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罗猛  陈臣  刘迪  刘波  龙谦  胡剑  张庆斌  梅宏 《重庆医学》2017,(35):5000-5002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疗效,以明确胸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2例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胸腔镜组16例行胸腔镜肋骨切除术,开胸组26例行开胸肋骨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和程度、术后活动情况、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满意度.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总长度[(6.2±1.6) vs.(12±2.2)cm,P<0.05]、术后住院时间[(5.4±1.6)vs.(9.3±2.7)d,P<0.05]均明显小于开胸组;胸腔镜组术后第1、2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小值、术后第1~3天及术后第7天VAS最大值均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第1、2天自主下床活动患者百分比及术后切口满意度均高于开胸组(P<0.05);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切除术安全可行,且与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微创、术后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49-51
目的对比分析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肺癌根治术患者66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开胸肺癌根治术,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第1天胸腔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胸腔积液、气胸、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第1天胸腔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未发生气胸,对照组4例出现气胸,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12%、30.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开胸肺癌根治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朱金美  汪涛 《安徽医学》2021,42(7):740-743
目的 观察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手术的76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手术组(观察组)与非单孔胸腔镜手术组(对照组),每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9.81±17.79)min、术中出血量为(55.75±19.32)mL、住院费用为(1.97±0.43)万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为(62.49±5.64)mL、术后拔管时间为(2.80±0.55)d、术后住院时间为(6.52±0.50)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及术前与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治疗肺结节较非单孔组恢复快、疼痛轻、创伤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结节的临床效果,探讨单孔胸腔镜技术在肺结节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共实施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90例,与同期施行的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81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手术均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和72 h疼痛评分有明显差异(P <0.05)。随访时间0~11(7.8±3.6)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恢复快、创伤更小,疼痛更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引流时间、肺功能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肺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食管癌相比于传统开胸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明显较小,能够较少术中出血量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3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其中65例行胸腔镜手术(VATS),其余65例行常规开胸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肺楔形切除术,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胸组,但VATS组总费用明显高于开胸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是诊治SPN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的效果。方法:将84例胸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分别采用胸腔镜手术及开胸手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镇痛药止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止痛药应用剂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和开胸手术组患者相比,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总住院天数均显著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缩短、术后使用杜冷丁累积剂量显著降低(P<0.01);胸腔镜手术组患者肺漏气、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和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更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等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小于胸腔镜肺叶切除组和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好,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切除术与开胸肺切除术的护理异同。方法对比分析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在胸腔镜辅助下经胸小切口完成肺切除术的病例44例及同期行开胸肺除术的病例4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恢复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开胸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开胸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1);胸腔镜组患者置胸管时间明显比开胸组短(P〈0.05);2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及体温变化差异元显著性(P〉0.05)结论了解两种肺切除术临床护理的异同点,对提高胸腔镜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腔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和胸腔镜组.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由制定的开胸组及胸腔镜组患儿纳入标准决定.开胸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d至12岁8个月[(86.07±38.96)个月].胸腔镜组2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4个月至11岁2个月[(99.06±57.38)个月].对两组患儿随访5个月至5年,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以及病死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中有1例中转开胸手术.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C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胸组患儿(P<0.05),胸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胸组时间长(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均能有效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7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传统组采用开胸手术进行肺叶切除治疗,全胸腔镜组则采取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平均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总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患者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出现率。结果全胸腔镜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P0.05;全胸腔镜组手术平均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总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低于传统组,P0.05;全胸腔镜组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出现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和胸腔引流总量,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的疗效,并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及开胸手术进行对比。方法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3组,分别为胸腔镜组、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和开胸组,观察并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胸腔镜组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以及术后复发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开胸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方面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更优。结论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肺大泡疗效优于开胸手术,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治疗肺大泡时则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较传统开胸术,电视胸腔镜术应用于创伤性血气胸的治疗中创伤小,操作快,安全性高,可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褚文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24-125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血气胸的疗效。方法50例自发件血气胸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并治愈出院无后遗症,肺复张也均满意,无手术死亡。但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P〉0.05),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血气胸患者疗效满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胸腔引流量、胸管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也均少,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腔镜切除术治疗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胸手术)和研究组(胸腔镜切除术),各40例。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使用钉仓数量、术中出血量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术中使用钉仓数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肺多发结节采用胸腔镜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比较,其效果更为突出,且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属于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诊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传统开胸手术(TOS)行肺叶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2008年6月~2009年3月期间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VATS组和TOS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胸管引流时间、术后常见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有无差异。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TOS组无明显差异;与TOS组相比,VATS组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围手术期出血量明显减少;TOS组有2例出现术后胸腔积液;VATS组手术及住院费用明显高于TOS组;两组均无死亡。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但手术费用较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各40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VAS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淋巴结清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较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肺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50-53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应用价值,并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12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依据纳入、排除的相关标准,在知情同意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单孔胸腔镜手术组,60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中转开胸3例,中转开胸率为5%(3/60)。单孔胸腔镜组与传统开胸组相比较,手术时间分别为(88.00±15.77)min、(87.52±15.6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6.33±15.16)mL、(443.75±43.69)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423.93±41.49)m L、(663.92±16.28)mL,胸腔引流管时间分别为(2.92±0.10)d、(4.35±1.44)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50±2.51)d、(13.65±2.52)d,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总的发生率为6.67%(4/60),传统开胸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33%(8/60)。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但在临床实际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陆双政  黄元鲁  韦恺 《右江医学》2011,39(6):710-713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纵隔肿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胸腔镜组28例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肿瘤切除,开胸组30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切除肿瘤,观察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以及疗效、住院时间、使用镇痛药例数、引流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疗效相当,胸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短于或少于开胸组(P<0.01),而两组所切除的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明显少于开胸组(P<0.01),使用镇痛药的例数也明显少于开胸组(P<0.05),住院费用略高于开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胸腔镜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可以取得与开胸手术一样的疗效,安全性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费用与开胸手术相当,容易为患者所接受,是一种比较先进和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胸腔镜组与开胸组,各30例。胸腔镜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手术用时、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胸腔引流量)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手术用时、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开胸组短,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开胸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开胸组(2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支气管扩张患者,能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失血量,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