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济南市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550名监狱男性服刑犯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EPQ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掩饰性分量表评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研究组SCL-90总分及所有因子分与EPQ分量表精神质(P)维度、神经质(N)维度呈正相关(P<0.01);SCL-90总分及除敌对及偏执因子外所有因子分与内外向(E)维度呈负相关(P<0.05);SCL-90总分及除躯体化因子外所有因子分与掩饰性(L)维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婚姻状况、犯罪类型和EPQ的神经质(N)、内外向(E)、精神质(P)进入SCL-90阳性症状的回归方程.结论 服刑人员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人格特征上存在高精神质、高神经质、高外倾性和低掩饰性的特点,其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男性青少年罪犯的人格基本特征。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犯罪行为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某未成年犯管教所300名男性青少年犯进行集体测评。结果青少年犯具有典型精神质(P)人格特征的占40.3%,典型神经质(N)的占25.3%,高于一般人群的12.5%;典型外向(E)的占12.0%,掩饰性(L)高分(〉61.5)占8.0%,低于一般人群的12.5%。与全国同龄人群平均水平相比,男性青少年犯的精神质(P)、神经质(N)得分较高,而外向性(E)、掩饰性(L)得分较低,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犯罪类型青少年人格特征无显著性差异;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城乡无显著性差异。外向性(E)不同的青少年犯,P分、N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男性青少年罪犯的人格多偏离正常;不同犯罪类型、不同地域来源的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无明显差异;青少年犯群体中人格类型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酒依赖患者人格特征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酒依赖病人的人格特征。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67例酒依赖病人进行EPQ(艾森克人格量表)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酒依赖病人具有明显的人格特征,E、N、P维度量表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 主要为以N量表高分的个性外倾和E量表高分的情绪不稳型。气质类型多见于胆汁型和和多血质型。结论:酒依赖患者具有明显的人格偏离。  相似文献   

4.
慢性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50例慢性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作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结果发现,P、E和L量表分显著较常模为高,N量表分显著较常模为低。且P、L的低分(<43.3,下同)显著较少,高分(>56.7,下同)显著较多;E高分也显著较多;N低分显著较多,高分显著较少(P均wto.of~0.05).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酒培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个性在三种维度方面表现出与正常人有明显的不同,其中E、P量表分明显高于常模组,N量表分则显著低于常模组,显示出一种外倾稳定带有精神病质的个体特征。根据艾森免个性理论,此反映了这类人自我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形成、疗效和复发的作用.观察综合干预能否减少、预防和矫正患者的人格改变。方法研究对象为15~16岁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研究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随访至18岁。以PANSS评定疗效;观察复发率;EPQ评定两组个性特征。结果复发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ANSS总分及N、P分量表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EPQ:P、N分量表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E、L分量表分则相反。结论综合干预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减少和预防人格改变,对人格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人格改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诊断为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患者115例(癫痫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42名(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经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以及简明精神量表分析并确认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正常.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对发作间歇期的癫痫患者及对照组进行人格评估,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分别获取外向质(E 分)、精神质(P分)、神经质(N分)以及掩饰性(L分)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与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癫痫组患者的P分(50.48±9.55)和N分(51.13±12.89)均较对照组(P分:46.59±7.28,N分:46.83±9.40)明显升高(t=2.374、2.266,均P<0.05),E分(51.74±10.74)较对照组(60.37±9.84)显著降低(t=-4.511,P<0.01).两组间L分无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癫痫病程与P分独立相关(β=0.043,P<0.05),受教育年限与E分独立相关(β=0.109,P<0.05),而癫痫患者年龄、性别、起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国立医院癫痫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服用抗癫痫药物种类、癫痫家族史、癫痫持续状态史与各项人格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存在人格改变,主要表现为精神质和神经质评分增高,外向质评分减低.精神质人格与癫痫病程独立相关,外向质人格与癫痫患者受教育程度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及其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在吉林某大学内,以班级为单位,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86名大学生,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CSMPATS)进行评定。结果 (1)大学生EPQ中内外向维度(E)评分为(12.63±4.10)分,属于倾向外向型;神经质维度(N)、精神质维度(P)评分分别为(12.96±5.00)分、(6.04±3.12)分,均为中间型;(2)大学生人格N维度(t=-2.42、2.02,P均0.05)、P维度(t=6.10、-3.98,P均0.01)在性别和专业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率为34.13%,年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P0.01);(4)大学生人格N维度(β=0.24,t=5.83,P0.01)、P维度(β=0.19,t=4.53,P0.01)均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并能解释后者变异的12%。结论大学生人格特质总体良好,手机成瘾倾向率处于中等以下水平,N、P维度对手机成瘾倾向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与幸福感的相关特征.方法 选取河北省荣军医院180例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结果 (1)EPQ的P维度、N维度与GWB呈负相关(r=-0.199,-0.381;P<0.01),E维度与GWB呈正相关(r=0.267,P<0.01);(2)GWB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ITAQ均无相关性(P>0.05);(3)EPQ的E维度与PANSS总分、阴性因子及一般病理因子呈负相关(r =-0.282,0.267,-0.234;P<0.01),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P>0.05);EPQ的P、N维度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ITAQ均无相关性(P>0.05).影响幸福感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E维度进入方程:GWB=110.09-0.473×N+0.454×E.结论 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与幸福感密切相关,并分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广泛及深入地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生的情绪稳定性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与前瞻性随机同期对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EPQ等量表对医学生进行情绪稳定性状况调查及其与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等因素的相关研究。结果EPQ量表统计结果显示,N量表分数为(9.47±5.70);E量表分数为(10.79±5.58);P量表分数为(4.76±2.73)。情绪稳定性与性别有关,女性情绪稳定性低(P〈0.01);不同专业及年级情绪稳定性无差异(P〉0.05);情绪稳定性分量表N与所有SCL-90因子分及总分呈正相关(P〈0.01或P〈0.05),相关系数0.13~0.39。提示情绪稳定性越低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结论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医学生情绪稳定性,以提高其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司法鉴定中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人格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所精神病司法鉴定所在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中鉴定为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人格特征,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研究组EPQ的内外向(E)分量表评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精神质(P)与神经质(N)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均0.01),掩饰程度(L)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PRS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受伤原因和EPQ的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缺乏活力、易焦虑抑郁。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可能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与健康人群子女的青少年期心理状况及性格特征差异.方法 对上海市嘉定区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研究组)和33例健康人群子女(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测试,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EPQ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外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SDS显著高于对照组,SES、GS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较正常人群子女在青少年期更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The contribution of early experiences towards the onset of personality disorder has often been stressed.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 to trait personality has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early experi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two subscale scores of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neuroticism (N) and extroversion (E), were used to assess a total of 220 residents of a rural city of Japan (aged > or =18 years). After controlling for age and social desirability response bias, the N score of men could be predicted by the experience of relocation; the E score of men by high parental care and low parental overprotection; and the E score of women by the experience of death of a sibling. Personality traits in a non-patient population may be explained by early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初中生卷入欺负行为者的自杀意念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山东省两所中学的初中生,采用初中生欺负问卷、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30份。结果不同类型欺负卷入者自杀意念检出率和自杀意念得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欺负卷入者EPQ各因子中神经质、精神质总体评分自杀意念组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内外向、掩饰性均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有无自杀意念与EPQ各因子中内外向和掩饰性均成负相关(P〈0.05),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 个性特点是初中生不同类型欺负卷入者自杀意念的内在易感因素,个性内倾和高神经质等与卷入欺负的初中生自杀意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人际交往障碍患者的中医体质与人格特征、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人际交往综合诊断量表、中医体质问卷、五态人格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109例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网瘾人际交往障碍患者体质类型分析,以气虚质(36.36%)和气郁质(40.00%)最多,太阳、少阳、阴阳和平显著低于华东地区常模(P〈0.05),而太阴、少阴显著高于华东地区常模(P〈0.05)。不同体质类型间五态人格评分比较,在阴阳和平维度上的得分,平和质显著高于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和气郁质(P〈0.05),太阴得分,阳虚质显著高于特禀质(P〈0.05)。各体质类型患者TAS-20得分比较,因子2得分上,气虚质显著高于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P〈0.05),总分上,气郁质显著高于特禀质(P〈0.05)。部分体质类型的人格维度与述情障碍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网瘾人际交往障碍者在体质类型以阳气不足、气机郁滞的偏颇型为主,人格维度上整体偏阴,部分体质和人格维度与述情障碍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激有关因素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2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8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对研究组患者单独评定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动思维问卷(AT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研究组解决问题分低于对照组,自责、回避、合理化分高于对照组,成熟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成熟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ATQ与应付方式问卷中除合理化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PSSS量表中的家庭外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应对方式有相关性(P〈0.05),SCL-90与所有应对方式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EPQ中的内外向与解决问题、自责、求助、成熟应对方式有相关性(P〈0.01),神经质与除解决问题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1),精神质与除回避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掩饰与所有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成熟应对相关的因子包括内外向、家庭外支持、家庭内支持、精神质,与不成熟应对相关的有ATQ、掩饰因子,与混合型应对方式相关的有SCL-90总分。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成熟应对方式,其与应激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人格、心理防御机制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住院的100例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和正常独生子女进行测评,其中患者在自知力恢复以后测评。结果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更多地使用投射、抱怨、幻想、退缩、躯体化等不成熟的防御机制,EPQ得分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倾性高于正常独生子女(P〈0.01),相关分析发现,精神质、神经质与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防御机制呈正相关,内外倾性与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的父母惩罚、父母拒绝、父亲保护、母亲干涉因子分高于正常独生子女(P〈0.01),而父亲温暖因子低于正常独生子女,相关分析发现,父母惩罚、父母拒绝、父母干涉、父亲保护与不成熟防御机制正相关,而父母温暖与不成熟防御机制负相关。结论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个性缺陷,且三者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强迫症患者防御方式、人格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对住院治疗的77例强迫性障碍患者施测,将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本组DSQ不成熟防御机制(4.29±0.96)分,成熟防御机制(4.99±1.10)分,中间型防御机制(4.49±0.67)分;MMPI中癔症、抑郁症、病态人格、神经衰弱4个临床量表标准分(T)均高于中国划界值60分。第一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r1)=0.712,其反映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与精神分裂、神经衰弱、轻躁狂、病态人格和疑病的人格特征正相关;第二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r2)=0.490,其反映成熟防御机制与病态人格、抑郁、偏执、癔症的人格特征负相关。结论:强迫性障碍患者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与精神病性倾向和部分神经症倾向的人格特征相关;不成熟防御方式与精神病倾向人格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