:评价不同工艺全方及不同组合有效部位抗炎、镇痛及降尿酸作用,并测定GC指纹图谱,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将药理数据与指纹图谱各共有峰相对面积相关联;比较挥发油部位、有效部位群及全方GC指纹图谱有效共有峰的变化特征。结果:挥发油指纹图谱25个共有峰中,除1、4、6、12号共有峰外,均与抗炎、镇痛、降尿酸活性相关;挥发油部位在与全方及有效部位群配伍组合后,有效共有峰减少,大多数共有峰峰面积比值减小,少数共有峰峰面积比值增大。结论:用指纹图谱谱效关系是表征复方整体成分-配伍-药效的相关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小花  梁瑾  梁建娣  党子龙  封士兰 《中草药》2012,43(12):2448-2452
目的 研究黄芪95%乙醇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抗胃溃疡药效的相关性,初步揭示黄芪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ig给予胃溃疡模型小鼠黄芪乙醇提取物,用灰色关联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将HPLC指纹图谱各共有峰的峰面积与抗胃溃疡药效数据相关联,研究谱效相关性,确定黄芪抗胃溃疡作用的物质基础.结果 黄芪95%乙醇回流提取物(总提取物)对无水乙醇所致小鼠胃溃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与黄芪的敛疮生肌之功效相一致.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根据关联度大小确定黄芪乙醇提取物中各成分对抗胃溃疡作用的贡献度,并应用偏最小二乘法拟合了药效和化合物峰面积的数理方程,筛选出贡献值较大的化合物.两种统计学方法综合分析表明,在HPLC-DAD指纹图谱中,成分P9和P12(毛蕊异黄酮)贡献较大;在HPLC-ELSD指纹图谱中,成分P8和P9作用较强.结论 黄芪95%乙醇提取物较其不同极性提取部位具有较强的抗胃溃疡作用,通过HPLC指纹图谱与药效相关性分析可知黄芪抗胃溃疡作用与其所含的多种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药活性成分较为复杂,加之配伍后的药理活性多样,使得阐明化学成分间的活性成分及其协同作用较为困难,即使单味中药的成分间配伍关系研究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谱效关系是一种新兴的方法,目前已逐渐应用于单味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组分配伍、炮制机制、药效预测及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中。它是一种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将多维多息的指纹图谱数据与药理指标进行关联和分析的研究方法,是药学与数学的交叉领域。该方法的研究依赖于数据分析技术。客观合理的选择数据分析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该文对近年来数据分析技术在中药谱效关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归类综述,其中包括,预测各成分与药效间关联度的分析方法:灰关联度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双变量相关分析法;阐明各成分对药效贡献率的分析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简化数据结构寻找主要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典型相关分析法。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数据分析技术的特点,研究思路及其适用研究对象等。最终针对各分析技术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为谱效关系中数据分析技术的选择提出了建议。推荐合理地联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来建立较为理想的谱效关系模型,进而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组方中促胃肠动力有效组分协同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16 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配伍组合促胃肠动力有效组分,应用传统半固体糊碳末推进法观察大鼠用药后的胃肠动力变化;测定胃肠组织中NO、cGMP 及Ca2+含量变化。结果:气滞胃痛颗粒中促胃肠动力有效组分以枳壳黄酮和香附黄酮作用显著(P<0.01),香附挥发油和柠檬烯作用明显(P<0.05),两两交互作用表明枳壳黄酮与柠檬烯合用对胃肠动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次分别为枳壳黄酮与香附挥发油、香附黄酮与挥发油、柠檬烯与香附挥发油合用;各有效组分均能使胃肠组织中NO、cGMP 含量降低,Ca2+含量升高。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气滞胃痛颗粒各组分与促胃肠动力活性的相关程度及相互间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胃肠组织中NO、cGMP 含量降低,Ca2+含量升高有关,为进一步研究促胃肠动力药效质量控制、配伍及谱效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龙飞  赵渤年  丁晓彦  孙启慧  吕婧  高燕 《中草药》2019,50(12):2899-2907
目的研究丹参水溶性成分促血管生成及心脏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丹参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以斑马鱼建立不同药效学模型,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促血管生成及心脏保护作用进行评价,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建立丹参水溶性成分促血管生成及心脏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在丹参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中,9种水溶性成分与各药效作用均呈正相关,且各共有峰与药效关联度趋势基本一致,其中5号峰(紫草酸)对各药效作用贡献最大。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阐明了丹参水溶性成分促血管生成及心脏保护作用的物质基础,可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硕  王志允  常华杰  侯文彬  周福军 《中草药》2023,54(8):2580-2587
目的 建立木香Aucklandia lappa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对特征峰进行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LC-MS)分析,考察木香抗氧化、抗辐射的谱效关系。方法 对12批不同产地的木香药材进行HPLC分析,建立指纹图谱。采用LC-MS技术对指纹图谱中的共有特征峰进行结构分析。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作用的药效指标,研究其抗氧化作用。采用MTT法检测辐射后的UC-MSC细胞活性,以细胞活力值为抗辐射作用的药效指标,研究其抗辐射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谱效关系,研究木香抗氧化与抗辐射的物质基础。结果 通过指纹图谱的建立,共标定了12个共有峰,其中12批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71。通过文献比对和LC-MS数据解析,确定了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东莨菪内酯、木香烃内脂和去氢木香内酯等12个特征峰成分。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结果发现,12批木香均有抗氧化能力,谱效分析结果显示,去氢木香内酯同分异构体和去氢木香内酯与抗氧化能力有密切关系。通过细胞活力值显示,12批木香部分批次具有抗辐射能力。根据谱效关系分析,发现木香抗辐射与诱导...  相似文献   

16.
常星  王露  程江雪  张小飞  郭东艳  方方  李瑾 《中草药》2023,54(8):2509-2515
目的 研究逍遥软胶囊中柴胡-白芍药对不同配伍比例HPLC指纹图谱与抗抑郁作用药效之间的相关性,明确柴胡与白芍配伍发挥疏肝解郁作用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小鼠模型,以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为指标评价柴胡-白芍药对疏肝解郁的作用,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进行谱-效关联分析,快速筛选出其药效贡献较大成分。结果 阳性药以及不同配伍比例柴胡-白芍药对均明显地缩短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中以柴胡-白芍(2∶1)的抗抑郁效果最为显著。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发现,柴胡-白芍药对14个共有峰中7个特征峰与其抗抑郁作用显著相关且贡献较大。结论 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推测柴胡配伍白芍发挥疏肝解郁的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为包括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柴胡皂苷a等在内的7个化合物,为其质量标志物的确定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指纹图谱技术是现代中药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谱效关系研究是指纹图谱研究的高级阶段,通过对指纹图谱和药效作用进行分析,揭示指纹图谱和药效作用的相关性,进而应用于中药研究.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具有多方面的应用,包括单味药和复方药效物质研究、组分配伍研究、炮制机制研究、药效作用预测研究以及工艺优化研究等.该文对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指出了目前谱效关系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且展望了谱效关系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提取物化学成分与其抗血栓作用的谱效关系,分析丹参提取物的抗血栓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法建立丹参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探讨不同产地丹参的成分差异;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测定不同产地丹参提取物的抗血栓活性;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进行谱-效相关研究,筛选出药效贡献较大成分。结果 通过聚类分析,60批丹参样品聚为2类;OPLS-DA筛选出2组间的15个差异共有峰;PLSR分析提示在标定的39个共有峰中,与丹参抗血栓活性最相关的化合物可能为峰1(二糖)、峰31(新隐丹参酮)、峰26(丹参醛)、峰34(隐丹参酮)、峰39(二氢隐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物质组分对癫痫小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三磷酸腺苷(ATP)酶水平影响的谱效关系,揭示芍药甘草汤抗癫痫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利用HPLC建立15批芍药甘草汤煎液的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A)-0. 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19%A;15~45 min,19%~50%A;45~46 min,50%~90%A;46~48 min,90%A),流速1. 0 mL·min-1,检测波长237 nm。采用青霉素诱导小鼠癫痫模型,考察15批芍药甘草汤煎液对癫痫模型小鼠脑组织中MDA,SOD和ATP酶水平的影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将15批芍药甘草汤煎液指纹图谱特征峰峰面积与药效学指标MDA,SOD和ATP酶活性进行关联分析,建立不同物质组分与药效学指标之间的谱效关系数学模型。结果:芍药甘草汤煎液能够提高癫痫小鼠脑组织中ATP酶和SOD的含量,降低MDA含量,且大部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P0. 01)。在15批芍药甘草汤煎液的指纹图谱中标定出了28个共有峰,其中15个特征峰。灰色关联分析法发现对MDA,SOD和ATP酶活性影响有贡献的特征峰包括2号峰(芍药内酯苷),3号峰(芍药苷),5号峰(甘草苷)等,具体排序为3号峰6号峰12号峰8号峰2号峰5号峰9号峰4号峰10号峰7号峰13号峰11号峰15号峰1号峰14号峰。结论:芍药甘草汤是通过多组分协同作用来影响癫痫小鼠脑组织中SOD,MDA和ATP酶活性的。将灰色关联分析法引入中药复方组分与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相关性评价中,能客观反映中药多组分协同发挥药效作用的本质,是筛选和预测中药药效物质组分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仁爽  赵敏婧 《中草药》2023,54(15):5003-5010
目的 建立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指纹图谱,研究老鹳草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初步明确老鹳草抗肿瘤主要活性成分。方法 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建立老鹳草抗肿瘤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MTT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模型,对老鹳草样品的醋酸乙酯部位进行抗肿瘤活性测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将量化共有峰面积与MTT法测得老鹳草抗肿瘤活性结果相结合,构建老鹳草抗肿瘤谱效关系。结果 通过指纹图谱的建立,共标定了16个共有峰,确定1号峰为没食子酸、7号峰为柯里拉京、8号峰为老鹳草素、12号峰为鞣花酸。其中29批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732,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一步分析样品间差异,将距离较远的30号样品排除。HPLC指纹图谱中的16个共有峰中,有8个峰对MCF-7细胞有作用,得到MCF-7的谱效方程,经6批药材验证,谱效方程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偏差率不超过10%。结论 该谱-效方程可用于预测老鹳草的抗乳腺癌作用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