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4组,测定单药治疗前后8周空腹血脂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体重及腹围。结果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脂代谢均有影响,体重指数、腹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对脂代谢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潘文燕  黄海锋  郑琴  陈冰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39-2239,2241
目的:调查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起效时间、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均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结论: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正在取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症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计算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用药拼读(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频度的排列顺序为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奥氮平。其中使用单一药物治疗的患者86例(70.5%),二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的患者19例(15.6%),三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的患者17例(13.9%)。结论我院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上,以单一药物的使用为主,用药结果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王玉忠 《大家健康》2016,(4):135-136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全年我院接收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频率、利用率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单一用药占总人数72.50%,其中喹硫平29.17%、利培酮17.50%、氯氮平10.00%、阿立哌唑8.33%、齐拉西酮7.50%;而二~三联方式合并用药占总人数的27.50%;同时 DUI≤1。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住我院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49例及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40例,合计8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作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结果:用药组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与未用药组的差异(P<0.00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神病药物长期治疗可引起体重增加、血糖代谢和血脂代谢异常,目前已发现氯氮平、奥氮平可明显增加体重和代谢障碍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张绍文  张群  罗毅  宋鑫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0):588-589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临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79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三年前后临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剂量、合并用药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组问的差异有显性意义。结论:合并用药率,常用剂量及大剂量治疗率均低于以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治疗作用及副作用方面亦优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传统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损害的心电图异常的影响.方法对住院8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心电图检查,并调查其ST段改变、Q-T间期延长发生率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之间的关系.结果800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146例,占18.25%,其中ST段改变18例,占心电图异常的12.33%,Q-T间期延长12例,占心电图异常的8.22%,服用氯丙嗪、齐拉西酮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最高(P<0.01),传统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影响相比,其心电图异常率无统计学异常(P<0.05).结论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相比,其心电图异常率无差异,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ST段改变、Q-T间期延长均有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心电图、有针对性选择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单一用药从2005年的43.2%上升到2009年的66.5%。到2009年氯氮平使用频率仍居首位(33.6%),喹硫平(30.7%)、利培酮(30.1%)紧随其后。结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正在取代传统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且用药趋于单一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对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前和2012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将2010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前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结果: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种类增多,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导。结论: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的出台,对临床用药起到了规范作用,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精神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用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嚷治疗,另一组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治疗,对血清中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抗精神病药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的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功能在治疗4周后明显异常,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经典抗精神病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肝功能异常,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机体肝功能的损害较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维思通应用于临床,使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症状很快得到控制,疗效显著。同时,这些药物的应用,对造血系统、肝、胆系统以及心、脑电图的影响,已引起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服用正常剂量氯丙嗪、氯氮平、维思通三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谷丙转氨酶的改变,借此指导临床更安全的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情况。方法:对沈阳市苏家屯区精神卫生中心及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各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疗效、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沈阳市苏家屯区精神卫生中心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14%,显效率43%;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83%,苏家屯区显效率78%。结论: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精神分裂症使用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和显效率均优于沈阳市苏家屯区精神卫生中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三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用药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跟踪调查的方式,选取我院住院30年以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率82.5%,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率17.5%;男性单一用药者占75%,女性单一用药者占63.3%;男性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多见,女性联合情感稳定剂较多.患者进入60岁以后由常规用药剂量减少为低用药剂量,其中苯二氮艹卓类和抗胆碱能药物使用减少.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对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情感表达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我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合理,患者总体社会功能有所提高,部分联合抗抑郁剂其合理性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10年间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调查本院1994年、1999年、2004年各5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情况,并计算各药物的使用频度。结果1994年、1999年、2004年各年度氯氮平使用频度一直高居抗精神病药物之首,但使用频度有下降趋势(P〈0.05)。各年度典型与非典型药物使用频度有逐渐下降趋势(P〈0.01)。结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仍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有下降趋势。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正在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15.
林壮国  刘建伟  薛欣杰  李祎鋆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096-2096,2098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8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调查.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比例大于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比例,两者疗效相当,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药物不良反应上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轻.结论:应根据不同特征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理选用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6.
许建君 《吉林医学》2012,33(4):725-726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查120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并根据性别、用药情况等分层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组Hcy水平明显高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Hcy血症的发生率方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也明显低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Hcy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Hcy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氮平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精神分裂症长期治疗的非传统抗精神病药,它属于噻吩二氯嗜类衍生物,其结构和药理特性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相似。作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克服了传统呸受体阻滞剂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缺点,在美国已被列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我们对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20,(3):337-340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0周岁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341例,对其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占据主导地位(92.96%),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数量由大到小依次是奥氮平(49.27%)、利培酮(19.35%)、富马酸喹硫平(19.06%)、阿立哌唑(15.25%)、氯氮平(7.92%)。联合用药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奥氮平+阿立哌唑,辅助用药使用最多的是丙戊酸镁缓释片。结论: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大多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较少。单一药物使用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其次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对血脂、体重的影响。方法用自制调查表对2000年10月15日前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 ,服用氯氮平、氯丙嗪治疗的1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53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 ,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氯丙嗪引起的体重、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氯丙嗪可引起体重、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 ,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抗精神病药物分为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和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我们曾对我院2003—2005年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情况作了分析。随着我院药物的更新,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量逐渐减少,而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量逐渐增加。本研究对我院2006—2008年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状况进行分析,旨为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及生产企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