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增翼  许刚  于文光  田克立 《重庆医学》2016,(11):1473-147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急性胰腺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72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分为3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罗格列酮预处理组(AP‐ROS组)和生理盐水组(N S组),每组24只。分别于建模后6 h、12 h和24 h处死小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 T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水平。运用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NF‐κB和PPARγ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脏组织PPARγ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小鼠血清淀粉酶、ALT 和AST水平在相对应的各时间点AP组比NS组明显升高(P<0.01),AP‐ROS组较AP组明显降低(P<0.01)。AP组肝脏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在造模后6 h和12 h均低于NS组(P<0.05);AP‐ROS组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AP组和NS组(P<0.01)。AP组肝脏组织NF‐κB mRNA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与AP‐ROS组和NS组相比较均升高(P<0.01)。结论 NF‐κB与小鼠急性胰腺炎肝损伤有明显关系,PPARγ在肝损伤中的表达受到抑制;罗格列酮在AP早期能增强PPARγ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468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三氧化二砷组(2、4、8μmol/L ),LY294002组(25μmol/L ),三氧化二砷(4μmol/L)联合LY294002(25μmol/L)组(联合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Western blot分析各组PI3K/AKT通路的激活状况及其下游靶分子细胞周期蛋白 A1(Cyclin A1),Cyclin D1,Bax ,Bcl‐2的表达。结果2、4、8μmol/L三氧化二砷,LY294002都可显著抑制细胞活力(P<0.05),并且在48 h抑制程度最高;与对照组比较,4μmol/L三氧化二砷及LY294002都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5),并降低AKT磷酸化水平(P<0.05),进而下调Cyclin A1,Cyclin D1, Bcl‐2的表达(P<0.05),上调Bax的表达(P<0.05);三氧化二砷联合LY294002处理MDA‐MB‐468细胞较药物单独作用效果增强(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及LY294002可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来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468凋亡,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亚琴 《重庆医学》2016,(16):2257-2260
目的:探讨miR‐21对过氧化氢(H2 O2)诱导的 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21 mimics NC)、H2O2组、H2O2+miR‐21 mimics组;采用MTT法及AnnexinV‐PI流式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DCFH‐DA探针负载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Bax、Bcl‐2及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蛋白(PTEN)/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H2 O2组中细胞活力下降(P<0.01),ROS荧光强度及MDA水平增加(P<0.01),SOD水平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上升(P<0.01),Bcl‐2表达及AKT磷酸水平下调(P<0.01),Bax、PDCD4及PTEN表达上调(P<0.01)。与H2 O2组比较, H2O2+miR‐21 mimics组中细胞活力提高(P<0.01),ROS荧光强度及MDA水平降低(P<0.01),SOD水平提高(P<0.01),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Bcl‐2表达及AKT磷酸水平上调(P<0.01),Bax、PDCD4及PTEN表达下调(P<0.01)。结论 miR‐21过表达能显著抑制 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与清除细胞内氧化应激产物及抵抗细胞凋亡有关,可能是通过PTEN/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周晓霞  王智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11):1693-1696,1701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曲格列酮对于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ICAM-1和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曲格列酮和/
或GW9662(PPARγ拮抗剂)对HeLa细胞进行干预。在不同时间点(0、24、48和72 h)使用MTT法对HeLa细胞活性进行测定。
在干预48 h后,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对HeLa细胞ICAM-1、MMP-9 和PPARγ mRNA和蛋白进行测定。并使用EMSA对
HeLa细胞PPARγ DNA结合能力(核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GW9662组、曲格列酮+GW9662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各时
间点细胞活性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曲格列酮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细胞活性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
学意义(P均<0.05)。干预48 h 后,曲格列酮组ICAM-1 和MMP-9 mRNA和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但
GW9662组和曲格列酮+GW9662组ICAM-1和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
0.05)。曲格列酮干预后HeLa细胞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和PPARγ核转位水平均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本实验表明曲格列酮可以通过促进PPARγ表达和PPARγ的核转录水平下调HeLa细胞ICAM-1和MMP-9的合
成,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罗格列酮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生长影响,以评价其在人乳腺癌治疗上的应用潜力. 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MDA-MB-231细胞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应用PPARγ拮抗剂GW9662,分析罗格列酮对MDA-MB-231细胞增殖影响与PPARγ受体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罗格列酮干预下MDA-MB-231细胞G0/G1期比例上升,而S期比例下降,呈量-效关系抑制其生长,IC50=5.2 μmol/L. PPARγ拮抗剂GW9662可部分逆转罗格列酮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0.05);100 μmol/L罗格列酮还可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的凋亡率(18.4±3.1)%与Annexin V-FITC法检测的结果一致[(16.6±2.7)%](P>0.05). 结论:罗格列酮通过PPARγ介导,使MDA-MB-231细胞G1期阻滞而抑制其增殖,高浓度时还可诱导其发生凋亡,罗格列酮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PARγ通路增强对长程培养原代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长程培养22 d的原代神经细胞建立自然 衰老模型。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分为衰老对照组(C组)、GW9662 干预组(G组)和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干预组(P组)。其中 GW9662干预组(G组)根据GW9662干预终浓度分为4个亚组:G(0.1):0.1 μmol/Lol/L,G(1):1 μmol/L,G(5)5 μmol/L,G(10): 10 μmol/L。吡格列酮干预组(P组):根据吡格列酮干预终浓度分为4个亚组:P(0.1):0.1 μmol/L,P(1):1 μmol/L,P(5)5 μmol/L, P(10):10 μmol/L。首先应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活力,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神经细胞形态,确定下一步实验的G组和P 组的最终干预浓度。其次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神经细胞计数、凋亡细胞比率的变化,明确PPARγ通路 增强对长程培养原代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最后应用免疫化学法观察各组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探讨PPARγ通路增强 保护原代神经细胞的机制。结果随着GW9662干预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进行性下降,其中G(1)、G(5)和G(10)组细胞活力 均较C组显著降低(P<0.05)。G(1)组神经细胞形态尚完整,部分突触交织成网,最终确定后续实验G组的GW9662干预浓度为 1 μmol/L。加用吡格列酮干预后细胞活力较C组提高,其中P(1)、P(5)和P(10)组细胞活力较C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但P(1)、P(5)、P(10)组3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最终确定后续实验P组的吡格列酮干预浓度为1 μmol/L。 G组细胞总数及神经细胞计数均较C组显著下降(P<0.05)。P组细胞总数及神经细胞计数均高于C组(P<0.05)。各组神经细 胞比率均维持在80%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凋亡细胞比率明显高于C组(P<0.05),而P组凋亡细胞比率显著 低于C组(P<0.05)。G组SOD活性及GSH含量较C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P组SOD活性 及GSH含量均较C组显著升高(P<0.05),而MDA含量较C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PPARγ通路是长程培养原代神经细胞 的保护性通路,该通路的激活可以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细胞凋亡保护长程培养原代神经细胞,提示针对PPARγ通路进行的 药物干预有可能是临床抗神经系统衰老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极化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在六孔板孵育12 h ,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LPS(100 ng/mL)组、LPS(100 ng/mL)+白藜芦醇(30μmol/L)组,LPS+白藜芦醇组在加入LPS前预先加入白藜芦醇孵育12 h;上述细胞在LPS刺激12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经典的炎症活化型巨噬细胞(M1)型相关基因iNOS、TNF‐αmRNA表达,以及替代活化巨噬细胞(M2)型相关基因IL‐10、PPARγ和Arg‐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NOS、Arg‐1蛋白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12 p40、IL‐10和 TNF‐α的水平。结果 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M1型相关基因iNOS、TNF‐αmRNA较LPS+白藜芦醇组显著上升(P<0.05),而M2型相关基因IL‐10、PPARγ、Arg‐1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PS组iNOS蛋白水平显著高于LPS+白藜芦醇组(P<0.05),而Arg‐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LPS+白藜芦醇组(P<0.05)。ELISA检测发现,LPS组培养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12 p40、TNF‐α水平显著高于LPS+白藜芦醇组(P<0.05),而IL‐10和水平显著低于LPS+白藜芦醇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促进了LPS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DHA )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成对照组(control)和双氢青蒿素组(DHA)。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双氢青蒿素组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双氢青蒿素(500 nmol/L)。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p85、 Akt、 Bax、 Bcl-2基因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85、 Akt、 p-p85, p-Akt、 Bax、 Bcl-2蛋白的变化, Caspase3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DHA组A549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 p85、 Akt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 Bax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01), 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 p85、 Akt总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 p-p85、 p-Akt、 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 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多(均P<0.01), Caspase3活性显著增加(P<0.001)。结论双氢青蒿素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A549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而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9.
阳倩  石伟 《重庆医学》2016,(11):1477-1480
目的:探讨miR‐302a对叶酸缺乏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ESC分为完全培养基组(对照组),无叶酸培养基组(无叶酸组),无叶酸培养基+miR‐302amimic组(miR‐302a组),通过RT‐PCR进行检测miR‐302a在完全培养基及无叶酸培养基中的表达。构建miR‐302amimic,后转染到无叶酸培养基mESC中,采用MTT法检测miR‐302amimic对mESC活力的影响,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02amimic对mESC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02amimic对mESC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及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激活情况,以及下游分子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1、p27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证实无叶酸组中miR‐302a表达量下降(P<0.01)。与完全培养基比较,无叶酸培养基中,mESC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Akt及mTOR磷酸化水平下降,CyclinD1表达下调,p21及p27表达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叶酸组比较,miR‐302a组中,mESC细胞活力上升,凋亡下降,G1期缩短,AKT及mTOR磷酸化水平提高,CyclinD1表达上调,p21及p27表达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302a类似物能显著抑制缺乏叶酸mESC凋亡,能促进其增值,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间型滋养细胞的凋亡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2016年间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分娩的正常妊娠晚期(正常组)、轻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组)产妇胎盘组织,各30例。采用TUNEL法检测3组胎盘底板中间型滋养细胞的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妊娠晚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滋养细胞的AI分别为1.5860±0.2541、5.2609±2.8643及9.0000±6.2763,呈增高趋势,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PPARγ在正常妊娠晚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7%,93.3%,100%,呈增强趋势,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PPARγ与凋亡细胞的表达呈正相关( r=0.591, P<0.05)。结论 PPARγ可能通过诱导胎盘滋养细胞的凋亡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左旋含羞草碱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结直肠癌细胞SW480分为对照组、左旋含羞草碱低、中、高浓度组、pcDNA组、pcDNA LATS1组、左旋含羞草碱+si NC组、左旋含羞草碱+si LATS1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2(Bcl 2)、Bcl 2相关X(Bax)、大肿瘤抑制基因1(LATS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RT qPCR)检测LATS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左旋含羞草碱低、中、高浓度处理的结直肠癌细胞SW480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LATS1表达水平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过表达LATS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抑制LATS1表达逆转了左旋含羞草碱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结论 左旋含羞草碱可能通过上调LATS1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因子激活受体γ(PPARγ)途径在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影响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给予不同浓度PPARγ抑制剂GW9662及尼美舒利干预,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FCM)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经GW9662作用后,尼美舒利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减弱,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FCM检测结果显示GW9662能抑制尼美舒利的促细胞凋亡作用,使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升高.结论:PPARγ途径很可能是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影响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缺氧复氧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溶媒组、缺氧复氧组、0.1μmol/L吡格列酮组、1.0μmol/L吡格列酮组、2.0μmol/L吡格列酮组、2.0μmol/L吡格列酮+GW9662组(GW9662组),药物预处理24h后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利用膜联蛋白-v与溴化丙啶双染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利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心肌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亚单位的表达。结果0.1、1.0、2.0μmol/L吡格列酮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与缺氧复氧组及GW9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1.0、2.0μmol/L吡格列酮组心肌细胞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亚单位Kir6.1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缺氧复氧组及GW9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膜ATP敏感性钾通道(sarcKATP)亚单位Kir6.2mRNA表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此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PPARγ及上调mitoKATP通道亚单位表达有关,sarcKATP未参与这种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染料异黄酮( genistein,GEN)和大豆苷元(daidzein,DAI)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体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关系.方法 采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反应元件(peroxisome proliferator responsive element,PPRE)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GEN、DAI对DU-145细胞PPARγ的激活作用;GEN、DAI单独或联合PPARγ选择性拮抗剂GW9662处理DU-145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观察PPARγ定位分布变化;TUNEL法和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GEN、DAI明显增强转染PPRE-TK-Luc质粒的DU-145细胞中荧光素酶表达活性,且这种作用可被GW9662所逆转.GEN或DAI单独作用于DU-145细胞时,PPARγ发生核移位;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GW9662分别与GEN或DAI联合作用时,GEN、DAI促进PPARγ核移位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明显削弱(P<0.05).结论 大豆异黄酮可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途径,促进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舒林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激动剂和PPARγ拮抗剂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舒林酸抑制大肠肿瘤是否通过PPARγ起作用.方法:根据所加药物将结肠癌细胞株HT-29分为6组:舒林酸组,15-去氧-△12,14 -前列腺素J2 (15-deoxy-△12,14 -prostaglandin J2,15d-PGJ2,PPARγ激动剂) 组,GW9662(PPARγ拮抗剂) 组,舒林酸+GW9662组,15d-PGJ2+GW9662组及空白对照组,培养24和48 h后,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并收集各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结果:(1)各组结肠癌细胞增殖情况:加药24和48 h后PCNA表达的阳性率,对照组为33.2%±4.5%及25.0%±4.7%;舒林酸组为11.8%±3.7%及8.6%±1.9%;15d-PGJ2组为 11.2%±2.5%及11.4%±2.1%;GW9662组为35.3%±4.3%及26.8%±3.9%;舒林酸+GW9662组为16.5%±5.3%及12.2 %±2.4%;15d-PGJ2+GW9662组为21.0%±4.8%及21.5%±4.2%.(2)各组结肠癌细胞凋亡率:加药24 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对照组为13.0%±1.0%;舒林酸组为41.0%±2.6%;15d-PGJ2组为11.5%±0.6%;GW9662组为12.4%±0.9%;舒林酸+GW9662组为33.6%±2.3%;15d-PGJ2+GW9662组为13.0%±1.0%.加药48 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对照组为14.0%±3.4%;舒林酸组为95.3%±1.5%;15d-PGJ2组为31.5%±2.3%;GW9662组为13.0±1.9%;舒林酸+GW9662组为86.8%±0.4%;15d-PGJ2+GW9662组为12.9%±1.0%.结论:舒林酸与PPARγ激动剂作用相似,均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凋亡,二者作用均可被PPARγ的拮抗剂所拮抗,说明舒林酸作为PPARγ配体,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激活PPAR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PANC‐1细胞株中干性细胞放射敏感性,并探讨其放射抗拒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44+CD24+、CD44-CD24+、CD44+CD24-和CD44-CD24-细胞亚群;照射后,计算放射增敏比;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及周期分布,并结合DCFH‐DA探针检查各亚群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 PANC‐1细胞中CD44+细胞比例约为92.0%, CD24+细胞比例约为4.7%。照射前4组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照射后CD44+ CD24+的凋亡比例最低( P<0.01)。照射前后CD44+CD24+的G0/G1期比例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 P<0.01)。照射后CD44+ CD24-、CD44-CD24+和CD44-CD24-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61、1.81、1.94;照射后CD44+ CD24+ ROS水平最低,平均荧光强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 P<0.01)。结论人胰腺癌PANC‐1细胞株中干性细胞大多处于静止期,且低ROS水平,因此考虑胰腺癌干性细胞的放射抗拒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林超  赵俊峰  孙继建 《重庆医学》2015,(15):2034-2036
目的:研究微小RNA204(miR‐204)在人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泌尿外科行手术切除的RCCC及对应癌旁正常肾脏组织标本共65例,运用qRT‐PCR技术检测miR‐204在RC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miR‐204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间的相关性;采用人工合成的miR‐204模拟物转染人RCCCCaki‐1细胞,分别采用q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 miR‐204下游潜在靶点Bcl‐2及SIRT1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iR‐204在RCC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应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miR‐204低表达与肿瘤体积增大(>3 cm ,P<0.05)、肿瘤淋巴结转移(P<0.05)及高TNM分期(Ⅲ+Ⅳ期,P<0.05)显著相关;miR‐204转染人RCCCCaki‐1细胞后可显著降低细胞内Bcl‐2及SIR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miR‐204在RCCC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肿瘤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miR‐204可能通过下调Bcl‐2及SIRT1的表达来抑制RCC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地诺孕素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地诺孕素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地诺孕素诱导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情况;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地诺孕素作用后NF‐κB、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地诺孕素对ECS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强于NSCS细胞(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地诺孕素诱导ECSC细胞凋亡作用强于NSCS细胞(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地诺孕素明显减少了ECSC细胞中NF‐κB、Bcl‐2和Bcl‐XL蛋白水平。结论地诺孕素通过降低 NF‐κB、Bcl‐2和Bcl‐XL的水平而有抑制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舒林酸是否通过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途径影响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初步探讨PPARγ途径在舒林酸抗肿瘤作用中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经特异的PPARγ抑制剂GW9662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舒林酸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PARγ、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MTT法显示GW9662作用后,舒林酸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减弱,细胞增殖增多,而且这种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和浓度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GW9662预先干预与舒林酸单独作用相比,SGC7901细胞的PPAR-γ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的表达亦明显降低,而Bcl-2蛋白表达增强(P〈0.01)。结论PPARγ途径在舒林酸抗肿瘤作用中具有一定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PARγ对Bcl-2、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尹鹏  胡君  储著凌 《西部医学》2014,(2):160-162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能否通过上调PPAR-γ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TIMP-1表达.方法 使用替米沙坦对SW480细胞进行干预.在不同时间点(0、24和72h)使用MTT法对SW480细胞活性进行测定;使用PT-PCR对在不同时间点(0、24和72h)细胞表达的TIMP-1和PPAR-γ mRNA进行测定;使用western blotting对在不同时间点(0、24和72h)细胞表达的TIMP-1和PPAR-γ蛋白进行测定.结果 替米沙坦干预后SW480细胞活性逐渐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各时间点间的细胞活性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同时间点(0、24和72h) TIMP-1、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递增(均P<0.05).结论 本实验表明,替米沙坦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的表达促进TIMP-1的合成和分泌,导致SW480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