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ASO降凝剂是以丙烯酸酯、苯乙烯和α-烯烃(摩尔比为3:1:2)为原料,以甲苯为溶剂,以偶氮二异丁腈(用量:4.5g/mol共聚单体)为引发剂,恒温85℃聚合6h,得到三元共聚物。该降凝剂对大庆炼油厂=10~#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17℃,冷滤点降低可达10℃;对东营炼油厂0~#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15℃,冷滤点降低可达8℃;对东明0~#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13℃,冷滤点降低可达6℃;对濮阳5~#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10℃,冷滤点降低可达5℃。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稠油降凝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丙烯酸高碳醇酯和马来酸高碳醇酯,并对聚丙烯酸高碳醇酯和聚马来酸高碳醇酯合成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的单体及其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对泌安4001、安4003、安4004、325、泌304等稠油的降凝作用.结果表明:用量为500mg/L时聚丙烯酸十二酯、聚马来酸十六酯等对油样安4003、泌304的降凝作用较好,最大降凝幅度可达20℃;用量为250mg/L时聚丙烯酸十二酯对安4003降凝幅度为17℃,聚马来酸十六酯对泌304降凝幅度为16℃.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降凝剂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作为柴油降凝剂.以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n(丙烯酸酯):n(苯乙烯):n(马来酸酐)=9:1:1、引发剂质量分数0.8%、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8 h为最佳条件,降凝剂收率为64.15%,降凝剂质量分数为0.1%时,研究的3种柴油组分油的凝点分别降低了10,5,7℃,具有良好的降凝效果.  相似文献   

4.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合成了丙烯酸高碳醇酯,然后,用其与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醋酸乙烯酯进行了4组分共聚形成原油降凝剂,并进行了聚合条件的研究:当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9:1:1:1,用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异丁晴)作引发剂,在60℃反应7h左右,聚合物降凝效果最好。该降凝剂应用在大港油田的原油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2%时,使原油的凝固点下降了17℃。  相似文献   

5.
AA—MAA—AMPS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分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磺酸(AMPS)为单体,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聚合反应,合成了AA-MAA-AMPS三元共聚物.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配比n(AMPS):n(AA):n(MAA)=2:10:7(摩尔比),引发剂用量1.0%(占单体总质量),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h,合成的三元共聚物对CaCO3,Ca3(PO4)2有较好的阻垢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酸钠分散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水为溶剂、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NaHSO3为链转移剂,合成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结果表明:反应温度70℃、单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20%~30%、NaHSO3与K2S2O8质量之比为10:1~14:1、反应时间5h,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4000的聚丙烯酸钠.对合成的聚丙烯酸钠在陶瓷铁粉上进行应用试验,当聚丙烯酸钠加入量为0.3%~0.5%时,所得浆料粘度较小,有良好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次磷酸二氢钠(NaH2PO2)为原料,以过硫酸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低磷含量的膦羧酸共调聚物.通过正交实验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配比n(MA):n(AA)=2:1(摩尔比),n(MA AA):n(NaH2PO2)=15:1(摩尔比),催化剂为单体总质量的1.5%,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3.5h.所合成的共调聚物对Ca3(PO4)2垢有较好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8.
首先合成了一定分子量的聚丙烯酸,然后再分别连续投加山梨醇和硬脂酸,通过两步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高碳醇酯衍生物油溶性稠油降黏剂———PAEH.研究了合成条件对产物降黏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丙烯酸、多元醇、硬脂酸的物质量比为1∶0.6∶0.6,合成温度110~115℃,合成时间5~7h.讨论了该降黏剂加量和温度对其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浓度为0.8g/L,温度在42.5~50.0℃时,具有最佳降黏效果.PAEH稠油降黏剂生产工艺简单,产率高,对高稠原油降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正丁醛1,2-丙二醇缩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aHSO4为催化剂,对以正丁醛(Ⅱ)和1,2-丙二醇(Ⅲ)为原料合成正丁醛1,2-丙二醇缩醛(Ⅰ)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探讨了醛醇摩尔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NaHSO4是合成正丁醛1,2-丙二醇缩醛的良好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为:n(醛):n(醇)=1:3,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5%,带水剂环已烷为15mL,反应时间1.25h.上述条件下,正丁醛1,2-丙二醇缩醛的收率可达71.6%。  相似文献   

10.
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优酯化条件.用合成的丙烯酸十八酯与顺丁烯二酸酐共聚,得到二元共聚物型原油降凝剂。实验表明,在中原油田生产的高含蜡原油中加入0.1%的该共聚物可使其凝固点下降13℃;当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BPO的用量为0.9%,在85℃反应10h时,合成的二元共聚物的降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高效柴油降凝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柴油降凝剂进行了研究,降凝剂为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及正十八胺三元共聚物。该三元共聚物的合成首先是用顺丁烯二酸酐及正十八胺以酸做催化剂进行了酰胺化反应,由生成的酰胺化合物与苯乙烯在过氧化苯甲酰作用下聚合而得。根据国家标准,采用O^#柴油对三元共聚物降凝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柴油有较好的降凝效果。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酸高碳醇酯降凝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给定正构烷烃碳链长度集中在碳数14的柴油而言,聚丙烯酸十四酯由于其烷基侧链长度与柴油中正构烷烃碳链长度匹配而表现出良好的降凝性能.聚合反应条件不同会直接影响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从而使高分子表现出不同的降凝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对制备聚丙烯酸十四脂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合成的聚丙烯酸十四酯对给定柴油的冷滤点最大降低值为6℃,凝点最大降低值为18℃.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降凝剂的降凝行为与其对蜡晶结晶的分割有关.降凝剂较少时,高分子具有分割蜡晶晶核的作用;降凝剂适量时,高分子产生晶核使蜡晶结晶细化且分散.后者晶型的结构特点对应着良好的降凝性能.  相似文献   

13.
Diesel engines have high thermal efficiency, highdurability and low maintenance costs and are used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However, its poisonous NOx and par-ticulate emissions are harmful to human beings and envi-ronments. How to simultaneously reduce …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分散聚合法,以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衣康酸/次亚磷酸钠为链转移剂,聚丙烯酸钠为稳定剂,在硫酸铵/氯化钠水溶液中,制备了低黏度高稳定性的非离子聚丙烯酰胺水分散体系.考察了氯化钠、衣康酸、次亚磷酸钠对水分散体黏度、相对分子质量、颗粒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在30℃,300r/min,当引发剂、稳定剂、硫酸铵、氯化钠、次亚磷酸钠、衣康酸与单体质量比为:1.17×10~(-4)∶(3.25×10~(-2)~3.41×10~(-2))∶1.12∶(7.50×10~(-2)~7.75×10~(-2))∶(1.25×10~(-4)~1.42×10~(-4))∶(9.2×10~(-3)~1.17×10~(-2))∶1条件下,可以制备低黏度、高稳定性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水分散体.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元素的Allen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形成离域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建立了一种分子拓扑指数(5X).它与33种取代苯甲酸酸性Pka的线性方程为:Pka=6.9503-0.31485X.结果表明,5X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他取代苯甲酸性Pka值.  相似文献   

16.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s (NSDs, 10--487 nm) and composition of nanoparticle emitted from an engine fueled with ordinary diesel (OD) and low sulfur diesel (LSD) fuel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D, the LSD was found to slightly decrease the mass concentration,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the total particles (10--487 nm), and the reduction of number increased with the speed and load of engine. The NSD for the two fuels showed a similar bimodal structure under all test engine conditions. Under the same engine conditions, the nucleation mode for LSD fu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diesel. However, the accumulation mode for the two fuels showed little difference. The elements composition of exhaust particles included C, O, Cl, S, Si, Ca, Na, AI and K. The S element was not detected in LSD fuel case. The main component of soluble organic fraction (SOF) of exhaust particles for the two fuels included saturated alkane (C15-C26), ester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However, PAHs were not found in LSD fuel case.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F-T柴油及其与正丁醇混合燃料对柴油机非常规排放特性的影响,以0#柴油、F-T柴油及F-T柴油正丁醇混合油为燃料,在增压中冷四缸柴油机上进行了外特性试验,并利用FTIR多组分气体测试仪检测柴油机的甲醛、1,3-丁二烯、二氧化碳(CO2)、一氧化二氮(N2O)和甲醇等非常规排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F-T柴油及其混合燃料可以降低甲醛、1,3-丁二烯、CO2和N2O四种非常规排放,甲醇排放略有升高未超过3.11ppm,随着正丁醇掺混比例的增加甲醛、1,3-丁二烯、CO2、N2O降低的幅度增大,甲醇排放降低。F-T柴油及其混合燃料可以降低柴油机的非常规排放,是煤基和生物质燃料组成的新型替代燃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燃用F-T(Fischer-Tropsch)柴油和0号柴油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发动机燃用F-T柴油和0号柴油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与燃用0号柴油相比,燃用含50%F-T柴油、75%F-T柴油的混合燃料及纯F-T柴油时的有效热效率、经济性和排放特性都有显著改善,其中有效热效率分别提高4.92%、5.22%和6.38%;燃油消耗率分别降低2.15%、2.61%和2.87%;NOx排放量平均分别降低78.2%、85.6%和90.1%;CO排放量分别平均降低91%、93.7%和96.5%;CO2排放量分别平均降低77.6%、82.3%和87.5%;纯F-T柴油的排气温度比燃用0号柴油平均降低3.5%.试验结果表明,F-T柴油是柴油机良好的清洁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19.
以没食子酸和萘四酸酐为基本原料,通过三步反应,简单高效地合成了两个新的两亲性萘双酰亚胺类化合物(NDI-1和NDI-2).通过IR、~1H NMR、~(13)C NMR、HRMS对目标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详细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凝胶性能.结果表明:NDI-2是一种多功能凝胶因子,不仅可以在非极性溶剂(苯、甲苯、二甲苯)中,还可以在强极性溶剂(DMSO)以及含水溶剂(30%H_2O-THF)中以较低的临界成胶浓度(CGS,3.3~9.5 g/L)形成稳定凝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体积分数为90%的柴油中分别掺混10%生物柴油、10%DMC,连同柴油组成B10、D10和柴油3种燃料.考察了低比例含氧燃料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标定工况下,2种舍氧燃料对柴油机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压升率峰值影响不大,而DMC的加入使DIO的放热峰值明显升高;和柴油相比,BIO的滞燃期缩短约1℃A.而D10的滞燃期较原机状态延长约2℃A。可见DMC造成的着火延迟效应要比同比例生物柴油造成的着火提前效应更为明显:B10的燃油消耗率与柴油基本相当。而DIO的燃油消耗率明显上升;发动机燃用B10时。除NOz在全负荷时升高7.9%外,CO、HC和烟度排放相对有所降低,而混合燃料中DMC的引入虽不利于HC和CO的氧化.但可消除柴油机燃用石化柴油时NOx和烟度排放此消彼长的关系,D10的NOx和烟度排放平均要比柴油分别降低约13.1%和17.7%.综合来看.在柴油中添加低比例生物柴油或DMC可在几乎不影响柴油机性能的基础上部分实现对柴油的完美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