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套完善,可靠,适合深圳人群的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方法,调查分析深圳地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毒株耐药突变及其本底流行情况. [方法]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断,并对扩增片断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 [结果]通过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够获得1300 bp长度的目的基因片断.经序列分析所得的21份RT基因结果中有8份对NRTI产生耐药突变(38.5%),5份对NNRTI产生酎药突变(23.81%);另外分析所得的12份PR基团结果中1份产生对蛋白酶抑制剂主要耐药突变(8.33%),5份产生对蛋白酶抑制剂次要耐药突变(41.67%). [结论]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有效地监测HIV-1感染者血浆中的耐药性病毒株的存在,并且检测结果表明,深圳地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中已经存在耐药突变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艾滋病病毒Ⅰ型(human immundeficiency virus 1,HIV -1)基因亚型及耐药性HIV-1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巢式RT-PCR扩增HIV-1 POL区聚合酶基因,经DNA测序后进行进化系统树分析和重组分析,以确定HIV-1基因亚型和重组体,并与国际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性突变位点,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93例合肥地区HIV-1感染者,经RT-PCR扩增并获得有效基因亚型序列77例,基因分型以CRF01 _AE重组亚型为主,有46例(59.7%);其次是CRF07_BC亚型23例(29.9%)、B亚型6例(7.8%)和CRF08_BC亚型2例(2.6%).耐药分析结果表明,在65例未治疗人群中,发现1例(1.5%)蛋白酶抑制剂(PIs)主要耐药基因突变,2例(3.1%)反转录酶抑制剂( RTIs)耐药基因突变.抗病毒治疗组出现耐药突变位点6例(50.0%)高于非治疗组3例(4.6%)(x2=20.21,P<0.001).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合肥地区HIV-1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的流行情况,初步了解合肥地区的HIV-1遗传变异多样性并建立耐药检测体系,对合肥地区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辽宁省自2004年至2008年治疗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耐药基因突变新变化及HIV-1耐药株的流行率.方法 应用抽签法选取经确诊但未接受过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20份,提取RNA.通过病毒载量检测,HIV-1蛋白酶(PR)全长和部分反转录酶(RT)基因区通过逆转录PCR(RT-PCR)法和巢式PCR法得到扩增样本.经测序,运用Contig Express对序列拼接、编辑和校正,上传耐药序列至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分析,寻找耐药位点,评价目前未治疗感染者中病毒基因耐药新变化和耐药株流行趋势.结果 20例未治疗确诊感染者血浆中,13份病毒载量检测值大于1000拷贝/ml的样本得到有效扩增,经测序得到65条有效序列.耐药基因型分析发现2个在辽宁省新出现的亚型H和CRF10_CD.13份样本均未发现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相关突变,4份存在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相关耐药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P225H、K238S、V179D、K238T,突变率为30.8%(4/13);1份(7.7%)样本蛋白酶抑制剂(PI)主要相关耐药位点154S发生突变,发生PI多重交叉耐药.3份样本仅在PR区分别有1处次要耐药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L10V、A71V,但对蛋白酶基因耐药没有仟何影响.结论 辽宁省HIV-1耐药基因型发现新亚型,PR区基因发现主要耐药突变,应考虑启用二线蛋白酶抑制剂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2014—2017年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1型感染者亚型分型及原发性耐药情况,为制定该人群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7年首次确证HIV-1型阳性、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MSM感染者363例,对其血浆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DNA测序,并对序列进行亚型及原发性耐药分析。【结果】363例感染者的标本经RT-PCR筛选,最终获得300例的HIV-1 pol基因片段,扩增率为82. 6%。年龄18~78岁;非上海市户籍212例,占70. 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65例,占55. 0%;未婚为主占71. 7%; CRF01_AE亚型154例(51. 3%),CRF07_BC亚型104例(34. 7%),其他亚型和重组体42例(14. 0%); 18例有耐药突变,原发耐药率为6. 0%(18/300),其中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率为4. 3%(13/300),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率为2. 7%(8/300),突变位点PI区的耐药率为1. 3%(4/300),2种及以上合并耐药率为2. 0%(6/300)。【结论】上海市长宁区MSM人群HIV-1型感染者以CRF01_AE亚型为主,且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原发性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中使用非核苷类的药物需谨慎;另外,仍要加强对MSM感染者耐药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HIV/AIDS未治疗人群基因亚型和原发性耐药情况。方法应用巢式RT-PCR扩增HIV-1 pol区聚合酶基因,经DNA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收集79例合肥地区HIV/AIDS未治疗者,经RT-PCR扩增并获得有效基因亚型序列65例,基因分型以CRF01-AE重组亚型最多39例(60.0%);其次依次是CRF07-BC 21例(32.3%)、B亚型4例(6.2%)和CRF08-BC1例(1.5%)。1例蛋白酶抑制剂(PIs)主要耐药基因突变,2例反转录酶抑制剂(RTIs)耐药基因突变。总耐药突变率为4.6%(3/65)。结论当前合肥市主要的HIV-1流行亚型是CRF01-AE和CRF07-BC,HIV原发性耐药的发生率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安徽省艾滋病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在原发感染人群中耐药毒株变异情况,为全省艾滋病抗病毒及耐药性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HIVDR-TS)指导方案,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安徽省2008年度检测的58名小于25岁的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进行HIV-1 POL区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获得49份样本,POL区29个有效序列中,B/C重组亚型比例最大,达44.8%,其次为B亚型,占37.9%。没有针对PR区的主要耐药性基因突变,PR区耐药株流行率为0。29个序列中针对核苷酸反转录酶区(NRTI)的耐药突变有2例,非核苷酸反转录酶区(NNRTI)有4例,仅V179D突变对依非韦仑(EFV)和奈韦拉平(NVP)出现潜在耐药,RT区耐药株流行率为3.4%,均属于低度流行(<5%)。结论安徽省未经抗病毒治疗新发HIV-1感染者中已经出现POL区耐药突变株,但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治疗前尚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011年宁波艾滋病毒(HIV)感染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及耐药变异。方法:收集272例HAART的HIV-1感染者抗凝血,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HIV-1病毒载量,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的样品扩增HIV-1的pol区,测序结果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分析。结果: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为311±160个/μl。19份样品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10条序列出现耐药突变,总耐药率为3.73%(10/268)。8条产生针对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非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突变。2条只产生了针对NNRTI的突变。结论:宁波HIV抗病毒治疗人群耐药毒株流行处于较低水平,该人群对目前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敏感。但耐药突变呈多样化趋势,应加强耐药监测的研究以减少耐药突变株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州经静脉吸毒(IDU)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未经抗病毒治疗者原发耐药株的流行情况。方法于2009年12月—2010年3月收集新疆伊犁州77例IDU HIV-1感染者血样及流行病学信息,提取血浆病毒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巢式PCR方法扩增pol基因区1.3 kb片段并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病毒亚型,提交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77例感染者中,76例(98.7%)为CRF07_BC亚型,1例(1.3%)为B亚型;蛋白酶区未检出主要耐药突变,耐药相关次要突变主要出现在第10、58和71位;其中71位氨基酸突变发生频率最高(11/77),其次为第10位(6/77)和第58位(3/77);第71位氨基酸由野生型的A突变为V者7例,突变为T者3例,突变为I者1例;第10位氨基酸由野生型的L突变为I者5例,突变为V者1例;第58位氨基酸由野生型的Q突变为E者3例;1例病例逆转录酶区同时存在Y181C及M184V耐药突变。结论新疆伊犁州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IDU感染者中检出原发耐药株,原发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应加强该地区IDU感染者的耐药监测,防止耐药株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上海市闵行区未经HIV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原发耐药水平和闵行区现今HIV病毒的流行现状。方法收集2016年-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首次确认为HIV-1阳性的HIV感染者血浆,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扩增pol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闵行区HIV-1感染者感染途径为异性性行为(29/27.9),同性性行为(70/67.3),注射毒品及输血(5/4.8),基因亚型共6种:CRF01_AE、CRF07_BC、CRF B、CRF D、CRF C、CRF08_BC,主要的基因亚型为CRF01_AE(57例,54.8%)和CRF07_BC(31例,29.8%); 104例中有10例(9.6%)分别产生了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以及蛋白酶类抑制剂(PIs)的耐药突变,其中9例具有潜在低度耐药。结论闵行区未出现主要的耐药基因突变,传播耐药处于低度流行水平,应加强对HIV-1耐药情况的监测;闵行区艾滋病的防治重点为外来流动人员以及男男性行为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东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基因亚型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抗病毒治疗的50例HIV感染者血浆,提取病毒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pol基因序列并测序,应用BioEdit、Genotyping和MEGA等生物学软件对pol基因进行HIV-1基因亚型分析,并将获得的核酸序列提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耐药位点分析。结果 50例样本最终成功扩增得到35份样本的pol基因序列,在这35例研究对象中,88.6%(31/35)为男性,65.7%(23/35)为经性接触感染。35条pol基因序列中,CRF01_AE亚型占37.1%(13/35),CRF07_BC亚型占37.1%(13/35),B亚型占14.3%(5/35),CRF55_01B亚型占11.4%(4/35)。在35条基因序列中检测到11条(占31.4%)含有耐药相关突变,以CRF01_AE和CRF55_01B重组亚型为主,原发性耐药率为11.4%(4/35)。结论 东莞市HIV-1感染者存在着多种基因亚型,以CRF01_AE和CRF07_BC重组亚型为主,基因序列发生原发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本地区HIV-1 病毒耐药毒株的流行与传播情况,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3月1日-6月30日在宁夏开展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的横断面调查。提取获得HIV-1 pol基因区序列,根据2015年WHO耐药监测指南的推荐标准,采用Shafer 的耐药性突变积分表耐药评分,分值≥15判为耐药。结果 调查68例HIV/AIDS,58例巢式PCR检测获得HIV-1病毒pol区基因序列。年龄中位数为36.5岁(IQR:30~50);男性55例(94.8%),女性3例(5.2%), Shafer 的耐药性突变积分表耐药评分,7例判为耐药,耐药率12.1%。存在4种基因亚型,分别是B亚型、CRF01_AE 亚型、CRF07_BC亚型和CRF55_01B亚型。结论 宁夏HIV-1原发性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了解2012年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文山州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基因型分布和耐药株传播水平。方法根据HIV耐药警戒线调查实施方案,对2012年1月-12月文山州符合要求的68份年龄在16—25岁新发现的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进行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和耐药株传播水平分析。结果45份完成了基因型及耐药鉴定。通过进化分析对pol区进行分型,48.9%的样本为CRF08-BC,其他依次为:CRF01-AE(42.2%)和CRF07-BC(8.9%)。获得的序列中未检测到监测相关的耐药突变(surveillanc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SDRM),按照耐药警戒线的统计方法估算耐药株流行率小于5%。结论本次调查的样本中主要的HIV-1基因型为CRF08-BC及CRF01AE,文山州目前HIV-1耐药株处于低度流行水平。为控制耐药传播水平的上升,在加强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的基础上,应加强规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科学管理,同时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河南省柘城县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IV-1耐药毒株流行情况及影响耐药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对柘城县自2003年7月开始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以来到2009年3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78例患者进行访谈和血样采集,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毒载量,利用扩增-测序(In-House)法扩增HIV-1...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部分AIDS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中HIV-1耐药基因的变异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患者血浆中抽提病毒RNA,用RT-PCR方法扩增HIV—1po1区基因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及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2005年的2号样本以及2007年的3号和5号样本各存在~处蛋白酶抑制剂次要耐药突变:A71T、L10I、A71T,但它们单独存在不会产生耐药性。2005年的2号样本以及2007年的5号和6号样本均检出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其中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突变位点共有5处:D67N、KTOR、M184V、K219Q、T215F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突变位点共有7处:K103T、Y181C、K103N、P225H、K238T、V106A、G190A,最终导致三份样本对NRTIs和NNRTIs类中的多种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受性。结论被检测的AIDS患者中多数对现有的抗病毒药物敏感,但有3例对多数逆转录酶抑制剂产生耐受性,应该加强HIV感染者/AIDS患者体内HIV-1耐药基因型监测,了解治疗前后总体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了解无锡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人群耐药基因变异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6月无锡市HIV-1/AIDS人群血标本343例,提取前病毒DNA,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并测定编码蛋白酶和部分逆转录酶的基因序列,将序列提交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最终有279例成功扩增并获得了pol基因序列,共发现36例存在耐药基因突变,未用药人群的耐药率为1.8%(4/220),用药人群的耐药率为16.9%(10/59)。耐药突变主要包括D30N、L90M、K65R、M184I/V、K103N和Y181C等点突变所引起的不同类型抗病毒药物的高度或中度耐药,而其他耐药突变则引起低度或潜在低度耐药。结论 该地区HIV-1耐药株的传播尚处于低流行态势,耐药突变主要由已有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所诱发,然而药物间的交叉耐药及耐药株的传播警示该地区应加强HIV-1/AIDS人群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