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壳聚糖固定β-半乳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β-半乳糖苷酶,对β-半乳糖苷酶的固定化条件及固定化酶的各种性质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酶固定的最适条件为:用pH6.5的P—E-M缓冲液浸泡10h,25℃壳聚糖微球与0.5%戊二醛交联12h以上,4℃下酶与壳聚塘微球固定12h以上酶活力回收可迭67%。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40℃左右,最适pH7.0。通过双倒数求回归方程,求得动力学参数Km值为0.613μmol/ml。固定化酶稳定性好,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
交联壳聚糖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戊二醛交联壳聚糖微球为载体通过共价连接反应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研究固定化β-葡萄苷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固定化和游离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706、5℃,最适pH分别为4.0、4.5。固定化β-葡萄苷酶贮存11周以后仍保持75.0%以上的相对活力,连续使用6批次后其相对活力仍保持在65.0%以上。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高温、pH、贮存、操作稳定性明显高于游离酶。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5):105-109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了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条件对酶固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载体壳聚糖(脱乙酰度90%以上)的最适分子质量和体积分数分别为3×105和2%,制备的壳聚糖载体具有良好的成球性和机械强度。采用交联方式将β-半乳糖苷酶固定在壳聚糖微球上,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条件为:交联剂戊二醛浓度和交联时间分别为10 g/L和1.0 h,酶浓度和固定化时间分别为1.5 mg/m L和12 h,最终制备的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达到70.5%。同时该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2种固定化载体对2种β-半乳糖苷酶(Lactozym酶和源于米曲霉的β-半乳糖苷酶)进行固定化,研究了温度和pH对酶活力的影响、游离酶和固定化酶水解乳清中乳糖以及固定化酶的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与游离酶相比较,固定化酶在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乳糖水解和重复利用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相比之下,壳聚糖固定化酶比海藻酸钠固定化酶的效果好,其中壳聚糖固定化源于米曲霉的β-半乳糖苷酶效果更为突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50℃,最适反应pH为3.0,在相同加酶量的条件下水解乳清2 h后,乳糖水解率为72.99%,重复利用6次后,乳糖水解率仍能达到68.58%,重复利用性高,减少成本。研究为利用固定化酶工业化水解乳清中乳糖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敖海英  张洋  李红  赵征 《中国乳品工业》2002,30(5):27-29,33
以壳聚糖-戊二醛吸附交联法对β-半乳糖苷酶进行固定化方法的研究,获得了最优固定化条件:采用先固定化后交联的顺序,4℃固定化6h,pH值为6.0,质量分数为1%戊二醛室温交联30min,最适加酶量为0.4mg/g干壳聚糖珠,结果酶活力回收率达到26.43%。  相似文献   

6.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吸附交联法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β-葡萄糖苷酶进行了固定化。考察了固定化pH、戊二醛含量、吸附时间、交联时间和壳聚糖微球加入量等对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pH 5.0、戊二醛含量3.0%、吸附时间12 h、交联时间2 h、壳聚糖微球加入量0.91 g/IU,此时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达到87.0%。固定化和游离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p H值均为4.2,最适温度分别为65℃和60℃,固定化酶具有更高的耐酸碱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交联-吸附偶联法固定柚苷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固定化工艺。结果表明,柚苷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以质量浓度为3.5g/100mL的壳聚糖制备的凝胶微球为载体,凝结剂NaOH质量浓度1.0g/100mL、戊二醛体积分数7.0%、交联时间2.0h、pH 4.0、酶液质量浓度2.0mg/mL、25℃时吸附交联3.0h,得到固定化酶最高酶比活力为7.37U/g;与游离酶相比而言,固定化酶最适pH值与最适反应温度均无明显变化;固定化酶在不同温度(40、50、60℃)条件下重复使用7次,相对酶活力仍能保持在70%、60%和5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凝胶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β-D-半乳糖苷酶,对壳聚糖凝胶的制备条件及乳糖酶的固定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乳糖酶固定的最佳条件为:2.5%壳聚糖与2%戊二醛、1.0mg/mL的溶液酶,(pH值为7.0)固定9h,酶活力回收率为61.05%  相似文献   

9.
利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两种固定化载体对三种β-半乳糖苷酶(Maxilact酶、Lactozym酶和来源于米曲霉的β-半乳糖苷酶)进行固定化,研究温度和p H对酶活力的影响,游离酶和固定化酶水解牛奶中乳糖制备低乳糖牛奶,以及固定化酶的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与游离酶相比较,固定化酶在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 H、乳糖水解和重复利用性方面均有提高,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相比之下,壳聚糖固定化酶比海藻酸钠固定化酶的效果好,其中壳聚糖固定化Maxilact酶效果更为突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 H为7.0,在相同加酶量的条件下水解牛奶2 h后,乳糖水解率达99.93%,重复利用5次后,乳糖水解率仍能达到99.28%,重复利用性高,可以减少成本。此次研究为利用固定化酶工业化生产低乳糖牛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壳聚糖凝胶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β-D-半乳糖苷酶,对壳聚糖凝胶的制备条件及乳糖酶的固定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乳糖酶固定的最佳条件为:2.5%壳聚糖与2%戊二醛、1.0mg/mL的溶液酶,(pH值为7.0)固定9h,酶活力回收率为61.05%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和壳聚糖交联法固定化鳞杯伞产生的α-半乳糖苷酶,通过比较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最适pH、pH稳定性、最适温度、温度稳定性、保存时间及两种固定化酶对豆浆中低聚糖的水解作用及操作稳定性等,探究较适宜于鳞杯伞α-半乳糖苷酶的固定化载体。结果表明:鳞杯伞α-半乳糖苷酶最佳硫酸铵饱和度为80%;两种固定化方法酶活性保持率都达到了50%以上,且固定化酶的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保存时间相比游离酶都有提升;比较两种固定化酶,壳聚糖固定化酶的温度、酸度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要优于海藻酸钠固定化酶,但保存时间和对豆浆中低聚糖的水解效率要低于后者,两种固定化酶重复使用3次后低聚糖水解率在85%以上,相比于海藻酸钠,壳聚糖更适宜作为鳞杯伞α-半乳糖苷酶的固定化载体。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微球,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微球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自制的壳聚糖微球为载体固定化复合酶,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酶固定化效果的因素及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考察,并采用HPLC对其应用于催化京尼平苷制备京尼平的效果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微球平均粒径约为2 mm,表面呈多孔结构。酶固定化最优化条件为:吸附时间4 h,交联时间1 h,交联剂质量分数0.2%。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0℃,游离酶最适温度55℃,且固定化酶温度稳定性比游离酶高;固定化酶与游离态酶的最适pH5.0,且固定化酶pH稳定性比游离酶高;固定化酶在使用8次以后剩余酶活力仍在50%以上;固定化酶湿态储存适合短期内使用和储存,干态储存适合长期储存。采用此固定化方法制得的固定化酶催化京尼平苷水解制备京尼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乳糖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得到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进一步以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为载体,通过吸附、共价结合以及戊二醛交联反应三方协同作用固定乳糖酶。对影响固定化的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确定固定化乳糖酶最适条件为:载体在0.1 mol/L、pH 7.0的磷酸缓冲液中充分溶胀后,按2.0 U/mg载体的添加量加入乳糖酶,4℃吸附3 h,再添加0.1%戊二醛交联4 h;最终所得的固定化乳糖酶活为685 U/g载体,酶活回收率为34.3%。固定化后的乳糖酶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较游离酶有明显提高;连续操作10次后,固定化酶活仍保持在70%以上,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壳聚糖为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交联一吸附法对胰蛋白酶的固定化条件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酶用量、戊二醛浓度、pH值、温度等对壳聚糖微球固定化的胰蛋白酶活力有显著影响.最适固定化条件:壳聚糖0.125 g,酶用量14mg,交联剂质量分数0.2%,pH值为7.5,固定化温度35℃,交联时间2 h,吸附时间5 h.在此条件下酶活力回收率为76.57%.  相似文献   

15.
采用壳聚糖微球一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固定木聚糖酶,探讨壳聚糖浓度、戊二醛体积分数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酶相对酶活力的影响.以正交试验确定木聚糖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比较固定化酶与其游离酶的最适反应pH值、pH值稳定性、最适反应温度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壳聚糖质量浓度0.1g/mL、戊二醛添加量3%、给酶量2000U/g载体、交联时间2.5h时,固定化酶的回收率较高,可达到65.38%,同时固定化和游离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0℃、55℃,最适pH值分别为4.5、5.0,热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H稳定性两者变化不大.木聚糖酶的固定化能有效地提高其作用性能,从而为木聚糖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即:壳聚糖(脱乙酰度=85%)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2%、戊二醛浓度为1.0%、钙离子浓度为0.7mol/L、pH为5,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达到83.8%.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5,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其活力仍能保持70%.由于β-葡萄糖苷酶比较昂贵,采用固定化技术将其固定在载体上反复使用,可以达到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作用于大豆异黄酮的水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对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化条件及固定化酶的各种性质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酶固定的最佳条件为0.1g壳聚糖微球与5ml5%戊二醛交联,固定6mg葡萄糖氧化酶,在此条件下酶活力回收可达60%。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6.0,通过Lineweaver-Burk作图,确定动力学参数Km值为18.3mmol/L,表观米氏常数较游离酶有所降低,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较游离酶明显提高,该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操作及保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K.fragilisβ-D-半乳糖苷酶通过离子吸附固定在离子交换树脂DOEX50WX8上,用于催化牛乳中的乳糖水解。研究了pH、酶的初始浓度、时间等因素对酶固定化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固定化酶的操作稳定性及其水解乳糖的效率。结果表明:在pH7.0、初始酶浓度10.0 mg/mL、吸附时间2.0 h的条件下,吸附在DOEX50WX8 UPW上的K.fragilisβ-D-半乳糖苷酶的酶量与酶活回收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7 mg/g和83.2%。该固定化酶连续使用5次,其活力保留82.6%,固定化酶对乳糖的水解率为87.2%。  相似文献   

19.
以自制磁性壳聚糖微球作固定化酶载体,考察给酶量、pH、戊二醛浓度和交联时间对固定酶酶活和酶活回收率的影响,并研究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给酶量112 000 u/g载体,pH 8.5,戊二醛体积分数8%,交联时间11 h条件下酶活达最高(86 779±119.26)u/g,酶活回收率达(77.48±0.11)%。固定化酶和游离酶最适pH分别为11和10.5,最适温度皆为60℃,且固定酶pH和温度稳定性明显高于游离酶;重复使用5次固定酶酶活保持(80.89±0.20)%;由米氏常数可知固定酶具有更强的底物亲和力;电镜显示Fe3O4磁核和磁性壳聚糖微球皆为表面光滑球形的纳米粒子,高比表面积能提供更多酶结合位点;红外光谱证明Fe3O4已被壳聚糖包埋,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磁响应性。  相似文献   

20.
海藻酸钙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催化合成低聚半乳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强化海藻酸钙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的方法以及固定化酶的性质,并用于制备低聚半乳糖。研究表明,用海藻酸钙包埋、戊二醛进行交联、对β-半乳糖苷酶进行固定,方法简便、酶的活力回收率高。所得固定化酶强度和活力高,对热、pH值耐受范围较游离酶宽,最佳反应温度和pH与游离酶相同,且贮存稳定性好。以乳糖为原料,用海藻酸钙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催化合成低聚半乳糖,随着时间的延长,低聚半乳糖合成率呈抛物线变化。在温度55℃、pH6.0、乳糖浓度40%、反应时间为30h时,低聚半乳糖的合成率达最大值36.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