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交叉立方体是近年提出的一种互联网络。虽然直径大约是超立方体直径的一半,但由于节点连接方式比超立方体复杂,所以在交叉立方体中利用节点编码研究路由算法比在超立方体中复杂的多。针对交叉立方体互联网络节点编码的特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搜索的方法,给出了一个基于交叉立方体节点编码的多项式路由算法,证明了在交叉立方体上采用该算法求得的任意两节点间的路长不超过该交叉立方体的直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当前几种可靠多播协议,并对它们的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基于超立方体的CubeFullDist和CimCube在可靠多播传输中有明显的优势。而ComCube更在结构的维护与稳定性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并行计算系统一直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其互连网络的拓扑性质对整个网络的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提出多种互连网络,其中超立方体具有对数级的直径、高连通度、对称性等很好的性质,故被用作多种并行机的处理器连接的拓扑结构.然而,超立方体并非所有性质都是最优的互连网络,且超立方体的许多变型结构具有许多比超立方体更好的性质,其中已经证明了局部扭立方体在直径、Hamilton连通性等方面都优于超立方体.给出在超立方体与局部扭立方体的顶点间的一种连接方式--超连接,从而得到一种称为LHL-立方体的新型网络,并对这种网络的以下性质进行了研究:顶点连通度、边连通度、Hamilton连通性、直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n维LHL-立方体是一个具有2n个顶点和n2n-1条边的n-正则图,n维LHL-立方体的顶点连通度和边连通度均为n,且是Hamilton连通的,直径上界为[n/2 ]+3.  相似文献   

4.
针对DCMPH算法不能合理选择连接路径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满足时延限制的多播路由算法。该算法对不能用最小代价路径连接到多播树上的目的节点,求出其到多播树上所有节点的最小时延路径,再从中选出一条能满足时延限制的费用最小的路径,添加到多播树上。实验结果表明,与DCMPH算法相比,该算法构造多播树的代价更低。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无尺度网络的发现历程,论述了复杂网络的无尺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散节点的抗脆弱性策略。提出了对集散节点加以控制后形成的层次和由虚拟节点组成的超立方体。与原集散节点相比较,层次结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容错性,超立方体结构具有高度自治性与故障重构性。仿真实验表明两者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稳健性。  相似文献   

6.
易小年  林泉泉 《福建电脑》2008,24(10):163-164
本文主要研究了P2P网络应用层多播方案中建立和维护多播树的问题。采用单树结构的ALM建立方案,按照网络地址邻近的原则,并综合考虑节点限制和服务能力的问题来获取父节点,构建一棵低延迟、低连接压力的单源多播树,实现应用层多播。  相似文献   

7.
多播中,网络节点在耗费代价很小的情况下发送和接收数据包,这种通讯的优势使多播在各种类型的网络应用中迅速增长,本文介绍了一种无线广播网络中的多播应用,其根据连接优先级控制网络通讯,通讯链路上的参数SIR决定连接优先级,在确定连接优先级的情况下,网络应尽可能多的提供符合SIR要求的连接,以提高通讯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超立方体中基于极大安全通路矩阵的容错路由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雷  林亚平  陈治平  文学 《软件学报》2004,15(7):994-1004
n维超立方体结构的多处理机系统在并行与分布式处理中具有良好的性能,随着多处理机系统规模的增大,系统出现链路与节点故障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设计容错性更强的路由算法对n维超立方体结构的多处理机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超立方体结构的多处理机系统中存在链路故障的情况,提出了用于最优通路记录的极大安全通路矩阵(maximum safety path matrices,简称MSPMs)这一概念,给出了一种建立MSPMs及其容错路由算法.证明了MSPMs通过n-1轮邻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能以矩阵的形式记录最多的最优通路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通信中带度约束的多播路由算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刘莹  刘三阳 《计算机学报》2001,24(4):367-372
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多播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多播路由是要寻找连接源节点和一组目的节点的一棵多播树,这个问题在数学上归结为Steiner树问题,它是一个NPC问题。在实际网络中,网络节点具备不同的多播能力,有些节点不支持多播,有些节点支持多播,但为了保证网络速度和节点负载平衡,支持多播的节点要限制其复制信息的数量,即节点的多播能力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多播树变得更加困难,该文用节点的约束来表示敏个节点具备的多播能力,节点多播能力受限情况下的多播路由问题被称为带度约束的多播路由问题,其仍是一个NPC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求解带度的约束多播路由问题的双层遗传算法。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最优多播树应是一棵满足度约束的最小生成树,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包括在最优生成树中的Steiner节点。遗传算法 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内层算法用于求解满足度约束的最小生成树;外层算法进行全局搜索。该文将算法在稀疏图上进行实验,为了更好地模拟真实网络,稀疏图中每个节点具有不同的多播能力,并且多播目的节点数目相比于网络节点数要小。实验对算法进行了三方面比较:(1)解的质量;(2)计算时间;(3)算法的收敛性。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遗传算法能够找到费用较小的多播树,但是当网络规模增大时,算法的求解时间也较长。  相似文献   

10.
针对超立方体结构的多处理机系统出现故障的问题,对容错超立方体网络的局部连通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局部连通性的特点定义了相邻节点集合类的概念,提出并证明了求解两类相邻节点集合的公式。给出了满足任意子连通性条件的超立方体网络的自适应容错路由算法。该算法是分布式和基于局部信息的,可以预防死锁。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算法是高效的,且构建的路径长度接近于最优路径长度。  相似文献   

11.
网络编码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多播通信的传输性能。简要总结了网络编码多播传输理论的研究进展,并对网络编码多播路由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已有算法的优势及不足,同时考虑影响资源消耗的因素,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最短路径和最大共享链路集的网络编码多播路由算法。通过在随机网络拓扑模型下的性能仿真实验分析,发现与传统的IP最短路多播和约简网络下网络编码多播路由算法相比,该算法可显著减少网络带宽资源消耗,同时能够有效均衡链路负载。  相似文献   

12.
一种P2P MMOG兴趣域内多播节点加入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基于Pastry的Scribe多播模型上增加了度约束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异构网络应用层的多播加入算法,最后给出了减少非-DHT连接数目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减少非-DHT连接数量和降低树的加权半径方面相对于其它相关算法有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多播与网络编码的融合,可以实现网络的最大流最小割值,增加网络吞吐量.针对车载网拓扑变化频繁、链路寿命短暂的特点,利用网络编码,结合车内GPS系统提供的地理位置信息,提出一种事件驱动的车载多播路由算法:NCMR.NCMR算法依据车载节点的局部拓扑信息,确定数据发送速率和局部网络最大流最小割值,结合最大距离可分码,计算最小...  相似文献   

14.
应用层组播网络由于是构造在基础网络之上的覆盖网络,因此在应用层组播路由中产生了共享拥塞链路问题。根据共享拥塞链路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组播会话流而改变组播树拓扑结构的应用层组播树生成算法,消除组播树中的共享拥塞链路。仿真实验表明,与基于延迟或带宽的同类路由算法相比,此算法在综合考虑组播树的带宽利用率和延迟条件下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克服传统的实时流媒体数据单播I、P组播等传输方式浪费网络带宽,甚至导致服务器过载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免疫算法的覆盖网络应用层组播树的构建方法。该方法以节点间网络延迟和节点的度作为约束条件,采用免疫算法划分组播岛、找出使整个系统"花费"最小的组播服务节点,实现了组播服务节点的全局最优选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较采用传统的遗传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搜索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组播报文总是沿着从组播接收者到组播发送者单播路由的相反方向进行转发,这决定了同一主机收到的同一组播源的不同组播流通常总是沿着相同的路径传送。针对某些应用场景中需要将这些报文人工分流到不同的链路传送的情况,在阐述组播转发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组播路径控制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解决此类组播分流问题的思路,在现网上部署后满足了业务系统需求,同时方案简单和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tree覆盖网络拓扑的可扩展高效应用层组播协议-HFTM ( Hierarchical Fibonacci Tree Multicast ).HFTM通过分层和分群的思想将所有组播组成员构造成一个特殊的层次化结构,在进行群划分时,充分考虑了底层网络拓扑特征,尽量避免数据包在代价昂贵的链路上进行传输,从而减少组播延迟.另外,采用一种新颖的基于斐波那契序列的组播算法将群内成员构造成一棵高效的斐波那契组播树,利用此树进行群内组播.实验结果表明底层网络拓扑特点的考虑以及斐波那契组播树的构造使HFTM协议获得更好的组播延迟性能.  相似文献   

18.
WDM网络中实时组播的分布式路由与波长分配算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在WDM网络中,由于每条链路上可用波长是动态变化的,在考虑波长转换延迟时间的条件下,实现实时组播连接的路由与波长分配是十分困难的。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建立实时组播连接的分布式路由与波长分配算法。该算法将路由与波长分配统一进行,大大减少连接的建立时间。组播路由算法以Prim最小生成树算法和K-度宽度优先搜索方法为基础,生成一棵满足给定延迟时限的最小成本树。波长分配使用最少波长转换和负载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基于移动Agent 的多约束QoS 多播路由算法.算法采用移动Agent 采集 网络信息,每个源节点构造一棵具有带宽和能量约束的多播树,选择节点剩余能量多的作为中间转发节点,以延长 网络的生存时间.当数据传输过程中链路发生断裂时,算法修复局部路径,而不是重新发送数据包,有效地降低了 路由重构和数据重传的可能性.利用网络仿真工具NS2 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新算法具有很高的效率 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程文斐  谭小彬  徐鹏 《计算机工程》2012,38(21):97-99,106
无线Mesh多播路由协议多数是通过建立多播树实现,导致一些相邻链路上可利用的传输被忽略。另外,建立多播树的过程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资源,以及整个网络的全局信息。为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在Mesh网络多播路由中采用贪婪策略,不建立多播树,而是让在局部区域内发送效率最高的节点发送数据,充分利用无线Mesh网络中的有效链路,且仅需相邻节点间的局部信息即可实现完全分布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策略的路由协议比Pacifier协议的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