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所谓"本"者,一者本于阴阳,二者本于质也,也即疾病之根本.  相似文献   

2.
"治病求本"是中医学重要思想和治疗原则,周安方教授以为,求"本"实为对辨证、辨病的综合认识,临证辨治、辨证为先、辨病合参,综虑其"本".对"本"的涵义,《黄帝内经》指出"治病求本"之"本"乃阴阳;周安方教授提出,治病求本除求阴阳外,还应包涵求病因、求病机、求精气和求胃气.  相似文献   

3.
治病求本,几乎尽人皆知。但这个“本”是什么?认识颇不一致。“治病必求于本”这句话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在其他篇章里,也有类似记载,如《生气通天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四气调神大论》说:  相似文献   

4.
<正>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及其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这一概念起源于《易经》的易卦。至春秋时期,医家开始将阴阳概念用于医道,阐述以《内经》最为详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的论述明确了阴阳论在中医领域其哲学思维模式的属性,一直沿用至今。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故《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就大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外属阳,内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的治法非常丰富,其中方剂是药物治疗的具体运用.早在<内经>就已提出了一整套治疗理论,指出"治病必求其本".具体治法有正治法,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反治法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等,<内经>可称之为治病的法书,治则与治法至今仍是临床实践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阿狄森氏病其临床表现是以"面色黧黑"(包括全身皮肤与粘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症.中医属<金匮要略>中所载之"面色黧黑证".对该病的治法,张老中医注重"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强调"治病必求其本"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世人论仲景治疗神志病多从阴阳入手,固然,仲景辨病本着<黄帝内经>的精神,"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经中也有关于阴阳不和而神志改变的论述,但是阴阳之说范围太广,所指甚多,若不加分辨地一概用阴阳诠释难免有泛泛之嫌,更何况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勤求古训,思求经旨,他以阴阳为纲分六经辨证,将八纲辨证贯穿其中,最后和脏腑经络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临床应用之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8):101-102
辨证论治和治病求本是中医之精髓所在,然而一旦临证,有的医者很易被假象所迷惑,造成误诊误治.笔者以四则病案来论述,说明"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之重要和临床应用之妙.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学治病求本的观点入手 《素问&#183;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又如《景岳全书》说:“万物皆有本,而治病之法,尤惟求为首务……邪有余者,本于实也;正不足者,本于虚也。但察其因何而起,其病之因便是病本。”临床中迅速抓住疾病的根本就是关键,重点在于不能肩痛治肩,应该从疾病的根源出发,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注重辨证论治。在辨证论治中,又强调治病求本,即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进行辨证论治。治病求本,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名言"治病必求于本"。告诫医者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要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以针对疾病本源而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法。治病求本成为几千年来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一直遵循的基本准则。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标"与"本"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从正邪两方面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  相似文献   

11.
"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乃至整个辩证法的简称或通俗的说法,自从张景岳在<类经·阴阳类>中说"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相似文献   

12.
合方是方剂化裁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内经>中所述的"重方"相似.连建伟教授精研<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四十余载,常常依据辨证,本着"谨守病机,治病求本"的原则,使用经方与经方或经方与时方复合化裁的方法,形成简便的合方,用于治疗病机复杂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梅核气、脘胀等顽疾,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笔者研读后,不揣浅陋,冒昧就"变化"二字发表个人见解,敬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4.
治病求本有求阴阳、求正气、求病因、求六变四说,均不能反映临床实际。宜从病本质求本、从证本质求本、从病辨证求本。  相似文献   

15.
浩瀚之中医学,处处蕴藏着哲学智慧.如<读医随笔>之卷首便写到:"大抵治病必先求邪气之来路,而后能开邪气之去路."其中,"使邪有出路"之论治思维,充分体现了和谐中庸之道.笔者在临床跟随张国骏教授学习,见他用此法治愈患者颇多,现略举一例,或可窥中医治法之精妙.  相似文献   

16.
酒与中医药密不可分,自古有"医源于酒"之说.<素问·汤液醪醴论>云:"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说文解字>在解释"醫"字时,明确指出,"治病工也.殴,恶姿也;医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这是王育的说法;还提到另一种说法,"一日,殴,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医酒".  相似文献   

17.
<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是几千年来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准则和依据。探索在复杂的疾病中寻求其根本的病因,才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将古代哲学思想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具体体现,为中医药学健康正确的发展并久盛不衰起到了重要作用。原文:《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相似文献   

18.
当今<伤寒论>诸多释义版本对第7条"阴阳"内涵各持己见,令读者无所适从.在学习<宋本伤寒论>原文基础上,结合后世注家相关认识,认为"阴阳"当作不同体质病人在外感病初期邪正初始交争部位解.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治疗青春期功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春期功血以无排卵型多见,相当于中医的崩漏.崩漏病名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诸病源候论·漏下候>认为,崩中之病是因"冲任之气虚损,不能制其经脉,故血非时而下"所致.李东垣阐发<内经>"土者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重要作用.在<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沉浮之间论>中曰:"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  相似文献   

20.
由儒入医的陈嘉谟在<本草蒙筌·序>中,念念不忘儒学之道,把<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与<六经>、<尔雅>相比拟,实质上既阐明了医学与儒学在学术上的通约性,也阐明了集撰本草以"发<素>、<难>治病之玄机"的重要性,并针对时弊提出了"医贵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先生以八十高龄撰成<本草蒙筌>,的确"嘉惠后学之心盛矣",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